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920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docx

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

2009年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26.待人直率热情,但较急躁,易冲动,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27.表现和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A.动作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D.面部表情

28.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29.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30.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B.想象C.后象D.印象

31.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32.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目标结构类型是

A.竞争型B.合作型C.个体化型D.放任型

33.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动机C.性格D.能力

34.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的阈限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

六.填空题:

35.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写字,体操,游泳等属于操作(动作)技能;阅读,写作,解题等属于智力(认知)技能.

36.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关系,了解问题,分析诊断,帮助指导和结束咨询.

37.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

智商等于智龄(心理年龄)除以实龄(生理年龄)再乘以100.

38.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39.不能稳定而集中地指向应该注意的对象,称为注意的分散(分心);能够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对象,称为注意的分配.

40.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主观,片面等属于性格的理智(认知)特征.

41.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敢为性,坚韧性,果断性,_自觉性和自制力.

4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43.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为类型差异,水平差异,年龄差异和特殊能力差异.

七,简答题:

44.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②情绪对对认识有动力作用.

(2)区别:

①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情绪,情感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②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随意性弱,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情绪活动才有某些随意性;

③情绪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45.严重的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危害

①降低学习效率;

②影响考试成绩;

③形成焦虑性人格.

46.简要说明人类遗忘的规律与特点.

①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②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③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

新课程案例分析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考试题(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纲是2001年6月颁布的(),它规划了21世纪()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和(),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而不是(),它把()和()、()和()、()和()同等重要的目标纬度加以阐述。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课程、()课程、()课程。

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过去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A生活世界B科学世界

2、建立()的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理念。

A终结性B过程性C发展性

3、此次新课程理念里的培养目标是( ),重在( ),而不仅仅是(   )。

A成人B整体的人C成才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8分)

1、        校本课程:

2、        课程资源:

四、简答题(共26分)

1、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什么?

(12分)

 

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6分)

3、新课程理念里所讲到的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

(8分)

五、案例分析:

1、“雪化了变成什么?

”一个孩子回答:

“变成了春天!

”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诗意。

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

请用新课程理念分析之。

(10分)

2、《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研究并撰写论文,黄全愈的儿子当时8岁。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一天,二年级的儿子回到家就对父母提出要求,带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因为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

这是学校老师给布置的家庭作业。

两个小时之后母子二人就从图书馆借回十几本关于蓝鲸知识的参考资料。

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和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他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

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蓝鲸的寿命是90——100年、蓝鲸的怀孕期是300——330天、蓝鲸的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蓝鲸的主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进去。

后来黄矿岩完成了他的论文:

封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以及在蓝鲸前面一惶惶张张逃生的小虾,还有他的名字,论文包括四个小题目:

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东西、蓝鲸的非凡之处。

试用新课程理念去分析说明此案例,是否在这里只有“论文”才是他的“劳动成果”?

结合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分析(10分)

 

3、“听课的尴尬”:

科技课的内容是“新旧五元人民币的区别”,课前教师在每个学生的座位上各放一张新版、旧版的五元钱人民币。

上课了,教师简单地进行导入,学生开始观察了。

他们边观察边记录,课堂显得十分沉静。

开始交流成果了,第一个学生说了八点区别,第二个学生只讲了四点。

老师看着第二个学生,问道:

“你记录了这么多,怎么只讲了四点呢?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讲到的,我就没有重复,只是做了些补充。

”老师说:

“这样回答问题好”有一个学生平时可能不大公开发言,回答有些紧张,老师耐心地听他讲话,并投以鼓励的目光,这个学生则渐渐地自然起来。

一堂课很快结束了,老师表扬每个学生都很认真,都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了知识。

结合新课程理念分析上述科技课老师的课;另试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分析该教师的成功。

(14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前

2、规范、要求、基本要求、最高要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3、国家、地方、学校

4、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

二、选择

1、B、A;2、C;3、B、A、C

三、名词解释(略)

四、简答题(略)

五、案例分析

1、培养学生包括想象力在内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论文之外才是他的劳动成果,比如:

自我确定论文主题、自己寻找资料、整理资料、写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他的这一过程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

3、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观察、交流)、教师鼓励、暗示、表扬,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 、程序式 三类。

4、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P23巩固知识和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

在一定问题情境支持下,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模式。

7、《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 、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9、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4)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5) 撰写教学案例 

10、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1、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二、辨别题

1、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

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3、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4、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

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 )

5、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

6、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

7、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教师不仅是小组合作的组织者,还是引导者,参与者,必须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去,参与到学生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去。

8、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自主学习的本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简答题

1、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练习。

(2)练习材料要难易适度。

(3)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4)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5)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6)要正确掌握对练习速度和质量的要求

2、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答:

预设性情感和态度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时应预先列出的目标。

例如:

讲授圆周率时,教师要考虑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考虑介绍圆周率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意识。

非预设性情感和态度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

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某位学生提出了新颖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引发学生求知欲的时机;某位学生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这时就出现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标。

3、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

二是课前了解;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4、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

(1)内容全面;

(2)层次分明;

(3)要求适度;(4)具体可测;

(5)因材而设。

 5、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P22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讲授中要运用启发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⑤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运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6、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7、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P39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8、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

P22

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

③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

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

④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尽可能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多提能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

过易不利学生思考,学生感到乏味;过难则学生无法回答。

要提一些经过学生想一想能够回答的问题。

 ⑥提问后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可提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他,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更不能讽刺挖苦。

对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9、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

P25

(1)精选探究材料;

(2)注重教师的引导;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4)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

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数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新课标》明确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交流,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恰当的。

因为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二、[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算式怎样列?

生:

15×3=  师:

应该怎样算呢?

生1:

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

我用乘法10×3=30 5×3=15 

生3:

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

师: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

用加法。

师:

用加法也可以。

生2:

用乘法。

④练习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师: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由于学生不同的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能力水平,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解题策略。

在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教师的模仿者,而是独立探索的求知者。

同时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是不矛盾的。

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应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的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应当加以肯定与鼓励。

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解决同一道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

接着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

应该提倡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算,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但是教师应致力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差距,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解题,达到算法最优化。

因此,本案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屏弃学生自己低水平的解题策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解题,实现算法优化,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案例描述]

一年级上册P34《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

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

下面是教师B按教材教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

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看见了房子?

生:

我发现了红旗。

生3:

我发现了树木。

生4:

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

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

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

“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案例分析](主要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

从问题的目的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目的性或者说太过于开放,没有一定的指向性,教师要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是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