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1003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docx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论文,数学)

  目录

    

    

  第一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第二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第三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第五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学习的动力,从良好的习惯开始

  ———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穆林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创造、渗透

  [正文]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在教学实践以下几点;

  1.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

  第一道大门。

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

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

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

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

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

  2、12-9=3?

?

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圆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圆的学生则一无所知。

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

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

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

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

  3.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

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

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

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

“该到我了。

”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

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

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4.成作业认真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格式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清楚规范要求学生限时内完成作业。

  (3)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

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

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

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4)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

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

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第二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习习惯的养

  成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abstract]

  primarystageisthebesttimestudentsformgoodstudyhabits.withgoodstudyhabits,inordertoimprovelearningefficiency,haveamultipliereffect;withgoodstudyhabits,inordertobesuccessful.goodstudyhabitssothatstudentswilllastalifetime.studentsgoodstudyhabits,youcanfocusongraspingthefollowingpoints:

first,carefullylisteninghabits.second,positivethinkinghabits.third,theboldstatementhabits.fourth,developthehabitofhands-on.fifth,develop"seriousjob"learninghabits.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创造渗透

  【keywords】:

learninghabitstoguidethecreationofpenetration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在教学实践以下几点;

  1.课认真听讲。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

  第一道大门。

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

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哪个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随机表扬。

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自己就用目光加以暗示。

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听老师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

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

  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

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

  2、12-9=3?

?

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圆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圆的学生则一无所知。

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

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

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

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

  3.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

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

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

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

“该到我了。

”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

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

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4.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格式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清楚规范要求学生限时内完成作业。

  (3)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

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

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

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4)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

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结束语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

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

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1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门。

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

如,“武瑞思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

”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

1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1些。

  1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

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

“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引导学生1边分计算棒1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

  2、12-9=

  3、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1无所知。

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1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

“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

  2、12-9=

  3、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

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

“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

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

  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但1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

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

“老师,怎么不喊我呢?

”我向孩子们解释:

“1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

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

”于是,1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

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1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如有1次遇到这样1道题目:

“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1排1共有几个人?

”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1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

“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

”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

想想1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

  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

“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

”“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

”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1些。

    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

我深信:

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

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

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1盘放1个,另1盘放3个;1盘放2个,另1盘也放2个;1盘放3个,另1盘放1个。

有了这1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5、“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

“对作业要严格要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

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

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

  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

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

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

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

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

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

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

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

所以,我借助每1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1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1。

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教师:

王静

    

  第四篇: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一年级

  第一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比原来的旧教材数量增加了230个,而且要求更高。

不仅要求学生在课文中能够会读,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其他的语言环境中也能够认识会用。

人教版新教材中提倡学生“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因此识字量大大增加。

这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使学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所以必须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轻松地去识字、乐于识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呢?

  以往的识字教学以反复领读书写为主要方法,识字成了孩子们的一个重要负担,学生对识字极不感兴趣,甚至恐惧厌烦。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学习的持续时间很短,这样以来一堂课如果满堂灌收获就甚小。

因此一堂课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

同时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要让孩子开心的去识字,要培养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要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充分利用教材,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

  1、让孩子在兴趣中识字,乐于识字

  

(1)教师要让学生有识字兴趣,首先应该尽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应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融入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还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如我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在课前就让孩子在家里提前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说自己的所看的动物的尾巴,然后再画出来,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拿出各种动物的卡片,让学生去识记,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2、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

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

教学实践中,我们表演、图画、卡片、多媒体等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趣味性

  ,能主动识字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学的

  第一目标。

    

  第五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论文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

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

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

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喜欢吗?

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

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

如:

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

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

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