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669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仿真考试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人生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在人类存在的种种矛盾中,根本的矛盾就是“向死而生”,即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终归死亡,可人又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超越死亡。

由此产生了人如何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一重大问题,并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深刻反思。

如果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马克思语),那么,哲学就是已经觉醒的人关于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感觉。

这就是说,哲学就是人生观,而人生观与世界观又密切相关、高度统一。

人生观是世界观问题,而不仅仅是伦理学的问题。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对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一句话,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

文天祥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人的生与死本身属于自然规律,而生与死的意义属于历史规律。

有的人生得伟大,有的人苟且偷生。

英雄与小丑,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就在于,你是如何处理人与历史规律关系的。

凡是顺历史规律而动、促进社会发展者,是英雄,流芳百世;凡是逆历史规律而动、阻碍社会发展者,是小丑,遗臭万年。

因此,人生观不可能脱离世界观。

人“向内”求解“人生之谜”,必然要“向外”探索“世界之谜”,而“向外”探索“世界之谜”,归根到底是为了“向内”求解“人生之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无论是探索天、地、人的人与自然关系之思,还是反思你、我、他的人与社会关系之析,哲学都熔铸着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对人的发展境遇的关切,凝结为对“人生在世”的深层理解。

所以,每个时代的哲学都表现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统一,体现着人生的智慧。

人生观是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医学、生物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都不可能完全解答“人生之谜”,技术再先进的计算机也算不出“人生之谜”……哲学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

人为什么有生有死,这是科学问题,可人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哲学问题。

哲学智慧不同于科学智慧。

科学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描述和解释思维的对象,即存在的运动规律,哲学则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探讨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思维如何反映存在及其规律等问题。

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给予人以信仰。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为学”,即学专业知识,还要“为道”,即学哲学。

学哲学,可以拓展理论视野,强化思维力度,善于辩证思考,把人们视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进行“自明性分析”和“前提性批判”,在“熟知”中发现“真知”,从而阐幽发微而示之以人所未见,率先垂范而示之以人所未行。

(选自杨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中国青年报》2019年3月1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教与哲学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哲学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

B.人生观既是伦理学的问题,又是世界观的问题,因此哲学体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统一。

C.哲学解决的是人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而科学解决的是人为什么有生有死的问题。

D.我们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哲学,这样我们能示之以人所未见及示之以人所未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比较哲学与宗教的不同,从而指出哲学就是人生观及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B.文章引用文天祥的千古绝句表明:

有的人生得伟大是英雄,有的人苟且偷生是小丑。

C.作者通过比较哲学智慧与科学智慧,让读者清楚哲学与科学在思维形式上的不同。

D.文章先分析了哲学就是人生观,它与世界观紧密关联,最后指出我们需要学习哲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终归会死亡,但又力图超越死亡,这就是“向死而生”,这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B.人不可能脱离自然和社会,因此人与自然和社会都会产生关系,从而对人生理解就会不同。

C.哲学关注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的发展境遇,对“人生在世”有着深层理解,体现人生的智慧。

D.哲学虽然可以启迪人以真理,但它不是科学,所以在学习和领悟的时候还需要辩证地对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可燃冰主要储存于海洋之中,这场海底能源竞争已经在全球展开。

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可燃冰能源的重要性,对可燃冰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准备工作日益重视。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已经有3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投入巨资开展可燃冰勘查开发及科学研究。

近年来,全球对可燃冰开发研究的竞争可谓日趋激烈,这场科技+能源之战结果事关每个国家的未来与发展。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可燃冰的研发上升为国家行动,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家立项、部委立项接踵而来,把可燃冰研究、勘查不断地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奋力追赶世界可燃冰发展步代,并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可燃冰能源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取得了骄人业绩。

2017年5月18日,这是一个让国人振奋和自豪的日子,上午10点,中国国土资源部在距离珠海320公里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召开了可燃冰试采现场会,部长向世界庄严宣布: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摘编自《中国南海的冰与火》,《人民文学》2017年12期)

材料二

   去年,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并实现海域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对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邱海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通过重点地区普查,已经圈定11个有利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

   邱海峻表示,我国今后将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目标,争取试采成果最大化。

同时,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开展重点目标区详查,提供2个至4个大型资源基地,为推进产业化奠定资源基础。

基于中国可燃冰调查研究和技术储备现状,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

(摘编自《中国石油报》,2018年9月4日)

材料三

   俗称为“可燃冰”的这种能源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

作为能源大家族的新成员,可燃冰以清洁环保、储量丰富著称,是近30年才发现、众多特征均不同于常规油气的新型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据介绍,从目前勘测的初步结果看,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南海和东海是我国可燃冰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

   目前多家研究机构在对我国可燃冰进行储量勘测、开采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到2008年前后,国内的可燃冰总储量有望被勘测清楚,预计在2015年试开采这些可燃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3日)

材料四

   根据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期间,通过研制深远海油气及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装备,我国将推进大洋海底矿产勘探及海洋可燃冰试采工程,力争2020年实现商业化试采,研制成功全海深潜水器和深远海核动力浮动平台技术。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曾指出:

可燃冰储量丰富,未来有望主导全球能源供给,但目前各国对可燃冰的赋存条件、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的研究,以及更进一步经济性开采技术尚未成熟。

相对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

以至于迄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可燃冰领域实现商业化运作。

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可燃冰的研究刚刚起步,在开釆、储存、运输等方面还不成熟。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在上游勘探开发、中游存储运输,以及终端销售服务等基本产业链条上发均有巨大的投资机会。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3月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可燃冰资源的重要价值,在该领域开展了激烈竞争。

B.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对泥质粉砂型可燃冰的成功试采,并创造了世界纪录。

C.可燃冰是清洁环保、储量丰富的新型能源,国内海域储量逐步被勘测清楚。

D.我国将大力推进海洋可燃冰的试采工程,争取在2020年实现商业化开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成为首个可燃冰试采成功并获稳定产气60天的国家。

B.我国可燃冰储量约800亿吨油当量,共有11个有利远景区和19个成矿区带。

C.可燃冰有望主导未来全球能源供给,在基本产业链上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D.目前我国可燃冰调查工作已告结束,下一步将加大力度研发与开采相关的设备。

6.我国可燃冰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

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

他太需要休息了。

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

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

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

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

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

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

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

车头向下,尾巴翘起。

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

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

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

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

“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

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

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

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

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

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

“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

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

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

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

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

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

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

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

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

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

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

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

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

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

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

而他也终于明白: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

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

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

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作铺垫。

B.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

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D.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8.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内涵?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

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

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

“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

“已诺之。

”竟往。

康卒,子植幼。

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

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

“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

”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

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

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

“吾危子之行也。

”伯温曰:

“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

”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

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

或为之恐,不顾也。

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

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

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

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尝表伯温之墓曰:

“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

”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B.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C.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D.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等。

B.西京,指现在的西安,它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被称作西京。

C.吏部,是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所有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伯温受过良好教育。

他在家聆听父亲的教诲,在外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

B.邵伯温懂礼知恩。

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

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

C.邵伯温守义正直。

章惇因为曾经侍奉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却躲避,因此被童贯忌恨。

D.邵伯温深受百姓爱戴。

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伯温谓康曰:

“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

“已诺之。

”(5分)

(2)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

或为之恐,不顾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唐)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

今广州佛山一带。

②上国:

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

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

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诗虽是送别诗,但诗歌首联描写初冬傍晚却是明丽的,诗人以此衬托出朋友间感情的深厚。

B.“行人莫叹碧云晚”一句表达双层含义,一是表示惜别,二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落第而感叹。

C.颔联第二句使用借代手法,来描绘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鼓励与安慰。

D.尾联回应了颔联第二句,表达对友人的期冀,希望友人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积极入世。

15.赏析诗歌颈联“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极写天气寒冷,与其前两句酒宴饯别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那些“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是有区别的,这两句是“,”。

(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来,5G热度逐步攀升。

5G,又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如果说3G让人们跨入了互联网门槛,能够在网络上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4G刺激了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消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在线视频和在线游戏等等应用;那么,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等都将不再是电影里的虚构。

5G网络具有速率极高,容量大和时延极低三个特征,()5G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足以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甚至关及国家利益,如此,因而,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我国自成立“IMT-2020推进组”以来,5G建设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中国成为的5G领跑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游刃有余遍地开花举足轻重名不虚传

B.随心所欲遍地开花不可或缺当之无愧

C.游刃有余层出不穷不可或缺名不虚传

D.随心所欲层出不穷举足轻重当之无愧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户可以获得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B.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用户可以获得“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光纤般的接入速率。

C.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

D.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B.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

C.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D.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部分陈述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鄙人是来自××省××中学的××,很高兴有机会向老师们表达我对贵校的向往之情,希望今天的我能博得老师您的垂怜。

××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重点高校,办学历史相当的长,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圭臬。

学校在很多领域拥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涌现出了如×××等杰出校友。

所以,在金秋九月,我渴望俯临神往已久的XX大学,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21.学校举办“传统文化节”,其中有以短视频介绍传统文化的活动。

假设你有作品入选,请拟写一段文字放在短视频开头做推介语。

要求:

①短视频可在戏曲、中国结、饺子、书法中任选一个为素材;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③字数在80字左右。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将数学作为一生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做出了国际同行高度评价的成果,让沉默的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插上翅膀。

他主持完成的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材料二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李云鹤已80多岁高龄,仍坚持在文物保护第一线,大量修补洞窟壁画,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荣获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称号。

材料三身患肿瘤、家境赤贫,却坚持让学医的儿子回来为乡亲医病的崔育川,二十多年前返乡自建村里唯一的土坯卫生室,负责附近3个村几千人的日常小病、突发疾病的诊治,是周边知名的“24小时医生”,荣获“中国好医生”的称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第一次仿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因此哲学体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统一”强加因果。

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