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984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

专项部分阅读

(一)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

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

我生病住院。

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

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

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

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寡母收入菲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

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像着这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

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尽情享受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

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

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

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背脊上。

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

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

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了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

“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

”说完,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

当我动手把那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

隔壁的病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

“她的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才换了一篮子的金橘。

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

毛衣?

我的母亲的毛线衣?

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1、第④段“我被一阵呜咽声……攥着那块橘皮”,当“我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背脊上……擦干了双眼”,什么原因使母亲流泪?

为什么不让我看见。

2、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3、集中体现母爱的是哪句话?

 

 4、结尾三个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5、母亲的微笑为什么苦涩的?

 

 

(二)美丽的灯笼花

我家有一盆灯笼花。

它那修长紫红的枝条上挂满了深绿色椭圆形的叶子,显得淡雅、朴素。

(第一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

   五月上旬(按时间顺序写,点明时间很有必要),花骨朵从枝杈上端悄悄地钻了出来,花骨朵只有米粒大,不仔细看不会看见它们。

一周(再点明时间,使描述条理清楚)以后,这时花骨朵已经有拇指大小,树上好像挂满了一个个紫红的宝葫芦。

慢慢地,宝葫芦绽开了美丽的花朵。

虽然花朵只有拇指大小,形状却十分奇特,四片厚厚的红色花萼向上翻翘,四片花瓣向下张开,长长的如流苏样子的花蕊垂在下面,就像一盏盏美丽的花灯(从大小、颜色、形状方面写,比喻句写得好)。

这大概就是灯笼花名字来历吧!

灯笼花与春天竞相开放的百花相比,虽晚些日子,却开得那么灿烂。

我欣赏灯笼花不气馁,后来居上的精神(与其他花对比,突出灯笼花的精神可贵)。

大约一周后(再点出时间),盛开的灯笼花三三两两地落了下来,像一个个小伞兵,乘着降落伞缓缓落下(比喻新颖)。

如果把它作成标本仍然能留下它们的本色。

虽然没有鲜花的生机,但能闻到隐隐花香。

   花儿凋谢以后,我们还能看到那生机盎然的绿叶。

虽然没有鲜花的艳丽,但也是一景:

高高的茎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叶子,就像挂满了绿宝石,十分漂亮(叶也美)。

   培育灯笼花,不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但它一年四季给我家增添了美丽和生机。

我喜欢灯笼花(总结全文,点出中心)。

   简评:

本文描述顺序合理,重点突出,既能写出灯笼花生长过程及各部分的特点,又能写出它精神可贵之处。

1.习作已被“‖”分为四个部分,请在“‖”后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2.文章第二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灯笼花的?

写哪部分最具体?

为什么这样处理?

3.结尾起什么作用?

   4.用()划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再用{}画出通过具体描述灯笼花流露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三)父爱

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

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

孩子也放学了。

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

”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

”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

”孩子照例问,非常关切的样子。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一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

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妈妈的孩子。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

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

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嫩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

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睡梦中的孩子偶然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口吻:

决然:

    

表露:

   2.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词的不同意思,并造句。

    

(1)A.家乡的黄瓜味道香甜,远近闻名。

       香甜——

      B.月光下的孩子睡得正香甜。

        香甜——

    

(2)A.猪八戒那长长的口吻是化妆师的杰作。

        口吻——

      B.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

        口吻——

    (3)A.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证明——

      B、校长给她写了一个学历证明。

        证明——

   3、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

    

(2)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

()

    (3)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

()

    (4)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阿久伯手指上有伤痕。

他对女儿说这伤痕是:

(2)事实上,阿久伯手指的伤痕是这样造成的:

(3)他之所以不愿意对女儿说实话,是因为:

   5、阿久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琪琪,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能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

请你在文中画出来。

   6、读下面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重点,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所起的作用。

(1)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2)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

    (3)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四)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书籍占着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要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才捧书阅读,避免把书弄脏。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直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

对稀有的好书,他还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

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1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

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

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他是不会高兴的。

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的人。

每次把书送出去,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

这种花在书本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稀有:

   历久常新:

   被“蹂躏”过的书:

   2、第1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

   3、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 ”的人这个主题,一共写了( )件事。

第一件是(                         ),第二件是(                         )第三件是(                         ),第四件是(                           )。

   4、你从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

“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 

   我戏答曰:

“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

__________________

铸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难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5、选做题(以下两题中共有8个填空,任选其中的4个填空做即可) 

(1)文中提到的“大地”、“海内”、“天涯” “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大地”指:

________________ “海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指:

_______________ “知己”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词的后半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 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

(六)往 事

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了,然而,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

 

②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刚才还是蓝天,却忽然哗哗地下起雨来了。

我赶忙去给妈妈送伞,真不巧,她没在,我又扫兴地往回跑。

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得直跑。

我虽然打着伞,可风夹着雨点还是往脸上扫,雨不小呢!

我慌忙地跑到单元门口时,差点不小心和一辆装满脏物的手推车撞上。

我忙一抬头,哟,这小小单元门边的房檐下,竟站着好几个人呢,里头还有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她好像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我什么也没顾,就从她身边一擦而过,上了楼。

 

③我感到身上一阵冷,急忙换下被淋湿的衣服。

雨越下越大,我赶忙去关窗户。

透过雾气蒙蒙的雨帘,我漫不经心地朝下一望,突然,我的目光惊呆了,我又看到了那几个在房檐下的避雨人:

那个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正来回挪动着脚步,她的旁边站着一位抱小孩的母亲,孩子正在蹬着腿脚,不用说他在大哭,母亲已经脱下了外衣包在孩子身上,还有……我不敢再往下看了,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

我颓然地向后退,窗户关上了,窗外的雨好像在冲刷我心灵的污点,我的思绪纷繁。

 

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戴上了红领巾,我意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佩戴金色团徽的那天晚上,我抄录了高尔基给他儿子信中的话:

“……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丝甜蜜的回忆被哗哗地雨声打断了。

我这是怎么了?

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鲜花和思想。

我责问自己。

透过窗外的雨帘,我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自私的污点……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

 

⑤然而,在雨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知在谁的帮助下走了。

我转回身,呆立着,任凭雨点猛烈地砸在伞上,砸在我心上…… 

⑥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它总是闪现在我的眼前。

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我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

 

1. 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段中说“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联系下文,说说这眼光中包含着怎样的希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写“我不敢再往下看了”,这是为什么?

下面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下面的场面太令人害怕了,那些人会看不起“我”,责骂“我”。

B. 因为下边有热切期望而又失望的目光,使“我”无地自容,使“我”自责。

C. 因为下边有人会批评“我”,指责“我”,令“我”难堪,使“我”抬不起头。

 

4. 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④段中加线的句子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

 

6. 对第④段中“猛然抓起”、“冲出”两个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我”的悔悟,以及改正缺点的行动和决心。

B. 表现了“我”的动作十分迅速、利落。

C. 表现了“我”恍然大悟,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赶快去做的样子。

(七)一束鲜花

一束普通的鲜花,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可算是微不足道。

然而,周总理对待一束鲜花的故事,却深深铭刻在北京饭店职工的心中,成为大家相互传颂的美谈。

||

   1968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北京饭店灯火通明,门前车水马龙。

周总理为外宾举行的宴会已经结束,可是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外国朋友还在和周总理亲切地交谈。

饭店外面等候周总理回家的司机老杨,提着那个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的竹壳热水瓶去打开水。

忽然,他看见餐厅服务员小王抱着一大捆从宴会上撤下来的鲜花走了过来 这些鲜花有大红的米黄的 洁白的 五颜六色 芳香扑鼻 老杨心中暗暗琢磨 邓大姐不是很喜欢鲜花吗 干脆给她带一束回去 老杨正想着 机灵的小王看出了他的心思 就主动挑选了一束塞在老杨手中 ||

   夜深了,宽阔的长安街显得格外清静,汽车在急驶着,突然,周总理闻到了一阵芳香,扭头一看,只见后窗前放着一束艳丽的鲜花,总理立刻问这是怎么回事。

   老杨一面聚精会神地开车,一面不慌不忙地向总理说明:

“这束鲜花是宴会上刚刚用过的,我要来一束,准备带给邓大姐。

   总理拿起那束花,看了又看,亲切和蔼而又严肃认真地指出:

“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随便拿,你一定要把它还给饭店。

”说完,总理看了看表,又补充了一句:

“噢,今天已经很晚了,那就等明天还给人家吧。

   听了总理的话,老杨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惭愧,他暗暗责备自己想问题太简单、片面。

同时,他深深地被总理这种严于律己,一尘不染的高尚品德所打动。

||

   刚一回家,老杨立刻打电话给北京饭店,把周总理对自己的批评告诉了有关同志,并一再讲明将尽早这束鲜花送回……||

   1、给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微不足道( )a、脚,b、足够、充分,c、值得

   严于律己( )a、我国古代审定音乐的高低标准,b、约束,c、法则、规章

   3、从文中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反义词:

复杂( )   近义词:

等待( )

4、概括二、三段段意。

    5、这篇课文记叙了的故事,赞扬了 的高尚品德。

(八)看不见的爱

像往常一样,中午午餐,我又去了那家小吃店,要了一碗面条。

刚吃了几口,这时进来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有一只眼睛看不见了,身后背着一把二胡;女的是个盲人,在男的搀扶下,摸索着坐到我对面的椅子上。

大概是街上卖艺的吧,我心想。

“大碗豆花米粉,两份。

”男的将二胡靠在墙角。

刚坐下来,男的又起身去拿筷子,顺便付了钱,又向店员小声地说了一句:

这声音轻的简直听不见。

一会儿,米粉上来了,却是一大一小两碗。

男的仔细地将豆花弄碎、拌匀,然后将大碗递给女的。

女的吃了两口问:

“你呢?

”“我也是豆花米粉,大碗的,足够了。

”我有些吃惊了——

“这种不是大碗的。

”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孩忽然说。

他一定认为,这个叔叔弄错了,却付了大碗的钱。

中年男子并没有抬头,继续低头吃着。

“叔叔,你吃的这种不是大碗的。

”小男孩以为他没听见,重复道。

中年男子慌忙抬头,冲男孩摆摆手。

“多嘴!

”小男孩的母亲(历、厉)声呵斥。

“本来就是嘛。

”男孩一脸委屈。

正吃米粉的女人停了下来,侧着头仔细(辨辩)别声音的方向,她的脸轻轻地抽搐(chùzhù)了一下。

吃完米粉,他们搀(cānchān)扶着走出了小店。

我被这一对盲人夫妇感动了,默默地走在他们的后面。

“今天吃得真饱。

”男的说。

女的沉默了一会儿——“你不要骗我了,你吃的是小碗,你一直(瞒、骗)着我。

”“我不饿,真的不饿,你……你别这样,路人看了多不好……”男的有些手足无措,扯起衣袖为妻子擦泪。

我看着他们,泪水溢满了眼睛。

1、选择正确读音和字。

2、联系上下文,把文中的横线部分填完整。

3、解释第一个词语,用第二个词语造句:

手足无措——

委屈:

4、文中有两处“——”。

说说当时“我”为什么吃惊?

“女的”又在想什么?

5、文中结尾写道“我看着他们,泪水溢满了眼睛。

”请分析一下“我”的感受。

6、课题叫“看不见的爱”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⒈母亲为无力使病中的儿子吃上橘子,只能嗅橘皮而内疚难过。

母亲不愿意让“我”看到她哭泣的样子,在儿子面前,母亲永远是一个坚强的人。

⒉我在病中吃不到橘子本已有些委屈,又听到母亲的哭声,看到母亲红肿的眼睛,也为母亲担心,心中十分难过害怕。

3.“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⒋表现“我”知道了橘子是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换来的这件事后的惊讶和激动。

5.生活的艰难使母亲不知道笑了,但为了孩子的心情,她不得不强装笑脸,怎么能不是苦涩的呢?

(二)1、总写灯笼花淡雅、朴素;具体写灯笼花开花的过程;绿叶也十分漂亮;灯笼花很可贵。

2、按时间顺序来写开花一部分写得最具体这样是为了突出灯笼花的美丽。

3、总结全文,点出中心。

4、略。

(三)1、口气;很果断的样子;表现,展露。

2、

(1)A又香又甜;B形容睡得踏实、舒服。

(2)A嘴、鼻子等;B口气。

(3)A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判断人或事物的真实性;B证明书或证明信。

3、

(1)好久;

(2)平常;(3)犹豫;(4)普通。

4、略。

5.略。

6、

(1)凝视,表现出阿久伯的慈祥善良;

(2)决然,表现出阿久伯的爱心;(3)轻轻,表现出阿久伯关心、呵护孩子成长。

(四)1、很少见;经历很长时间还很新;指破损不整洁的书;好好地收藏。

2、总起句,引起下文。

3、“爱书如命”4幼年爱惜书自己修补图书不高兴别人借书而不爱惜书赠书注重包扎。

4、鲁迅先生是一位爱书如命的人。

(五)1、玩笑似的回答;造就;心情无法平静。

2、

(1)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2)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3、因为汉字是人类一绝,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汉字还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4、略。

5、略。

(六)1、反衬突出这一件事的难忘。

2、希望“我”帮助被雨困住的人。

3、B4、点明中心的作用。

5、心理动作6、A

(七)1、。

、、……,。

,?

,,。

2、cb3、简单等候4、第二段:

老杨为总理要花;第三段:

得知缘由后,总理让老杨还花。

5、总理不接受要来的鲜花周总理大公无私。

(八)2、“我要一大碗和一小碗”4、我吃惊是因为我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说谎话呢。

女的可能在想她已知到男的在说谎话,可这都是因为生活贫困,而自己的丈夫总想让自己多吃点,他少吃点。

5、虽然他们生活贫困,可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体谅,我被这种夫妻间的恩爱所感动。

6、因为妻子是双目失明,她虽然看不见丈夫对自己的爱,可她时刻都能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爱,因此用“看不见的爱”做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