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564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docx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二

2017—2018上学期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二)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

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有些鸟类长期生活在水边,但不喜欢游水,为了不使身体陷进淤泥,就尽力伸长腿部;为了吃到水里的鱼虾,又不至于濡湿身体,就尽力伸长颈部。

这样年深日久,逐代发展,最后就成了长颈长腿的涉禽了。

”这种理论出自()

A.拉马克B.普朗克C.胡克D.施莱登

3.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5.“天下莫柔弱于水,面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6.欧阳修的《盘车图》说: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B.花鸟画浓墨重彩

C.文人画重视写意D.人物画形神俱备

7.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8.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

这说明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D.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9.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放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0.《农政全书》记载:

“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

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

这表明()

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

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

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

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

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

A.发展近代科技B.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专制迷信D.推动社会变革

12.“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吾国今日既日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

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汉人专制政权B.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C.强调排满革命,建立统一民族国家D.主张反清复明,恢复汉人一统江山

13.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

“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彻底否定民族文化D.倡导文学革命

14.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

“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15.1924年,孙中山指出:

“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6.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B.系统地介绍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17.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宜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

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18.史书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

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

“柳郎中词,只好比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上述材料说明()

A.宋词流行范围限于学者间B.宋词创作风格有明显区别

C.苏东坡的词广受社会喜爱D.柳永的词风逊色于苏东坡

19.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君主专制强化B.市民阶层兴起

C.思想控制加强D.百家争鸣出现

20.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A.契约立国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D.君主立宪

21.“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

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卢梭的思想占主导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22.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3.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在学习研究中探索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

B.通过实际接触研究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

C.通过接触事物体认知识、感知理并融会贯通

D.通过实践得出真知

24.《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二、非选择题:

25.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

他说:

“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4分)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9分)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5分)

 

2017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二)必修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答案解析】①反映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②反映维新派君主立宪制的主张;③反映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思想,但是盲目排外,与题干不符;④反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因此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故应选A。

2.【答案】A

【答案解析】考查进化论。

依据所学,题干材料所说的是“获得性遗传理论”,这一理论是由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来的,故A符合题意。

普朗克提出的是量子假说;胡克提出的是细胞学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所以应选A。

3.【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教育、国防等的近代化进程,客观上加速了清朝封建制度的崩溃。

故应选B。

4.【答案】B

【答案解析】电视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报纸和广播无法使人“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所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5.【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道家的思想。

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所以应选B。

6.【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

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故应选C。

7.【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时期”此时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因此在这种这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

故应选B

8.【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陈独秀、李大钊的思想。

从材料中的“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公有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故A项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

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是一种暴力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不正确。

材料中没有叙述二者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故D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C。

[来源:

Z。

xx。

k.Com]

9.【答案】D

【答案解析】考查宗教改革。

根据所学,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材料“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D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错误,民主革命是在启蒙运动后出现的;C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未上升到革命的阶段。

故应选D。

10.【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农政全书》。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分析题干材料,①②④均符合题意,但③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含有该项的均可排除。

故应选C。

11.【答案】D

【答案解析】考查维新思想。

从题干材料可知,严复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改易思理”方面由于“牛顿之天算格致”。

联系所学可知,在这里严复强调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社会变革方面所起的作用。

故应选D。

12.【答案】C[来源:

Z&xx&k.Com]

【答案解析】考查孙中山的思想。

从材料“民族革命的原故…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建设一大中华民族”可知,孙中山认为的民族革命就是推翻满洲人的政府,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带有一定排满的情绪。

故应选C。

13.【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要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理解,由“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可判断作者认为混乱的原因是新文化运动所致且加以否定,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作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否定原因在于其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故应选C。

14.【答案】D

【答案解析】考查新文化运动。

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在19世纪末君主立宪思潮是主要的思潮,20世纪初流行民主共和政体,但是这些运动都没有成功,陈独秀转变策略,主张思想领域里的解放,探索救国新方略。

A项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辛亥革命探求的就是民主共和政体,实践表明走不通;C项错误,虽然以前的探索活动以失败告终,但是向西方学习并未停止。

故应选D。

15.【答案】A

【答案解析】考查孙中山的思想。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认识到帝国主义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混战不休,是中国战乱不断、不能统一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提出要“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即反对帝国主义。

故应选A。

16.【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答此题注意题干的时间“1918年”,正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C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故排除A;系统地介绍了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排除B;D项以也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排除。

所以应选C。

17.【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求皇帝施行仁政,以此来制约皇帝。

故应选C。

18.【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对宋代词的特点分析。

由材料“柳郎中词,只好比十七八女孩儿,……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可知宋词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别,故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柳永的词流传于民间;C项从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幕士并未贬低柳永。

故应选B。

19.【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分析选项,A、C是明清时期的特点,故排除;D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故排除;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适应这一需要,在文学艺术上出现了反映社民阶层需要的艺术形式。

题干书法的特点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故应选B。

20.【答案】D

【答案解析】考查维新思想。

材料“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说明A项正确;材料“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说明B项正确;“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说明C项正确。

君主立宪的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应选D。

21.【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依据材料“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名字中的都带有卢字,可以得出他们接受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张。

结合卢梭的主张可知他们的主张为“平等,人民主权,公平,民主”,故C符合题意。

A不全面,排除。

B崇洋媚外错误,而是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排除。

君主立宪制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

所以应选C。

22.【答案】C

【答案解析】分析选项,A、B、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应选C。

23.【答案】C

【答案解析】分析选项可知,A、B、D都是指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或科学真理。

而朱熹的“格物致知”是指接触事物体会和认知知识、感知“天理”,最终融会贯通“天理”,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理。

故应选C。

24.【答案】C

【答案解析】考查新文化运动。

依据所学,1919年4月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但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说明当时的公民意识仍然不强,需要继续深入进行思想革命。

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二、非选择题:

共2道题目,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25.【答案】

(1)存天理,灭人欲。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8分)

(2)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一是泯灭人性,材料二是提倡重视人性。

(8分)

(3)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主要批判神学到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10分)

26.【答案】

(1)共同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4分)

各自主张: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

伏尔泰——平等、自由、民主(或:

开明君主制);

卢梭——主权在民。

(9分)

(2)材料一:

发展了“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3分)材料二:

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3分)

(3)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文化专制。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