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014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docx

2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

姓名:

丁丹专业:

金融编号:

151论文撰写成绩(百分制):

论文题目:

我国社会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开题报告(选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前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理论届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长期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边缘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日益凸现出其有待进步完善的一面。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体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交纳保险金不平衡、管理水平低、基金分散、存在流失损耗现象等问题。

在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对策,以及今后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如何建立和健全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为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农村社会现状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基金

 

附件2

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

(一)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

并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推进和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贯彻执行,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一)老龄化加快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更加凸显、发展严重不平衡

现目前我国已有百岁以上的老人1.78万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

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从768万巨加到1199万,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56%,远远高于我国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预计到202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增加到270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上升到19%。

81%的高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在洗澡、穿衣、上厕所、吃饭等方面,16.7%的人或多或少需要他人的帮助,5.1%完全依赖他人。

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农村社会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中间小,两头大”的局面,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而筹集的农保资金主要是集中在少数发达省市,从基金规模上看,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和北京,这五个省市的基金共计221亿元,占全国农保基金总额的71.3%,而多数地区将难以为继。

(二)社会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得传统以家庭养老方式发生微妙变化

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需要社会来承担。

养儿防老虽说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但是那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产中经济关系相对比较稳定情况下。

随着社会分工为特色工业化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关系被打破,家庭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农村逐渐成为4:

2:

1的家庭结构,代与代之间的独立性增强,养儿防老的思想传统也在逐渐变化,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而向城市转移和农村家庭离异现象增多,农村的养老观念也在日益改变。

(三)我国管理体制不顺、基金分散、存在流失损耗现象

1998年机构改革至今,全国虽然多数省级单位已将农保管理职能划入劳动保障部门,但多数地县级单位和乡镇还未划转,形成劳动保障部门没有接、民政部门不好管的状况,造成不少地方管理工作断档。

尤其是在中西部大多数省份,农保管理体制至今仍没有理顺,运作也困难重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目前全国310亿元农保基金分散在1900个县市。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5年全国31个省份中,涉及1900个县、2.6万个乡镇,农保系统大约有干部近1万多人。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全国清理整顿农保后,农保机构和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多数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挪用农保基金发工资的事情相当普遍。

(四)现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狭窄,覆盖对象不全面

我国老年人口中75%在农村,从社会保险看,能领到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只占投保的0.5%左右,投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主要是中青年,老年人受益面很小。

投保的20-60岁的人数占应投保人数的比重不足1%,未来一定时期能得到社会保险的人数少。

而农村其他的社会养老保险措施,如社会福利和服务照顾更少,大多数老人没被纳入社会养老体系中。

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城务工者从改革开放时不到200万人增到2003年的1.14亿人,有必要考虑这个群体的社会养老问题。

而现有的方案中没有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农民没有被纳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二、产生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系列原因

(一)最基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而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目前现状

由于农业本身是第一产业,创造社会财富的效果没有其他产业那么明显,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是依靠农业的哺育,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国家有关研究表明,从1952年到1990年,中国农业通过税后方式、“剪刀差”方式等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总量达到11594亿元,其中通过税收方式提供1527.8亿元,通过“剪刀差”方式提供8707亿元,通过储蓄方式提供1359.2亿元。

1952年到1990年,中国工业建设从农业中净调动了约一万亿元的资金,平均每年高达250亿元。

可见我国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积累的“有形”付出是多么的巨大,但农业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的却很少。

我国财政投入长期以来偏重于工业和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事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一方面是高付出,一方面是低投入,这中间的“隐形”贡献更为巨大。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文化素质等一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限制了农村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与各领域工作的推进,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运行。

(二)农村社会保障法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缺失、立法滞后

1、国家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全国各地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

而通过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

目前,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也只有1992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施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

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作出调整,使得不良后果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基本制度建设不到位,制度设计安排存在缺陷。

早期的保险制度缺乏真正的社会性和作为基本制度的标志性特征,覆盖面低,参保人数规模不大,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距离帮助解决养老需求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集中体现为政府缺少投入和资金扶助,农民不仅“自己养自己”,还出钱养活了庞大的农保机构和人员。

除了基金管理造成的损耗,增值渠道单一而造成的未来支付风险,也使得农保试验不可持续。

此外,主管部门操之过急,推进太快,技术支撑和管理都没有跟上,加上管理队伍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制定者和经办者没有分开,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3、资金的筹集和保值增值问题。

稳定、低成本的长效筹资机制是社会养老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在政府筹资和农民筹资两方面均存在着问题。

对于政府筹资,在政府资金增长以及资金拨付等方面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证机制。

在农民筹资方面,工作难度大。

农民即使参加了养老保险,但在目前较低补偿水平的情况下,难以利用养老所覆盖的服务,必须动员和组合其他社会保障力量。

此外,现行的参保资金还缺乏可靠的投资渠道,资金难以保值增值。

一些地方对农保基金的监管不力,直接投资甚至挪用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影响了农保事业的发展。

4、管理资源短缺,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有关工作管理体制至今没有理顺,造成不少地方管理工作断档。

同时,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建设滞后,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多数基层养老保险管理人员只能承担最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方案设计、对提供行为的及时监督、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响到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

一些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存在着不规范的服务行为,影响到服务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由于有效监督机制缺位,地方监督力度不够,政策执行存在着不规范,监督缺位和违规成本过低,在部分地区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违反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行为。

5、政策改革的配套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和农村自身的力量,还需要新的市场化要素的配合,不断推进政策改革,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空间和条件,使制度运行能在市场发展中不断筹集和运用资金。

这些要素包括:

发育长期债券和土地融资市场,发展农村土地现代产权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要素资源,建立一个全国统一、长期稳定、与城镇保障形式接轨的复合型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框架,在组织体系、筹资机制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发展性,在资金管理和监督管理上严格有序,在养老保险奖励模式、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方面因地制宜,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信心和对养老资金服务的利用率等。

三解决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保障制度框架、努力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值和增值工作

1、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

以规范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框架,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能在不同的保障方式之间进行有效接转,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资源保值增值的目的,制度模式由原来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改变过去完全靠个人账户积累、没有待遇调整、待遇一经领取终生不变、难以长期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等问题。

2、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降低农民参保门槛,提高保障水平。

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工作体系的投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不再提取管理服务费,人员和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尽快解决原制度从保险费中提取管理费用于人员和工作经费的问题,同时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农民参保补贴制度。

在面向农民的筹资上,要降低门槛,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以政府投资为主,低水平起步,建立农民的最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3、坚持政府统一管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缴费标准随着预期领取的养老金标准的变化而调整,实行动态缴费,参保人员预期领取的最低养老金水平可与农村低保水平衔接。

加强基金监管,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基金安全增值,制定基金管理运营办法,完善养老金计发办法等。

4、认真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的办法与措施,逐步使基金运营走向市场,实现基金的合理组合和最大增值。

搞好与银行的合作,提高储蓄与购买国债的收益率外,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考虑在安全原则下的多渠道投资,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基金,即按照基金的属性以适当的比例投向不同的创利渠道,在整体上获得较好的利润。

另外,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增值提供条件。

为保险基金指定专项建设项目等。

还有管理费标准应尽量低,养老保险支出应实行定额包干制,超出定额部分,应从民政部门的事业费用中支出。

(二)推进保障形式和补偿保障模式的创新、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交纳方式和缴费标准

1、要提高农民个人积累参保率、覆盖率,扩大社会保障面。

要适合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使个人筹资方案得到农民的认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降低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的效果。

各地区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特点,探索适宜的补偿和奖励模式,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在筹集资金上,允许一次性交纳的模式,也可采取分期定额缴纳的模式,采取以农村资产权力抵押融资的模式,或者采取个人不缴纳,年老后进行倒扣个人应出资部分的模式等。

目前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困难农民参保补贴制度。

2、要积极改进保险资金享受的办法,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事业发展,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

促进农民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综合利用,盘活养老金资源,降低农民养老经济负担。

特别是要发展集中公共养老服务,推进服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养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参与式发展的机制,更加方便农民,减少农民享受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好处,让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资金的使用和养老服务的具体提供上,如允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地区差异性,可以采取定期发放现金的方式,也可采取发放购物券的方式,还可采取发放实物的方式,以及提供住宿、发放资金到中介养老机构等。

3、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应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与社会筹措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即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

缴费的比例应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执行,并与城镇养老保险相衔接。

集体补助缴纳社会统筹部分,没有集体补助的使用社会募集,社会募集不足的由政府兜底。

还要充分考虑到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进行灵活掌握,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应实行高中低多档次。

(三)加快解决重点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从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政策实施问题,扩大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范围;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通过制度建立基本保障,加快建立逐步积累制度;解决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建立灵活的保险方式;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在征地环节一次性建立基本保障,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其参加所在城市的城镇养老保险,最好能够参加所在城市的养老保险;鼓励参加本地的农村养老保险。

2、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立法和宣传等形式,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在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时,必须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各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范围和具体标准的确定,必须与各地区的集体经济水平和农民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

总之,应建立起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

1、指导方针上应采用基本制度统一,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创新和探索。

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2、推进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加强信息化建设,研制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将“金保工程”延伸到县、乡和有条件的村,为农民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3、改进农保工作做法。

树立政府服务而不是替代、包办的观念,让农民更多地关心、参与制度的建设,更多地欢迎和满意制度的建设。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效果,改进和建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方法,抓住重点,加强宣传,典型示范,营造发展氛围,促进农民关心服务。

4、采取政府投入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来强化农村集体对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政府积极引导和农民自愿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强制性养老保险。

由于商业保险是纯商业性的(以盈利为目的),难以发挥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易造成保险市场的混乱,因此在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同时,要夺其行为进行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协调好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关系,避免产生矛盾。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发展政策、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建设

社会保险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和核心,是以强制性为基本特征的,而社会保险的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才能得到保证。

从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历史与现状看,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制建设,主要是要做好立法调研工作和尽快立法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尽快出台,抓好地方性法规的建设,鼓励与提倡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养老保险办法。

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明确政府的是政府的管理责任,即政府负责建立和经办机构,并承担管理经费,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责之中;还有政府的筹资责任,即规定各级政府的筹资标准和扶持奖励的发展政策。

(六)考虑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特殊性时,还要考虑好城镇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接轨

我国农村与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是分别进行的,且这种状况还会存在很长时间,但是最终要实现二者的合轨。

这是个漫长的分层次、分类别推进的过程,虽然这个目标的实现很难,但我们应该看到,消除城乡差别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A、刘岚.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J].农村发现,2004(9)

B、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C、阳义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机制改革的若干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

(1)

D、梁春贤,苏永琴.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经济问题,2004(5)

E、伊志宏.养老金改革模式选择及其金融影响[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