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02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docx

员工最大问题是没有感动

感动员工

 社会生产的主体是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员工待遇以及素质,从而改变员工的命运那么我们要说:

这个企业、这个企业的企业家、这个企业的经理人,为社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果这个标准成立的话,海底捞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海底捞,我看到的很多现象让我惊奇,因为这些东西是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读到的关于成功企业的传奇故事。

店长开例会,说总公司正在为忠诚员工修建养老公寓,几分钟之内就让每位员工都受到鼓舞,就像松下幸之助在做“250年计划”的演讲。

只要到了上班时间,所有员工都不会停下来休息安检员(职责相当于电工)在上客高峰期端盘子传菜;传菜员传出去一趟菜以后总是捎回一筐脏盘子;收市之前的上客低谷期,传菜员、服务员、保安都到洗碗间洗碗、擦盘子这种效率只有在麦当劳有过;店长以及大堂经理、后堂经理总是出现在最繁忙的地方,干起活来比很多熟练员工还麻利。

   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叹:

这是一个什么企业啊,他们在简直是在创造奇迹!

而最让我惊奇甚至不解的是:

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以后,员工还能保持心情愉快,甚至面带笑容。

海底捞员工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用心在做;之所以不累,是因为对工作有激情。

而之所以用心,之所以有激情,则是因为自己受到了感动。

被同事的感动,被火热的工作环境感动而最重要的是被企业所感动,被领导所感动。

一、为什么要感动员工?

之所以用“感动每一位员工”来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个人在海底捞实习的每一天都被店里的领导、同事们感动。

用“感动”一词并不夸张,无数的新员工也同样每天都被感动。

正是因为被感动,所以每一个人都积极主动的在工作。

第二,“感动员工”应该是对所有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名管理人员一天感动10名顾客,还不如一天感动5名员工,因为受到感动的五名员工绝对不止感动10名顾客。

只有要求管理人员感动员工,才能及要求一线服务人员“感动顾客”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服务质量问题并不在服务本身:

服务流程可以制定得无限完美,服务标准可以要求得无限严格但是我们能做到些什么?

服务问题本质上是对服务人员的激励问题。

亲情服务不是靠高标准要求出来的,也不是上级能够培训出来的,而是传递的将别人对自己的亲情传递给顾客,将自己受到的感动传递给顾客,这才是亲情服务。

要传递就要有来源,谁来给员工亲情?

谁来感动员工?

我们不能把感动的来源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我们自己努力,让我们的企业、让企业所有的管理者来感动每一名员工。

其实,“为什么要感动员工”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跟我们为什么要求员工感动顾客一样简单,问这个本身就有一点冒傻气,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用再说太多。

 

二、如何感动员工?

我们用什么感动员工?

    海底捞的一位总部领导曾经对包头海鲜店的领导说:

“一定要关心每一位员工。

你可以不用他,但是不能不爱他,不能不关心他。

”我当时听到以后就很受感动。

并且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感动员工的真正方法:

关爱是感动之源,只有付出我们的关爱,员工才能被感动。

如何关爱呢?

我们可以看一看海底捞是怎么做的。

1.新员工入职培训

一定要把入职培训放到第一个说,因为入职培训实在太重要了,每一个新员工都在入职培训中得到很多东西。

    首先,他们得到了系统内最优秀培训师的指导。

海底捞每家店都不直接招聘人员,而是由片区人事部负责统一招聘,集中培训。

所以可以在系统内挑选一名最优秀的培训人员做培训工作。

培训师在第一天开始培训之前就告知每个人她的电话号码,并表示以后有困难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

这也是海底捞的所有管理者的共同方式,新员工到店以后店长、大堂经理、后堂经理都会给手机号码,都会让员工在困难的时候给她(他)打电话。

其次,他们融入了一个小集体。

这个小集体只有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这就比一开始就要到店里及一两百人相处容易多了。

每一期培训的新员工都会自动结成一个群体,有了这个小群体,再融入大群体就相对容易一些。

在培训结束到店实习后,店里也是安排同一批新员工一起吃饭,一起开小会,也有利于这种小集体的形成。

这种小集体也没有形成“派别”的危险,因为几名新员工实在不可能形成什么“实力”。

但是这种小集体却能迅速消除孤独感,使新员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融入大集体。

再次,使新员工投入工作有个缓冲阶段。

海底捞的工作时间是相当长的,工作强度也很大,新员工一来就工作可能会受不了。

在培训期间,每天只上6个小时的课,内容也很简单,吃得不错,住宿环境也不差。

这对很多农村来的新员工来说,就跟度假似的。

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些制度、业务流程,并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最后,新员工接受入职培训以后底气更足。

其实培训的内容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了脱岗的培训,重要的是有没有培训给员工的心理暗示很不一样海底捞的培训至少可以给新员工两种心理暗示。

第一,我们经过培训,我们是“正规军”,不是临时拉起来的“雇佣军”,更不是“游兵散勇”。

第二,我们在学习,海底捞让我们学习,给我们学习机会。

有这两种心理暗示,以后工作肯定会更加有底气。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集中培训相比分散培训而言,也是投入成本较小的一种方式,而且更有利于企业统一标准。

集中进行入职培训的好处远不止于此,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新员工以后的工作都会受到入职培训的深刻影响。

公司已经准备在2007年做这个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应该会取得相当的成果。

2.新员工所受到的礼遇    新员工到店后的待遇,我只能用“礼遇”一个词来概括,而不能用其他词。

因为店里从店长到每一个普通员工,都是在“接待”新员工,并且这种“接待”不能不说是“隆重”。

首先,店里所有领导都要轮流接待新员工。

   培训师考核新员工合格以后,分配到各店,都是首先由店长亲自接待。

新员工进点以后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店长。

然后店长会告诉新员工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然后带着新员工吃饭,还要开一个沟通会。

沟通会就是店长自我介绍,然后列举若干榜样,激励新员工好好干。

店长之后,大堂经理、后堂经理,以及实习店长、实习经理(有的店有,有的店没有)会轮流接待新员工。

程序都差不多,都会介绍自己,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让新员工有困难了跟他们说。

然后经理会把新员工交到各自的部门领班那里,交待领班要怎样怎样。

领导都这样接待新员工,其他人焉能不热情?

其次,新员工提前下班,单独吃饭。

   店领导的这些接待大多是在晚饭的时候进行的,新员工的晚饭是由接待经理亲自安排,然后提前下班吃的。

新员工的下班时间一般是和下早班的人一致,要比正常上班早一、两个小时。

接待经理会亲自通知新员工下班,并且亲自搬桌子、凳子,亲自摆碗筷,亲自给新员工打饭。

新员工吃晚饭也不是和大家一起,而是单独的桌椅,就只有几个新员工在一起。

培训一批人分配到店大概是8天,新员工的这种待遇大概会持续4、5天至一周。

因此,接待新员工并给予优待是店长及经理们的常规工作。

再次,师父的认真指导。

   在海底捞,带徒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只有优秀员工才能带徒弟。

并且,指定师父是在例会上进行,全部员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例会上店长为新员工“征师父”的时候,响应很是热烈。

每个师父都会拉着徒弟的手坐到自己身边,大家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店长也会很郑重的告诉师父们,要在业务和生活上关心徒弟,徒弟的发展就是他们的发展,徒弟没有进步就是他们的失职。

经理给新员工沟通的时候也会问新员工师父对他们好不好,随时了解情况。

所有这些,都让师父们不敢怠慢,不能怠慢。

有的师父还在第二天晚上带着徒弟聚餐。

然后,对新员工有跟踪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新员工,但内容却是针对其他人。

比如店长有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待,经理们有没有安排好生活,领班有没有讲解店里的情况,师父有没有认真带你。

还有吃得习惯不习惯,住的舒不舒服之类。

这些调查也是地区人事部做的,有时候就是培训师在做,所以也可以算是回访。

新员工这几天受到的这些“礼遇”,至少可以激励他们充满激情的工作一个月。

而一个月以后就习惯了,就融入这个团体了。

3.领导时刻都在每一个员工身边 

海底捞的店长、经理在店里都有很高的个人威望。

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的职位,而是所有员工都会有这样一种概念:

如果我需要帮助,店长和经理一定是最可靠的人不管是生活上的事情还是工作上的事情,只要我开口,他们就会帮我,甚至不用我开口,他们也能知道并做到。

店长和经理们都不会呆在办公室,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第一线,哪里最忙、哪里最需要人手,他们就在哪里出现。

一是指挥员工之间相互协作,二是随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员工。

员工会喊:

“张姐!

帮我把单子带到后厨一下。

谢谢!

”也会喊:

“张姐!

我这桌客人要点菜,帮我给那桌客人加一下豆浆。

谢谢!

一个普通员工,他需要什么样的上级?

一定是一个能够随时帮助自己的上级,而不是经常坐在办公室、甚至都不在店里的上级;一定是一个能够随时鼓励自己的上级,而不是一个经常批评自己的上级;一定是一个能够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哪儿做得不对的上级,而不是一个只用嘴说自己错了的上级;一定是一个对业务比自己还熟练的上级,而不是一个不能动手的上级。

所以,在海底捞做一名普通员工比在西贝做普通员工容易,因为普通员工主要受到激励;而在海底捞做一名管理者要比在西贝做管理者难,因为管理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所有业务,更主要的是要关心员工。

他们甚至需要是优秀的演说家,所到之处要能够提高员工的士气。

海地捞每家店的办公室都很小,只有财务人员才在办公室,才坐在椅子上工作。

店长、经理们在上班时间和普通员工一样,是不会坐的,也不会时不时就往办公室跑。

再加上他们还要考核员工,安排员工生活等一些事情,海地捞的店长、经理们在体力上就要比普通员工辛苦得多。

但是没有人露出疲倦的样子,即使眼睛里充满血丝,也会闪烁光芒,被看到的人会感受到赞赏及鼓励,很受振奋。

但是,人毕竟都不是铁打的,海地捞的店长、经理们这么玩命的工作,如果没有人激励他们,他们也撑不住。

员工的激励来自店长、经理,而店长、经理的激励来自他们的前任、上级,还有他们的创始人张勇董事长。

海底捞某店实习店长曾经说过,她的师父、她以前的店长、北京片区总经理袁哥,还有张勇张大哥,他们那些人才是真正知道怎么关心人,她自己比起他们来差得远了。

当然,只有精神的鼓励是不够,海地捞为店长、经理们提供了让他们感到惊讶的待遇,并且描绘了美好的前景,每个人都还能得到提升。

4.协作比分工更重要

海底捞不同部门员工的上班时间都是一致的,只分早班、正常班、晚班。

同一班次所有人都一起上班,一起下班。

那么肯定会有人有时工作量太小而有时工作量又太大。

于是,调派清闲的人去忙的部门帮忙就是领班和经理们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

他们总结出了从不同部门调派人手的规律,比如早饭之后调派洗碗间阿姨们到上菜房帮忙摘菜、洗菜,十一点半以后调回;随即调派几名传菜员到上菜房帮忙配菜,一点左右调回,并且调出几名上菜师傅出来帮忙传菜;两点钟则会调派很多不忙的人到洗碗间洗碗、擦盘子。

往往在同一个区域服务的会是很多不同部门的人。

比如送锅底的是配料房的人,给客人进行桌上服务、发毛巾的是服务组的人,收台、撤餐具、加豆浆的是传菜组的人,拖地的是保洁组的人,传菜过来的很可能是上菜房的人。

由于入职培训是全面的培训,进店以后也会轮岗,年轻人一般都会所有的前、后堂程序,而年长一些的人也差不多会后堂大多数程序,所以协作起来一点都不困难,也不会出现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对传菜员有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是来回不能空手。

其实这也是对每一个人的要求。

店长如果从前堂到后堂去,也不会空手跑,而是会带上一个撤下来的锅底,或者捎回去几张服务员来不及下的菜单。

撤台一项工作,某店105张桌子,只有4个专职撤台人员。

因为收餐具、送餐具这些工作大家顺便就帮着做了,他们基本上只需要擦桌子。

传菜员传菜的时候,发现有时很难做到回去不空手,因为有时候实在没什么可带回去的,能带的都已经被大家带回去了。

“来回不空手”这个要求太厉害了,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分工是提高效率的好事,但是如果规定每个人只作自己的事而不顾其他就太僵化。

因为由于工作性质差别,每个部门最忙的时段不一致,帮助别人并有别人的帮忙能够将劳动量均匀分摊下来,而大家相互帮忙也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接受别人的帮忙以后,被帮助的人绝对不会吝啬多说一声“谢谢”,而距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近。

海底捞设计这种相互协作的制度,就是创造一种人人相互关爱的环境。

他们做的很好。

 

5.崇高的工会组织 

海底捞的“工会”不同于国家的正式工会机构,而是一个所有骨干、核心、忠诚员工的组织。

他们都是老员工,工作年限至少是8年、6年半、3年。

所以这个工会组织有些奇怪,类似于国家的中国***组织。

当然,组织性以及严密性目前还不是很强。

工会的加入条件相当严格,最关键的一条是要宣誓终身在海底捞工作,直到退休,即使海底捞垮了也不离开。

而张勇也在工会宗旨中承诺,即使公司垮了,他也不会丢下工会会员不管。

工会会员提起工会时,她们都一脸崇高,说她们是自愿为海底捞工作终身,所以能够有工会胸牌。

佩戴工会胸牌绝对是相当有荣誉的事情,因为现象表明,工会会员都不佩戴显示他们职务和级别的工牌,而只带工会胸牌。

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工会会员胸牌比店长的胸牌还有有价值。

所以成为工会会员的人都有一种自豪感。

工会的人并没有多出一些待遇来,但是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最重要的是要提携普通员工,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同事。

有这样一些榜样在身边,员工确实能够感受到进步的动力。

因此才能说海底捞的工会“崇高”地位。

6.无处不在的鼓励

海底捞的鼓励工作做的很出色。

员工到店里时间虽然不长,就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鼓励。

首先,领导在店里面和员工在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领导们开会相当有煽动性,你不受鼓舞都不行。

虽然他们的内容和风格会各不相同,但是都从不同的方面鼓励你。

    其次,因为领导时刻都在员工身边,所以他们能够看到员工做得好的地方,能够做到随时鼓励员工。

鼓励有时候是当时的口头奖励,也有时候是第二天例会上的实物或者现金奖励。

比如说我在某店实践培训的时候,后堂经理安排我负责传菜岗铁架子的卫生,我做得还不错。

快下班的时候后堂经理会找到我,然后鞠一躬,说,谢谢你,你今天卫生保持得很好。

并且这件事会告诉带我的培训师,培训师又在下班后的小会上表扬我一次,奖励一个苹果。

每天例会上都有人受到表扬,小会上也有表扬。

第一天新员工入职的例会上,最早自我介绍的奖励一瓶雪碧,唱歌的奖励一瓶酷儿。

晚上新员工小会上后堂经理又给每人奖励一个橙子,原因是大家做的都很好。

第二天你可能又得到一个苹果的奖励,原因是礼貌用语用得好;第三天早上小会可能又得到一个苹果,原因是请店长吃了一根从地上捡起来的油条,店长说节约意识强,交代领班一定奖励一个苹果。

再次,表扬的权力放得很低,批评的权力却很高,甚至可以说很少有批评。

比如在部门小会上,领班就可以奖励苹果,直接从水果房拿苹果就行了;比如店里有一个公告栏,谁都可以写一封表扬放到那里,所以表扬稿的落款五花八门,有的是店长,有的是领班,有的是某位基层员工。

然后,海底捞要求对待同事要跟对待顾客一样礼貌,还有很多相互问好的具体要求。

比如同事照面要把右手放胸口,弯腰鞠躬(跟客人打招呼也是这种姿势)说“你好,辛苦了!

”;比如送脏餐具回洗碗间要说“你好,辛苦了,请回收!

”,洗碗阿姨要说“收到,谢谢!

”;比如下单到上菜房要说“你好,辛苦了,请上菜!

”,师傅们也要回答“收到,谢谢!

”;比如上菜房出了配好一托盘菜后要说“你好,辛苦了,请走菜!

”,传菜员要说“收到谢谢!

”这些都是相互的鼓励。

最后,榜样的鼓励。

从入职培训的时候开始,培训师要自我介绍,这时候她就会把自己作为榜样,让新员工学习朝她的方向努力。

到店以后,从店长到经理,都会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把自己作为榜样,鼓励新员工学习他们,超过他们。

也会列举店里其他优秀员工的例子,供新员工学习。

海底捞的店长、经理都是从普通服务员走过来的,他们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且也还能继续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身边的例子不得不使新员工相信,在海底捞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感动一个人其实很容易,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就可以了。

    在海底捞,他们认为“关心员工”不是一项独立的考核标准,而是所有工作的根本。

比如,店长会这样问后堂经理:

“你的员工上个月流失率那么大,你是怎么关心你的员工的?

”经理会这样问领班:

“你的员工今天情绪这么差,你是怎么关心你的员工的?

”他们甚至给员工发足光粉,泡脚,以解脚臭。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受到感动的员工,你完全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任何工作。

尊重及关爱,创造和谐大家庭海底捞的管理层都是从最基层提拔上来的,他们都有切身的体会,都了解下属的心理需求,这样,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关爱下属,并且给予员工工作及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得到员工的认可。

张勇笑着举例,"如果将北京区的总经理换成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博士,相信不到半年就乱套了。

员工不认可你,你讲的再好,你的理念再好,员工及你不是一条心,不听你的,没办法!

"海底捞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需求非常简单,有时候管理层多冲他笑一笑,给他一个领班,给他一个机会,他就满足了。

在海底捞,尊重及善待员工始终被放在首位。

从2003年7月起,海底捞实行了"员工奖励计划",给优秀员工配股,以西安东五路店作为第一个试点分店,规定一级以上员工享受纯利率为3.5%的红利。

2005年3月,又推出第二期"员工奖励计划",以郑州三店作为员工奖励店给优秀员工配股,并且经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一致同意,从郑州三店开始计算,公司每开办的第三家分店均作为员工奖励计划店。

海底捞的管理人员及员工都住在统一的员工宿舍,并且规定,必须给所有员工租住正式小区或公寓中的两、三居室,不能是地下室,所有房间配备空调、电视,电脑,宿舍有专门人员管理、保洁,员工的工作服、被罩等也统一清洗。

若是某位员工生病,宿舍管理员会陪同他看病、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海底捞的所有岗位,除了基本工资之外,都有浮动工资及奖金,作为对员工良好工作表现的鼓励。

同时,考虑到绝大部分员工的家庭生活状况,公司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许多细节上的待遇:

在海底捞工作满一年的员工,若一年累计三次或连续三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该员工的父母就可探亲一次,往返车票公司全部报销,其子女还有3天的陪同假,父母享受在店就餐一次;工作年满一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享受婚假及待遇;工作满3个月以上的员工父母去世,该员工可以享受丧假及补助;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可享受产假及补助;若夫妻在同一地区工作,只要有一方工作满半年,在外租房就可以享受每月60元的补助,已婚的店经理则可享受400元以内的住房补助;店经理小孩3岁以下随本人生活的,还可享受每月300元的补助……在尊重及善待员工的问题上,海底捞还有不少"创意".例如,将发给先进员工的奖金直接寄给他的父母。

张勇说,"这不仅仅是400块钱的事情,400块钱对于农村也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父母有了荣耀。

海底捞的员工,有很多都是亲属,这在许多企业都是禁止的。

张勇却认为,"正因为员工在海底捞获得了尊重和认可,同时他也认可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及和谐的氛围,他才会介绍亲戚朋友们来。

"关于员工的夫妻生活、子女教育问题,许多企业规定,服务员不能和厨师谈恋爱,高级管理人员配偶不能及其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城市,"这种规定是很不人道的,我们的做法相反,会尽量把他们吊在一块儿,让他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公司会发给他们补贴,鼓励他们住在一起,并且把孩子带着身边,自己照顾和教育孩子。

"不仅如此,海底捞店长以上的干部,公司还会帮助他们联系其子女入学,并且代交入学赞助费。

为了鼓舞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海底捞格外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海底捞的各个分店、各个分区常常展开评比活动,评比先进个人、优秀标兵、劳模、功勋员工……各店之间常常举办友谊竞赛:

篮球比赛、切羊肉比赛、各种技能竞赛……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及,并给于适当的奖励;公司办起了《海底捞报》,内容包括企业管理知识、职场成长故事、哲理故事、饮食文化、健康知识。

越来越多的员工积极投来稿件,有的堪称佳作:

《实现梦想》、《关于榜样》、《一起吃苦的幸福》;员工们自发地创作了《海底捞之歌》:

"唱着同样的旋律,共创美好的明天;怀着同样的梦想,时刻发奋图强。

心连心,一起度过艰难;手拉手,分秒并肩作战。

创造辉煌,拥有梦想,知恩图报,双手创造未来……"在如此和谐的文化及工作氛围中,员工们的热情日益高涨,提出很多建议,包括工作及娱乐,只要是合理的,公司都会采纳。

张勇笑着说,"海底捞的创意性服务在业界和顾客当中是很出名的,其实,大多数都是员工提出来的。

我们的员工都很天才!

"员工助海底捞实现远大理想谈到未来的发展,张勇告诉记者,海底捞尽管已经有十七家分店、十多个加盟店,但是只开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还远远不够,海底捞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开向全国,紧接着进军海外。

为此,他已经考察了国外几个地区的餐饮市场。

同时,海底捞还有专门的食品加工配送、仓储和工程部门,这些部门也必须同时发展壮大。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海底捞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外语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海底捞一方面加大内部培养的力度,选出第一批员工分别进行英语培训、管理培训、技术培训。

另一方面,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招聘及吸引。

由于海底捞的所有员工都必须从最基层开始工作,所以一直吸引不到大学生,但近两年,随着海底捞声誉的扩大,逐渐有一些大学生进入。

张勇坦言,海底捞向所有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大家在同一个起点上,大学生肯定是比农村孩子领悟能力要强一些,整体素质具有优势,那么具备了这些优势,他只要再加上勤奋及诚实,在海底捞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他们的加入能带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我们希望高素质的员工越来越多,因为在海底捞协助员工双手改变命运的同时,员工也在协助海底捞实现远大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