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3532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docx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中国近代史专题综合检测6含答案

专题综合检测(六)   [单独成册]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内蒙古包头一模)晚清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

这反映出(  )

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晚清文人虽然称赞林则徐的抗英活动,但对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观点却是大加鞭鞑,这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思想界还尚未冲破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这也是近代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故选A项。

“师夷长技”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故B项错误;华夷之间的鸿沟随着西学的持续传入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淡化,C项错误;认为“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的观念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D项错误。

2.(2017·山东临沂一模)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

郭嵩焘这一认识(  )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解析:

选A。

据材料“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说明郭嵩焘已经认识到中国不仅应该考求西方的技术,还应该考求西方的制度,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故选A项。

郭嵩焘并不是维新派的代表,故B项错误;郭嵩焘的这种认识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郭嵩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

3.(2017·陕西榆林一模)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给上级的条陈中说:

“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

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行从之,不合宜者去之。

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  )

A.崇洋媚外思想盛行   B.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D.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

解析:

选B。

崇洋媚外思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行从之,不合宜者去之。

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得出只是海军方面赞扬西方体制,并不是各方面都赞扬西方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李鸿章,故D项错误。

4.(2017·江西鹰潭一模)1916年,学者杜亚指出:

“要结束混乱的局面,以儒家思想来统整,使西洋学说融合于吾固有文明之中,以统整世界之文明,则非特吾人之自身得赖以救济,全世界之救济亦在于是。

”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存有分歧

B.其思想实质上是中体西用再现

C.传统儒家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

D.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解析:

选B。

据题干可知,杜亚主张以儒家思想统整世界文明,实际上仍然是固守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作为根基,体现了“中体”,故选B项。

杜亚并不属于新文化运动阵营,故A项错误;杜亚旨在维护传统儒家思想,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故D项错误。

5.(2017·山西太原一模)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

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B.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

C.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D.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

解析:

选A。

根据题干材料开设“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暗杀活动”可知,社会暗杀行为影响学校专业的开设,故选A项;材料体现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面,故B项错误;材料中“创办爱国女校”,一定程度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兼容并蓄”思想,故D项错误。

6.(2017·广东惠州二模)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这反映了(  )

A.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

B.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

C.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D.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

解析:

选A。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在充分利用报纸等现代媒体方式在启迪民智以达到为维新变法营造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的目的,故选A项。

B项明显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排除;创办报刊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而非封建政权清政府,故C项错误;该时期进步报刊使用的字体应该还是文言文而非白话文,故D项错误。

7.(2017·山东济宁一模)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  )

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解析:

选D。

据材料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以得出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

8.(2017·新课标全国一模)“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今(甲午中日战争后)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红女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

”这最能说明(  )

A.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B.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

C.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D.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

解析:

选C。

材料中“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说明当时的国人对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心存疑虑,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甲午中日战争后,“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红女愈广其营生,……”表明随着近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

9.(2017·四川南充三模)《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中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以激烈的全盘性反传统的姿态出现,而本身却受传统思想模式的熏陶与教育。

材料说明(  )

A.价值观念影响人的社会行为

B.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完全脱离了历史轨迹

C.五四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新文化运动完全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解析:

选A。

据题干材料“以激烈的全盘性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信息,可知价值观念影响人的社会行为,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10.(2017·新课标全国二模)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

这反映了(  )

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解析:

选A。

据题干材料中“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信息,表明不再是彻底否定传统文化,而新文化运动有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11.(2017·湖北武汉二模)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

“在抗日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开放党禁B.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官僚资本受到抑制D.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

解析:

选D。

据题干材料,可知“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是救亡的需要,在此影响下,人们逐渐认识到“政治是人民的权力”,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故选D项。

材料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民主党派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政治是人民的权力”,体现出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官僚资本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

12.(2017·安徽蚌埠二模)如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

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解析:

选A。

著作的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故A项正确;著作目录没有涉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B项错误;著作目录没有涉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故C项错误;著作目录没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7·湖北第四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此种论调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人。

此种论调认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所谓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

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形而上的,西方文化是形而下的。

孔子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

西方的器械精巧,工艺精湛,是我们应该学习搬运过来的。

——摘编自胡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

材料二 康有为说:

“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且可避祸。

”于是他们重搬儒术,利用当时封建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依援孔子儒经实现他们的维新大业。

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摘编自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关系的实质,并简要评价。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重搬儒术”的原因,并说明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与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的不同。

(1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实质,据材料信息判断为洋务派,从其思想主张角度指出;第二小问评价,据所所学从积极、局限性两角度分析评价。

(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信息从当时社会环境、孔子地位及资产阶级自身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不同,根据所学知识,从二者本质目的归纳。

答案:

(1)实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维护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制度。

评价:

传播了西学,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只能失败。

(2)原因:

中国有迷信孔子的传统社会心理;可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比较弱小,尚不能提出科学的纲领。

不同:

维新派“迷恋传统文化”是为了便于进行维新变法,以改变孔子儒学统治下的中国;而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则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儒家思想,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专制统治。

14.(2017·辽宁鞍山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自行选定中国或欧洲任意一个具体的模式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选模式及其特点,并依据有关史实简述。

20分)

解析:

解答本题,阅读材料,从“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可得出欧洲的启蒙运动内容,据题目要求“中西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可以拟出西方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并以此为内容进行论述;“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则可以得出中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以及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确定一个主题。

答案:

评分说明:

能明确选择一个具体模式及其特点,如在欧洲,是由启蒙而近代化,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又如:

在中国是为现代化而启蒙,带有明显的被动性,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探索与抗争,再根据史实对出现这一特点的表现多角度做说明。

示例一:

在欧洲,是由启蒙而近代化。

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表现:

欧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与封建势力矛盾日益明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天主教神学,传播了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突破了天主教神权的束缚,为现代化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爆发了英法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示例二:

在中国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带有明显的被动性,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探索与抗争。

表现:

中国近代史下的西方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进步的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洋务运动期间师夷长技以自强;在维新变法期间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设“议院”、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来宣传革命和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开展的一系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思想的运动,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