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436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docx

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

2011年“公共自行车服务”前评价报告

2010年11月2日,闵行区财政局就2011年度“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召开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评审会议。

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的单位有:

区人大、区政协、区发改委、区审计局、区国资委、区考核办等单位,另邀请了相关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等。

参加评审的人员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为倡导绿色出行,解决市民从轨道交通、公交站点到居住小区、商厦、医院、学校的“短距离出行”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工程。

2009年,“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列入区政府实事工程,由区建交委牵头实施,通过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由企业具体负责运营实施,向社会提供免费服务,同时通过鼓励社区参与,居民诚信借用,倡导低碳出行。

市民只需要办理自行车诚信卡,无需任何费用和抵押,在24小时自行车自助服务网点终端即可完成自行车借还流程。

区建交委与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签署《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设备租赁与运营合同》约定:

本项目合同期为5年,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安装调试及运营由上海永久自行车公司全面负责,区建交委对上海永久自行车公司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考核,负责全区服务站点的规划和建设;一线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由相关街镇财政负担,相关经营广告的收益由上海永久自行车公司与闵行区共同分享。

公共自行车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设施建设和运维费用由区财政支付,经多轮聘请专家与项目运营公司谈判,确定了项目服务价格每辆车每年综合费用为998元,此费用含设施建设、管理后台信息化建设和项目运行管理等内容;一线服务人员费用由自行车布点所在镇、街道财政按车辆投放比例支付,当前按每100辆配设1.1人进行管理,人员费用按4万元/人、年标准支付(含交金、劳防用品、节假日加班费等)。

经过调查论证、招标谈判、开展试点、稳步推进等工作,至2010年9月末,闵行区已建立自行车网点485个;闸机网点7个(可容纳自行车3520辆);投放自行车16106辆,自行车使用率保持在每辆每天4次以上;发放自行车诚信卡168555张,每周可解决超过40万人次的出行需求。

区建交委尝试公共自行车的服务项目与社区、轨道站点、公交枢纽站点、大型商业区、医院、银行、学校等区域的衔接,科学布局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网点,以满足广大公众短距离出行需求,并借此可对早晚高峰在社区与轨道交通站点间的人流实行分流管理。

区建交委申报该项目2011年度预算为2594.8万元,计划新增公共自行车投放7000辆,新增网点近100个,预计新增发卡量约10.5万张,确保在网点覆盖域“一户一卡”发卡原则的落实,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本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形式,已得到了闵行区市民的普遍认可,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高度关注。

本项目在惠民利民、节能减排、缓解交通压力、低碳出行、培育市民诚信意识等方面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2011年“公共自行车服务”绩效指标及历年指标对照如下:

序号

绩效指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

投放自行车数量

1万辆

1.9万辆

2.6万辆

2

建设自行车网点

193个

500个

600个

3

网点综合完好率

85%

88%

90%

4

自行车完好率

95%

90%

90%

5

公众使用满意度

80%

80%

80%

6

排除故障时间

48小时

24小时

24小时

二、评审结果

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及代表等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

评分结果见下表:

评价指标

平均得分

项目定位(30%)

28.56

项目计划(30%)

27.30

项目管理(20%)

17.86

项目预期结果(20%)

18.36

项目总得分

92.08

根据评审结果,该项目综合得分为92.08分,其中,项目定位28.56分、项目计划27.30分、项目管理17.86分、项目预期结果18.36分。

根据该项目的综合得分,按照PART项目评分定级,绩效定级为“有效”。

评审结果表明,该项目在项目定位方面,总体设计合理,服务对象及受益人群定位清晰、合理;项目计划方面,实施计划内容详实,预算资金安排清晰;项目管理方面,虽然该项目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实行合同管理,但在具体管理过程当中双方的责任并不十分明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项目预期结果方面,绩效目标具体明确,绩效指标体系基本完善,体现了结果导向,该项目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突出,在方便市民短距离出行,缓解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压力,倡导低碳、绿色、节能方面效果显著。

三、不足之处

专家及与会相关人员对该项目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

公共自行车相对于全区公众总的需求量而言,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不同区域内设置未完全平衡;疏漏了对于自有自行车发展的引导;对外包企业服务质量监管和考核力度还不足;电子信息服务不够成熟和完善。

四、评审意见及建议

建议根据全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和设置网点。

考虑公共财政的承受力及实际需求情况,适度控制规模,避免资金浪费。

应建设相关停放设施以引导自有自行车出行。

争取以更少的财政资金带动更大的社会效益。

建议加强对服务提供单位的监管与考核,进一步完善服务和质量考核指标,提出明确的服务要求。

对自行车管理和一线服务人员的考核纳入日常管理,通过监督和培训等措施,努力提升公共自行车的服务水平。

建议加快自行车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以便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实时调度和监控自行车运行情况,实时解决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五、经费安排意见

根据区建交委申报的预算,结合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各委办局的评审意见,区财政局拟定2011年预算安排经费2594.8万元。

“公交企业运行亏损补贴”前评价报告

2010年11月2日,闵行区财政局就2011年度“公交企业运行亏损补贴”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召开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评审会议。

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的单位有:

区人大、区政协、区发改委、区审计局、区国资委、区考核办等单位,另邀请了相关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等。

参加评审的人员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概况

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公交企业实行的是市场化运作,政府便民举措越多,指令开辟的线路越多,亏损亦越大。

特别是对于客流明显不高、道路条件相对较差、而又必须开通的公交线路,出现亏损情况较严重。

为进一步调动公交企业的积极性,确保政府实事项目落实,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予以解决。

为更好地解决区域内的公交营运,于2008年9月组建成立了区政府直属的闵行客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闵客运公司”),承担本区域内的公交线路延伸、新辟、调整的任务,加快解决边远小区居民出行问题,以满足本区居民出行的需求。

闵客运公司于2009年10月成为区属国有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投资与经营相分离,运行与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模式。

在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闵客运公司于2010年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向社会公开招标管理团队承担闵客运公司经营管理运作(为期三年),并研究制定了对管理团队五大类指标的具体考核办法。

中标管理团队已于2010年上半年实施了对闵客运公司的日常营运等综合管理。

就具体开展的活动而言,主要是通过四个项目的招聘、招标开展具体工作——即经营管理团队的招标、车辆保险的招标、营运车辆维修、公司财务总监的招标。

2010年,闵客运公司已承担了26条区域性公交线路,占据闵行区目前新辟“社区巴士、村村通”公交线路(共40余条)的50%左右。

当前职工人数492人,共配车184辆,全年预计总行驶里程为1200万公里。

闵客运公司所承接的线路大多为比较冷僻的线路,如村村通公交15条线路,客流相对较少,每公里分摊的单位固定成本高于其他线路。

根据闵客运公司2011年所承运的公交线路、营运总里程及公交行风建设要求,按照市公交行业营运成本定额幅度的中间值,测算2011年闵客运总成本,并根据2010年全年客运总人次预估2011年营运收入,以及预测各级财政对闵客运燃油等补贴等,区建交委下属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所申报该项目2011年度闵客运公司按照成本规制标准计算的补贴资金共计3900万元,全额由区财政承担。

在线路营运方面主要是确保有效完成现有线路的服务。

同时,完成预算期内区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居民需要确定新开线的计划并接收市、区政府布置的应急任务。

在公交行风建设、安全营运方面主要是继续落实“以客为本,追求一流,和谐公交,创建品牌”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确保无重大行车事故发生。

通过对闵客运公司经营的线路实施成本规制补贴办法,形成以闵客运公司经营的区域性线路为骨干,以区域内其他企业经营的线路为补充的区域线路经营格局,使该区域内居民乘车难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区域公交服务的水准得到提高。

2011年度“公交企业运行亏损补贴”绩效指标如下:

序号

绩效指标

2011年指标值

1

市民满意度

市民对闵客运负责的线路营运状况,总体满意率要高于90%。

全年市民有责投诉事件不高于0.2次/万人次。

低于市属公交企业规定的50%。

2

经济效果

闵客运单位公里行驶综合成本低于《成本规制》的平均水平。

闵客运现单位公里行驶综合成本为6.37元。

市属公交单位公里行驶综合成本为6.91元。

3

安全行驶率

百万公里行车事故发生率小于5次。

低于市属公交企业规定的50%。

4

公交行风建设

公交建设排名在全市公交企业中处于前十名。

二、评审结果

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及代表等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

评分结果见下表:

评价指标

平均得分

项目定位(30%)

27.06

项目计划(30%)

24.93

项目管理(20%)

17.86

项目预期结果(20%)

17.46

项目总得分(100%)

87.31

根据评审结果,该项目综合得分87.31分,其中,项目定位27.06分、项目计划24.93分、项目管理17.86分、项目预期结果17.46分。

根据该项目的综合得分,按照PART项目评分定级,项目绩效定级为“有效”。

评审结果表明,该项目在项目定位方面,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所承担公交线路的公益性,服务对象和受益人群定位清晰,项目设计基本合理;项目计划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主要是该项目还处于试点的阶段,按照成本规制考核进行亏损补贴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目前仅有对亏损线路进行成本规制考核,而无对全区所有线路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综合平衡,因此项目缺乏前瞻性和长期规划;项目管理方面,通过招聘管理团队负责公司各线路的日常经营服务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但在预算安排上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预算明细,财务管理制度有待于建立,对项目成本补贴的计算方法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项目预期结果方面,绩效指标体系关联度不高,对实行成本规制考核后亏损补贴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如何衡量这些效果较难以评价。

同时,该项目通过新辟、调整公交线路填补公交空白、缩短候车时间、降低百姓出行成本,方便了居民出行,但项目运营收入相对较低,部分“村村通”线路的亏损情况较为严重,一些线路和班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进行优化。

三、不足之处

专家及与会相关人员提出:

所承接的线路多为比较冷僻的线路,公交运营收入较低;亏损补贴对年度相关因素的具体考量还需加强;项目目前尚未涵盖全区所有线路,尚需提高前瞻性;部分指标设置较为笼统,不能精确反映项目绩效。

四、评审意见及建议

建议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调整车型、班次,提高公交运营收入和减少亏损。

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合理进行线路之间的优化整合,在一些客流量较少的时段可以适当延长公交运营班次,节约开支,降低亏损程度。

从全区公交线路营运情况考虑,补贴资金建议实施区、镇财政两级分担。

应加强对公交亏损补贴信息采集系统的投入,大力改造和完善相关信息的采集取证工作,提高申报费用测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同时,应当全面考虑年度相关因素的影响,提高资金测算真实性,真实反映实际发生的项目成本与具体标准。

建议制订长期规划,综合考虑,进行全区公交线路成本、收益分析,促使盈利线路与亏损线路进行有效的综合匹配,减轻公共财政压力,提高项目前瞻性。

应进一步明确和优化项目绩效指标,充分考虑与具体效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绩效指标的设计应能体现提供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覆盖方面的效果,提高绩效指标的针对性和关联度。

五、经费安排意见

根据区建交委申报的预算,结合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各委办局的评审意见,区财政局拟定2011年预算安排经费3900万元,其中区、镇财力各负担1950万元。

区级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较区建交委申报金额减少1950万元,主要是根据财权事权相匹配原则,项目经费由区、镇两级财力5:

5分担。

“公交线路专项补贴”前评价报告

2010年11月3日,闵行区财政局就2011年度“公交线路专项补贴”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召开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评审会议。

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的单位有:

区人大、区政协、区发改委、区审计局、区国资委、区考核办等单位,另邀请了相关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等。

参加评审的人员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概况

随着闵行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交历史遗留问题愈发明显,百姓对公交出行需求愈发迫切。

为了更好更快发展闵行区公交事业,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自2006年上海市公共交通实行差别化管理以来,我区亦相应落实了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承担起本区公交管理的任务,区域公交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交优先发展,连续四年将区域公交线网建设列入区府实事项目。

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本区共有公交线路212条(号码线121条,郊区线91条),其中区域性线路58条,服务闵行的跨区域线路109条(终点站一端在闵行),过境线路45条(终点站两端均不在闵行)。

涉及营运企业23家,其中注册在闵行区的有闵客运、闵汽联、露虹、汇华、金球等5家公交企业。

公交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但由于公交具有公益属性,政府指令性线路开设越多,亏损金额亦增加,政府投入的财政补贴金额随之增加。

2011年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所将继续实施公交补贴。

区建交委下属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所申报该项目2011年度预算总额4666.52万元。

其中,2010年第4季度公交亏损补贴1203.66万元,包括2010年1-9月份预留的20%和第4季度全额补贴;2011年1-3季度公交亏损补贴3362.04元;2011年新开线路公交亏损补贴100.82万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确保补贴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区建交委采取强化公交智能信息化监管、加强跳车检查、加强运管人员和乘管会人员的监督考核、优化调整线路等措施加强管理。

从本区落实公交线路专项补贴以来,我区的民生指标线网密度由2005年的0.9公里/平方公里计划提高到2011年的1.56公里/平方公里,全区公交盲点进一步减少,轨道交通和公交的衔接度提高,群众在站点等车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乘车难的矛盾和公交服务的水准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2011年“公交线路专项补贴”绩效指标及历年指标对照如下:

序号

绩效指标

2009年指标值

2010年指标值

2011年指标值

1

线网密度

1.4

1.5

1.56

2

发车准点率

90%

92%

95%

3

安全行驶率

将有责事故总数在全年运营班次总数中的比列降低至6%以内,进一步提高安全行驶率,保障乘客的安全。

4

公交客流增长率

由于2010年上海世博年公交客流大幅度增加,所以建议将2011年考核基数进行调整,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10%。

5

公众满意度

70%

72%

75%

二、评审结果

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及代表等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

评分结果见下表:

评价指标

平均得分

项目定位(30%)

27.72

项目计划(30%)

26.16

项目管理(20%)

17.64

项目预期结果(20%)

17.62

项目总得分(100%)

89.14

根据评审结果,该项目综合得分89.14分,其中,项目定位27.72分、项目计划26.16分、项目管理17.64分、项目预期结果17.62分。

根据该项目的综合得分,按照PART项目评分定级,项目绩效等级为“有效”。

评审结果表明,该项目在项目定位方面,总体目标明确,设计合理,服务对象和受益人群定位清晰;项目计划方面,项目内容、实施计划较为合理,预算安排有较详细的解释与说明,符合上海市政府对公交事业的相关要求;项目管理方面,管理措施和手段较为合理;预期结果方面,制订了绩效目标,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三、不足之处

专家及与会相关人员提出:

项目自评报告内容需进一步深化;补贴资金合理性未做到定期评价;资金的后续监管体系应进一步完善。

四、评审意见及建议

建议优化公交线路,降低运营成本。

可采用区间车和公交车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线路重复行驶;可用小车替换大车的方法,提高客车上座率,降低营运成本。

同时,建议完善全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对重点小区、重点园区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公交短驳给予重点扶持,有效遏制非法客运现象。

建议定期评价项目效果,合理使用补贴资金,使其重点用于扶持成长阶段的项目。

在定期评价时,对存在的问题需及时采取措施,明确落实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并建议补贴资金实施区、镇财政两级分担。

建议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补贴资金跟踪管理,如建立公交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完善管理信息平台的维护,以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有效使用。

五、经费安排意见

根据区建交委申报的预算,结合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各委办局的评审意见,区财政局拟定2011年预算安排经费4666.52万元,其中区、镇财力各负担2333.26万元。

区级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较区建交委申报金额减少2333.26万元,主要是根据财权事权相匹配原则,项目经费由区、镇两级财力5:

5分担。

 

“市政道路日常养护”前评价报告

2010年11月3日,闵行区财政局就2011年度“市政道路日常养护”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召开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评审会议。

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的单位有:

区人大、区政协、区发改委、区审计局、区国资委、区考核办等单位,另邀请了相关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等。

参加评审的人员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概况

区建交委下属市政工程管理署按照国家及本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管理条例和合同的约定,对闵行区市政道路与桥梁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养护,保证市政道路与桥梁总体路况路貌处于良好状态。

区市政工程管理署日常养护项目所涉及的区管市政道路总里程为266.3公里,道路面积为661.5654万平方米。

比2010年增加道路里程40公里,道路面积130.1万平方米;区管城市桥梁构筑物总数为161座(其中桥梁142座、人行天桥7座、地道12座),面积为25.93万平方米。

比2010年增加23座(其中桥梁18座、人行天桥1座、地道4座)。

区建交委下属市政工程管理署申报该项目2011年度预算2105.32万元,比2010年预算批复数1668.99万元增加了436.33万元。

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虹桥枢纽地面道路和桥梁养护设施量增加。

该项目在具体实施中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的日常保养工作,保证市政道路与桥梁总体路况路貌处于良好状态。

认真落实道路日常巡视工作措施,结合应急联动中心管理平台和各类反映路损的信访件,加强道路、桥梁、人行护栏、标志标牌等道路设施的全面养护;二是抓好重点养护、汛期养护和冬季预防性养护工作。

及时开展各类路面的小修工程,提高水泥路面断板和坑洞的修补质量,鼓励养护施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各种小型机械,处理各类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桥梁的养护管理,及时开展桥梁维修加固工作,确保管理养护范围内的桥梁不出现危桥。

做好桥梁的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工作,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建立桥梁数据库,对桥梁进行风险评估;四是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梳理应急事件,明晰应急保障体系的无缝对接。

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增添必要的应急设备,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实战能力。

该项目旨在通过加强经常性的巡视与观测,及时排除造成城市道路病害的各种不良因素;发现初期病害,并及时采取预防和维护措施;鼓励养护公司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保证道路完好处于较高水平,从而降低道路大、中修的资金投入,间接节约道路建设管理的成本。

2011年“市政道路日常养护”绩效指标及行业指标对照如下:

序号

绩效指标

市行业指标值

2011年指标值

1

桥梁结构完好指数(BCI)

91

92

2

路面损坏状况(PCI)

85-100

92

3

路面行驶质量(RQI)

3.2

3.5

4

车行道完好率

90(优)

95

5

人行道完好率

90(优)

95

6

市政设施诉求处置率

100

100

二、评审结果

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及代表等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预期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

评分结果见下表:

评价指标

平均得分

项目定位(30%)

26.67

项目计划(30%)

25.77

项目管理(20%)

17.54

项目预期结果(20%)

17.48

项目总得分(100%)

87.46

根据评审结果,该项目综合得分为87.46分,其中,项目定位26.67分、项目计划25.77分、项目管理17.54分、项目预期结果17.48分。

根据该项目的综合得分,按照PART项目评分定级,项目绩效等级为“有效”。

评审结果表明,该项目在项目定位方面,总体设计较为合理,项目定位基本清晰、合理;项目计划方面,计划较为明确;项目管理方面,预算申报不够细化;预期结果方面,建立的绩效指标体系对本区区管道路维修保养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不足之处

专家及与会相关人员对该项目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

预算申报缺乏相关背景说明;路面维修管理信息平台还未完善,缺乏统筹协调;部分绩效指标欠妥当,易导致理解上出现偏差。

四、评审意见及建议

建议在项目评估报告中,对于各类背景资料、法规文件以及数据来源等进行较为详细和准确的说明;对预算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细分类,列出区、镇两级资金安排总额,并详细陈述工作开展情况,以便公众全面了解基本信息。

建议进一步完善区内道路状况的信息平台,更好地掌握实际道路状况,以便及时维修与养护。

同时,建议协调统筹路面维修与其他管道施工同时进行,实行统筹路面维修管理,避免多次开挖路面,增加成本支出,影响市民出行。

建议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绩效指标,可增加以下指标:

1、可反馈公众感受度的社会满意度等测评指标,如对石板撬动、下水道井盖缺失、人行护栏缺失、道路坑洼等问题设立24小时内解决的指标,方便市民的出行;2、“病害的早发现率及早处置率”等指标,以考核养护工作开展的及时性;3、“交通压力”指标,以体现道路养护的压力和成本,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五、经费安排意见

根据区建交委申报的预算,结合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各委办局的评审意见,区财政局拟定2011年预算安排经费2224.96万元,较区建交委申报金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