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3247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昆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2009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质量测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七大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r(H)=1;Ar(C)=12;Ar(N)=14;Ar(O)=16;Ar(Na)=23;Ar(Ca)=40;

Ar(Cl)=35.5;Ar(Fe)=56;Ar(Zn)=65;

第Ⅰ卷(客观题,共4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①D.①②③④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煤C.明矾   D.石灰水

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l,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下列关于氦原子(He-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奶粉C.食盐D.白醋

5.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前提下,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得到纯的氯化钙溶液,最适宜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B.碳酸钙粉末C.生石灰粉末D.澄清石灰水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

  C.利用钨丝来制电灯丝D.铜用于制造导线

7.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A.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B.腌制咸肉时加入亚硝酸钠,可使肉质保持鲜红

C.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8.一种食用凉拌蔬菜由①蔬菜②少量白糖③番茄汁④橄榄油⑤食盐⑥食醋等调配而成。

此菜肴中不含有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C

9.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冲破了生命力学术的束缚,在实验室里将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蒸发,得到了有机物尿素[CO(NH2)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氰酸铵和尿素的化学式相同

D.实验中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10.把分别充满红棕色气体NO2和H2的集气瓶,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都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可观察到图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图乙中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都是有间隔的

C.相同条件下,NO2气体的密度大于H2的密度

D.分子本身都是有大小的

11.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B.家庭烧煤取暖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D.利用海洋潮汐发电

12.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作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碘化钾溶液区别淀粉溶液和牛奶

D.将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以防生锈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①和方法②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①

方法②

A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煮沸

B

碳酸氢铵和磷矿粉

加氢氧化钙研磨

加适量水溶解

C

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测定pH

D

黄铜与黄金

观察颜色

在空气中加热

14.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

出,b无晶体析出

D.从t1℃升温到t2℃时,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1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项目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少量氧化铜

加热

B

SO2

CO2

适量的NaOH溶液

洗气

C

硝酸

盐酸

过量的硝酸银溶液

过滤

D

KNO3

MnO2

足量的水

溶解、过滤、蒸发

6.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或相关应用不正确的是

A.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B.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图,判断人类开发和使用金属的年代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17.某学校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设计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试管中装有少量白磷和红磷),根据图示情况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套个装置均可以证明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

B.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符合环保要求,可以防止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C.图3装置的气球作用是为了防止气体热胀时橡皮塞可能发生松动

D.反应完全并冷却后,取出图3装置中a试管,拔掉橡皮塞后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的水的体积一定是试管的五分之一

18.右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19.某有机物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mO2+R

nCO2+4H2O,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R可能是CH4

B.若m为5,则R为C3H8

C.若m为4,则R为C2H4

D.若m为4,则R为C3H7OH

20.将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密度为d1g·cm-3)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氨水(密度为d2

g·cm-3)按体积比1:

1混合,已知d1<d2<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大于20%B.等于20%C.小于20%D.无法计算

第Ⅱ卷(主观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主观题(第Ⅱ卷)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2.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二、选填题(本题包括3题,含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8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多样的。

请从下列八种物质中:

A.硫酸铜B.二氧化碳C.蛋白质D.干冰E.稀硫酸F.淀粉G.纯碱H.甲烷。

选择恰当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西气东输”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这里的西气指的是(▲)

(2)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滴加碘酒可以变成蓝色的物质是(▲)

(4)某织物线头灼烧时产生特殊臭味,可以区别于合成纤维织物,该织物含有(▲)

(5)侯氏制碱法制取得到的碱是(▲)

(6)在叶绿素和光照作用下可以合成葡萄糖的物质除了水还有(▲)

(7)可以用于除去金属表面锈迹的是(▲)

(8)可以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22.(8分)现有A.液氮;B.醋酸;C.氧化铁;D.氢氧化钠固体;E.石油;F.磷酸二氢钠;

G.酒精;H.铜绿。

请用编号填空:

(1)属于单质的是▲

(2)属于混合物的是▲

(3)属于氧化物的是▲(4)属于碱的是▲

(5)属于酸的是▲(6)属于酸式盐的是▲

(7)属于碱式盐的是▲(8)属于纯净有机物的是▲

23.(4分)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用A代替“>”,B代替“<”,C代替“=”,请分别选用“A”、“B”或“C”填在下列横线上。

(1)煮沸的浓硫酸的温度▲煮沸的水的温度

(2)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氟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3)醋酸(C2H4O2)的含碳量▲葡萄糖(C6H12O6)的含碳量

(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化铁▲氧化亚铁

三、(本题包括2题,共10分)

24.(6分)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奥运火炬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成▲能和▲能;火炬铝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是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将“嫦娥一号”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则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液氢作燃料除了单位质量燃烧的热能最大以外,还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

(3)能用来证明铜比银活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25.(4分)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右下图所示的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____▲____;

(2)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_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则B为____▲____;

(4)若A为蓝色溶液,C为Cu(OH)2,则B为____▲____。

四、实验讨论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6.(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图5

(1)根据图1回答: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

a▲;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选填序号);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4中选取____▲__(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5)实验室用图5中B装置制氧气的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可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8分)为了研究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变化情况,某学校兴趣小组分成三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组.导电性实验

①将两根铜丝接触,插上电源,灯泡变亮;

②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不接触)盛有水的烧杯中(如下左图),插上电源,灯泡没有变亮;

③在实验②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灯泡变亮;

④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

(1)实验①灯泡变亮的原因是铜导线中含有▲;

(2)通过实验②和③可以说明溶液依靠▲导电;

(3)实验④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4)在右上图画出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

Ⅱ组.特殊方式检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和少量铁粉,然后滴加稀硫酸。

(5)该组同学通过▲可以了解稀硫酸已经过量。

Ⅲ组.指示剂检验

在试管中取少量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并用pH试纸不断测定反应的变化过程。

(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取出后和比色卡对照

B.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和比色卡对照

C.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

D.先用水将pH试纸湿润,用玻璃棒沾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

(7)除了用pH试纸检验外,你认为还可用▲检验,现象为▲

六、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8.(6分)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__▲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沉淀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沉淀溶解变成澄清溶液(假设为A溶液)。

为了确定沉淀溶解成澄清溶液的原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沉淀为什么能溶解变成澄清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盐溶于酸,碳酸氢钙[Ca(HCO3)2]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①溶液呈酸性;②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

把一小片pH试纸放在一块干净的▲上,用玻璃棒蘸取A溶液沾在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测得被测液的pH=8

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Ⅱ:

取A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有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②成立。

通过探究得知,生成的沉淀会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交流与反思从探究中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9.(6分)质量均为mg的薄锌片和薄铁片分别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均为9.8%的两份稀

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的a代表▲(填“锌”或“铁”)与硫酸的反应,反应速率快的原因是

▲。

若要使b线向a线靠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写一种方法)。

(2)图1的情况可能是▲,图2的情况可能▲

A.铁和锌均过量,酸不足B.铁正好完全反应,锌过量

C.锌和铁都没有剩余,酸过量D.锌和铁都有剩余,且剩余固体质量相等

(3)满足图1情况的m的取值范围是▲,满足图2的m取值范围是▲

30.(4分)现有一包由NaOH和CaCO3组成的样品50克,欲测定其中CaCO3的含量,方案有很多。

现列出学生讨论出的几种结果,请阅读分析后回答相关问题。

方案一:

将样品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后,称量固体质量。

假如固体的测定值为10克,则w(CaCO3)=_____▲_____。

方案二:

在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收集到CO211克(不考虑CO2的损耗)。

则:

(1)样品中w(CaCO3)=______▲_____。

(2)为了尽量减少实验误差,CO2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收集。

方案三:

将样品经溶解、过滤、洗涤后,在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10%的稀盐酸直到溶液褪色,共消耗稀盐酸73克。

则w(CaCO3)=____▲____。

 

2009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质量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B

A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D

B

D

A

B

C

第20题讨论:

m’=

×20%+

×10%

∵d1<d2,∴m’<20%

二、选填题(本题包括3题,含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

(1)H

(2)D(3)F(4)C(5)G(6)B(7)E(8)A

22.

(1)A

(2)E(3)C(4)D(5)B(6)F(7)H(8)G

23.

(1)A

(2)A(3)C(4)B

第24~30题评卷说明:

1.凡涉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未配平扣1分,没有条件扣0.5分

2.文字叙述题只要合理均给分

3.关键字错扣0.5分

三、(本题包括2题,共10分)

24.(6分)

(1)热(0.5分);光(0.5分)4Al+3O2点燃2Al2O3(1分)

(2)2H2+O2点燃2H2O(1分)燃烧产物无污染(或产物是水)(1分)

(3)Cu+2AgNO3=Cu(NO3)2+2Ag(1分)置换(1分)

25.(4分,每空1分)

(1)CO2(或二氧化碳)

(2)HCl(或H2SO4)

(3)Fe(或铁)(4)NaOH[或Ca(OH)2]

四、实验讨论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6.(6分,每空1分)

(1)试管

(2)压破试管底部(3)CD(或BCD)(4)C

(5)催化作用;CE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8分)

(1)自由移动的电子(0.5分)

(2)自由移动的离子(0.5分)

(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1分)灯泡逐渐变暗并熄灭,后又逐渐变亮。

(1分)

(4)

(1分)

(5)溶液中有气泡产生(1分)

(6)C(1分)

(7)酚酞试液(石蕊变化现象不太明显);(1分)红色溶液褪色(1分)

六、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8.(6分)白(0.5分)CO2+Ca(OH)2=CaCO3↓+H2O(1分)

实验与结论

实验Ⅰ:

玻璃片(0.5分)不成立(1分)

实验Ⅱ:

稀盐酸2HCl+Ca(HCO3)2=CaCl2+2H2O+2CO2↑(1分)

交流与反思:

不溶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可溶物(其他合理答案亦可)(1分)

七、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9.(6分,每空1分)

(1)锌(0.5分);锌的金属活动性(活泼性)比铁强(0.5分);

将铁片换成铁粉(或适当加热)(1分)。

如写成铁片搅拌或增大盐酸浓度,不能得分

(2)A(1分);C(1分)

(3)m≥6.5(1分);m<6.5(1分)

30.(4分,每空1分)

20%;50%;气囊、气球或塑料袋(排水或排气不得分);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