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8237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第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

第八课时

复习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对奴隶社会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下面就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两个问题:

奴隶社会是最残暴的压迫制度,这种残酷的压迫表现在哪些方面?

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阻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它说明什么?

(奴隶制的残暴统治主要表现在:

奴隶主不断强化国家机器;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让奴隶作人殉,以摧残奴隶的生命来取乐;同时给奴隶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

这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奴隶不甘心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进行反抗,破坏生产工具,新式生产工具不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使大批的奴隶死亡或逃亡,奴隶主的庄园日趋衰落。

说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它将要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种新的社会所代替。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新课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产生和没落(板书)

一、封建社会的建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板书)

请阅读教材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不是一帆风顺的。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一定要拼命进行反抗,,经过反复的斗争,才能巩固封建政权,为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

尽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不是一帆风顺,但是,由于奴隶制生产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要被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封建生产关系所代替,这是任何人和任何势力也改变不了的。

因此,尽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要经过反复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人类社会终究走上封建社会。

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率先进入封建社会,欧洲在中国之后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进入封建社会。

尽管它们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不同,方式不同,但是谁也不能改变这一历史的总趋势。

根源就在于封建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迈上新台阶(板书)

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和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我请一位同学将下更表格内容填一下,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使用的生产工具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如铁镢、齿锄等

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魏国的西门豹渠等

农业的发展

耕作技术有显著进步,使用曲辕犁,农业产品丰富

手工业的发展

冶铁、漆器、丝织品、陶瓷等方面的生产水平提高

重要的城市

邯郸、长安、南京、洛阳

(同学发言,教师归纳)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力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确实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原因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咱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农民可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甚至有自己少量的土地,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使他们比较关心生产,注意改进工具努力增加生产。

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由于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生产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封建时代生产力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冶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板书)

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科学和文化取得丰硕的成果,科学文化发展的成果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的科技文化有较大发展,并为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它表现在如下方面,下面请大家看投影片。

中国封建社会科学文化成就

对世界的影响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传入欧洲、日本等地

丝织品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

[1] [2] 下一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学习目标:

(1)识记: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理解:

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

(重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达504亿,1990年达到11.4亿,相当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七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9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总和;199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

这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人口基数大

材料二:

按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降低到千分之十一点四计算,每隔两秒仍有一个婴儿诞生,每天大约出生43000人,每年净增长1000万以上的人口。

新增人口多

材料三:

显示:

中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的构成图

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材料四:

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图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

人口的比重

中人口密度分布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再次显示:

(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2、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人口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

[1]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会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

[2]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变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2)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生活贫困、妨碍人类资源的开发

3、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形势是怎样?

表现在哪里?

[2]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

表现:

[1]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五:

显示图片(未作)

材料六: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1000余万,致使每年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5%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得不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七:

“九五”时期,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和下岗待业职工有2200多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37亿左右。

材料八:

人均国土面积占世界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占1/4,人均谈水资源占1/4,人均森林资源占1/9。

我国500多条江河,多数已被污染;大多数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达30—40吨;城市噪音和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材料九:

据统计,9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未60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一倍。

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中才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

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也在加快,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4]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再次显示图表:

中国人口文化构成图)

 第八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

①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②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国根本活动准则。

③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

⑵理解:

①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能力目标

⑴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

⑵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

3.思想觉悟目标

⑴深刻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至上观念。

⑵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大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写传宪法,勇于维护宪法。

[教学重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请同学们粗读本课的课题、框题、目题、由学生将知识结构写在黑板上。

本课知识结构框架:

请同学阅读第八课题下的引言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法律在哪些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依法治国为什么核心是依宪治国?

为什么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设计此总是的目的是:

(1)使学生对本课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

(2)突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和宪法的最高权威概念:

(3)学生并不一事实上能马上回答出不,但要道德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

[导入新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却容易使人认为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事,不如具体的法规如刑法、民法、诉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和使用的法律来得具体。

宪法好像离我们很远,与我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是这样吗?

否!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太阳系是个独特的星系。

它由一颗恒星(太阳)、9颗行星及36颗卫星、几万颗小行星、千百万颗彗星组成。

在这个“大家庭”中,太阳含有全部物质能量的99.9%,是这个星系的中心,控制着行星和其他天体的运行.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中没有比太阳更重要的物质了.所有地球上的生物或太阳系其它地方可能存在的生物,全部依赖太阳中心的火海才能生存.太阳的确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却因其有巨大的能量而与我们息息相关.宪法也是这样,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类似太阳系中的太阳,所有其他法律必须领带它存在,围绕它放置它是母法,是法律中的法律.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中心问题.

一、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

提问:

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

)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问题有:

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从内容上看,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如:

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任务:

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仍法纳税、劳动、受教育等。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

提问:

何为法律效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提问: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几方面?

⑴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板书)

(教师引导。

)依据宪法第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据宪法第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依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

我国目前已颁布施行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共有4000多个。

其中,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制定了328件法律和法规,尤其是近五年来,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法规117件,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总数的35.8%,为历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法律最多的一届.我国法律、法规浩如烟海,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司法、行政,到军事、外交、民族、教育、体育、卫生,牵涉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但归其大类,主要是政治、经济及与公民权利义务相关的法律。

这些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体现。

提问:

举例说明我国制定了哪些使宪法具体化的法律?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与国家政治制度相关的法律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与国家经济制度相关的法律有:

《公司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乡镇企业法》、《对外贸易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专利法》、《审计法》、《会计法》、《商标法》、《破产法》、《矿产资源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经济合同法》、《票据法》、《担保法》、《保险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食品卫生法》、《公路法》、《建筑法》、《农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法律有:

《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职业教育法〉、〈婚姻法〉、〈继承法〉……

⑵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板书)

提问:

我国建国以来共颁布了几部宪法,分别是哪年颁布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

我国建国以来共通过了四部宪法,其中,1975年宪法是在“文革”中制定的,“左”的思想贯穿于整部宪法之中,致使条文之间相互脱节,语言文字含混不清,实际上也不可能实行。

1978年宪法由于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以后新形势的需要,所以,1982年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再次修改宪法。

这次修宪彻底清除了1978年宪法中“左”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铺平了道路。

1982年宪法明确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迫切需要表与之配套的法律体系,近年来,我国一直把经济立法放在首位,并对一批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进行及时修改。

如:

1982年宪法确认“个体经济”可以合法存在之后,个体经济俐到发展,为1988年国家制定和通过私营经济合法化的宪法修正案提供了法律依据。

(组织活动:

一次与现行宪法配套的法律家族聚会。

由学生扮演不同的法律成员分别阐述不同的法律功能及维护宪法的共同作用。

见教材第110至第1118页。

3。

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板书)

由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宪法的制定,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而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能通过;而普通法律则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都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小结]

总而言之,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课开始学习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即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基本纲领中的纲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同时,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知大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如果有,则请大家回想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初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动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

2.我国改革的包括哪些内容?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

4.我国在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因此,大家在回顾了上述问题后,就会明白课本上的这句话: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大家都知道,每个基本纲领都由和构成。

那么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其基本政策包括?

(你能找到吗?

)现阶段只要求大家学习和了解其中的三项政策内容:

第一框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制度;

第二框题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国家;

第三框题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即坚持和完善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

1.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从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看:

(2)从它的基本内容看:

①议事原则:

②人员组成:

③机构性质:

④主要职能:

(3)从它的组成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

并对人民代表大会,

受人民代表大会。

请注意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①行使的职权是:

、、、;

②常设机关是。

2.关于人民代表的几个问题

(1)各级人民代表的性质及其产生:

人民代表由产生。

(2)人民代表的特点极其原因:

特点是。

(3)国家保障人民代表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

(见《伴你学》有关问题)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

复习和巩固: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其常设机关是。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5.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路线中提出的我国在今后相当长内的奋斗目标是,其中对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而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实现民主的坚强后盾。

要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新时期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

):

2.依法治国的含义:

(1)含义:

(2)本质:

(3)根本目的:

3.实施依法治国有哪些要求?

(1)(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2)b有何重要性?

c有何要求?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3)

b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了什么要求?

(4)

a为什么要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

b从中你能找出我国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吗?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民必然把我国的个民族包含在内。

我国是怎样保证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的呢?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主要表现

;。

2.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是:

、、。

(2)为此我国采取的一些措施:

其中包括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战略。

4.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制度

(1)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既是我国的;

也是我国的。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班级姓名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其常设机关是。

4.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班级姓名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