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8902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二○一五学年

第二学期

宁波效实学校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Zn65Mn55Fe56Cu64Br80Ag108I127

注意:

(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

(2)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写在答卷纸上;

(3)考试时间90分钟;

(4)本场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时,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B.“神州七号”的防护层中含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属于不饱和烃

 C.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D.乙二醇可用来生产聚酯纤维和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NaNO2和NaCl的是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值B.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

C.观察二者的颜色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3.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40℃;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用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接抽水泵过滤沉淀后,正确的操作是

A.先关水龙头,拔下抽滤瓶上的橡皮管,再取下布氏漏斗

B.先取下布氏漏斗,再关上水龙头

C.先将沉淀和滤纸一起取出,再关上水龙头

D.先拔下抽滤瓶上的橡皮管,关上水龙头,再取下布氏漏斗

5.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用Na、NaOH、NaHCO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3∶2

B.3∶2∶1

C.1∶1∶1

D.3∶2∶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带中碘的提取实验中,将海带灰溶于水,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CCl4即可萃取  

 B.减压过滤可以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C.可通过观察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快慢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在“镀锌铁皮厚度测量”实验中,当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可借此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反应

7.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溴水中提取单质溴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

D.纸层析实验中,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8.分子式为CnH2n1X(n1)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n的最小值是

A.2B.3C.4D.5

9.观察下列模型,其中只有C、H、O三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1

2

3

4

模型示意图

A.模型1对应的物质含有双键

B.模型2对应的物质具有漂白性

C.模型1对应的物质可与模型3对应的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D.模型3、模型4对应的物质均具有酸性,且酸性4强于3

10.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11.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molCH3CH2OH和2molCO2

B.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

C.醋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C2H6和C9H20也一定互为同系物

D.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缩合,最多可生成4种二肽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系统命名法为2,5﹣二甲基﹣4﹣乙基己烷

B.羟基(-OH)和氢氧根(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总质量一定时,乙酸和葡萄糖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D.油脂、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都属于混合物,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

14.下列几组判断均正确的是

互为同位素②

为同一物质③

互为同分异构体④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⑤

互为同系物⑥

为芳香族化合物

 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⑤

15.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镀锌铁(白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B.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称量时砝码放在右盘,氯化钠放在左盘

C.在制备硝酸钾晶体实验中先常温减压过滤,后高温常压过滤

D.食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应时(即滴定终点),pH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

16.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在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

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7.2015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荣获诺贝尔奖。

青蒿素结构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

B.在热的NaOH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 

C.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化学式为C15H21O5

18.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19.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乙醇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

B.制备摩尔盐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加热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溶液全部蒸干

C.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大

D.在“食醋总酸含量测定”实验中,将食醋稀释10倍后再滴定是为了减少食醋的浪费。

20.下列仪器的使用或操作或实验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通大气,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

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

C.中和滴定实验中,如用于盛放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

D.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可把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贝采里乌斯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

B.苯丙氨酸可以与NaOH溶液或HCl溶液反应形成内盐,内盐的形成是由氢键所致

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D.李比希法、钠融法、铜丝燃烧法、元素分析仪均可帮助人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空间结构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为:

3-乙基-5-甲基庚烷

B.等质量的某烷烃a和某烯烃b,两者完全烧烧后产生的CO2的量有可能a>b

C.

该有机物属于单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消去、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完

全反应,最多可消耗NaOH10mol

23.为了研究温度对苯催化加氢的影响,以检验新型镍催化剂的性能。

采用相同的微型反应装置,压强为0.78Mpa,氢气、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1。

定时取样分离出氢气后,分析成分得如下表结果:

温度/℃

85

95

100

110~240

280

300

340

质量分数(%)

96.05

91.55

80.85

0

23.35

36.90

72.37

环己烷

3.95

8.45

19.15

100

76.65

63.10

27.6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超过280℃,苯的转化率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该反应为吸热的可逆反应

B.在110~240℃苯的转化率为100%。

说明该镍催化剂活性较高,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催化而且不发生副反应

C.增大压强与提高氢气、苯的物质的量比都有利于提高苯的转化率

D.由表中数据来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苯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2O2的有机物,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满足以上2个条件的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15种

B.对苯二甲酸(

)与乙二醇(HOCH2CH2OH)能通过加聚反应制取聚酯纤维(

C.分子式为C5H12O的醇,能在铜催化下被O2氧化为醛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D.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25.1L某溶液中存在下列离子:

Ba2+、Fe2+、Al3+、Fe3+、Mg2+  、HCO3-、CO32-、Cl-、NO3-、SO42-  中的五种,浓度均为0.1mol/L,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

经分析知:

反应后的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或CO32-

B.原溶液中可能含有Ba2+、Al3+

C.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

D.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并灼烧至恒重,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2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分)

26.(7分)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

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

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

E1▲,E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27.(9分)有机物A分子式为C10H12O5,是最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剂。

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

C的结构可表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高聚物E的链节为▲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分子结构上看,A作为食用油抗氧化剂的主要原因是▲

a.含有苯环b.含有羰基c.含有酚羟基

28.(8分)化学学习活动小组学习了铁铜化合物知识后,查阅资料,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予以解答:

(1)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查阅资料可得,CuCl可以溶解在FeCl3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已知:

Cu2O在酸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

Cu2O+2H+==Cu2++Cu+H2O

现将一定量混合物(Fe2O3、Cu2O、CuCl、Fe)溶解于过量稀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W(包括溶液和少量剩余固体),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继续往W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不断搅拌,充分反应,溶液中哪些离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有明显变化▲(用离子符号表示);不通入气体,改往W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当消耗2molI-时,共转移3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9.(14分)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摩尔质量为92g·mol-1,某课题小组以它为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A是一氯代物,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阿司匹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是乙酸的同系物B.能发生酯化反应

C.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消耗2molNaOHD.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H的结构简式是__▲___,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写出2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面积之比为1:

2:

2:

1

③分子中有2个羟基

(5)以A为原料可合成

,请设计合成路线,要求不超过4步(无机试剂任选)。

注:

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30.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制备乙酸乙酯,并测定乙酸乙酯的酸值(乙酸的含量)。

 

实验

(一)乙酸乙酯的制取 

 已知:

乙酸乙酯在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小 

实验

(二)乙酸乙酯酸值的测定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a.  中和1g酯中含有的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即为酸值,单位用mg/g表示;

b.  常温下乙酸乙酯在稀碱溶液中反应速率较慢;

 该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测定乙酸乙酯的酸值。

  步骤1:

取10mL乙醇,加入2-3滴酚酞试液,用0.10mol/LKOH标准液滴加至出现微粉红色,备用 。

 步骤2:

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样品,加入步骤1中配制的溶液,待试样完全溶解后,用0.10mol/LKOH标准液滴定,直至出现微粉红色,并保持5s不褪色即为终点。

 步骤3:

重复测定,计算乙酸乙酯的酸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一)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2)蒸馏2最适合的装置  ▲    。

 (加热装置和夹持仪器已省略) 

                      

         

 

    

 

(3)洗涤-分液环节操作②的目的是          ▲   。

 

(4)实验

(二)步骤1加入乙醇的目的      ▲       ;

(5)下列操作会导致酸值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  装氢氧化钾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滴定         

B  溶液出现微粉红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         

C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即盛放待测液        

D  振荡过猛,锥形瓶中有溶液溅出 

    (6)数据记录如下表,计算酸值    ▲    mg/g。

 

次数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1次

0.00

1.98

第2次

1.98

4.00

第3次

4.00

5.80

第4次

5.80

7.80

命题:

郑雅敏

校对:

吕战鹰、张晓玲、郑雅敏

 

二○一五学年

第二学期

宁波效实中学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D

B

D

C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B

D

C

D

B

B

B

21

22

23

24

25

C

C

A

A

D

二.填空题

26.除

(2)和图外每空1分,

(2)和图各2分

(1)C。

(2)NO2(g)+CO(g)=CO2(g)+NO(g)⊿H=-234kJ/moL。

(3)①E1减小,E2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示意图:

 

27.(9分)

(1)CH3CH2CH2OH;羧基、羟基

(2)消去;-CH2-CH-

CH3

(3)3分

(4)C

28.(8分)

⑴CuCl+Fe3+=Cu2++Fe2++Cl-(2分)⑵H+Fe2+(2分)

⑶Fe3+Cu2+Fe2+Cl-(2分)⑷2Fe2++3H2O2+4I-=2Fe(OH)3+2I2(2分)

29.

(1)B(2分)

(2)

(2分)

氧化反应(2分)

(3)

(2分)

(4)

(2分,每个1分)

(5)

(4分,每步1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0.(各2分)

(1)催化剂、吸水剂

(2)B

(3)洗去酯层中残留的CO32-

(4)作为溶剂使乙酸乙酯和标准液互溶

(5)AB

(6)1.12

 

29.(14分)

(1)B(2分)

(2)

(2分)

氧化反应(2分)

(3)

(2分)

(4)

(2分,每个1分)

(5)

(4分,每步1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