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876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笔记.docx

最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笔记

自考03518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笔记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论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1.WHO健康定义:

健康是身体无病和心理健康。

即完整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异常可能是严重的也可能是轻微的,严重的心理异常称为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的标准:

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主观经验标准。

1)生理学标准:

健康即没有疾病,心理没有疾病即心理健康。

2)统计学标准:

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或功能越是接近于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则心理越健康;越是偏离平均值,则心理越不健康。

3)社会适应标准:

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较难达到的理想状态,并作为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卫生工作的标准。

4)主观经验标准:

此标准体现了心理健康的主观感受性,认为心理健康与否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感觉,即个体认为自己是否有心理困扰,是否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

2.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对象是正常人中有心理问题者)心理治疗(对象是心理健康水平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有心理障碍者)

3.儿童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

1)经常保持愉快心情,有幸福感;

2)符合年龄特点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3)具有健全的人格,富有和谐的思想和习惯;

4)恰当的自我控制,行为符合常规和年龄;

5)能适应环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6)乐于交往,易相处,能得到社会的公认;

7)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8)能根据自身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4.心理健康教育:

广义:

是指一切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狭义:

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的、以心理健康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的专门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帮助儿童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学会认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

6.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是在全体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儿童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儿童,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7.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1)开设专门课程2)全面渗透3)学科教学渗透4)个别咨询辅导5)团体咨询辅导6)创设有利环境

二、特殊儿童与心理健康教育

1.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是0-18周岁。

2.特殊儿童:

广义:

是指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偏离正常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狭义:

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利用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

3.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1)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1-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

2-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3-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

2)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1-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2-特殊儿童的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3-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

3)特殊儿童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

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发展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同时,特殊儿童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特殊发展训练。

4.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分为:

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如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

发展性问题非心理疾病,如不及时解决会发展成为障碍性问题。

5.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的影响2-病菌和病毒感染的影响3-脑外伤或化学中毒的影响4-严重身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5-生化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6-微量元素的缺失的影响;

2)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2-情绪因素3-个人因素

3)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教养不当的主要表现:

a过度保护b过度溺爱c过度严厉d过度放松e教育过于随意

2-学校环境和教育方式

3-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

4-生活事件和环境变迁

6.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意义:

1)对特殊儿童自身的意义:

1-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2-帮助特殊儿童调整自身;3-帮助特殊儿童最大可能地发展4-促进特殊儿童尽可能多方面发展。

2)对特殊儿童家庭的意义:

建立和保持与特殊儿童家庭积极的合作关系,对特殊儿童发展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学业成功、改善亲子关系以及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3)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不仅可以减少儿童问题行为,完善学校教育内容,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4)对社会的意义:

7.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目标是多元的分三级

1)一级目标定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发展为主。

2)二级目标定位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解决心理问题,以预防为主。

3)三级目标定位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矫治为主。

8.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1-智能训练2-学习心理指导3-情绪教育4-人际关系指导5-健全人格的培养6-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7-性心理教育。

2)特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1-学习适应2-负面情绪3-常见行为问题4-身心疾患5-性行为问题

3)特殊儿童心理潜能开发

9.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5)活动性原则6)成功性原则

三、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发生转移(预防性和发展性方向)

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共存互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3)关注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趋于整合(家庭、社区、学校)

5)逐步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6)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

7)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

2.国内现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

3.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脱节

3)教育的实践缺乏科学性1-个别化倾向2-医学化倾向3-课程化倾向4-德育化倾向

4)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5)社会大系统缺乏整合

4.对策探讨

1)树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2)整合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1-补救性功能2-预防性功能3-发展性功能

3)完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适应学习2-适应生活3-适应人际关系4-学会做人5-发展智能6-发展个性7-发展社会性8-开发潜能

4)构建多元化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5)建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1-直接干预2-间接干预

6)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四、问答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如何理解儿童心理健康?

答: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主观经验标准;儿童心理健康有以下特征:

1)经常保持愉快心情,有幸福感;

2)符合年龄特点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3)具有健全的人格,富有和谐的思想和习惯;

4)恰当的自我控制,行为符合常规和年龄;

5)能适应环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6)乐于交往,易相处,能得到社会的公认;

7)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8)能根据自身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2.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方式。

答:

心理健康教育:

广义:

是指一切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狭义:

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的、以心理健康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的专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帮助儿童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学会认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是在全体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儿童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儿童,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1)开设专门课程2)全面渗透3)学科教学渗透4)个别咨询辅导5)团体咨询辅导6)创设有利环境

3.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界定特殊儿童?

如何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

答:

特殊儿童:

广义:

是指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偏离正常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狭义:

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利用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

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理解参考儿童心理健康。

4.如何理解特殊儿童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

答:

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1-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

2-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3-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

心理发展的特殊性1-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2-特殊儿童的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3-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

特殊儿童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

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发展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同时,特殊儿童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特殊发展训练。

5.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的影响2-病菌和病毒感染的影响3-脑外伤或化学中毒的影响4-严重身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5-生化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6-微量元素的缺失的影响;

2)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2-情绪因素3-个人因素

3)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教养不当的主要表现:

a过度保护b过度溺爱c过度严厉d过度放松e教育过于随意

2-学校环境和教育方式

3-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

5-生活事件和环境变迁

6.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儿童有何意义?

如何理解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答:

1)对特殊儿童自身的意义:

1-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2-帮助特殊儿童调整自身;3-帮助特殊儿童最大可能地发展4-促进特殊儿童尽可能多方面发展。

2)对特殊儿童家庭的意义:

建立和保持与特殊儿童家庭积极的合作关系,对特殊儿童发展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学业成功、改善亲子关系以及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3)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不仅可以减少儿童问题行为,完善学校教育内容,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4)对社会的意义: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级目标定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发展为主。

二级目标定位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解决心理问题,以预防为主。

三级目标定位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矫治为主。

7.简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答: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1-智能训练2-学习心理指导3-情绪教育4-人际关系指导5-健全人格的培养6-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7-性心理教育。

2)特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1-学习适应2-负面情绪3-常见行为问题4-身心疾患5-性行为问题

3)特殊儿童心理潜能开发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5)活动性原则6)成功性原则

8.当前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应如何解决?

答:

1)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脱节

3)教育的实践缺乏科学性1-个别化倾向2-医学化倾向3-课程化倾向4-德育化倾向

4)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5)社会大系统缺乏整合

对策探讨

1)树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2)整合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1-补救性功能2-预防性功能3-发展性功能

3)完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适应学习2-适应生活3-适应人际关系4-学会做人5-发展智能6-发展个性7-发展社会性8-开发潜能

4)构建多元化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5)建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1-直接干预2-间接干预

6)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章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

1.特殊儿童存在观1)特殊儿童存在的客观性2)特殊儿童存在的一般性3)特殊儿童存在的特殊性

2.特殊儿童发展观

1)特殊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特殊儿童发展的现实性:

促进特殊儿童发展由可能到现实的条件:

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医学手段和生物科技水平4-特质条件5-社会环境。

3)特殊儿童发展的心理动力:

儿童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推动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提高,还必须恰当解决矛盾,进而是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最终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3.特殊儿童的教育系统观:

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原理考察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并借助系统工程形成一系列整体性认识和动态性观念

1)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态度---平等观:

1-教育起点平等---有教无类。

2-教育过程实质平等---因材施教

3-教育终点平等---人尽其才。

2)特殊儿童教育的特殊需要---需求观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教育环境的独特性

3-教育任务的特殊性

4-教育措施的特殊性

3)特殊儿童教育的全新理念---潜能观

特殊教育理念的更新:

1-关注智能强项2-开辟替代通道3-设计多元策略4-挖掘儿童潜能

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由多个复杂的系统和多个类别组成。

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论

1.概念:

在一定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特殊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模型。

2.构成要素:

1)指导思想2)主题3)目标4)程序5)策略6)内容7)评价

3.特点:

1)完整性2)特定性3)简明性4)操作性

4.功能:

1)以成熟的经验丰富教育理论2)加强教育理论与实际的联系3)提高教育的实际效率

5.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学、医学理论

2)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学理论

3)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学理论

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学理论

6.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1)医学---生物学模式(诊断、干预、治疗)

2)心理学模式(指导模式、发展模式)

3)教育学模式(渗透模式、课程模式)

4)社会学模式

5)系统模式(多元整合)

三、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

1.对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反思

2.复杂性科学原理的引入

3.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体系

四、问答

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哪些基本观点?

答:

1.存在观2.发展观3.教育系统观4.复杂系统观

2.简述特殊儿童存在观、发展观、教育系统观及其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

存在观:

特殊儿童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一般性、特殊性的特点,特殊儿童客观存在且具有一般儿童的发展规律和需要,又有个体的特殊性。

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减轻困难,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发展观:

特殊儿童发展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发展动力是发展观的内容。

帮助他们康复,最终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教育系统观:

平等观是有平等的教育机会,需求观是对对象、环境、任务、措施有特殊的需求,潜能观是观注智能强项、开辟替代通道、设计多元策略、挖掘潜能,他们将会在一个更有利的环境中获得更大可能的成功。

3.为什么说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试用复杂系统观分析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答:

因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巨系统的4个特征:

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都有相当数目的子系统,依据不同标准可出现不同的子系统数目;2.子系统之间是高度非线性关系,且形成复杂的层次结构;3.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发地产生协同有序的结构及其功能和行为;4.子系统通过主动行为而获得信息,通过相互作用而交换信息。

分析:

1)系统的整体性和非线性作用。

不能用一个方法教好所有特殊儿童。

2)系统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作用,使系统具有整体稳定性和局部不稳定性。

3)系统的开放性与主动适应性作用,开放性韵味着系统处于动态的非平衡状态,不断出现新现象、新问题。

4)系统的自组织性与协同性作用。

5)系统的突变性与连续性作用,

4.简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答: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完整而复杂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中各因素自身以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一定的模式。

构成要素:

1)指导思想2)主题3)目标4)程序5)策略6)内容7)评价

5.试分析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功能。

答:

特点:

1)完整性2)特定性3)简明性4)操作性

功能:

1)以成熟的经验丰富教育理论2)加强教育理论与实际的联系3)提高教育的实际效率

6.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哪些理论基础?

如何理解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答:

理论基础:

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学、医学理论

2)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学理论

3)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学理论

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学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帮助儿童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学会认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

7.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模式?

其应用前景如何?

答:

1)医学---生物学模式(诊断、干预、治疗)

2)心理学模式(指导模式、发展模式)

3)教育学模式(渗透模式、课程模式)

4)社会学模式

5)系统模式(多元整合)

前面4种模式都是从片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5种模式是综合前面4种模式的整合,目前各种模式已经慢慢趋于融合中。

8.多学科研究范式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

多学科研究范式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概念与理念、提出了新的问题与解释、提出了新的研究规范。

9.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为何要引入复杂性科学原理?

答:

1.以复杂性科学原理为指导。

2.对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多元整合。

10.简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的体系。

答: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包含4个层次,第一层次哲学方法,第二层次是复杂性科学方法,第三层次是一般系统科学方法,第四层次是具体科学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

1.心理教育法就是教师在心理教育影响下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包括认知改变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

适用范围:

心理教育法适用于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儿童,如中小学生,无明显智力缺陷儿童。

1)认知改变法(理性情绪ABC):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儿童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使其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主要形式:

1.运用语言文字改变认知(讲座、谈话、阅读、讨论)。

2.运用事实改变认知(参观、访问、调查)

运用要求:

1.针对性2.趣味性3.时机性

2)榜样示范法:

是以他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

主要形式:

榜样的类型:

1.伟人的典范2.教师的示范3.学生中的模范

运用要求:

1.选好榜样2.把握特点3.善于指导4.派发情感

3)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儿童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方法。

主要形式:

锻炼方式:

1.实践活动2.布置任务3.纪律约束4.心智训练

运用要求:

1.坚持严格要求2.唤起儿童主动3.注意检查督促

4)情感陶冶法:

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培养儿童心理素质的方法。

主要形式:

1.环境陶冶2.艺术陶冶3.人格感化

运用要求:

1.创设良好环境2.引导儿童参与3.注意启发引导

2.心理咨询(治疗)法

1)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

基本理论:

1-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前意识、意识;2-幼儿性欲论。

3-人格结构论:

本我:

快乐原则、自我:

现实原则、超我:

道德化了的自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两个方面组成。

治疗方法策略:

自由联想、阻抗分析、移情分析、梦的分析

病理学解释:

性的本能和欲望要求满足和实现。

治疗原理:

神经症的各种症状都是有意义的即都有其无意识的心理背景。

无意识的心理冲突导致症状产生,病人无法意识到冲突的实质,冲突无法得到解决,症状也就持续存在。

心理分析治疗就是把无意识转变成意识,认识症状的真正原因和真实意义,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神经症,如强迫症、癔症、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人格解体神经症以及性心理异常等。

2)心理动力学疗法:

基本理论:

1-承认人有无意识心理存在和心理冲突。

2-承认人格结构论。

3-认为幼年创伤经历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4-鼓励患者讲出内心冲突,深入认识自己以获得领悟。

治疗方法:

一对一谈话、小组形式、心理剧。

治疗策略:

1-事实擦入法2-症状疏远法3-按摩麻木的价值区。

4-新工具推销术。

5-自我界线操控法。

适用范围:

心理动力学疗法属于一种谈话治疗法。

在处理儿童的情绪障碍或行为异常问题有一定效果。

3)合理情绪疗法(RET–艾利斯)

基本理论:

ABC理论和ABCDE模型,A指发生的事件,B指人们对事件的信念,C指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D指劝导干预,E指治疗和咨询效果,F指治疗后的新感觉。

非理性信念特征:

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及糟糕至极。

治疗过程:

解说阶段、证明阶段、放弃阶段、重建阶段。

治疗技术:

认知技术、情绪技术、行为技术

4)来访者疗法: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基本理论:

认为有机体都有一种天生的基本趋势,不利的环境条件使它扭曲或受阻,人就会感到不适或表现异常。

治疗技术:

不注重治疗的技巧,只注意治疗的关系。

坦诚交流、设身处地地理解、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交流。

不把治疗对象称为病人,而是咨询客人或来访者。

5)集体心理疗法

最大特点:

儿童通过与集体其化成员的交流,增加对自己和他人了解,增进人际沟通能力,根据集体传达的信息和反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分类:

集体心理分析疗法、集体行为疗法、集体认知疗法。

适用范围:

儿童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人际交往障碍、社会退缩、不良品行、青少年违法等。

规模结构:

5-7人为宜,有严重问题的,小组人数尽小,年龄差距在2岁以下,年纪小可混编,青春期以后宜男女分别编组。

时间场所:

固定场所,环境有吸引力,足够空间,5~8岁第次1小时,9~12岁以1个半小时为宜。

每周1~3次或隔日一次。

实践应用:

1-不良习惯问题2-学习困难问题3-职业辅导问题4-人格发展问题。

6)积极心理疗法

基本原理:

倡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解读,以此激发个人自身某些所固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使每个人都走向幸福彼岸。

理论与技术:

积极心理疗法认为每个人均具有两种基本能力,即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