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670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观点

简答题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P5

答:

(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2.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

P163

答:

(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改革是被动的、自发的,统治阶级往往是在被统治阶级强烈反抗的条件下,不得已而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某些调整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而进行的,因而不能广泛地唤起民众,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改革,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社会的矛盾,但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3.简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P234

答: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样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应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如果用△c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m/x表示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

Ⅰ(V+△v+m/x)=Ⅱ(c+△c)。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4.生产价格为什么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P244

答:

(1)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与价值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别,但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

实际上,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5.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P233

答:

(1)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争件。

即:

Ⅰ(v+m)=Ⅱc。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6.简要说明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118

答:

(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一般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

7.简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P161

答:

(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P228

答: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有两个:

(1)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9.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P235

答: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10.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P321-322

答:

(1)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2)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一段时期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和概括:

在所有制上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并存;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11.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P26

答: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2.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P51-52

答: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潮涨盖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13.商品的二因素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P183-184

答: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2)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14.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P299

答: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15.为什么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

P345

答: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

(2)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当然,共产主义社会仍需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对社会进行管理。

16.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P27

答:

(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7.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P54

答: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8.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90-191

答: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9.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大的发展?

P274-276

答: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第一,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第二,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第三,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第四,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第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第六,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20.怎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P347

答:

(1)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这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P37-39

答: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既反对了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错误观点,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22.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P60

答:

(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3.简述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P104

答:

(1)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客体仅仅看作是认识对象,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认识客体,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

(2)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对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超越,它把实践观点引进到认识论中来,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从而使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4.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P219

答:

(1)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

(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5.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P230

答:

(1)计算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计算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货币形式,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起来,除以预付资本总额,这样就能计算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2)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资本的周转总额加上流动资本的周转总额除以预付资本总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26.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P58-60

答:

(1)对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应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既可以结合个人实际,也可以结合社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27.简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P61

答: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8.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P193-194

答: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一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二是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9.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P246-248

答:

(1)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

(2)商业资本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第一,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商业资本要能够起到有利作用是有条件的,关键在于,在社会总资本中,商业资本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社会必要的限度。

30.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它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P304-305

答:

(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憧憬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正好相反,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1.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P41-42

答: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32.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P97

答:

(1)认识主体的含义:

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其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

再次,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33.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P154-155

答:

(1)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2)社会基本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3)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分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34.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P219

答: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5.什么是金融资本?

金融寡头怎样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P270-271

答:

(1)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

(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现的。

金融寡头还可以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通过掌握舆论工具、新闻媒介来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治。

3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48-49

答: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7.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P102-103

答: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2)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

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也是可知论者,他认为客观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精神认识世界就是精神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产物。

(3)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他一切怪论。

38.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P173-175

答:

(1)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历史的创造者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2)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9.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P199-200

答: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

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0.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P305-306

答:

(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P40

答: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2.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P52

答:

(1)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

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

4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P101

答:

(1)实践关系。

这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的关系。

(2)认识关系。

这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相互作用关系。

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44.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P113

答:

(1)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运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二者的相互排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具有绝对意义:

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

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否定是指,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

(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真理与谬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5.在经济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P277

答: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并且这些具体形式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2)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4)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46.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P37

答: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