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153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威尼斯的小艇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8威尼斯的小艇课课练(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水上城市”威ní()sī(),坐上了船头和船shāo()微微向上qiào()起的小

tǐnɡ(),小艇上的坐diàn()柔软舒服,船夫对小艇操zònɡ()自如。

打开船舱的窗lián(),看到其他小艇上许多孩子在保mǔ()陪下,可能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有老人可能是乘坐小艇去教堂dǎo()告;远处可能是戏院散场了,人们坐上各自gù()定的小艇,cù()拥在一起的小艇在人们的huá()笑声和告别声中离开了mǎ()头。

我被这威尼斯独特的风景陶醉了。

二、给多音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海水哗()哗地涌上岸滩,水中海豚精彩的表演引来一片哗()笑。

(①huā②huá)

2.牧童骑着黄牛吹着牧笛在弯曲()的小路上走着,曲()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传遍乡村的原野。

(①qǔ②qū)

3.一只()老牛在上坡上只()管独自吃草,小牛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它也不知道。

(①zhī②zhǐ)

4.蒙蒙的细雨夹()杂零零星星的雪片飘落下来,寒风中的李晓军只穿着一件夹()衣,冻得瑟瑟发抖。

(①jiá

②jiā)

三、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答案】

一、尼斯艄翘艇垫纵帘姆祷雇簇哗码

二、1.①②2.②①3.①②4.②①三、C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字。

(顾雇)工  (华哗)笑  船(梢艄) 

保(母姆)(簇族)拥  (码马)头

二、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脚运用自()世界()名手忙()乱

操纵()如小巧()珑()快灵活左()右()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管……总……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3.()河道怎么拥挤,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过去,()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四、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倒退一()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静态)的画面,说明

 

【答案】

一、1.因为……所以2.虽然……但是3.不管……总4.不但……而且

二、雇工  哗笑  船艄 保姆簇拥  码头

三、七手(八)脚运用自(如)世界(闻)名手忙(脚)乱

操纵(自)如小巧(玲)珑(轻)快灵活左(拐)右(拐)

四、1.宽松前进

2.B

3.

(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2)操作得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4.动态行船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反驳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的讽刺作家马克·吐温遇见了一位富翁和他的夫人,出于礼貌,马克·吐温恭维富翁的夫人道:

“夫人,你真漂亮!

   没想到富翁的夫人瞥了一眼马克·吐温,傲慢地说:

“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您。

”头脑非常机敏、言辞一向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答道:

“没关系,您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那位夫人听后,虽满脸怒气,但又无言以对。

旁边的富翁见夫人受窘,马上就忍不住了,他打量了一下马克·吐温,见他穿着破旧,不修边幅,就嘲弄说:

“唉!

你这副样子和毛驴能差多远?

”马克·吐温目测了一下富翁和他之间的距离便说道:

“没多远,大概有两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傲慢:

________。

②无言以对:

________。

(2)写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机敏——________

犀利——________    嘲弄——________

(3)辨词归类。

心痛   漂亮   恭维   遗憾   傲慢   机敏   凶恶   打量

①褒义词:

________

②贬义词:

________

③中性词:

________

(4)马克·吐温真不愧为讽刺作家,仅仅两句平常话,就战败了富翁及他的夫人,他的绝妙回答中,第一句是说给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句是回答________的,意思是说________。

【答案】

(1)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

(2)有名;机智;锋利;嘲讽

(3)漂亮,机敏;傲慢,凶恶;心痛,恭维,遗憾,打量

(4)富翁夫人;我说你漂亮是在说假话;富翁;我和你这头毛驴的距离只有两尺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著名:

有名,出名。

机敏:

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

犀利:

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嘲弄:

嘲讽;捉弄。

(3)词语按感情色彩分为:

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词义带有赞扬、喜爱、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词义带有憎恨、厌恶、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贬义词。

有的词不表示褒贬,是中性词。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①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②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

(2)有名、机智、锋利、嘲讽(3)①漂亮,机敏②傲慢,凶恶③心痛,恭维,遗憾,打量(4)富翁夫人、我说你漂亮是在说假话、富翁、我和你这头毛驴的距离只有两尺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会给词语按感情色彩分类。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让眼睛老去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布满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了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

“孩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

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

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很多人。

原来他们正在排队购买木炭。

那木炭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送到集市上去卖。

   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大批新树苗,几年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获悉:

________。

②盎然:

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短文中一组相互照应的句子。

(3)“森林庄园”为什么能再度绿意盎然?

(4)读了短文,你怎样理解“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这句话?

【答案】

(1)知道,得知;浓厚的样子,文中指庄园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

(2)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

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3)因为保罗听了外祖母的劝告,没有再继续消沉下去,看到了存在生活中的希望,想到了拯救庄园的办法,使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4)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中不再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希望,你的眼睛不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样,你的内心充满失望,心灵不再有活力,只要你能正视生活中的不如意,你就能发现希望,你的心灵就不会荒芜!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

(1)①知道,得知;②浓厚的样子,文中指庄园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

(2)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

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3)因为保罗听了外祖母的劝告,没有再继续消沉下去,看到了存在生活中的希望,想到了拯救庄园的办法,使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4)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中不再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希望,你的眼睛不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样,你的内心充满失望,心灵不再有活力,只要你能正视生活中的不如意,你就能发现希望,你的心灵就不会荒芜!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而美丽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依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

一层山水一层人。

我望着群山在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和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儿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上回旋,使人听了就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呀!

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1)细读短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判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选择正确答案画“T”。

________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长框里。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D.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观察

摘录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

(3)读文中第三自然段,按要求把语句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在事物的有:

________

写联想事物的有:

________

(4)本文通过写乡村傍晚的景色,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1)B;远处;近处;身边

(2)“我美美地呼吸着……美丽的晚景”与“我多么喜欢……恬静的生活”相照应。

(3)①④⑤;②③⑥

(4)喜欢乡村晚景,喜爱乡村恬静生活。

【解析】【分析】

(1)考查写作顺序。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会发现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

远处、近处、身边。

(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

写实在事物的有:

①④⑤。

写联想事物的有:

②③⑥。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短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点评】

(1)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

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

“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

“别把人看扁了!

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

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

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

”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

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

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

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

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

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

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

“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

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我吗?

在军部。

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

“咱们得快点走呀!

你看,太阳快落了。

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

“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

这一下他可火了:

“别磨蹭了!

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

”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

”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

“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

……要……要记住革命!

……”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多么坚强的同志!

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

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要记住革命!

”──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对迎面走来的战士产生了敬佩之情?

(3)“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4)“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真的有这条光明道路吗?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

(1)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过草地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热情开朗,关心同志,舍己为人。

(3)“我”是在没有干粮的恶劣的环境下遇到老同志的。

(4)战友的话鼓起了我前进的勇气,让我看到光明的前途。

【解析】【分析】

(1)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一模一样。

(2)老红军为了“小鬼”最后牺牲了自己,只要意思相近即可。

(3)课文“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4)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文章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6.

风筝

董改正

①人学前,每个年后,都有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外婆家“打秋风”。

一个任走长长的山路,也不知道害怕,因为憧憬着。

外婆会做菜,外婆的稀饭熬得香,碧绿生生的,不用小菜都能吃几碗。

②外婆喜欢我,这是人尽皆知的。

听说未开口叫公鸡仔养人,每次去,她都要杀一只。

切成小方块,因为鸡不肥,总要搁点肥肉一起炒,这一只鸡,是我一个人吃的。

外婆说,整个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

吃过的鸡骨头,外婆收集起来,香油炸过,用小石磨磨碎,冲给我喝。

外婆做这一切的时候,我都在一边看着。

③那一个春日,晒场上空飞满了风筝,我吵着也要。

外婆为难了,她不会做。

她一辈子都在地上,从未有过飞翔的念想。

她就央求我的舅母,舅母说,鸡骨头粉你都会磨,咋就不会做风筝呢?

那时候,我真是不懂事,只知道如丧考妣地哭,外婆脸上的尴尬,是我隔了几十年光阴看到的。

④外婆拉着我去晒场。

天上飘着各色的风筝,它们恣睢地舞动,就越发引起我的委屈。

又有人在放了,一个人远远地牵线,一个人扶着风筝,说声“放!

”牵线的高举着手,使劲跑,风筝跌跌撞撞载浮载沉,好多次后,终于扶摇直上了。

外婆指给我看这些,说:

“其实放风筝并不好玩,看看就好。

”我就撒野了,打滚撒泼,说她是笨蛋,不会做才这样说。

⑤外婆的生活很累,她不能陪我,我就一个人看风筝,想风筝,幻想有一天自己拥有一支绸布的大蝴蝶风筝,我跑啊,笑啊,看着它在空中猎猎展翅,感受手上线拉紧着的那种快感。

然而,我却只能看,因为我已经哭过——凡是外婆能给的,不哭她都给,能求的,我哭了她必定低声地向人求。

孩子们的风筝是在城里买的,她无能为力。

我就一个人站在风筝底下,仰望,幻想。

⑥忽然有一日,外婆拿出一只“风筝”,竹子骨,身子是过年的对联糊起来的。

虽然不是我想要的,但它毕竟是风等,我还是()的。

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说:

“我们去放风争吧!

⑦我确信,对所有的动作都烂熟于心,并且操作绝对规范,但外婆的风筝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丢人地在晒场上拖着,许多孩子都大笑起来。

我狠狠踩踏着它,不管外婆的伤心和尴尬,那一刻的我,肯定有着兽性的暴戾吧,因为外婆呆呆怔怔地看着我,不哄我,不说话。

⑧第二年我就上学了,外婆托小姨带来口信,说她做了一支绸布的大蝴蝶,并且和我小舅试过,飞上天了,我()地应着,却没有去。

我有许多伙伴,并且日子也渐渐好了,不再闹春荒。

她就来看我,我吃过饭,就出去玩,并不陪她说话。

慢慢地我大了,外婆渐渐地不让人捎口信来了,她知道我真的没有时间回去。

中学二年级,我得到噩耗,外婆去世了。

我一路哭着去外婆家的,但我知道,我在村口大叫一声外婆,再没人远远地应我,微笑地迎我,拎着我的换洗衣服,满足我的无理要求。

⑨她给我留下一个沉沉泛黑的不锈钢勺子,一个桐油漆过的油光可鉴的小板凳,还有那只不再鲜艳的绸布风筝——都是我爱的。

我坐在石门槛上,第一次感到()的无力无助。

耳边忽然响起舅母以前说过的话:

“外婆养外甥,十月放风筝,风筝断了线,不见外婆面。

”记忆中又浮现外婆当时淡然的笑容,她是知道结局的啊,可是爱又怎么会因为知道结局,而有所保留?

⑩这只风筝,终于没有飞起。

它在我的屋顶梁上渐渐朽坏,一触即破,纷纷扬扬着时间的粉屑。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不经心欣喜若狂痛彻肺腑B.欣喜若狂痛彻肺腑漫不经心

C.欣喜若狂漫不经心痛彻肺腑D.漫不经心痛彻肺腑欣喜若狂

2.请从“我”的角度,梳理第③一⑧自然段的故事情节。

①吵要风筝,外婆为难→②→③→④慢待

风筝,外婆去世

3.一篇好文章中,最值得让人品味的往往是看似很寻常的话语,请反复阅读,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外婆说,整个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

(2)外婆脸上的尴尬,是我隔了几十年光阴看到的。

4.文章为什么以“风筝”为题?

“风筝”在文中有几层含义?

1.C

2.仰望风筝,外婆无奈踩碎风筝,外婆伤心

3.

(1)外婆故意说要将整个鸡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

是为了将所有鸡肉都让给“我”,而自己丝毫不吃,体现了外婆对“我”至深的爱。

(2)由于“我”的任性,让不会做风筝的外婆尴尬而难受,可是年幼的“我”根本不理解外婆,直到几十年后“我”回忆起,才刻骨地体会到外婆当时的处境。

4.风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借物忆人,通过风筝来感念外婆对自已幼时的疼爱,表达了作者对外婆深深的缅怀。

“风筝“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可以放飞的风筝;二是虚指自己,对外婆来说,自己就像是她手中断线的风筝,长大后很少去看望她,直到她去世,

 

7.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

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juànquàn)。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chéngshèng)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观看)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