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3197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地区 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docx

上海地区高一水循环和洋流等级考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年级

上课时间

学科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结合具体地理事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能够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考点一 水循环

1.概念:

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图中A、B降水、C水汽输送、D、E地下径流、F下渗、G植物蒸腾。

3.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分为乙水循环、丙海上内循环、甲循环。

4.能量及地球重力的作用。

5.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

(3)伴随着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资源。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

循环过程示意

特点、作用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夏季

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2)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及其分析思路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应用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或分析某一河流某一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2.(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2012·上海地理)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据此回答3~5题。

3.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4.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

5.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

A.1月B.2月C.11月D.12月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河流补给特征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反映出来,掌握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特征及判读十分必要。

1.河流流量过程线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示例

(1)地区(我国)

(2)天气(我国)

(3)气候(北半球)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

具体判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2.判读内容及原因分析

(1)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

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因为水库的调节作用。

考点二 洋流

一、世界洋流分布模式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洋流分布模式与气压带风带关系是掌握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须全面理解

1、前提条件:

假设两侧均为陆地

2、全球洋流模式:

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各有一个大洋环流

3、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关系:

两个环流系统的分布与气压带的分布密切相关(主要动力)

4、洋流类型:

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风海流;大洋东部和西部的洋流---补偿流

二、世界洋流实际分布模式(读图理解记忆、综合应用)

1、前提条件:

行星风系(气压带风带),海陆分布,海陆轮廓形状,洋面大小、季风等影响

2、四大规律总结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西风漂流

季风洋流

地区

热带和副热带海区

副极地海区

40°S-60°S

北印度洋

 

方向

 

北顺南逆

 

逆时针

 

自西向东

 

夏顺冬逆

洋流分布

东暖流西寒流(大陆东西岸)

西寒流东暖流(大陆东西岸)

 

寒流

季风洋流:

暖流

索马里寒流(夏)

索马里暖流(冬)

动力

信风和西风

西风和极地东风

西风

季风

三、1.洋流的分类

(1)暖流

从的海区流向的海区。

(2)寒流

从的海区流向的海区。

2.洋流分布

(1)分布规律

①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只在北半球存在。

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漂流。

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流动。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太平洋

D、E北太平洋暖流、F、G东澳大利亚暖流、H、I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

大西洋

J、K北大西洋暖流、L、M加那利寒流、N、P

印度洋

Q、R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①全球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

②沿岸影响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①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

如日本的渔场。

②上升流形成渔场:

如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①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

②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③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扩大污染范围。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如下图所示: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

漂流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60°的海域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

逆时针

夏季:

顺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北半球

南半球

大洋西岸(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

 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乙)。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类型

影响

举例

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低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上升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

 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般思路

①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

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

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

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

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②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

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2013·江苏地理)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2~3题。

图1           图2

2.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2012·海南地理)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B.②附近

C.③附近D.④附近

5.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

北美百慕大三角,被称为“魔鬼三角”,在这里许多先进的仪器都会失灵,而人员一旦遇险则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为此,科学家作了很多解析,比如洋流说、气候说、电磁说、海底地形说等,涉及到许多地理科学理论。

根据下图,回答6~7题。

海水等温线与洋流

1.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1)影响因素

在海洋中,把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线,即为海水等温线。

如下图示:

由图1、图2可归纳出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海水等温线较陆地平直——海洋性质均一

②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

③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洋流

依据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可判读海水等温线示意图。

(2)判读方法

①根据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

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凸向即流向”。

③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

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洋流的判断

(1)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

第一,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属于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

第二,根据洋流方向(顺、逆),判定洋流具体名称或可能的名称。

第三,套用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确定南北半球或洋流名称。

(2)根据经、纬度判定

根据下图中的经、纬度,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准确定位。

(3)根据海陆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进行判断

试题调研第3题主要就是依据海陆轮廓对洋流做出判断。

三、判断表层海水等温线图上的暖流或寒流及其流向

寒暖流判读方法核心是掌握低凸低和高凸高

1、判断洋流流向及性质的方法

洋流成因法:

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洋流性质法:

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洋流概念法:

水温低于所经海区,一般由高纬向低纬流的是寒流;一般由低纬向高纬流的且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特征环境法:

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2、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半球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

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高凸高)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

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低凸低)

四、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理解、综合应用)

1、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厄尔尼诺现象(正常环流的反向)

原指圣诞节前后东太平洋沿岸海水温度偏高的现象(西班牙语意为“圣婴”)现泛指赤道附近的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引起气候异常的事件。

成因:

热带东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使赤道暖流也相信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出现西太平洋暖性海水以赤道逆流形式向东蔓延的趋势,同时,由于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补偿的海水减少,表层海水水温比常年要高。

2.影响

地区

大洋西岸

大洋东岸

直接影响

由原来的湿润转为干旱

由原来的干旱变为湿润,导致洪涝灾害,鱼类大量死亡;

厄尔尼诺与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干旱,赤道中太平洋岛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的异常多雨有着密切关系,与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减小,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特征是热带东太平洋地区洪水泛滥,热带西太平洋地区荒漠干旱,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次生灾害

森林火灾(如澳大利亚)

滑坡,泥石流(如智力,秘鲁)

(2)拉尼娜现象:

(正常环流的加强)

1)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圣诞节前后东太平洋沿岸海水温度比常年偏低的现

象(西班牙语意为“圣女”)

2)成因:

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强度变大,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增加,南美太平洋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增加,使得表层海水水温持续降低,往往造成表层海水水温比正常年份低。

3)影响:

地区

大洋西岸

大洋东岸

直接影响

降水比常年多,台风次数增加,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比常年更为干旱

五、海洋权益

(一)海洋的重要意义

1交通价值:

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海洋运输时国际运输的主要

2资源价值: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具有战略价值,能源矿产和生物等资源

3军事价值:

沿海国家可以发展海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二)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

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可以划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三部分

1领海是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海域。

沿海国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相当于22千米)

2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起宽约200海流(相当于370千米)的海域,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对海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及管辖权,其他国家:

航行,飞行,铺设电缆和管道自由

3公海是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广大海域,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任何国家都可以:

航行,飞行,捕捞,铺设电缆和隧道自由。

课后作业

1、丰富的海洋资源,多变的海洋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往往引发()

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2.下列大渔场的形成与涌升流有关的是()

A.北海道渔场B.北海渔场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

3.每隔4~7年,秘鲁渔场的捕鱼量就会出现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附近的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下降

B.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秘鲁沿岸的涌升流减弱

C.拉尼娜现象导致秘鲁沿岸的涌升流增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东岸比常年更干燥

4.右图为某海区洋流示意图,关于图中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暖流②为寒流③向北流④向南流

有增温增湿作用

有降温减湿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读下图,形成①地雨季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

 

6.厄尔尼诺现象发生过程中,热带东太平洋海域()

A.东南信风增强B.海水涌升运动增强

C.浮游生物骤增D.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7.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

A.12海里B.188海里C.200海里D.212海里

8.根据“某海域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判断,该海域位于()

A.南半球大陆的西岸B.北半球大陆的西岸

C.南半球大陆的东岸D.北半球大陆的东岸

9.一艘货船7月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

往瑞典的哥德堡。

图中甲、乙、丙海区洋流按

成因分类正确的是()

A.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

B.涌升流、密度流、风海流

C.密度流、风海流、涌升流

D.风海流、涌升流、密度流

10.表层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B.海水温度与密度分布不均

C.地球自转偏向力D.大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

11.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

B.西伯利亚地区受亚洲高压控制

C.我国黄河流域正值枯水期

D.我国江淮地区盛行东南风

12.右图为“某沿海地区甲处海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若甲处位于南半球东太平洋海域,当拉尼娜现象发

生时,该处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鱼类大量死亡B.表层水温异常偏低

C.东南信风较常年偏弱D.沿岸暴雨频繁

13.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14.读某季节大洋局部环流分布示意图,

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作业布置

1.2017年8月31日,我国“天健”轮从连云港出发,开启了中俄两国提出的“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航行。

下列属于该航道能开启的有利条件是

①北冰洋洋流的影响,顺风顺水

②全球气候变暖,海冰持续消融

③航运技术快速发展,航行能力增强

④沿线资源丰富,便于运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电影《红海行动》是根据也门撤侨,保护中国侨民为背景,发生在亚丁湾海域的事件改编拍摄的。

关于此时图中海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亚丁湾海域此时盛行东北风

B.亚丁湾海域此时盛行东南风

C.M处水温低于N处

D.M处水温高于N处

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包括

A.冰川水、大气水、河水B.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河水

C.冰川水、河水、浅层地下水D.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4.关于世界四大重要渔场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北海渔场处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

C.秘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