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878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docx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

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卡耐基说过: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

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复习目标

基础知识:

1、生字词:

掌握本册要求会写的150个生字以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

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

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

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

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根据要求写句子和修改病句。

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5、读读背背:

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

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精读课文的大致内容和文学常识。

阅读: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3、品读关键词句,体会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包括说明方法)和思想感情。

6、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言之有序、言之成理)

7、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习作:

1、写一个人,能够根据需要,选取恰当的习作材料。

能够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350字。

三、复习原则

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四、复习方法

分类性复习:

分为:

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从三类文章入手:

(小阅读说明文)(大阅读叙事性的文章,可能是写父母之爱或者生活中的启示)

五、复习安排

1.要求听写、默写的识记内容放在每天的复习中。

(7个日积月累:

关于读书的名言、思乡的诗句、四时之风、人生哲理的名人警句、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格言、表现正面情操的词语、卜算子咏梅)

2.生字的读音和书写(组词、选择音节)2课时。

先由学生自助梳理本册书中的多音字和形近字,交流自己出的题,并说明出题意图;然后教师根据平时作业和单元测试梳理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补充。

3.句子练习(2课时)对于较难的句式转换:

对话和转述、陈述和反问,采用一帮一的好生带差生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过关。

4.阅读练习(6课时)用具体的阅读题来梳理一些题型、方法和要求。

主要放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上,阅读文章尽量诚为本次习作的范例。

5.习作。

2课时以写父母之爱为例,再次修改写作。

多读关于写人的文章(教师提供和学生自读)。

六、复习题例

1.读音:

踮皱酸撑畔屡哺噪唇亩榨砾衰誊慈谨慎歧剔侵瑰斩雹坠岷泽瞻损颤砸尝

2.多音字:

婀娜挑拨悄然凉便宜削弱处理

3.形近字组词:

檐瞻账帐衰哀魂魄哺辅嫌谦歉

粘贴沾践溅钩钓诫械豪毫板版

详祥侵浸岷眠崖涯拂佛嗓噪砾砸

拆折欺斯附咐辩辨抽迪幕慕肺柿

尝偿誊誉碗婉宛骑倚娱愉榆扭钮

4.句子:

缩句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全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许多同学在信中亲切问候敬爱的张老师。

陈述和反问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是英雄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难道他们的父母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自己孩子的遗容吗?

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对话和转述

警卫员对村长说:

“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父亲严肃的说: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

修改病句

成分残缺:

美丽的莫愁湖公园。

向灾区人民捐款。

用词不当:

妹妹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

救出儿子的希望不但渺茫,父亲还是继续挖。

重复啰嗦:

我们钓起一条美丽漂亮的大鲈鱼。

他经常每天最早来学校。

前后矛盾:

我的作业基本全部做完了。

班长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

5.阅读

(1)上三学年的期末测试中的阅读题

(2)自拟

鼾声

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

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

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

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旅途劳累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常,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

我打了个呵欠说:

“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

“嗯,睡吧。

”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

“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着说:

“爸,我是您的崽,像您,也打鼾,您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

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

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傍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

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

“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

“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

于是,我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深。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因儿子睡着了,父亲感到高兴和安心。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

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

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

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

“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

“睡吧。

”不能痛快的哭出声来

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词语的意思

风尘仆仆欣慰哽咽

二、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多年没回家乡的我赶回故乡看望父亲,晚上父亲怕鼾声吵到我想去找人搭铺,我坚持要和父亲一起睡。

夜深了,我没有听到父亲的鼾声,知道父亲没有睡,于是我装作睡着,这时父亲才欣慰地我掖被角,叫我睡吧。

我感动的哭了。

 

品读句子

1.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

这句话写的是父亲的动作和外貌,从中你体会到

2.“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

”为什么床上仍然没有亲切的鼾声?

3.“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

粗糙而又温暖的手: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写出父亲的手粗糙又温暖,可以体会到父亲干活特别的劳累和辛苦和父亲对我的关心,更能突出父亲那浓浓的朴实的父爱。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多年没回家乡的我赶回故乡看望父亲,晚上父亲怕鼾声吵到我想去找人搭铺,我坚持要和父亲一起睡。

夜深了,我没有听到父亲的鼾声,知道父亲没有睡,于是我装作睡着,这时父亲才欣慰地我掖被角,叫我睡吧。

我感动的哭了。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赞美父亲的那种朴实的父爱,还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热爱和感激之情。

 

父爱安全网

1998年8月1日晚上8时左右,湖北省嘉鱼县接兴洲长江大堤突然决堤,洪魔卷起惊涛巨浪呼啸而出,10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顿成泽国,5万余人被洪水围困。

梁冬华所在的村庄依山傍水,呈梯状布局。

梁冬华的家在最低位置的河边。

洪魔扑进梁家时,冬华刚刚哄女儿入睡,正准备洗碗做家务。

见洪魔突然扑进,冬华大吃一惊。

洪水流量之大、涨幅之快,是冬华平生未见过的。

稍一迟疑,水已涨至大腿。

“不好啦!

决堤了!

”外面传来村民的惊慌呼叫。

在这危急时刻,冬华首先想到的是留在家中的另一个人──年仅1岁的女儿。

他冲向卧室抱起熟睡的女儿欲往外冲,谁知一个浪打来,大门及窗户哗哗作响。

浪将冬华逼进屋内,水一下子涨至腹部。

“女儿不能浸水,否则有生命危险。

”想到这儿,冬华急中生智,抓过浮在水面的女儿平时洗澡用的塑料盆,将女儿放在盆里,自己划着盆护着女儿顺流从敞开的后门游出。

外面一片漆黑。

冬华原想护着女儿游向村后的小山,可是洪水太急,自己的腿又有伤,已力不从心。

他只好顺流而下。

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犹如护着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就这样漂流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梁冬华已精疲力竭,接连呛了好几口水。

就在这时,他们漂到了一片树林里。

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

这是一棵三杈树,树的分叉部位正好嵌上女儿的洗澡盆。

冬华将女儿安置好,自己抱着树干稍作休息。

水仍在上涨。

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只要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必须想个办法救下女儿才行!

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

他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再用布绳在盆子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

他惟恐不牢,又换手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形,分别系在三根树杈上。

他又除下身上唯一的内裤,用尽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条,圈在盆周围。

布条如网一样将盆子紧紧网住。

做完这一切,冬华没有丝毫力气了。

望了望熟睡的女儿,他笑了笑,松开了自己的双手。

天亮后,解放军救灾部队的冲锋舟在救附近树上的群众时,听到了孩子醒来的哭叫声。

冲锋舟驶近那棵树时,船上的指战员和先前被救起的群众惊呆了:

这是人世间多么伟大的一种爱呀!

父爱就像梁冬华用布条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

父爱像缕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

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词语的意思

决堤

精疲力竭

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句子

1.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只要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这句话描写的是父亲的,从中你体会到。

2.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请用横线勾出一句。

3.望了望熟睡的女儿,他笑了笑,松开了自己的双手。

这句话描写的是父亲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4.这是人世间多么伟大的一种爱呀!

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作者为什么要把梁冬华编网的过程写得这样具体?

五、文中的父亲是位怎样的人?

结合课文写下你的想法。

六、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单元文学常识

1窃读记

(1)作者(林海音)。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

课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

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充分表达了(对书的喜爱)。

二单元文学常识

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2、《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

这首诗最能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张籍写的《秋思》,寓情于理,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4、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

1、《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

作者通过回忆五件小事,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的情感,作者不是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事例)来表达的。

2、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梅花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文学常识

《鲸》

1、《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新型玻璃》

1、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四单元文学常识

《钓鱼的启示》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2、文中的“我”心情是这样变化的:

(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沮丧)→(依依不舍)。

《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是(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2、父亲告诉孩子们花生最可贵之处是: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等水果那样,把果实高挂枝头,而是(矮矮地)长在地上,成熟以后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于是,作者从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单元文学常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

本文作者是美国马克·汉林。

主要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客服困难,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他同伴的故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恪守诺言和有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对同伴的爱心。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文中共出现了三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反复出现,多出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本文作者美国巴德·舒尔伯格。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着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励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鼓励的母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严格要求的父爱。

有父母时常的提醒,我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在爱的鼓励下,不断前进。

七单元文学常识

《圆明园的毁灭》

本文讲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构思独特(以美的东西被毁灭,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和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

作者:

沈重。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封顶,英勇跳崖的故事。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全文记叙顺序课概括为: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其中,第二、四、五部分详写,其余略写。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除此之外还用了其他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比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

搜索资料的主要途径是书刊、电视、网络等,整理资料,包括筛选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方面的工作。

搜索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

八单元文学常识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诗中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愉心情的诗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的诗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概述了二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本文按照开国大典的顺序写的,一个个生动的场面描写,展现了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和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