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送东阳马生序.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送东阳马生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送东阳马生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送东阳马生序
第8篇
(元末明初·宋濂)
版本导航:
◎统编九下第11课;◎语文九下第18课;◎苏教八下第23课。
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ɡuān),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
抄写完毕,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担心没有与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专心而尊敬);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辩解;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ɡ)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书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过。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值得
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有按时供给的粮食,父母每年有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赠送,没有挨饥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才能看到。
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教参段层】
第①段: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第①层:
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
第②层:
写成年后求师艰难。
第②段:
写自己外出求学的艰苦情况,着力写“苦”,有两个目的:
一是与“同舍生”对比;二是
表现自己内心的乐趣。
第③段:
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将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的艰苦环境作对比,
形成鲜明的对照,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
【文章解构】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
求学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余:
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晚
送东阳求学艰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口体之奉不若人对比辈马君则的赠序。
文中
马生序同舍生: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叙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
无冻馁之患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
今天的学生条件无奔走之劳励马生刻苦读书,努力
无问而不告、求而不得业不精、德不成,皆心不专精进。
无无书之忧
艰苦求学→卒有所获→勤奋学习(自励;励人)
【文章中心】这是一篇赠序,作者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将有所成就。
【写作特点】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作者用自己的粗朴衣食与同舍生的玉食锦绣作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又从食、住、书、师四个方面,将自己求学的艰苦和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的道理。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
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
________
2.古今异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古义:
________ 今义:
与“真”相对
(2)走送之
古义:
________今义:
行走,走路
(3)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________今义:
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4)主人日再食
古义:
________今义:
表示又一次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腰白玉之环
原意为:
人身体的部位,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
原意为:
笔,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3)动词作名词
不敢稍逾约
原意为:
约定,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从:
①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
③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
④民弗从也(《曹刿论战》)__________
(2)日:
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
②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
③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
(3)慕:
①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__
②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
(4)患: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
②无冻馁之患矣__________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
(5)色:
①未尝稍降辞色 __________
②色愈恭__________
③草色入帘青(《陋室铭》)__________
(6)至:
①礼愈至__________
②至舍__________
③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__________
(7)足: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
③食不饱,力不足(《马说》)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余幼时即嗜学 余:
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
嗜:
__________
(2)无从致书以观致:
__________
观:
__________
(3)弗之怠弗:
__________
怠:
__________
(4)录毕,走送之毕:
__________
(5)不敢稍逾约稍:
__________
逾:
__________
(6)既加冠既:
__________
(7)益慕圣贤之道益:
__________
道:
__________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
__________
游:
__________
(9)尝趋百里外尝:
__________
趋:
__________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执:
__________
叩问:
_________
(11)先达德隆望尊望:
__________
(12)门人弟子填其室填:
__________
(13)未尝稍降辞色降:
__________
辞:
__________
(14)援疑质理援:
__________
质:
__________
(15)俯身倾耳以请倾:
__________
请:
__________
(16)或遇其叱咄或:
__________
(17)不敢出一言以复复:
__________
(18)俟其欣悦俟:
__________
悦:
__________
(19)故余虽愚故:
__________
虽:
__________
愚:
__________
(20)卒获有所闻卒:
__________
闻:
__________
(2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
__________
曳:
__________
屣:
__________
(22)至舍舍:
__________
(23)四支僵劲不能动动:
__________
(24)媵人持汤沃灌沃:
__________
灌:
__________
(25)以衾拥覆衾:
__________
(26)久而乃和和:
__________
(27)寓逆旅寓:
__________
逆:
__________
(28)主人日再食食:
__________
(29)无鲜肥滋味之享鲜:
__________
(30)右备容臭备:
__________
臭:
__________
(3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
__________
敝:
__________
间:
__________
(32)略无慕艳意略:
__________
慕艳:
_________
意:
__________
(33)以中有足乐者乐:
__________
(3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奉:
__________
(3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
__________
(36)无冻馁之患矣馁:
__________
(37)假诸人而后见也诸:
__________
(38)非天质之卑卑:
__________
6.文言虚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以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俯身倾耳以请
⑤以衾拥覆
(2)于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
①弗之怠
(3)之②益慕圣贤之道
③当余之从师也
(4)其①门人弟子填其室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5)则①则又请焉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6)当余之从师也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7)而②久而乃和
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8)久而乃和
①烨然若神人
(9)若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不必若余之手录
(10)以中有足乐者
(1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6.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7.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内容理解
1.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嗜学”而“家贫”,所以只能求借于藏书之家,由此写出作者初时求学之艰难。
( )
2.第①段“未尝稍降辞色”表现了老师的言辞、脸色很严肃,这里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反衬作者求师的恳切。
( )
3.作者通过自述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 )
4.宋濂从小就痴迷于读书,他不以借书、抄书为苦,不以远途拜师求学为难,对于吃、穿方面的享受更是毫不在意。
( )
5.作者现身说法,勉励马生要更加刻苦学习,这实际上也是宋濂对更多年轻人的期望。
( )
◆写作特色
6.第②段作者以同舍生的“若神人”与自己的“缊袍敝衣”作比较,突出了作者的寒酸,也表明了作者的自惭形秽。
( )
7.第③段太学生的优越条件与作者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使得“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更具不容置辩的力量。
( )
金题演练
一、文言文阅读。
(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手指不可屈伸 猥自枉屈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必有我师焉
C.先达德隆望尊 望其旗靡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计日以还 不以疾也
B.故余虽愚 故自号曰醉翁也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今诸生学于太学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作者记叙自己的求学经历,太学的优越条件,以及对马生的鼓励和期望,目的是鼓励马生勤奋
学习。
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亲切感人。
B.第①段“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中的“立侍”“俯”“倾”等词和“色愈恭,礼愈至”两句,极
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C.第②段作者将富家子弟的“烨然若神人”与自己的“缊袍敝衣”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作者甘
于敝衣、粗粝是因为“中有足乐者”。
D.作者求学成功的主要秘诀在于勤奋:
勤借书,勤抄书,勤读书,勤拜师,勤提问。
再加上他天资聪
慧,虚心好问,不怕吃苦,终有所成。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尝趋百里外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敢出一言以复 兴复汉室
C.则又请焉 曹刿请见
D.皆集于此沙鸥翔集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呼尔而与之
B.当余之从师也 立天下之正位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有仙则名
D.求而不得者也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作者年少之时,家里比较贫穷,没钱给他购书,即使是他成年后离家外出求学,也没办法给他提供
比较好的住宿、饭食和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条件。
B.作者的求学之路可以用“艰难”二字概括:
家贫,吃穿条件差,读书靠借和抄,拜师要离家,远
途跋涉,求学还要看老师的脸色。
C.第①段“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几句,描写作者向“先达”求教的场面,
语言夸张,暗讽当时的读书人清高自傲。
D.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作者通过写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和富家子弟优越的求学条件,劝勉马生
勤奋学习。
对比鲜明,极具说服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三、文言文阅读。
(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益慕圣贤之道行道之人弗受
B.略无慕艳意 略无阙处
C.主人日再食 再而衰
D.无冻馁之患矣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弗之怠 以伤先帝之明
B.色愈恭,礼愈至至若春和景明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皆若空游无所依
D.其业有不精 醉能同其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第①段“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作者幼时读书艰苦,环境差,体现了作者勤奋爱学、
渴望读书的精神。
B.作者虽然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
群书”。
C.第③段太学生鲜服美食,高堂大厦,群书毕集,师随左右,却仍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这
是由于他们天资低下。
D.作者从衣食、求学、书籍、老师四个方面将太学生和自己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太
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虚词样板文
然:
①……的样子;②代词,这样,那样;③连词,然而,但是;④连词,与“则”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用法1:
……的样子
1.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豁然开朗/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欣然规往(《桃花记》)
3.佁然不动(《小石潭记》)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5.满目萧然(《岳阳楼记》)
6.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用法2:
代词,这样,那样
1.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
3.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5.然后施行(《出师表》)
用法3:
连词,然而,但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用法4:
连词,与“则”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第8篇 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梳理
一、1.
(1)支 肢 肢体
(2)被 披 穿(语:
不是通假字)
2.
(1)借
(2)跑 (3)热水 (4)两次
3.
(1)在腰间佩戴(语:
腰佩;苏:
挂在腰上)
(2)用笔 (3)约定期限
4.
(1)①由,自 ②向,跟 ③跟……学习 ④顺从
(2)①日子,日期 ②每天 ③太阳 (3)①仰慕 ②羡慕 (4)①担心 ②顾虑,忧虑 ③祸患、忧患(5)①脸色 ②表情 ③颜色 (6)①周到 ②到,到达③至于 (7)①脚 ②足以,值得 ③充足,足够
5.
(1)我 就 喜欢,爱好(苏:
特别爱好)
(2)得到(语:
获得) 看 (3)不 懈怠 (4)完 (5)稍微,稍稍 超过 (6)已经 (7)更加 学说,思想 (8)学问渊博交往,外出游学(语:
交游) (9)曾经 疾走,跑(10)拿 请教(语:
询问,苏:
求教) (11)声望(语:
名望)(12)挤满(语:
充满;苏:
充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13)减,减退(语:
减) 言辞 (14)引、提出(语:
引) 询问 (15)侧着 请教 (16)有时 (17)回答,答复。
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8)等待 高兴 (19)因此,所以虽然 愚笨 (20)最终,终于 见闻,收获 (21)背 拖 鞋 (22)这里指学舍、书馆(语:
止息之处;苏:
学舍,学校) (23)动弹 (24)浇(苏:
浇水) 洗(苏:
同“盥”,洗手) (25)被子 (26)暖(苏:
暖和) (27)寄居 迎接 (28)供养,给……吃(苏:
提供伙食)(29)新鲜 (30)佩戴 气味,这里指香气 (31)乱麻(苏:
旧絮) 破 中间 (32)一点 羡慕 意思 (33)快乐 (34)供给(苏:
供养) (35)给予,赠送(语:
给予,馈赠) (36)饥饿 (37)相当于“之于” (38)低下
6.
(1)①连词,表目的,(用) ②连词,因此 ③介词,把④表修饰,可不译 ⑤介词,用,拿
(2)①
介词,向,从②介词,在 (3)①代词,指抄书 ②结构助词,的 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①代词,他 ②代词,他们 (5)①连词,就 ②连词,表转折,却(6)用于句中,表语气停顿,不译 (7)①表转折,却②词缀,用于表时间的副词后 ③表修饰,可不译(8)才 (9)①好像 ②及,比得上 ③像 (10)……的事情 (11)和
二、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曾经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5.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6.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过。
7.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
8.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9.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0.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1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录,向别人借才能看到。
三、1.√ 2.√
3.× 【解析】作者通过自述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告诉马生学业能否成功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于天资的高下和物质条件的优劣。
4.√ 5.√
6.× 【解析】根据文中“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作者虽然家境贫寒,但并没有自惭形秽。
7.√
金题演练
一、1.(2分)B 【解析】A项中“屈”,前者意思是“弯曲”;后者意思是“委屈”。
B项中“师”意思都是“老师”。
C项中“望”,前者意思是“声望”;后者意思是“向远处看”。
D项中“舍”,前者意思是“学舍,书馆”;后者意思是“舍弃”。
2.(2分)B 【解析】A项中“以”,前者是连词,表修饰,不译;后者是动词,译为“认为”。
B项中“故”都是连词,译为“所以”。
C项中“且”都是连词,前者表并列,相当于“和、又”;后者表递进,译为“况且”。
D项中“于”都是介词,前者译为“在”;后者表原因,译为“由于,因为”。
3.(2分)D 【解析】从文中“故余虽愚”,可知D项中“天资聪慧”理解有误。
4.
(1)(2分)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2)(2分)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二、1.(2分)A 【解析】A项中“尝”意思都是“曾经”。
B项中“复”,前者意思是“辩解”;后者意思是“恢复,复兴”。
C项中“请”,前者意思是“请教”;后者意思是“请求”。
D项中“集”,
前者意思是“集中”;后者意思是“停息”。
2.(2分)D 【解析】A项中“与”,前者是连词,译为“和、跟、同”;后者是动词,译为“给,给予”。
B项中“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者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C项中“则”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译为“却”;后者表顺承,译为“就”。
D项中“而”都是连词,
表转折,译为“却”。
3.(2分)C 【解析】文章中描写作者向先达求教的场面,突出的是作者拜师的艰难。
C项中“暗讽当时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