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797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1年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I、Ⅱ和答卷I、Ⅱ。

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32小题,满分lD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涂黑,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

卷I

一、(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媲美洋溢/狭隘桎梏/残羹冷炙

B.缔造/真谛意蕴/熨帖贫瘠/声名狼藉

C.吝啬/桅樯空旷/粗犷恒心/亘古不变

D.伺机/后嗣猖獗/倔强屏障/摒绝妄念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寒冬时节,橘黄的灯光透过窗口,给晶荧的白雪镀上淡黄的光晕,凭添一丝暖意。

B.由他签暑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那些在催残生命的火中受煎熬的人们以希望。

C.消费品生产行业应该从急功进利的发展模式改弦易撤,重建商业经营的伦理体系。

D.精辟透彻的分析、条理清晰的归纳、缜密严谨的逻辑推理是科研论文的重要特点。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着社会的良知。

②艺术真实的使命可以暂不现实生活的法则,因为虚构是小说家的特权。

③悲悯情怀了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

A.守护理解超脱B.守护理会超越C.守候理会超脱D.守候理解超越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杭州小河直街这条历史名街经过整修,恢复了旧貌,让众多的参观者流连忘返。

B.在那些帮扶对象需要关心的时候,郭明义常常能够锦上添花,献出自己的爱心。

C.互联网不是一个只是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格,却随心所欲地践踏他人人格的地方。

D.在世博园区,炫目影像固然令人叹为观止,一些质朴无华的历史遗存也有魅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几年机动车越来越多,废气排放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B.“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具有高自主、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

C.沪杭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

D.“天地图”的覆盖范围从宏观中国全境到微观具体乡镇、村庄乃至县市。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梅暗香浮动,幽幽地飘香在千年的古诗里。

“”,我感受到你的独领风骚;“”,我体会到你的坚贞不渝;“”,我感悟到宋人的辩证思维。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③②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C.海笑了/给我看/会游泳的鸟/会飞的鱼/会唱歌的沙滩(顾城《规避》)

D.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8.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

B.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龙舟锦标,遗风犹自说三闾(端午)

C.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D.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清明)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B.沛公欲王关中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B.璧有瑕,请指示王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文以志间以诗记所遭

B.师不必贤于弟子徘徊于斗牛之间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3.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_予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行暴政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

C.孔子认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用D.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虚心纳谏

14.下列对《牲畜林》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

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

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_利爪撕成碎片。

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A.画线句子写德国兵产生错觉,以为在牲畜林遇见的是家猫。

B.描写野猫的凶恶与强悍,衬托出了农民朱阿的胆怯与无能。

C.德国兵恐惧心态的描写,增添了小说对侵略者的讽刺意味。

D.小说的结尾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构思巧妙,令人回味。

1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A.“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拟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二、(共20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①微博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种不超过140个字符的片段式言说,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还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②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

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滚雪球”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③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快速”。

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

传统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句名言: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而在web2.O时代,我们借用这句话说:

“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

”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④平等也意味着选择的空间。

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决定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

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听”与“不听”,“听”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

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粉丝”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是否坦诚,是否贴近,是否有用。

⑤“微”是一种琐碎的表达。

140个字符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

这使不善言者增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

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公文式语言”。

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来吸引关注,留住“粉丝”。

⑥“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

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原本需要“仰望”而略显“遥远”的政府机关化身为自己关注的列表中的一个普通的ID,“政府机关”便也具备了如同面对面朋友般的亲近与亲和感。

政府微博上,一条条柴米油盐的信息可能显得细微甚至平淡,但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选自2010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微博的本质”的理解,符合作者所要强调的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是有140个字符容量限制的片段式言说。

B.微博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特征。

C.微博是一种人际交流新模式,以平等的交流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

D.微博是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全新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难以比拟。

17.下列对文中四句引文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是说传统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

B.“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是说在微博上人人平等。

C.“人人都有麦克风”,是说在机构、名人之后,普通用户才拥有发言权。

D.“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点明微博具有平等交流的实质。

18.下列对“‘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在微博上,每个人、每个机构或组织都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

B.每位网民都有选择的空间,有自由选择发言者并予以关注的权利。

C.政府机关与普通网民细微和平淡的交流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D.政府和机构能在微博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①人的潜能是多元化的。

因此,所谓的创新型人才也绝非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创新。

学校教育究竟如何能够顺合人的自然禀赋来挖掘人的潜能?

在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言或传记中,我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发现,好奇心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

对每个人而言,好奇心最初本是无功利的,它不过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

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在与他人或社会互动过程中,好奇心可能会逐渐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学校在不同阶段,能够持续地给予这种好奇心以呵护,以智慧性的引导,所谓人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开掘。

②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教育现实,好奇心的满足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而言几近于一种奢侈。

漠视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之的体制化教育,在单纯的知识理解或获得上或许是不坏甚至是不错的,但是,在人的各种潜能开掘及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却可能是最为失败的。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所谓的习惯和规矩养成便开始成为学校日常生活规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随着年级的递增,在目不暇接的考试、竞赛和评优体制下,学习与学生的内在精神满足渐行渐远。

学生的爱好越来越偏离其自娱性的本质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

学开始带有被动性,习带有强制性,好学一旦不再出自于满足好奇心的自我愉悦,而是为了取悦于他人,求知就逐渐黯淡了其灵性和智慧之光,求技和求艺就渐趋丧失了其创意之美。

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其天赋和潜能的个体,被分等、隔离和排斥,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

分数让少数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有了业绩和政绩,引发了所谓的榜样效应,也收到了所谓激发人们急起直追的竞争(模仿)效果,但是,它挫伤的却是一代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力。

中国人并不缺乏智力和知识优势,甚至也不缺乏吃苦和勤奋精神,但是,匮乏的恐怕就是被早期教育所遏制的好奇心以及由其所引发的内在激情和思维的灵活性。

(节选自阎光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呵护人的好奇心》,有删改)

19.下列对好奇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的阐述,恰当的一项是

A.好奇心能够使学校教育顺合人的自然禀赋,并因此来挖掘出人的潜能。

B.好奇心能最大程度开掘人的创造性潜能,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

C.好奇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它会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具有目的性。

D.好奇心会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探索,成为带有个体偏向的兴趣或爱好。

20.下列对如何呵护好奇心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好奇心带有一定目的性,需要学校在不同阶段教育过程中给予智慧性引导。

B.通过合理引导和激发,把个体引向探索之途,使好奇心成为少数人的特质。

C.使好奇心发展为一种持续的关注,满足求知之需,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D.应该顺合人的自然禀赋,满足好奇心的自我愉悦,满足人的内在精神需求。

21.下列对当下教育现实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漠视学生的好奇心,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好奇心。

B.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注重习惯和规矩等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思维的激发。

C.学生的学习带有被动性和强制性,好学是为了取悦他人,具有功利性色彩。

D.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天赋和潜能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媚姻,曰: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司马迁《鸿门宴》)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去:

离开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

故交

C.张良出,要项伯要:

邀请D.籍吏民,封府库籍:

依靠

23.对卡列句子中加点“之”字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之:

项伯B.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之:

张良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之:

沛公D.不如因善遇之之:

沛公

24.下列句子不能体现刘邦“机敏有谋”特点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B.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吾人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为报私思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B.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粗中有细的性格。

C.项羽对亲信项伯的信任,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D.人物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刘邦等人的突出个性。

卷Ⅱ

请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把答案写在答卷Ⅱ上。

三、(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哀的了。

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

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

随着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

然后她喊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

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

  “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

”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

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

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

也是肺炎。

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

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第二天,医生对苏说:

“她已经脱离危险,你赢啦。

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苏艾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

”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

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

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难过得要命。

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去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节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26.第三段中加点的“狠心”反映了琼珊怎样的心理?

(2分)

答:

27.文中描写了琼珊想活下去的哪些表现?

(3分)

答:

28.贝尔曼画常春藤叶这一重要情节是借苏艾的口说出来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答:

四、(共12分)

2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小题)(4分)

(1)道之以政,,民免而无耻。

(《论语》)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5)千呼万唤始出来,。

(自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30.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

31.请写一段话,介绍你曾经到过的一个旅游景点。

要求:

真实反映景点特色;语言表达简明流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60字左右)(4分)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30分)

宴席上首席为长末席为卑,奉茶时八分满为宜,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见面时行拱手礼……据调查,这些中国传统生活礼仪,仅有少数人还在生活中保留着,不少人只保留了部分常用的礼仪。

不过,多数人认为,在现代社会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对在现实生活中保留我国传统生活礼仪,你是怎么看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

2011年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共30分)

二、(共zo分,

评分说明:

1一25题每题2分,共50分;答案选择正确得分,不选、多选、误选均不得分。

三、(共8分)

26·她已抱有必死之心,同时不顾苏艾的感受。

27·自我谴责,想喝汤和牛奶,想照镜子,要看苏艾煮东西,希望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2次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欧。

亨利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司;使情节安排更合理;从侧

  面衬托出贝尔曼这一平凡的人帮助他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

  评分说明:

26一28题共8分。

26题2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7

  题3分,五个要点,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得1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得2分,答出其中四个以

  上要点得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8题3分,四个要点,答出其中一个要点给l分,答出

  其中两个要点给2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以上给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四、(共12分)

29厂1)齐之以刑 

(2)少者怀之 (3)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4)渺沧海之一粟

  (5)犹抱琵琶半遮面 (6)春花秋月何时了

30厂1)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码?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

  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31·示例略。

  评分说明:

29一31题共12分。

29题4分,每小题1分,6小题中有4小题默写全部正确得

  4分,出现错误该小题不得分。

30题4分,第一句2分,"料"翻译正确得1分,句子翻译基

  本通顺得1分;第二句2分,"非常"翻译正确得1分,句子翻译基本通顺得l分。

31题4

  分,内容符合要求2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表达简明流畅1分。

五、(30分)

32·作文略。

  评分说明:

作文30分,分四等评分:

      一等(30一26分):

立意深刻,角度恰当,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通畅,结

构完整,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字。

可以2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等(25一21分):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结构基

本完整,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宇。

可以2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等(20一16分):

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

400字。

可以1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等(15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0与材料信息完全无关;0语病极多;0字数不

足400个。

   说明:

0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到3分为止。

0字体美观、卷面整

洁者,酌加1一3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洁者,酌减1一3分。

0不拟题目者,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