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2610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docx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基本情况:

通过四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培养,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但学生间发展不大平衡,部分学生学习热情欠佳。

六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三、总体目标要求: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通过8个单元的系统复习,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四、复习知识要点。

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4.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

5.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

五、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

“物质的变化”、“能量”与“宇宙”

复习难点:

“能量”、“宇宙”

六、复习方法及措施。

1.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3.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5.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6.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7.在掌握基础性的知识、概念的前提下,对平时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做适当的拔高。

七、复习时间安排。

(一)教材的总复习

 1.微小世界。

(1课时)

2.物质的变化。

(1课时)

  3.宇宙。

(1课时)

4.环境与我们。

(1课时)

5.工具和机械。

(1课时)

6.形状与结构。

(1课时)

7.能量。

(1课时)

8.生物的多样性。

(1课时)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

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

(1课时)

  2.解决问题训练。

(1课时)

(三)模拟检测。

 

科学六下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放大镜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规则。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4、透明的物体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晶体。

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4、味精不是晶体。

(×)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

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相同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大(大小),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小(大小),叫做目镜。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3、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判断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

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2、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列文虎克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4、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它们的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3、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变化得快,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判断题

1、唾液能消化淀粉。

(√)

2、淀粉和滑石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蓝色。

(×)

3、土豆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黑色。

(×)

4、肥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

5、淀粉就是滑石粉。

(×)

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因为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没有气味了。

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有铁的生锈、淀粉遇到碘酒等。

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

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当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产生。

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判断题

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2、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

3、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红色的铜。

(√)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3、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4、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5、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6、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7、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8、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9、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11、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12、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13、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14、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中物质。

(×)

15、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

(√)

16、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17、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

18、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19、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0、早我们的感官中,人眼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问物体。

(√)

21、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22、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2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2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棕红的铜。

(√)

25、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

26、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黑色。

(×)

27、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月球的表面。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

第2课月相的变化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4、月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的时间约要29.5天。

5、月相变化是随月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日期的推移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

第3课我们来造“环行山”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行山。

2、环行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环行山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达到几百千米。

第4课日食和月食

1、日食出现时,太阳别挡住的部分总是圆弧行的,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圆的

2、日食出现时,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运动的,而且星球是由西向东移动的。

3、我远在3000多年前就有观察日食的记录了。

第5课太阳系

1、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横行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

2、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有些星体,当它们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彗星

第6课在星空中

(一)第7课在星空中

(二)

1、北极星总是在正北的方位。

2、观察星座时应该选一个明显的固定位置做标志,每次观察都要站在同一位置。

3、大熊座由七颗亮星组成北斗七星。

通过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延长月5倍远,处于次位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4、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问的问号,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些就是狮子座的明显标志。

第8课探索宇宙

1、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都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2、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3、银河系大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直径有10万光年。

4、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

5、我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我们把它叫做河外星系。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万个河外星系。

6、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判断题

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

(√)

2、光年是用来计量时间的单位。

(×)

3、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转动,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4、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恒星。

(×)

5、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

(√)

6、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共有385名宇航员遨游太空。

(√)

7、人类地球登上月球的是美国宇航员啊姆斯特朗。

(√)

8、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是15天。

(√)

9、月球上山脉的最大特点都是环行山。

(√)

10、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

选择题:

1、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B)。

A、地球天王星B、水星金星C、木星土星2、太阳系中的恒星是(C)。

A、地球B、月球C、太阳3、围绕太阳运行,形状像扫帚一样的天体是(B)。

A、流星B、彗星C、卫星

4、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C)。

A、水星金星B、火星木星C、金星火星5、在没有指南针又没有其他辨认方法时,我们可以利用(C)辨认方向。

A、牛郎星B、织女星C、北极星6、北斗七星的形状像(C)。

A、三角形B、人形C、勺形7、夜晚,在(A)能找到大熊座。

A、北天B、南天C、东边8、牛郎星在银河的(B)。

A、西边B、东面C、北面9、在(B),可以看到一条银河横贯天空。

A、春夜B、夏夜C、冬夜10、北极星在(B)的方位。

A、天顶B、正北C、正南11、月球公转形成了(B)。

A、昼夜变化B、月相变化C、四季变化12、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移动范围在(C)。

A、南北极圈之间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C、南、北回归线之间13、我们的宇宙是一个(A)的宇宙。

A、充满活力B、静止C、无法确定14、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B)发明了望远镜,获得了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

A、牛顿B、伽俐略C、哥白尼15、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B)。

A、地球B、水星C、海王星

水污染来源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

天然的污染源一般指市镇暴雨径流等,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开发所产生者,包括市镇污水、工业废水、畜牧废水、农业污染、矿场废水及垃圾渗出水等。

台湾地区污染源现况见。

各种污染源分别叙述如下:

1.市镇暴雨径流:

暴雨初下时、雨水径流冲刷屋顶、地面街道、山坡地及沟渠,将污泥及有枝物带入水体中形成污染。

2.市镇污水:

包括家庭污水、商业、机关团体、学校及废水量水大于3OCMD(m^3/day)之事业废水等。

市镇污水含有固体、粪便、油脂、厨余等,内含有大量的病菌及有机物最易影响环境卫生。

家庭用的清洁剂、杀虫剂及除草剂亦是市镇污水之重要来源,且其毒性较强。

3.畜牧废水:

畜牧废水的污染为国内主要水污染源之一,其主要之来源为养猪场,每头猪平均每日排放50公升的废水及100克BOD(五天生化需氧量),相当于3—5个人所排放的粪尿量。

且目前国内约有壹仟万头猪,如此庞大的数量,若未经处理即排于沟渠,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导致河川、沟渠浊黑发生臭味,若在集水区上游更会形成水库及湖泊的优养化,导致饮用水污染,增加自来水厂的处理费用。

4.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可能来自原料、副料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或其它使用于工业制造之物料或能量,因此可造成水质污染的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大量用水如冷却水、制造用水(超纯水)、锅炉用水、产品用水,及清洁用水等所产 生的废水及厂内一般污水。

工业废水为目前台湾地区主要水污染来源之一,每种工业所排放废水的强度及污染物种类,随工业类 别制造方法及用水习惯而有不同,对国内水体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5.农业污染:

近年来台湾农业普遍使用化学肥料,这些加进土壤之化学肥料如氮肥、磷肥等,若未完全为植物吸收而流失至排水中,导致河川养分太多形成优养化,污染河川。

农业常用的杀虫剂及除草剂亦呈污染源之一,农药的直接使用或经由使用过的地区地表水的浸透或流动,而使地面或地下的水源受到农药的污染。

部分农药对鱼类或其它水生生物具有毒性。

6.矿业污染:

采矿时,为分离矿物,在选矿时均用水冲洗,此种冲洗水含有大量之泥砂,有时含有溶解性有毒物质,如:

铜、铁、锌、铅等,形成重金属的污染。

矿物中之硫化物经微生物分解成硫酸,因此洗矿废水之酸性很强,具有腐蚀性,若这些废水排入河川或湖泊等水体,会导致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增加水源使用的困扰。

7.垃圾渗出水:

垃圾掩埋场之渗出水,其水质因垃圾种类,掩埋规模、掩埋方式及掩埋阶段而异。

垃圾掩埋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以后随掩埋时间而降低。

垃圾掩埋场渗出水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且浊度及色度很高,因此亦为水污染源之一。

8.其它:

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会增加水体中之浮游物或溶解物。

水泥工厂、化学工厂、钢铁厂及煤气厂等 排除之气体及灰尘因降雨之洗净作用排入河川等,均可造成水污染问题。

上述污染源中以市镇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污染最 为重要。

工业废水中尤以纸浆、染整、制革、店勿及食品业废 水之污染最为严重。

第2课垃圾的处理

1、填埋厂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2、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第3课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1、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第4课垃圾的回收利用

1、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2、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

3、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坏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医疗垃圾要集中处理。

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

1淡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3、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严重国家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有40多个。

预计在未来的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第6课污水和污水处理

1、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2、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引起的。

3、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石油污染等。

4、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5、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第8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空气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

2、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发明合成塑料。

3、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带来的方便的同时,却被“白色污染”问题深深地烦扰。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5、我知道的珍惜植物是珙桐、银杉的等;我知道的珍惜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等。

判断题:

1、污染物会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水体流向远方。

(×)

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

(√)

3、水污染了没有关系,还可以送到自来水厂净化。

(×)

4、我们可以直接把污水排到自然水域中。

(×)

5、只要经过处理的水,都能饮用。

(×)

6、通过优化选择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制成降解塑料。

(√)

7、现在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

8、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

9、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不能改善环境。

(×)

10、把垃圾倒到海洋里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法。

(×)

11、在海边建造填埋场可以不危害环境,可以让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

12、在垃圾堆上种蔬菜,可以减少肥力,增加垃圾废物。

(×)

13、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建筑房屋。

(×)

14、垃圾填埋场有可能回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

15、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16、购买物品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