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915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docx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新文化运动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ldquo;民主rdquo;与ldquo;科学rdquo;,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一、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今天我们学习了ldquo;新文化运动rdquo;,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授课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

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强调: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利用人们失望的情绪来诋毁民主共和,妄图使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才能救中国,为其复辟大造舆论.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大搞尊孔复古,重谈ldquo;三纲五常rdquo;,使思想界乌烟瘴气,但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的行为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他们以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在思想领域里向封建思想发起猛烈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学生活动:

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况如何?

结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的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论

3、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

ldquo;思想自由rdquo;:

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ldquo;兼容并包rdquo;:

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学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在北大里,在《新青年》这个主要阵地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要以新文化取代封建旧文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边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以十月革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看书讨论、总结)

1、前期:

①提倡民主、科学

ldquo;民主、科学rdquo;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

它体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希望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也看到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并非全是科学的事物,但是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全盘接受.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所谓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ldquo;三纲五常rdquo;,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所以新文化运动中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旧道德,提出ldquo;_孔家店rdquo;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

大家思考一下:

他们这样做是否正确?

对儒家传统道德要予以批判,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mdash;mdash;儒家思想来说,其中不乏有糟粕,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

ldquo;仁rdquo;的学说、以德治民、选贤任能、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是一定思想和精神的载体.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包括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侧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些改革,_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鲁迅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被誉为是文学革命的主将.

也正是这一项内容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封建旧道德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学生活动:

新文化运动反映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愿望能否实现呢?

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就在中国人民陷入迷茫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

2、后期:

宣传社会主义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111页关于《庶民的胜利》的节选材料,回答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是什么态度?

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同志,他发表众多文章宣传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给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与封建旧文化的这次激烈交锋,它究竟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

阅读、总结)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此次运动,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学生活动:

前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

第一次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2、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3、宣传动员: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4、最重要的成果: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繁荣、普及

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110页节选材料mdash;mdash;陈独秀:

ldquo;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rdquo;结合本节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老师点评)

积极:

沉重打击了封建文化,宣传、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局限:

由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自身局限性决定他们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的政治方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态度;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内,没有形成一场_.

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能力训练过程

方法口头

表达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讨论

探索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爱国

情感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思想

意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列举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x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

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mdash;mdash;伊犁.)

2.起初在收复x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

(李鸿章)

教师讲授:

李鸿章重ldquo;海防rdquo;轻ldquo;塞防rdquo;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ldquo;老本rdquo;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ldquo;老本rdquo;输光?

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

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

(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mdash;mdash;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请2mdash;mdash;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教师作ldquo;画外音旁白rdquo;,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

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

(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hellip;hellip;

师:

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

(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ldquo;吉野rdquo;的情景)hellip;hellip;

师:

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hellip;hellip;

生:

(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hellip;hellip;

师:

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

生:

(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hellip;hellip;)

《马关条约》

1、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

(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ldquo;保船避战rdquo;,另一个是为了要过ldquo;万寿大典rdquo;.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签订于哪一年?

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马关条约》,1895年,[中]李鸿章和[日]伊藤博文.)

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项目内容分析影响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台湾人民怎样谴责卖国的清政府?

(有人写对联ldquo;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rdquo;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

6、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

(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奸细出卖,台湾终于全部沦陷.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三

【内容标准】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

归纳整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教学要点】

要点:

新文化运动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出示:

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思考:

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ldquo;大总统rdquo;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

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ldquo;临时rdquo;到ldquo;正式rdquo;到ldquo;终身rdquo;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课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或口号):

民主(Democracyldquo;德先生rdquo;)和科学(Scienceldquo;赛先生rdquo;).其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mdash;mdash;孔孟之道)

(2)后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7、文学革命

(1)兴起的标志:

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主要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引导人民同封建专制与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③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