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6984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docx

最全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含习题答案

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1.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医学科学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答案】C

【解析】钟南山、李兰娟都属于著名医学家,所以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故选C;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是农业学家,排除A;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核物理学家,排除BD。

故选C。

2.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

A.适应军务需要

B.保证决策机密

C.提高办事效率

D.强化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知识点。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

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

D符合题意。

故选:

D。

3.“(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关系融洽

B.反对铺张浪费

C.君主专制加强

D.饮酒之风盛行

【答案】C

【解析】考点:

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解题思路:

概括材料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细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

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设立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耳目、爪牙。

C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严密监控,A错误;反对铺张浪费、饮酒之风等都与材料主题无关,BD错误。

综上故选C。

4.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

下列举措,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体系

C.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D.调整农业政策

【答案】A

【解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ZBZY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据“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并结合所学,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的是推行“以工代赈”。

A符合题意。

故选:

A。

5.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

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它的建立者是

A.屋大维

B.凯撒

C.穆罕默德

D.克洛维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故D符合题意;屋大维、凯撒是古罗马领导人,故AB均不符合题意;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QQ与微信是当今社会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它们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交通技术的发展

B.电讯技术的发展

C.印刷技术的发展

D.网络技术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QQ和微信都是网络社交工具,所以它们的出现主要是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故选D;交通技术、电讯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和QQ与微信的出现无关,排除ABC。

故选D。

7.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

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1900年”和“大刀和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情景。

故C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1841年,故A不符合题意;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56——1864年,故B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发生在1926——1927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故A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排除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排除D。

故选A。

10.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

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

D.法兰克王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国家。

B选项符合题意;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A选项不符合题意;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

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

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败的战车、挂在树木残枝上的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这段文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惨烈闻名的典型战役是

A.萨拉托加大捷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大平洋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材料所描述的战争场面与该战役相符,所以B符合题意;1775年,英军在莱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7年,一支6千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14年6月28日,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托加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所以C不符合题意;太平洋战争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盟军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12.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

她在书中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道路”。

作者呼吁大家所要重视的问题是

A.化学武器危害

B.生态系统恶化

C.地区沙漠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可知,作者呼吁大家要重视生态系统恶化的问题,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化学武器,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沙漠化和臭氧层遭受破坏,故排除CD项。

故选B。

13.东汉末年,因疫病流行而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撰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扁鹘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B符合题意;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医生,A不符合题意;华佗发明“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C不符合题意;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隋炀帝时期,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故选A。

16.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以‘仁’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东京梦华录》记载: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出现了瓦子,这是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是城市商业的繁荣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答案】C

【解析】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

材料中“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C符合题意;耕作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均不符合筒车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国家力量的支持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科举制度的完善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叙述了古代中国重要的药学典籍的颁布发行情况。

可见,历朝统治者对于药学的发展都较为重视,支持药学典籍的出版。

因而可见古代药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药学发展与国家力量支持的关系,不是因为印刷术的进步,排除A;商品经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均与材料中国家支持药学发展的信息不符合,排除C和D。

故选B。

20.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了商业经济

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跃了市民生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故选:

C。

21.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大声疾呼,要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启蒙运动

D.《人权宣言》发表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可知,此内容与文艺复兴有关。

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达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表明资产阶级重视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兴起,故A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确立、启蒙运动、《人权宣言》发表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3.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

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故D符合题意;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完成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大禹

B.炎帝、黄帝

C.蚩尤、大禹

D.炎帝、蚩尤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有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展开大规模战争。

最后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后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

炎黄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5.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ZBZY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德国是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下列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的是

A.御史大夫

B.节度使

C.转运使

D.军机大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因此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的是军机大臣,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排除;B项是唐朝的官职,排除;C项是宋朝的官职,排除。

故选D。

27.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A.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英国成为首个工业国家

D.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

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

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

A选项符合题意;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不是蒸汽机的直接作用,属于干扰项。

B选项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首个工业国家。

C选项不符合题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

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由材料“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可知,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故选:

D。

2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此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又于1921-1922年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因此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重建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正确;AB只是这一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排除;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之后,C排除。

故选D。

30.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

所以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秦始皇。

3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上文记载的毕昇发明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省时、省工,降低制书成本,有利于图书普及,加快文化传播,题干所描述的也就是活字印刷术使用的情况,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提高,此后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A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B项不符合题意;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2.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C

【解析】依据“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临安作为都城,经济十分繁荣,城市商业发展很快,“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

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埃及创造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儒略历

D.帕特农神庙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埃及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儒略历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4.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答案】C

【解析】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

材料中“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C符合题意;耕作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均不符合筒车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

A.昆剧

B.徽剧

C.川剧

D.京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剧”京剧的相关史实。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

在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36.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

下列表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B.中国特色SHZY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C.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答案】D

【解析】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属

37.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