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420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9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docx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

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

姓名:

班级:

隧道一班

学号:

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来说,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基本方针。

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乎施工人员的安全,还会在建筑结构的使用中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而且,如果工程质量低劣,不仅仅会使得国家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更有可能在政治上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存在普遍的“通病”,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

对此,社会反映强烈,国家高度重视,也使得整个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安全”这个问题。

然而,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庞大,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

所以既要坚持普遍适用的通行法则,又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教材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方面的拓展,我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有了初步的宏观认识,以及综合诸多方面的方略,既汇总,梳理了很多行而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明确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责任的主体。

其次,应当健全,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强化提高各个有关单位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第四,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技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结合教材和网上一些资料,我认为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场地行为、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主要管理和控制的是施工中人的行为、物和环境状态等等。

第一,土木工程中普遍问题主要是场地设施和安全管理,主要是管理现场设备和对场地清洁,是不是有人对场地进行及时的清理,是不是能够安全正确地对设备进行操作指挥,土木工程施工人员是不是带着安全帽,是不是具备高处作业的安全装置,安全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施工管理者应该根绝每一个土木施工项目特点所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土木施工技术上的安全性,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形式变化越来越复杂,针对不同的土木项目施工方法应该采取不同的土木施工措施。

再从整体上看,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高危害十分显著。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是土木工程建设的生命,土木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也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土木工程项目中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就会引起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关注。

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不同步下几点:

砖砌体纵横墙与砌筑不同步,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钢筋长度不够和漏放,砌筑砂浆配合设计不合理等。

第二,土木工程合同管理不够规范。

我国目前的的建筑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土木工程建筑制定的合同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公平”条款的问题,为了企业盈利,施工企业也会勉强接受,但是这往往就成了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根源;目前还存在着严重合同违约现象,在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而随意的修改合同,对工程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甚至有些土木工程缺乏合同管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企业的法律风险加大了。

第三,土木工程监理机制不健全,监理人员素质低,在一些土木工程施工的企业中,监理人员缺乏实际的经验,素质较低,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观念淡薄,一些承包商甚至把土木工程项目监理看作是质检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监理工作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土木工程监理应该贯穿在整个土木的施工过程中,但实际上土木工程的监理范围非常狭窄,监理仅仅限制在了工程的施工阶段,并不能在整个项目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工程监理市场不够健全,许多的施工单位随意地压低监理价格,只是为了购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所以严重地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监理市场混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显得格外重要了。

综合书本里以及老师的讲解,通过对施工安全管理要制定严格的组织管理规范的网络搜索,总结学习了以下的一些管理的措施。

第一.项目组织规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也是项目组织控制实施过程中人员行为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因此,实施危机防范的前提工作是建立在健全组织规范的前提上。

建立健全组织规范对于施工项目组织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例,我国实行的施工项目安全责任制,采取分级责任制,它规定项目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负有一定的责任。

项目组织的高层领导有责任领导组织的劳动保护工作,并监督整个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各种法规政策,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劳动保护作业的知识,督促他们定时对下层员工开展教育,并定期检查劳动保护工作,劳动条件的改善情况,并结合组织情况。

第二。

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机制。

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对工程实施中已发生或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纠偏,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成。

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组织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生产都应当以此为依据。

项目危机的防范不但要求项目组织的所有人员能够一丝不苟的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对项目组织能对引发施工项目危机的薄弱环节进行预控。

无论是直接参与防范的各种措施,还是做本职工作,都需要依据规范行事。

日常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组织规范实施,这本身就可以减少诱发危机发生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完备的组织规范是危机防范的基础。

第四。

加强设备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为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应根据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特殊性和时间差异,我们应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项目所需机械进行管理,如此才能使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跨度大、范围广、领域多、种类全的状况下游刃有余,避免因大量购置机械设备,而造成的企业资产浪费。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

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具。

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账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要培养利润动机,构造积累机制,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5、进行必要而且有效的沟通

在施工项目组织中,沟通是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思想交流方式。

通过沟通成员之间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项目组织中的沟通方式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一般都在规定的渠道内运作,其信息流是双向的,也称垂直沟通:

由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运用垂直沟通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信息瓶颈。

如果组织内的信息是通过组织通信链上一个个特定的接点传递,当信息量比较多且时间紧时,这些接点就会成为信息的瓶颈,阻塞了组织的信息传递。

其次,信息过滤,指信息传递者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和理解,压缩信息甚至于篡改或删除“坏消息”,或者由于未能清楚地收到信息而曲解信息,导致信息传递失真。

以上两个问题都会阻碍组织不能发现问题,无法对此做出及时做出对策,从而延误了对不稳定因素处理的时机。

所以在组织的沟通中,要防止这两种情况的出现。

  在项目组织中还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地域性强和乡土观念,非正式组织在项目施工组织中大量存在,那么非正式沟通方式存在就成为必然。

正确地利用和引导非正式沟通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正式沟通方式的不足,使得施工项目危机管理达到事半功倍。

为了与实际相结合,我搜索到几个工程事故的案例,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希望在以后自己的工作中避免这些。

案例一:

广西某车间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车间平面示意见图1,车间檐高为5.87m,屋面大梁梁底板高为5m.屋面采用预制空心板,搁置在屋面大梁上,屋面大梁之间设有四道连系梁。

大梁荷载传递到砖柱(490mm*870mm)砖壁柱(490mm*620mm)在拆除大梁模板和支撑后,发现屋面工程全部坍塌。

在事故原因分析中,检查未发现设计问题。

而施工方面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到施工技术管理都存在严重问题,因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在事故现场发现90根钢索全部沿周边折断。

因本工程于1960年建成,本为试验性建筑,因长期观测,但使用单位于1965年迁移外地,停止了专门观测。

七十年代末迁回原址后,仅因屋面局部漏水做了修补,悬索部分因为上有油毡下有粉刷。

如不专门去看,一般不会发生锈蚀现象,而实际上已锈蚀严重。

专家讨论分析,一致认为:

由于钢铰线长期被锈蚀。

断面减少,承载力不足而一起塌落。

案例二:

四川省某一引进项目,系国外设计。

其中有一圆形钢筋混凝土搅拌池,内径15M,池深4.4M。

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拆模及回填土,结果遇上一场暴雨,搅拌池上浮了1.8M,偏离了原设计位置。

事故原因很清楚,在水池未完成,空载而上又无覆土压重的情况下,地下水上涨的浮力超过水池自重而引起上浮。

水退后,水池往往会倾斜并偏离设计位置,必须处理。

这种事故处理通常包括复位、固定、找平几个步骤。

首先使水池复位。

在池壁外绕4根钢丝绳,在四个方向拴在锚桩上,然后用手动葫芦稳定搅拌池,开动水泵注水,使水池缓缓下沉。

同时根据水池偏位情况,用收紧或放松栓在池壁上的钢丝绳,使水池回复到设计位置。

下沉复位时,要保持徐徐均匀下沉。

复位后(当然,不可能完全达设计位置,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仍有242和272MMd偏移值,已不影响使用),池底四周用碎石填实,然后将水抽干。

为防止暴雨再来时池子上浮,在池底四周,距边为400MM处凿四个Φ250的洞,以便泄水。

复位后固定。

定位后,池底板下为稀泥,必须清除,并将空隙填实。

为此,在池底距周壁400MM处大致等距开10个孔,在离中心2M处凿四个孔,孔径约250MM。

先用水管向一孔内注水,其它孔进压缩空气,将池底稀泥搅成泥浆;然后用污水泵将泥浆从另一洞吸出。

然后变换进水、抽污的孔位,直到抽出的基本上是清水为止。

抽污结束后,在洞内灌注C15混凝土;并预埋压浆管,对可能不密实的部分进行压力灌浆。

灌浆从中心开始,向外逐步进行。

池外也留有一定量的压浆管,先排气,后用压浆密封。

地基加固后,为防止水池再次浮起,在池壁外周打上1M宽、高度比池壁低20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重。

水池复位后,池顶还有偏斜,高差达117MM。

对此,将壁顶凿毛,以高点为准,用高强度混凝土找平。

在复位调整过程中,池壁多处产生了裂缝,在灌浆口处也有渗水现象。

这样,池底的防腐层无法施工。

对此,经协商后,决定在内增打钢筋混凝土内套(容积减小90M3)。

施工做法为:

先将池底、池壁清洗干净,再裂缝处刷酮亚胺环氧涂料,再贴一布两涂的环氧璃璃钢;在地板上铺设二毡三油防水层;浇注钢筋混凝土内套,地板厚400MM,壁厚150MM,高2.45M;在钢筋混凝土内层刷酮亚胺环氧涂料一道。

案例三:

上海康南花园大厦是一组二座姐妹楼,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分别为24曾和32曾,基坑开挖深度为8M,地下水位-0.5M。

该工程位于二主干道交叉处,北面距相邻建筑25M,系锦南苑住宅的3栋6层住宅。

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可分为以下5层:

第一层是耕填土:

该土层厚1.00~1.20M,主要由褐黄色粘性土组成,并含有碎石、碎砖及植物根茎等。

第二层是褐黄色的粉质黏土:

该土层厚达1.20M~1.60M,土性表现为湿、可塑,含铁锰质浸污斑点,为中压缩性土,天然含水量为29.1%。

第三层为灰色粉质黏土与砂质粉土互层:

该土层厚达4.60M~5.10M,粉质黏土为饱和、流塑,砂质粉土为饱和,稍密,属中偏搞高压缩性土,天然含水量为33.7%。

第四层为灰色淤泥质黏土:

该土层厚达9.60M~10.20M,土性为饱和,流塑,夹少量薄层粉砂,含贝壳碎屑,属高压缩性土,天然含水量为50.1%。

第五层为灰色黏土:

该土层厚6.80~8.00M,很湿,软塑,含泥质结核和半腐芦苇根茎,属中偏高高压缩性土,天然含水量为35.2%。

其中基础桩设计为预制两接抗震桩,桩断面为500MM×500MM,长度位5.5M。

1993年8月15日在开打第一根壮时发现最后三阵惯入度平均达30CM以上,因此上海地区是以标高控制的,对惯入度无要求,故设计单位认为没门体,继续施工。

但是为了抢施工进度,加快打桩速度,一个台班有打22根之多的记录,焊接时间过短,不按施工流程打桩,竟有先打3根一节桩后,焊接3根第而节桩,即3根一起焊,一起打。

基坑支护桩采用三层水泥土搅拌桩,桩径650MM,桩长16M,部分增加搅拌桩墩。

搅拌桩顶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基坑被侧支护因故改为部分放坡。

在基础打桩完毕后,立即施工支护桩,在这过程中,仅有被面设置井降点。

在支护桩到达龄期后,1993年12阅日开挖A楼(24层)基坑,与此同时,在离开开挖边线20M处,施工单位盖起3层临时用房,这时基坑周围发生大面积塌方,大部支护结构后面土体出现5CM以上的裂缝,部分支护桩内移1M,临时用房出现裂缝。

为防止再发生更大塌方位移,当日拆除临时用房,为保护支护桩,采取桩外挖土卸荷减少土压力,制止基坑再变形。

A楼桩基测试表明,基坑塌方没有对桩基造成不利影响,所以,A楼于1993年底之前浇桩基承台和地下室墙底板。

1994年1月10日开挖B楼基坑,采用2台挖机,台阶式挖土一步到位,挖土顺利,没有明显的支护位移及塌方,1994年1月19日基坑开挖结束,但在验桩时发现桩顶大部向西偏移,大于规范的规定值。

为了确保32层大楼的安全,对B楼桩基进行小应变测试,结果将桩分为三类。

Ⅰ类为好桩,[P]单>1700KN,占20.2%;Ⅱ类桩为有20MM以下接头空隙者,[P]单>1350KN,占32.5%;Ⅲ类为有20MM以上接头空隙者,[P]单≤800KN,占47.3%。

对事故进行初步分析,事故分析可知支护桩的被动土压力不足和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漠是造成基坑大变形的主要原因。

该工程止水桩桩端正处于淤泥层与砂层的交接处,被动土压力不足,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这是产生事故的内因。

场地中水管的长期渗漏使地基土含水量增大,支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增大。

更严重的是,施工单位在基坑边缘建起了3层临时用房,使得已经处于临界状态的止水桩再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超荷,产生大变形。

对于部分基础桩报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设计单位认为砂层入桩不能在深,取桩长25.5M(后来不桩实践证明可以打到30M),使得桩间距较小,特别是B楼,由于荷载远大于A楼,其间距更小,使打桩过程中产生相互影响成为必然。

其次,打桩速度快,在饱和状态的高压缩性土体中形成很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特别是B楼,由于桩间距过小,而且基础桩平面接近方形,越来越大的朝静孔隙水压力形成很大的水平推力,将基础桩推向一侧。

再次是接桩时的焊接质量不过关,将近一半桩的接头空隙大于20MM,好桩只占1/5。

在最后的事故处理中。

为了进一步查明事故情况,选择一根Ⅲ类桩拔出后,发现接头有焊接质量问题,打桩单位认为可以代表接桩质量的全面情况。

在综合和分析桩基现状以后,提出钢桩管加固处理方案,用609MM×15M钢管双接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按30M长桩,单桩承载力按2000KN设计。

为了确保所有桩共同作用,则采用外围封闭式补桩方式。

加固钢管桩施工从1994年6月22日开始到7月18日结束,历时1个月共打入钢管桩98根,经动测,满足单桩承载力2000KN要求。

全面监测表明,打钢管桩对原水泥桩影响比较小,上浮值为0~3CM左右,未发现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补桩是成功的。

总之,土木项目管理中,不仅仅需要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过硬,施工人员的规范操作,还有赖于管理人员对于整个项目的全局掌控以及对与安全责任的意识。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不仅仅要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对于安全责任的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铁兰芬.试论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2]商昌进.关于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