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410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福建省邵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

 

邵武市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二月

正文目录

 

附图

图1邵武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

图2邵武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图3邵武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图4邵武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

图5邵武市建筑用砂石土开采规划图

附表目录

附表1邵武市2007年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邵武市2007年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邵武市2007年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汇总表

附表4邵武市2007年主要矿山开采利用现状表

附表5邵武市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邵武市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7邵武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预测表

附表8邵武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规划表

附表9邵武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

附表10邵武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

附表11邵武市矿产资开采规划分区表

附表12邵武市矿产资开采规划区块表

附表13邵武市矿业经济区规划分区表

附表14邵武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表

附表15邵武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分区表

附表16邵武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表17邵武市县级以上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区一览表

附表18邵武市县级以上(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附表19邵武市主要矿产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20邵武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21邵武市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附表22邵武市规划指标的属性分类表

附表23邵武市2007年建筑用石、土开采现状表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的目的、依据和原则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统筹安排矿产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宏观调控,促进合理布局,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实现矿业开发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以达到矿产资源开发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的统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福建省2008-2015年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福建省南平市2008-2015年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近几年来的形势发展和邵武市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矿产资源规划适用范围

本《规划》为本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邵武市行政区域内。

本《规划》的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实施细则》附件中所列的全部矿种。

三、矿产资源规划适用期限和基准年

本《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

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一、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邵武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东麓,地理坐标:

东经117°02'00″—117°52'00″,北纬:

26°5'00″—27°35'00″。

东北邻建阳市,东南连顺昌县,南接将乐县、泰宁县,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西北与光泽县交界。

全市面积2851.6Km2,辖12镇3乡4个办事处132个行政村,37个居委会,2007年末人口30.095万人。

2007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6.194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22.382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7.1423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3.6692亿元;2007年财政收入5.5793亿元。

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7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3元。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2.07亿元;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3.6306亿元。

二、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效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

全市范围内1∶25万区调已全部覆盖;完成市内地灾调查与区划、防治规划的编制,为我市经济建设布局、城镇规划、人居环境、防灾减灾及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

积极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交了洪墩大头王、童阳际、何厝坑一带钼矿及炉下铅锌矿等小型铅、锌、钼等矿产普查、详查基地3处。

有力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矿产资源勘查投资多元化且取得一定成果

积极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的步伐,勘查项目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5个增加到2007年的15个;地质矿产勘查呈现多元化投入的局面;勘查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投资方向主要为铅、锌、金、钼等矿种,新发现小型矿产地3处。

金、铅、锌、钼等矿产资源储量与2002年末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市共关闭不符合办矿条件、布局不合理的矿山企业11个;严格执行矿山准入条件,矿山总数从2002年的55个、减少到2007年的37个,矿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原来“多、小、散、低”的矿业结构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萤石等非金属矿产采、选、冶产业链基本形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逐步规范

通过矿业秩序整顿,无证勘查、无证开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基本得到有效遏制,矿产资源列入规划管理,完善了市乡村三级监督网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不断规范和完善;积极培育和推进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加快实施矿业权“招、拍、挂”步伐,市场配置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矿业权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五)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青山挂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和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首轮规划实施期间,共投入矿山生态环境和地灾点恢复治理资金309万元,治理面积约3公顷,完成矿山土地复垦面积约1.829公顷;开展了全市范围内主要交通干线及闽江两侧的“青山挂白”专项治理,整治了全市范围内“青山挂白”点5处。

(六)矿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首轮规划颁布实施后,我市矿业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至2007年全市矿石开采总量达120.1135万吨,矿业产值1.5834亿元,占全市GDP的2.40%,矿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矿山经营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

2007年度全市持证矿山企业37个,按储量规模划分有:

中型矿山1个,小型矿山3个,零星分散型矿山33个;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综合利用水平仍然偏低,开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我市除个别矿山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达到我省同类矿山的标准或略高之外,绝大多数为小型矿山,因其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低,导致共伴生矿产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的整体水平落后,共伴生有益组分回收少,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岭土矿、饰面用石材矿还未开发,资源效益未能发挥。

(三)矿业权管理仍需完善,矿山整合工作还待加强

经过“十五”期间的矿业秩序整顿,全市矿业秩序总体良好。

但仍有个别矿山达不到省定最低开采规模,存在低水平建设的问题,矿山整合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重要矿种资源短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由于国家对地质勘查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勘查相对滞后,部分矿产后备资源储量增长缓慢,个别矿种保有资源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保障程度降低,个别小型矿山面临资源枯竭,紧缺矿种对外依存度继续提高。

(五)矿山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健全,恢复治理工作相对滞后

对历史遗留矿山,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率还待提高,矿山环境形势仍比较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市矿山开发累计废石堆放量约200万立方米,尾矿存放量约40万立方米,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应复垦面积3.141公顷,已复垦1.8290公顷,复垦率达58.23%。

四、矿产资源现状与供需形势

(一)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及其基本特点

目前本市发现的矿种计有32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8种,能源矿产3,水气矿产1种。

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6种,具小型以上规模的矿产地5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3处,另有矿(化)点123处,本市矿床主要都是零星分散型规模。

优势矿种:

萤石;次优势矿种:

铅、锌、金、银、铜、钼、高岭土、长石、石英岩等。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市拥有各类持证矿山企业37家(未含建筑用砂),其中国有企业3家,乡镇集体企业7家,股份及私营矿山企业27家;2007年全市矿产品产量120.1135万吨,产值15834.28万元,为本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矿业已成为本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萤石矿的深加工带动了本市化工产业的发展。

开发利用矿种14种,主要有煤、萤石、铁、石英、长石、铅、锌、钼、金、砖瓦用粘土、水泥用石灰石、矿泉水、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等。

(三)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根据本市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量预测,从本市矿产资源及潜力看,萤石矿、钼矿、铅锌矿可为当前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资源,金、铅锌矿、钨可为地质勘查规划和战略开发的有潜力的资源。

对本市主要矿种的资源保证程度分析如下:

1、煤炭

本市现有两座矿山,其中邵武煤矿至2007年12月底保有资源量581.7万吨,加上可供复采的煤量158.6万吨,每年生产21万吨无烟煤,可以满足到2020年左右;邵武洪锋煤矿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161.6万吨,以年产6万吨,可满足到2020年。

2、萤石矿

是本市优势矿种,萤石矿资源有南山下及拿口,张厝一带多处萤石矿床(点)。

2007年底,全市保有资源储量约203.39万吨。

已建氟化工厂每年需要萤石精粉5-7万吨,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量将不断增大。

因此,萤石矿的开采,应以满足本市氟化工厂的需求为目的,以年采15-20万吨矿石,基本可以保证到2015-2020年。

3、铅、锌、铜、钼矿

铅锌、铜、钼矿主要分布在洪墩、张厝、金坑、大埠岗一带,计划在规划期内加大勘探力度,提高储量级别,查清资源储量,实行有计划、有规模地开采。

避免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

4、铁矿

加快大头王一带铁矿的地勘工作,查清资源储量,以供应选矿厂的需要。

另外对张厝炉下一带的铁多金属矿加大地勘力度,以探求一定的资源储量。

同时注意综合开采、充分利用多金属矿区中的铁矿石资源。

5、长石、石英

在大埠岗、张厝、水北一带有不少伟晶岩矿点,可以在普查找矿的基础上,满足加工厂的需要。

6、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

可以满足本市城乡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其中建筑用砂富屯溪等河流中难以充分满足,需部分采取粉碎河中卵石或岩石而代之)。

7、钼、钨、金

可视全省、全国的市场需求,在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8、低温地热水

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有龙斗、瑶理、同青桥、香林舖等处,温度在31-33度之间,以前龙斗曾养非洲鲫鱼苗过冬和当地农民日常使用。

可以进行普查工作以开发利用。

9、高岭土矿

在本市有较好远景,20世纪90年代对高峰东堡高岭土矿进行过普查,探得矿石资源储量2009.79万吨,只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研究解决除铁工艺流程问题,不仅可以满足本市需要,还可以销往省内外。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原则,在服从南平市总体规划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总体布局的前提,从我市市情、矿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相协调发展;依法行政,推进矿业发展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更好地发挥地质矿产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采、综合利用的原则。

以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依据,用“大资源”、“大环境”、“大市场”系统思维,结合本市矿情、市情与远景预测,搞好统筹规划和布局,科学开采,综合利用,使矿产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2、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市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统一。

坚持在法律、法规、现行政策的指导下,与上级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成矿客观规律,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宏观政府调控与市场配制相结合,调控资源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兼顾当前和长远。

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业体制,实现矿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以节约为主,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

做好萤石矿的勘查与开发利用的接替工作,发展氟化工产业;洪墩大头王矿区要综合开采铁矿、铅锌矿、大理岩,充分利用尾砂、矿渣生产水泥等。

加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鼓励和强化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鼓励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水平。

4、坚持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结合的原则。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大力培养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以市场为导向,调控矿产开发利用总量,调整优化全市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

重点突出金属、非金属等优势、次优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自给率,对于紧缺矿产,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要服从省、南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又要发挥本市区域优势,实是求是,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5、坚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原则。

按照“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要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措施,以保障发展。

推进煤矸石、难选冶、共伴生有色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多金属尾矿资源等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绿色矿业。

6、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在发展矿业经济的同时,重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保护和改善、治理矿山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7、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措施。

任务要明确,措施要具体有力,使规划符合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地质勘查水平,实现找矿新突破。

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采选冶技术与设备,发挥优势矿产资源,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竞争能力。

三、规划目标

(一)、规划总体目标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充分利用省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整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切实保障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健康有序的矿业管理新体制。

(二)2008年—2010年规划目标

根据本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成矿规律、找矿远景,结合地方工业布局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实行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分体运行,为本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1、地质勘查目标

2008-2010年重点开展地质勘查的矿种以铜、钼、铅、锌、金、萤石矿为主,长石、石英、铁、硫铁矿、高岭土矿为次之。

(1)开展武夷山成矿带司前—光泽(南平市规划Y1中邵武境内部分)、止马—拿口(南平市规划Y3中邵武境内部分)二幅1:

5万图幅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面积约1500km2。

提供靶区6个,可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3处。

(2)开展邵武煤矿危机矿山外围接替资源潜力勘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南平市规划中的K7)

2、矿业开发总量目标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要加强资源整合,实行规模经营,增加1-2个中型矿山;二要控制开发总量,在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和改善的前提下,新增矿山3个,持证矿山总数控制在60个以下。

年开采处理矿石量180-200万吨,年采选矿业产值21000万元,比2007年的产值增长约33%,年均增长率约10%。

3、矿业结构调整目标

矿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零星分散,工艺、技术落后,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的矿山坚决关闭、取缔。

对何厝坑、南山下等矿山的采、选、冶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矿产品的附加值。

初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南山下矿山的综合回收率提高1-2%,何厝坑等有色金属矿山的综合回收率提高1-3%,综合利用率提高1-3%。

4、环境治理目标

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

矿山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好转。

矿山所有工业污染源达到规定标准排放。

新建矿山应先进行环保可行性论证,并按“生产、安全、环保”三同步进行实施。

已建矿山要有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三废一定要达标排放。

已建和闭坑的矿山的复垦率和绿化率2010年底前分别达到40%和35%。

5、矿业秩序管理目标

初步建立以规划、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和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业要素市场体系。

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出让以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交易出让项目,形成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

坚决消灭无证采矿,乱采滥挖的现象,矿业秩序得到根本好转。

使矿产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三)2011--2015年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矿业权市场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的出让以挂牌、招标、拍卖的方式。

(1)、继续开展武夷山成矿带司前—龙湖、止马—拿口2幅1:

5万图幅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面积约1500km2,提供找矿远景靶区6个,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3处。

(2)、在肖家坊、和平、吴家塘、金坑关上等地有黄金重砂异常分布地区继续开展金矿的地质勘查工作。

(3)、开展铁、铅、锌、钼矿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在洪墩大头王一带及张厝炉下、大埠岗源毛炉一带等地,通过勘查,以满足本市选矿厂的需求。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运行,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45%以上。

3、全市2015年,矿山总数控制在60个以下。

矿业开采处理矿石量仍保持在180-200万吨,矿业采选业产值26900万元,比2010年增长约27.64%,年均增长率约5%。

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4、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综合回收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1-3%。

产业链基本形成,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水平较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5、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初步完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矿业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四)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领域进一步扩大,能源与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储量进一步增加,基本形成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公益性与商业性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2、矿山总数控制在60个左右。

中型矿山占矿山总数的比例力求上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在2015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3、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率大幅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率不断提高;历史遗留的矿山(闭坑、无主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48%以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48%以上。

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根据福建省和南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部署,安排我市与邻县(市)交界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2片(详见附表8)。

1、司前—光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区(DQ1)(南平市规划中的Y1邵武境内部分),工作面积约120Km2。

争取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1处,靶区2个。

2、邵武煤矿外围调查评价区(DQ2)(南平市规划中的K7),工作面积38.18Km2。

预计新增煤资源储量6000万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止马—拿口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区(DQ3)(南平市规划中的Y3邵武境内部分),工作面积约1500Km2。

争取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2处,靶区4个。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一)勘查方向与勘查重点

为加快我市矿业经济的发展,在综合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规划以下重点勘查区和勘查区块,对已有矿山要继续进行“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和外围找矿。

为矿山资源储备和接替作好准备。

重点加强对金、铅、锌、钼矿的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储量和开采基地;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区外围及深部开展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储量,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二)勘查规划分区的依据

根据划分原则,为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次规划全市划分为重点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和禁止勘查区。

“三区”以外区域为一般勘查区。

(1)重点勘查区(KZ)

①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地方特色矿产、资源潜力大的区域;

②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以及市场紧缺的矿种的区域;

③国有中小型危机矿山和资源枯竭矿山外围和深部区域。

(2)限制勘查区(KX)

按照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规划要求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划期内下列区域划为对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实行一定限制的区域:

①虽有可靠的资源基础和市场需求,但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开发技术条件不成熟的区域。

②重要饮用水水源的准保护区。

③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对环境具有破坏性影响的矿产地分布区域。

④市(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外围缓冲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3)禁止勘查区(KJ)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特殊功能区要求等,规划期内下列区域划为禁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的区域:

①有关政策、规划禁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的区域。

②市县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核心保护区。

③地质灾害危险区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的影响,存在难以防范的矿山安全隐患的地区。

④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两侧一定距离或直观可视范围。

⑤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重要河流、水库、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宗教圣地。

⑥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

在“三区”以外的区域(一般勘查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同样要遵循前述相关原则,而且必须符合我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要求,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凡划为禁止勘查的区域,除公益性地质工作外,不允许设置新的探矿权(地热、矿泉水除外)。

(三)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

1、重点勘查区(KZ)

在综合研究、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开发利用现状,本规划在市境内划定上炉—李家山金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洪墩—何厝坑煤铁钼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等4处,面积约429.60Km2(详见附图2、附表9)。

主要矿种金、银、铅锌、铁、钼、煤、长石、石英、硫铁矿等。

2、限制勘查区(KX)

本次规划划定将石自然保护区外围缓冲区限制勘查区、龙湖森林公园外围缓冲区限制勘查区、拿口—张厝萤石矿限制勘查区(南平市规划中的X5)、晒口—南山下煤、萤石矿限制勘查区(南平市规划中的X6)4处,总面积427Km2(详见附图2、附表9)。

3、禁止勘查区(KJ)

区内划定将石自然保护区、龙湖森林公园、城市规划区、曾家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