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788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docx

食品分类及其定义

一、粮食加工品

1、小麦粉: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1

101.2

分类名称

食品

粮食加工产品

小麦粉

(2)产品种类

小麦粉分为通用小麦粉和专用小麦粉。

通用小麦粉包括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

专用小麦粉包括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等。

2、大米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1

101.1

分类名称

食品

粮食加工产品

大米

(2)产品种类

大米分类为早籼米、晚籼米、早粳米、晚粳米、籼糯米、粳糯米等。

3、挂面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1

101.3

分类名称

食品

粮食加工产品

挂面

(2)产品种类

挂面分为普通挂面、花色挂面、手工面等

(3)定义

挂面:

以小麦粉、荞麦粉、高粱粉、绿豆(或绿豆粉、绿豆浆)、大豆(或大豆粉、大

豆浆)、蔬菜(或蔬菜粉、蔬菜汁)、鸡蛋(或蛋黄粉)等为原料,添加食盐、食用碱或面质改良剂,经机制加工或手工加工、烘干或晾晒制成的干面条。

普通挂面: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食用盐、食用碱或品质改良剂,经机制加工制成的挂面。

花色挂面: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品质改良剂和风味、营养强化剂,经机制加工制成的挂面。

手工面: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品质改良剂和风味、营养强化剂,经手工加工、晾晒或烘干制成的干面条。

4、其它粮食加工品

1)麦片(谷物碾磨加工品:

黑麦粉、小米粉、高粱粉、大麦粉、青稞粉、绿豆粉、麦片、大米粉、糯米粉等)

(1)分类及代码表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1

101.4

分类名称

食品

粮食加工产品

麦片

(2)产品种类:

麦片分为纯麦片盒混合型麦片。

(3)定义

纯麦片:

单以燕麦、大麦、小麦、荞麦等麦类为原料,经粉碎(或不粉碎)、熟化、压

片成型、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即食或加热食用的可冲调性定型包装食品。

混合型麦片:

以燕麦、大麦、小麦、荞麦、玉米、大米等谷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奶、植脂末、糖等辅料,经粉碎、熟化、压片、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即食可冲调性定型包装食品。

2)谷物加工品

(1)产品分类及代码表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1

101.5

分类名称

食品

粮食加工产品

谷物加工品

(2)定义

以谷物为原料经清理、脱壳、碾米(或不碾米)等工艺加工的粮食制品,如高粱米、小米、糙米、黑米等。

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1、食用植物油

(1)产品分类及代码表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2

102.1

分类名称

食品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食用植物油

(2)产品种类

大类名称

产品种类名称

花生油

压榨花生油

浸出花生油

大豆油

压榨大豆油

浸出大豆油

菜籽油

压榨菜籽油

浸出菜籽油

棉籽油

压榨棉籽油

浸出棉籽油

芝麻油

芝麻香油

成品芝麻油

亚麻籽油

压榨成品亚麻籽油

浸出成品亚麻籽油

葵花籽油

压榨葵花籽油

浸出葵花籽油

油茶籽油

压榨油茶籽油

浸出油茶籽油

棕榈油

成品棕榈油

成品分提棕榈油

玉米油

压榨玉米油

浸出玉米油

米糠油

压榨米糠油

浸出米糠油

核桃油

压榨核桃油

浸出核桃油

红花籽油

压榨红花籽油

浸出红花籽油

葡萄籽油

/

花椒籽油

压榨花椒籽油

浸出花椒籽油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橄榄油

油橄榄果渣油

食用调和油

/

(3)定义

油脂:

甘油三脂肪酸酯的统称。

天然油脂是混合脂肪酸的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一般常

温下为液体者叫油,固体为脂。

压榨:

利用外力榨取料胚中油脂的过程。

浸出:

亦称萃取,用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油脂的过程。

2、食用油脂制品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2

102.2

分类名称

食品

食用油、脂及制品

食用油脂制品

(2)产品种类

食用油脂制品包括使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奶油、

粉末油脂等。

(3)定义

食用油脂制品:

指经精炼、氢化、酯交换、分提中一种或几种方式加工的动、植物油脂

的单品或混合物,添加(或不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或不经过乳化急冷捏合制造的固状、半固状或流动状的具有某种性能的油脂制品。

包括使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等。

食用氢化油:

以食用植物油,经氢化和精炼处理后制得的食品工业用原料油。

人造奶油(人造黄油):

指以氢化后的精炼食用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添加水和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而制成的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起酥油:

动、植物油脂的食用氢化油、高级精制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经过速冷捏和制造的固状油脂,或不经速冷捏合制造的固状、半固体状或流动状的具有良好起酥性能的油脂制品。

代可可脂:

可全部或部分替代可可脂,来源于非可可的植物油脂。

植脂奶油:

以食用氢化油、糖和/或甜味剂、水、乳化剂、增稠剂等为主要原料,经过乳化、杀菌、均质、冷却、灌装、冷冻等工艺制成的可打发制品。

粉末油脂:

以油脂为基料,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的粉末或细颗粒状的油脂制品。

打发:

打发是一个通过机械搅拌,使植脂奶油与空气混合,并使其体积产生膨胀的过程。

3、食用动物油脂

(1)产品分类及代码表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2

102.3

分类名称

食品

食用油、脂及制品

食用动物油脂

(2)产品种类

食用动物油脂包括食用猪油、食用牛油、食用羊油等单一品种动物油脂产品及多种混合

动物油脂产品。

(3)定义

食用动物油脂:

指动物脂肪组织提炼出的固态或半固态或液态脂类,经过加工制成的食

用动物油脂。

包括单一品种动物油脂盒多品种混合动物油脂产品。

四、酒类

1、白酒(白酒、白酒(液态、原酒))

(1)产品分类及代码表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3

103.1

分类名称

食品

酒类

白酒

(2)产品种类

按产品的发酵工艺分为:

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

按产品的酒精度分为:

高度酒(41%vol-68%vol)、低度酒(25%vol-40%vol)

按产品的香型分为:

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香型、酱香型、兼香型等。

(3)定义

白酒: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

固态法白酒: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

固液法白酒:

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

2、啤酒

(1)产品分类及代码表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3

103.2

分类名称

食品

酒类

啤酒

(2)产品分类

按色度:

淡色啤酒、浓色啤酒、黑色啤酒。

按工艺:

熟啤酒、生啤酒、鲜啤酒、特种啤酒;特种啤酒:

干啤酒、冰啤酒、低醇啤酒、无醇啤酒、小麦啤酒、浑浊啤酒、果蔬类啤酒(果蔬汁型盒果蔬味型)。

(3)定义

淡色啤酒:

色度2EBC-14EBC的啤酒;

浓色啤酒:

色度15EBC~40EBC的啤酒;

黑色啤酒:

色度大于等于41EBC的啤酒。

熟啤酒:

经过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灭菌的啤酒。

生啤酒:

不经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灭菌,而采用其他物理方法除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鲜啤酒:

不经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灭菌,成品中允许含有一定量活酵母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特种啤酒:

由于原辅材料、工艺改变,使之具有特殊风格的啤酒。

干啤酒:

真正(实际)发酵度不低于72%,口味干爽的啤酒。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冰啤酒:

经冰晶化工艺处理,浊度小于等于0.8EBC的啤酒。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低醇啤酒:

酒精度为0.6%vol~2.5%vol的啤酒,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无醇啤酒:

酒精度小于等于0.5%(vol),原麦汁浓度大于等于3.0°P的啤酒。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小麦啤酒:

以小麦芽(占麦芽的40%以上)、水为主要原料酿制,具有小麦麦芽经酿造所产生的特殊香气的啤酒。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浑浊啤酒:

在成品中含有一定量酵母菌或显示特殊风味的胶体物质,浊度大于等于2.0EBC的啤酒。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果蔬汁型啤酒:

添加一定量的果蔬汁,并具有其特征性理化指标和风味,并保持啤酒基本口味。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果蔬味型啤酒:

在保持啤酒基本口味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食用香精,具有相应的果蔬风味。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柏拉图度:

原麦汁浓度的一种国际通用表示单位,符号为°P,即表示100克麦芽汁中含有浸出物的克数。

冰晶化:

将啤酒经过专用的冷冻设备进行超冷冻处理,形成细小冰晶的再加工过程。

3、黄酒(黄酒、黄酒(加工灌装))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3

103.3

分类名称

食品

酒类

黄酒

(2)产品种类

分类:

黄酒、绍兴酒(绍兴黄酒)、烹饪黄酒。

(3)定义

干黄酒:

总糖含量不大于15.0g/L的酒。

半干黄酒:

总糖含量等于或低于15.0g/L的酒。

半甜黄酒:

总糖含量40.1g/L-100g/L的酒。

甜黄酒:

总糖含量高于100g/L的酒。

4、葡萄酒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3

103.4

分类名称

食品

酒类

葡萄酒

(2)种类

按色泽:

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红葡萄酒;

按含糖量:

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甜葡萄酒;

按二氧化碳含量:

平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高泡葡萄酒、低泡葡萄酒。

(3)定义

葡萄酒:

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

发酵酒。

干葡萄酒:

含糖(以葡萄糖计)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

或者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g/L时,含糖最高为9.0g/L的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

含糖大于干葡萄酒,最高为12.0g/L的葡萄酒,或者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g/L时,含糖最高为18.0g/L的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

含糖大于半干葡萄酒,最高为45.0g/L的葡萄酒。

甜葡萄酒:

含糖大于45.0g/L葡萄酒。

平静葡萄酒:

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小于0.05Mpa的葡萄酒。

起泡葡萄:

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等于或大于0.05Mpa的葡萄酒。

高泡葡萄酒:

在20℃时,二氧化碳(全部自然发酵产生)压力大于等于0.35Mpa(对于容量小于250mL的瓶子二氧化碳压力等于或大于0.3Mpa)的起泡葡萄酒。

天然高泡葡萄酒:

酒中糖含量小于或等于12.0g/L(允许差为3.0g/L)的高泡葡萄酒。

绝干高泡葡萄酒:

酒中糖含量为12.1g/L~17.0g/L(允许差为3.0g/L)的高泡葡萄酒。

干高泡葡萄酒:

酒中糖含量为17.1g/L~32.0g/L(允许差为3.0g/L)的高泡葡萄酒。

半干高泡葡萄酒:

酒中糖含量为32.1g/L~50.0g/L的高泡葡萄酒。

甜高泡葡萄酒:

酒中糖含量大于50.0g/L的高泡葡萄酒。

低泡葡萄酒:

在20℃时,二氧化碳(全部自然发酵产生)压力在0.05Mpa~0.34Mpa的起泡葡萄酒。

特种葡萄酒:

用鲜葡萄或葡萄汁在采摘或酿造工艺中使用特定方法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利口葡萄酒:

由葡萄生成总酒度为12%(体积分数)以上的葡萄酒中,加入葡萄白兰地、食用酒精或葡萄酒精以及葡萄汁、浓缩葡萄汁、含焦糖葡萄汁、白砂糖等,使其终产品酒精度为15.0%~22.0%(体积分数)的葡萄酒。

葡萄汽酒:

酒中所含二氧化碳是部分或全部由人工添加的,具有同起泡葡萄酒类似物理特性的葡萄酒。

冰葡萄酒:

将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采收,在结冰状态下压榨,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外加糖源)。

贵腐葡萄酒:

在葡萄的成熟后期,葡萄果实感染了灰绿葡萄孢,使果实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这种葡萄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膜葡萄酒:

葡萄汁经过全部酒精发酵,在酒的自由表面产生一层典型的酵母膜后,可加入葡萄白兰地、葡萄酒精或食用酒精,所含酒精度等于或大于15.0%(体积分数)的葡萄酒。

加香葡萄酒:

以葡萄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馏出液)而制成的葡萄酒。

低醇葡萄酒:

采用鲜葡萄或葡萄汁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采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1.0~7.0%(体积分数)的葡萄酒。

脱醇葡萄酒:

采用鲜葡萄或葡萄汁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采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0.5%~1.0%(体积分数)的葡萄酒。

山葡萄酒:

采用鲜山葡萄(包括毛葡萄、刺葡萄、秋葡萄等野生葡萄)或山葡萄汁经过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年份葡萄酒:

所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其中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

品种葡萄酒:

用所标注的葡萄品种酿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75%(体积分数)。

产地葡萄酒:

用所标注的产地葡萄酿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

注:

所有产品中均不得添加合成着色剂、甜味剂、香精、增稠剂。

5、果酒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3

103.6

分类名称

食品

酒类

果酒、配制酒(露酒)

(2)产品种类:

果酒分类:

平静果酒(干、半干、半甜、甜果酒)、起泡果酒(高泡果酒、低泡果酒)、特种果酒;

配制酒(露酒)分类:

按生产工艺应包括:

浸泡法、热回流法、复蒸馏法、渗漉法、配置法;按添加物来源分为:

植物类配制酒、动植物类配制酒、其他类配制酒。

(3)定义

果酒:

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

酵酒。

配制酒(露酒):

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改变了其原有酒基风格的酒。

植物类配制酒:

利用植物的花、叶、茎、果为香源及营养源,经再加工制成的、具有明显植物香及有效成分的配制酒。

动物类配制酒:

利用食用动物及其制品为香源及营养源,经再加工制成的、具有明显动物有限成分的配制酒。

6、白兰地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3

103.5

分类名称

食品

酒类

白兰地

(2)产品分类

特级(XO):

最低酒龄为六年;优级(VSOP):

最低酒龄为四年;一级(VO):

最低酒龄

为三年;二级(VS):

最低酒龄为两年。

(3)定义

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酵、蒸馏、橡木桶陈酿、调配而成的葡萄蒸馏酒。

五、糖果制品

1、糖果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4

104.1

分类名称

食品

糖果制品

糖果

(2)产品分类

糖果:

硬质糖果、酥质糖果、焦香糖果、凝胶糖果、奶糖糖果、胶基糖果、充气糖果、压片糖果、流质糖果。

(3)定义

糖果:

以白砂糖、淀粉糖浆(或其他食糖)、糖醇或允许使用的其他甜味剂为主要原料,经相关工艺制成的固态、半固态或液态甜味食品。

2、果冻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4

104.2

分类名称

食品

糖果制品

果冻

(2)产品分类

组织形态:

凝胶果冻(内容无从包装容器倒出后,能基本保持原有形态,呈凝胶状的果冻):

杯形凝胶果冻、长杯形凝胶果冻、条形凝胶果冻、异形凝胶果冻;可吸果冻(内容物从包装容器倒出后,呈半流体凝胶状,能够用吸管或吸嘴直接吸食的果冻)

原料:

果味型(果汁含量低于15%)、果汁型(果汁含量不低于15%)、果肉型(含有不低于15%新鲜或经过加工的水果块/果粒的产品)、含乳型(添加乳或乳制品等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其他型。

(3)定义

果冻:

以水、食糖和增稠剂等为原料,经溶胶、调配、灌装、杀菌、冷却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胶冻食品。

3、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4

104.3

分类名称

食品

糖果制品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2)产品种类

巧克力:

黑巧克力:

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具有可可苦味的巧克力;牛奶巧克力:

添加乳制品,呈棕色或浅棕色,具有可可和乳香风味的巧克力;白巧克力:

不添加非脂可可物质的巧克力;

巧克力制品:

混合型巧克力制品:

巧克力与其他食品混合制成的制品,如榛仁巧克力、杏仁巧克力;涂层型巧克力制品:

巧克力做涂层的制品,如威化巧克力、蜜饯水果巧克力;糖衣型巧克力制品:

在巧克力外层涂(抹)糖衣的制品,如巧克力豆;其他型巧克力制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

代可可脂黑巧克力(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具有可可苦味的代可可脂巧克力);代可可脂牛奶巧克力(添加乳制品,呈棕色或浅棕色,具有可可和乳香风味的代可可脂巧克力);代可可脂白(风味)巧克力(不添加非脂可可物质的巧克力)。

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混合型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与其他食品混合制成的制品,如榛仁代可可脂巧克力等;涂层型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作涂层的制品,如威化代可可脂巧克力、蜜饯水果代可可脂巧克力等;糖衣型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在代可可脂巧克力外层涂(抹)糖衣的制品,如代可可脂巧克力豆等;其他型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以上未包括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3)定义

巧克力:

以可可制品(可可脂、可可液块或可可粉)、白砂糖和/或甜味剂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经特定工艺制成的固体食品。

不包括非可可脂防添加量超过5%的产品。

巧克力制品:

用巧克力与其他食品按一定比例加工制成的固体食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

以白砂糖和/或甜味料、代可可脂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可可制品(可可脂、可可液块或可可粉)、乳制品及食品添加剂,经特定工艺制成的在常温下保持固体或半固体状态并具有巧克力风味及形状的食品。

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的产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与其他食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工制成的食品。

六、水果制品

1、蜜饯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5

105.1

分类名称

食品

水果制品

蜜饯

(2)产品种类

蜜饯:

蜜饯类、凉果类、果脯类、话化类、果丹(饼)类和果糕类。

(3)定义

蜜饯:

以果蔬和糖类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其他辅料,经糖或蜂蜜或食盐腌制(或不腌制)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种制品。

蜜饯类:

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糖(蜜)熬煮或浸渍,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或略经干燥处理,制成带有湿润糖液面或浸渍在浓糖液面中的湿态制品(蜜饯包括糖渍类、糖霜类),例如:

蜜陈皮、糖莲子、蜜金桔、糖冬瓜条等。

凉果类:

以果蔬为主要原料,经或不经糖熬煮、浸渍或腌制,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等,经不同处理后制成的具有浓郁香味的干态制品。

例如:

陈皮梅、西梅、情人梅、嘉应子、杨梅、雪花杏脯等。

果脯类:

以果蔬类为原料,经或不经糖熬煮或浸渍,可以加入食品添加剂为辅助原料制成的表面不粘不燥、有透明感、无糖霜析出的干态制品。

例如:

杏脯、桃脯、梨脯、苹果脯山楂脯等。

话化类:

以水果味主要原料,经腌制,添加食品添加剂,加或不加糖,加或不加甘草制成的干态制品。

例如:

化陈皮、九制陈皮、乌梅、甘草杨桃、话梅(话梅肉、九制话梅、奶油话梅、雪山梅)、话杏(雪梅、杏梅、丁香梅)、话李(情人梅、相思梅、野乌梅、望梅、柠檬梅)等。

果丹(饼)类:

以果蔬为主要原料,经糖熬煮、浸渍或盐腌,干燥后磨碎,成型后制成各种形态的干态制品。

例如:

陈皮丹、百草丹、佳宝丹、金桔丹、猴王丹、山楂片等。

果糕类:

以果蔬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或打浆,加入糖类和(或)食品添加剂后制成的各种形态的糕状制品。

例如:

山楂糕、芒果糕、菠萝糕等。

2、果酱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5

105.2

分类名称

食品

水果制品

果酱

(2)产品种类

果酱:

果酱、果味酱。

(3)定义

果酱:

以水果、果汁或果浆和糖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煮制、打浆(或破碎)、配料、浓缩、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酱状产品。

果味酱:

加入或不加入水果、果汁或果浆,使用增稠剂、食用香精、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加糖(或不加糖),经配料、煮制、浓缩、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酱状产品。

3、水果干制品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5

105.3

分类名称

食品

水果制品

水果干制品

(2)定义

水果干制品:

水果经过清洗、切分后,采取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法出去水果组织中的大部分水分而加工成的制品。

七、豆制品

1、非发酵型豆制品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06

106.1

分类名称

食品

豆制品

非发酵性豆制品

(2)种类

非发酵型豆制品:

豆浆类、豆腐类、豆腐干类、腐竹类。

(3)定义

非发酵型豆制品:

以大豆和水为主要原料,经过制浆工艺,凝固(或不凝固),调味或不调味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2、发酵性豆制品

(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06

106.2

分类名称

食品

豆制品

发酵性豆制品

(2)产品种类

发酵性豆制品:

腐乳、豆豉等。

(3)定义

发酵性豆制品:

是指以大豆或其它杂豆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的豆制品。

腐乳: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加工磨浆、制坯、培菌、发酵而制成的调味、佐餐制品。

豆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