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171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docx

北师大版初三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2013年初三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环境的影响。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保护色:

例如:

壁虎、北极熊、雷鸟、鲫鱼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

例如:

枯叶蝶、竹节虫

警戒色:

例如:

毒箭缝、眼镜蛇、夹竹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多种多样,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长臂猿的长臂。

企鹅、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蚊蝇传播疾病、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2、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环境对生物影响)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如: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和生物因素。

阳光:

例如:

花儿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绽放、朝蝇暮蚊。

空气:

例如:

高原地区的人体内红细胞数比平原地区多。

非生物因素水分

土壤:

例如:

土壤条件的差异使牵牛花呈现不同色彩,

温度:

例如:

动物冬眠、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

为枳、蝉的鸣叫。

霉菌生活。

湿度:

互助:

企鹅孵卵

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斗争:

两只雄鹿争夺配偶、一山不容二虎

生态因素合作:

蚂蚁搬运食物

共生:

海葵和蟹互惠互利。

生物因素捕食:

狮子捕食斑马,猫抓老鼠

不同种生物竞争:

水稻于杂草争夺水分、阳光、养料

之间相互影响寄生:

菟丝子寄生植物上、蛔虫寄生人体。

艾滋病寄生在淋巴细胞

第三章细胞

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教材P34)

放大物象:

目镜、物镜

调节光线强弱:

光圈、反光镜

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3、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对光时:

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两眼转动反光镜,降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观察显微镜时:

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

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

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长短

镜头距标本距离

视野明暗

细胞体积

细胞数目

低倍镜

高倍镜

判断污点的位置:

视野中出现的污点只能在三个地方:

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如果移动目镜、物镜,污点不动,那么污点一定玻片上。

移动玻片标本和转换物镜,污点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

移动玻片和目镜,污点没有移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

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偏向一致。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擦片→滴(生理盐水)——簌——刮——涂—→盖片(防止产生气泡)→染色(一般用碘液)——吸。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水)——撕——展——盖——染色——吸。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细胞膜: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

(含细胞液)、线粒体等,各种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

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教材P39、P42)

8、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9、液泡中有细胞液,其中溶有多种物质,有的可能有不同的味道,有的能使细胞呈现出颜色。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

使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利用。

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10、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代谢废物排出。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

植物与动物细胞生命活动的差异:

植物绿色部分中有叶绿体,叶绿体能够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及其储存的能量既可以供给植物细胞利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供给动物细胞利用。

11、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

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13、细胞分裂——当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停止生长,有些细胞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这就是细胞分裂。

动物细胞分裂的规律:

先是一个细胞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核,然后,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最终使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的规律:

当细胞核分裂为两个新的细胞核后,在两个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并产生新的细胞壁,从而是一个植物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

14、细胞分裂的特点: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15、细胞分裂的意义:

繁殖、生长,更新衰老死亡的新细胞

16、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

实验步骤:

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形成对照试验)3)光照4)酒精脱色(绿色变成黄白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

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7)清水冲洗、8)观察

实验现象:

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2—73)

实验现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

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3—74)

实验现象:

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4—75)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

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

装置一里的叶片不变色,装置二里的叶片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水;

产物:

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条件:

光、;

场所:

叶绿体。

强调: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而且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白色或黄色。

举例:

韭菜、韭黄

叶绿体

6、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7、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的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9、光合作用的意义:

1)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

2)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第2节呼吸作用

教材83——85页实验

1、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蜡烛立即熄灭了,说明瓶里缺少氧气。

证明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

2.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把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证明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3.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这证明种子呼吸时会产生热量。

线粒体

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5、呼吸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6、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

强调:

组成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部位

有叶绿体的活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物质变化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供光合作用利用,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由消化系统完成,

消化管

消化系统

消化腺

1、消化管:

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

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管——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消化管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5)大肠

(6)肛门

消化管的功能是:

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唾液淀粉酶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位于小肠壁,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经胰管注入小肠,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

脂肪

(5)肝脏——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囊储存,通过胆管把胆汁送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能

乳化脂肪,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

3、消化液:

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4、胆汁不含消化酶,唾液含一种酶(唾液淀粉酶),胃液含一种酶(胃蛋白酶),肠液和胰液含多种类消化酶。

5、教材10页实验:

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分子较大,葡萄糖分子较小,能透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的水中。

6、教材11页实验

7、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水、无机盐、维生素。

8、食物的消化

口腔内的消化:

唾液含一种酶(唾液淀粉酶),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胃内的消化:

胃液含一种酶(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小肠内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

在小肠内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9、食物消化部位消化液

淀粉:

口腔、小肠唾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

胃、小肠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

小肠胆汁、胰液、肠液

10、营养物质的吸收:

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11、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

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

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

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酒精、和所有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2、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还有一些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13、说出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2)可蠕动3)含消化液多

14、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原因:

胆汁分泌过少

15、具有消化能力的器官:

口腔、胃、小肠。

具有吸收能力的器官:

胃、小肠、大肠。

既有消化能力又有吸收能力的器官:

、胃、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小肠。

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

咽、食管。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依赖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主要指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第一节血液

1、加了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

血液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形态:

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2血浆组成:

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1%--92%),还有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代谢废物。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3、三种血细胞比较:

数量

形态结构

功能

大小

红细胞

男:

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

女:

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

最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

运输氧和

二氧化碳

较大

白细胞

(4—10)ⅹ109个/L少

有细胞核,圆球状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最大

血小板

(1—3)个ⅹ1011个/L最少

无细胞核,不规则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最小

4、血红蛋白——红细胞中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

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5、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血液中氧含量丰富,呈鲜红色,。

静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液中氧含量少,呈暗红色,。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用含氧量多少区分。

6、贫血——-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7、血清和血浆的比较

血浆:

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8、红细胞:

过少:

贫血病

白细胞:

过多:

炎症

血小板:

过少:

流血不止(血友病)

9、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

10、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400ml),靠自身调节可恢复,一次失血超过30%需及时补血。

11、输血的原则是:

输同型血。

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AB型血可接受其它血型的血。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12、采用A型血清、B型血清检测血型。

一般一次献血200ml—300ml对身体健康无影响

第二节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的组成器官:

心脏和血管。

1、血管:

(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

通常具有静脉瓣。

(3)毛细血管——连通于微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特点: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壁

弹性

血流速度

血流方向

分布

出血状态

止血方法

动脉

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

分布较深

喷射状

(鲜红色)

近心端止血

静脉

较薄

从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

平静缓流

(暗红色)

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

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小

最慢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

分布最广,全身都有

慢慢渗出

(红色)

消毒后包扎

注意:

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没有瓣膜,静脉内有静脉瓣。

动脉内不一定流的全都是动脉血,静脉内不一定流的全都是静脉血。

例如:

肺循环中:

肺静脉流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

2、毛细血管的五最:

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3、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4、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38页图片

心脏位置大小: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有四个腔: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四腔的关系是:

(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

(上房下室)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

(室连动,房连静)动脉与心室连接,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与心房连接,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5、四腔壁厚度比较:

心室>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的壁最厚。

6、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

开放方向

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

向心室开

心房→心室

动脉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

向动脉开

心室→动脉

静脉瓣

在四肢静脉内

向心脏方向开

静脉→心房

7、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8、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安静状态平均心率75次/min。

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心输出量的多少,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

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9、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

10、以0.8s为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工作0.1s,休息0.7s;心室工作0.3s,休息0.5s,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41页图

(1)体循环------指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在流经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过程。

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2)肺循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过程。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体循环肺循环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

氧二氧化碳

肺泡

小结: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心房结束。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12、体循环和肺循环比较

体循环

肺循环

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

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内流动脉血

血流方向

由心脏流向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

由心脏流向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

气体交换部位

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里

肺部的肺泡

血液变化

动脉血→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功能

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由血液运走

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气体交换后将氧气运走

13、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

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

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14、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15、41页活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_单行_____排列并流动

第十章

第一节人体的能量供应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2.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

脂肪38KJ/g,蛋白质23KJ/g,

糖类17KJ/g。

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

脂肪>蛋白质>糖类

3.实验51页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

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4.呼吸作用:

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场所:

组织细胞。

呼吸作用的实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它的作用: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1、呼吸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2、呼吸道的作用是:

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鼻毛、气管支气管的纤毛可阻挡灰尘,鼻腔黏膜和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分泌的黏液都可粘住灰尘,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可温暖空气。

3、肺的作用是:

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它具有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