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2350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docx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

人口与地理环境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复习建议

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区别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的。

人口增长总趋势:

不断________。

(2)时间变化特点

a.农业革命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________。

b.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有很大增加,增长速度________。

c.工业革命后:

人口数量又有大的增加,人口增长速度明显________。

d.20世纪以来:

是世界人口增长的________时期。

(3)空间变化特点:

a.空间变化总特点是人口增长________。

b.发达国家增长________,一些国家人口数量会逐渐________。

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_。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a.原始型:

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传统型:

高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和________自然增长率。

c.现代型:

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3)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均由原始型向传统型,再向________型转变。

中国已基本实现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及其分类

1)人口迁移:

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在国际或________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跨________并改变________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

(2)国内人口迁移:

在__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__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后,以________、________的移民为主,客观上开发了________,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________的空间分布。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________国家流向________国家,________减少,________的人口增多。

________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________、土壤、水和________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政治因素:

是特殊因素,政策、政治变革、________等影响较大。

4)社会文化因素:

包括________、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5)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影响不同。

________因素曾是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影响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a.对迁入地的影响:

利于________开发和经济发展.b.对迁出地的影响:

加强了与外界联系,缓解了当地的________。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提出的背景:

人口剧增,地球上可用空间越来越________,自然资源________。

2.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________供养的人口数量;________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3.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________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下的________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________供养的人口数量。

主要制约因素有资源、________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________是首要的制约因素。

4.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________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________的人口数量。

5.人口问题包括人口________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________化,并进一步引发的严重的________问题和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一、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缓慢先快后慢加快快速不平衡缓慢减少很快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高低低现代

二、居住地本国国界住所一国移居集团性大批新大陆人种发展中发达定居移民短期流动欧洲气候矿产经济战争文化教育自然资源人地矛盾

三、狭小匮乏持续人口数量资源物质生活持续科技发展资源生活生活适宜过快老龄资源

考点聚焦

人口的自然增长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的不断增长,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我们可以用以下图表表示:

历史阶段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二战”时期

“二战”时期~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今

增长特征

极其缓慢,人口数量少

人口增长开始加快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人口增长迅速(迅猛增长)

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原因

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生产力水平极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人口增长缓慢

农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有所提高,使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迅速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许多国家独立,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人们传统观念发生改变

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世界人口的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各大洲之间。

国家

主要分布大洲或地区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发展趋势

原因

发达

国家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人口数量相对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

社会福利完善、医疗卫生完备

发展

中国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较高水平

增长很快

人口增长趋缓,但人口数量仍将增加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相对落后

“二战”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控制人口措施实施

说明: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有关。

而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增长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比较表

阶段

主要特征

出现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区

原始(低增长)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农业社会时期

农业丰收和和平年代,人口增加;灾荒、战争和瘟疫流行年代,人口下降

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传统型(加速增长)

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工业化初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稳定增长,某些疾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上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该阶段;目前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是这个阶段

过渡型(增长减缓)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人口平均寿命上升

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目前发展中国家达到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转变,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等,导致出生率下降

非洲绝大多数;亚洲、拉丁美洲以过渡型为主;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

现代型(低速增长)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现代的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和法国等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

欧洲全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是由死亡率的下降造成的。

由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是由出生率的下降造成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但不具有同步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地区差异

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

基本处于现代型

南非、冰岛为过渡型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过渡型

中国、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国为现代型

非洲的极少数国家为传统型

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欧洲

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值

北美洲

北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低

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总体

亚、非、拉、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人口增长模式总体上处于过渡型阶段

国家

非洲国家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

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阶段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现代型阶段

各大洲之间的差异

欧洲

除冰岛为过渡型外,其余全部是现代型

北美

全部为现代型

亚洲

除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为现代型外,全部是过渡型

拉美

拉丁美洲除古巴、乌拉圭是现代型外,全为过渡型

大洋洲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为现代型外,主要是过渡型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总面积

世界的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三处:

东亚、南亚(这里是世界古老文化中心,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这里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这里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烟稀少的地区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高山高纬寒冷地带、干旱的沙漠地区、热带雨林的湿热地区。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十个: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上在亚洲);俄罗斯(欧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尼日利亚(非洲)。

我国的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

此线以东为人口密度多,以西人口密度少。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经济社会因素等。

如我国的人口之所以东密西疏主要原因是受东西部的海陆位置、地形以及气候差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交通、经济东西部也差异明显,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分布。

必须强调的是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一个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常用人口金字塔图来表示(如下图),横坐标是各年龄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纵坐标是各年龄组的年龄,男女分别表示,一般是左男右女。

2.人口金字塔的分类

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上图),即:

(1)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

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此类型。

(2)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为此类型。

(3)老年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此类型主要在西欧,如丹麦、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属于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为负增长型人口结构,此外还有日本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型、圣诞树型等。

通过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

【典型例题】

例题1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下降初始时间与速度不同步,后者先于前者发生,因而在人口转变的前一阶段,易出现人口年轻化趋势,少年儿童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结果是总抚养比中主要是少儿抚养比快速上升,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人口负债”。

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图甲)与“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示意图”(图乙),回答下面两题。

1.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中,人口负债最高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2.关于图乙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目前的人口增长处于第四阶段

B.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

C.人口最多的国家是③

D.人口负债最高的国家是②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知识。

第1题,依据材料,“人口负债”较高的阶段,少儿抚养比较高,应为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

第2题,①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处于低速增长阶段。

③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其人口负债也最高。

从图中无法看出人口总数,故无法比较各国的人口数。

答案:

1.B2.A

例题2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解析:

第1题以我国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及读图比较分析能力。

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

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

故选D。

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

故选B。

答案:

1.D2.B

人口迁移

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迁移和出生率、死亡率一样,是人口数量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增减的影响比较平稳,迁移则因为人类的自主意识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口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

而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步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将会减慢,未来人口增长和分布将更多地与人口迁移有关。

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的迁移。

人口迁移的分类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案例:

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现总结如下。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时间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环境较好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人口向老工业区的城市回流

人口迁移的时间差异

全球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的时间差异主要体现在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可以用下表说明: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出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①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②由沿海迁往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迁移量增大,流向变化

①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②由农村迁往城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自然

环境

因素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淡水

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社会

经济

因素

经济因素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通讯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口、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

政治

因素

政策

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

【典型例题】

例题1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

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第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对。

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协调发展,B、C错。

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答案:

1.C2.A

例题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19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解析:

(1)据材料和图分析,服装工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逐渐向中部经济地带的安徽进行产业转移。

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安徽相对于东部沿海的突出区位优势有:

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

生产成本低;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日益完善,市场较广阔;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要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据图和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人口从安徽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迁移,现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安徽省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增加,迁出减少。

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人的居住地在空间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不仅与人口迁出地有关联,与人口迁入地的关系更密切。

因此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时,应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考虑,针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两种空间,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这一问题,如下图所示:

如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如住房、交通、治安等,影响社会的安定。

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可采取“三三制”分流措施:

三分之一有序地进行出国、出省、出县、出村的劳务输出;

三分之一离土不离乡,被乡镇企业就地消化吸收;

三分之一因地制宜地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和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帮助农民致富。

区分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人口迁移

类型

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所有的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的人口移动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判断标准

人口是否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动

发生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且跨越行政区界线、永久性或长期性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具有周期性流动(季节流动)和往返流动(短暂流动)的特征,这是最主要的判断标准

举例

进城务工、异地经商和购物、移居国外、婚嫁迁移等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出口留学

国外探亲、度假旅游

【典型例题】

下表为2019~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