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4073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docx

21公里设计方案新汇总

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道路景观绿化工程

绿

贵州黔桂华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增多,对道路绿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城市具有不同绿化布局和风格,城市道路景观增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盘县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道路全长约2.1公里。

地形平整,土壤肥沃,秋冬两季季风明显,夏季高温炎热、干旱,由于受垂直光照的影响,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保湿能力较好。

2、大部分土壤为本地回填土,地表疏松,会因地质平整直不会有地陷和塌方事件,局部暴雨也不会易发生地质灾害。

3、另一明显特点是紧临工业区,灰尘小,有害气体相对含量不高。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七十四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九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第100号;

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5、《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2]192)

6、《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8、盘县红果经济技术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9、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

盘县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的景观形象要以突出科技特征的原则为主要设计内容,创造具有现代高科技审美特征的景观形象,使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园区的景观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科技园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也使其成为科技园区一种独特的象征。

标志物作为景观重要构成要素,要求精心设计,风格一致,形式多样。

盘县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两侧主要为工业园区,考虑到它环境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其道路绿化植物主要选择的是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维护管理粗放的树种。

以高大、浓郁、厚实、多彩、群落化为思路,采用常绿落叶、乔灌草、速生、慢生、色叶、色花相结合,达到林缘线、树冠线曲折有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可赏的植物景观效果,可选树种有桂花、银杏、含笑等,植物要求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能起到抗风、抗有毒气体、抗污、滞尘的作用。

2、设计目标:

1、景观目标:

强化山河的景观特色,展现山河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道路的景观面貌。

以绿化隔离带为主体,以树木、建筑为框架,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方便群众,维护有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道路景观。

2、经济目标:

以道路绿化带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山河地域和文化特色。

3、生态目标:

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市道路的绿化资源,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因素,通过群落式的植物布局、标志和景观小品点缀其中、远借外景等手段,注重空间的开合变化和整体形象;使规划道路两侧在充实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集观赏、观光、生态防护等为一体,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并举,既展示盘县红果的人文景观、新兴工业文化和经济发展形势,又以大手笔、小尺度的设计手法呈现双拥路绿化带作为盘县红果主干道的综合景观风光带。

通过磅礴的气势、明快的节奏、鲜艳的色彩表达出泾渭新城诚挚、热烈的迎宾之情。

3、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原有的设计风格,延续道路绿化原有大气简洁、以花灌木大块面种植突出的特色,改良土壤营造适宜的生长空间,通过改造减少绿化养护量。

将盘县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改造成绿色廊道。

具体通过种植植物与植物色彩搭配、植物造景等方法将其打造成一条具有夏日风情特色的景观道路。

以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以环境绿化基础,结合盘县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的主体环境和项目具体现状条件,在充分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景观知识和园林工艺,挖掘地域特色内涵,客观分析人的视觉感受,注重景观尺度的变化和处理手法的多样性,生态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巧于因借、富于变化、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4、规划原则:

(1)“生态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主旨原则:

总体景观方案设计,应符合石河子规划发展的特色并结合考虑其他已设计路段统一考虑,并突出本次规划的“生态性、现代性”的设计原则,注重现代人的审美感受和时代特色,同时注意吸收生态性景观绿化种植之精华,使道路绿化在简洁流畅,富有节奏的现代氛围中又具有生态性的气息,创造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景观道路。

(2)“绿色、动感、人本”设计原则:

设计需结盘县红果的特点,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增强城市道路的可识别性。

采用大尺度、大色块的设计手法,科学配置植物,行道树绿带设计首先应考虑植草,以禾本科草坪为主,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石竹、百合、虞美人、百日草、月季、万寿菊、矮牵牛、等一种或多种搭配沿路布置各种形式的花坛或花镜以及花池,再沿人行道配以单一低矮绿篱或行列植经整形的灌木如榆叶梅、枸杞、水腊等组成整齐开阔的连续景观。

总体应保持四季有景。

(3)“大手笔、小尺度”相结合的原则:

景观处理上强调手法多样性,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客观分析人的视觉感受。

大手笔上强调手法多样与宏观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力求创造绿色、动感的人本性道路绿化景观,符合在步行与车行的欣赏要求;小尺度上在重点部位配置点状的标志小品和景观小品,点明主题,烘托氛围。

在具体设计创新的将灌木植物形式与动态特性的关系运用到道路景观设计中;并在铺装设计中充分考虑项目道路宽度条件限制,具体设计构思为在有限的空间尺度内,相应的放大或缩小硬质和绿化面积,按一定规律成图底关系重复变化。

三、设计理念

1、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

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绿色廊道”的概念运用多种乡土树种创造不同生态景观,通过乔灌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群落植物景观,并且可以维持大气中的碳和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还可调节气候缓减热导效应,隔离噪声等多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达到一个“车在树中行,路在草中延,人在花中游,鸟在林中飞”的“城市绿色廊道”。

2、“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种植思路形式

“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种植思路形式转换成立体空间,构建出植物在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相应的解决了人群对休闲场地和遮荫需求,以及人们对开阔空间、通畅视野、喜悦氛围环境的要求。

植物景观通过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态势的配置模式,也形成了独特的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空间艺术形式。

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树种多变的乔木种类,与曲折变化的地被色带相衔接,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

在绿色草坪基调上渲染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创造出高低起伏、含蓄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也扩大了道路的园林空间。

3、季相景观的塑造

根据盘县红果是四季分明的气候,植物的季相变化较突出,体现季相变化的植物较为丰富。

季相变化的应用是观赏型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手法,在盘县红果西北出口至育才路道路绿化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做到一段一季相,或一片一季相。

4、景观节点构想

从整条道路的规划考虑,将道路十字路口以及公交站台等具有一定变化的景观空间作为景观节点。

道路十字路口处节点:

考虑到行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在十字路口处采用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十字路口向外退10米的位置开始依据每一段的设计主题采用让林冠线跳跃的设计手法,使用大树的林带式栽植,起到标志性和焦点的作用。

四、具体设计:

(一)设计主题

对道路绿化的景观元素加以控制目的在于更好地体现设计中所明确的各段道路的景观主题与特色。

因此在对各景观元素加以控制之前必须先确定每段道路景观系统的整体风格。

季相变化的应用是观赏型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手法,以不同的季节的植物表现出来的特色。

(二)、绿化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创造高效、和谐的生态环境中的植物景观。

选用能够体现当地环境特色的植物材料,以适应本地生长,符合当地生境的自然过程,注重当地的乡土特色,降低管理与维护的成本。

同时注重地方文脉,体现地方景观的文化精神。

观赏花木与遮荫乔木季相变化相结合的原则。

常青品种为基调的绿化空间,层次变化的群落栽植,季相变化的色彩设计,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坚持国家建设部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导原则,即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因地制宜的“五个统筹”等原则。

贯彻“四性、四结合”的规划原则。

四性:

系统性、前瞻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

系统性:

按照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原理规划建设道路景观绿地;形成点、线、面、环、楔相结合,条块清晰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

前瞻性:

紧扣城市发展脉搏,为城市绿化的远期发展打下基础。

地域特色性:

根据所处的植被气候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物种配置成群落,与城市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地域特色。

可操作性:

规划切合实际,又具有弹性,可操作、可调节。

四结合:

功能与景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

2.安全性原则

本次规划设计的几条道路都属于市级快速干道或者交通干道具有较高的设计车速。

设计时对交通安全的考虑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防眩光:

分隔带灌木的合理配置,可以遮挡住对面车道迎面车灯光,避免眩光效应,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2)线性预告,视线诱导:

沿途的花木绿带,可以显示道路的线形变化,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预判前方道路线形,利于安全驾驶。

3.群落性原则

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性生态功能。

4.可操作性原则

●适地适树,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

●植物配置上大量采用盘县红果西北出口至育才路道路绿化中应用较为成功的植物品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植物的成活率同时还满足了观色、观花和观果等不同的功能。

●盘县红果西北出口2.1公里两侧主要为工业园区,考虑到它环境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其道路绿化植物主要选择的是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维护管理粗放的树种。

(三)、道路选用树种

(1)乔木:

桂花、

桂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清香飘逸,浓馥致远等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崇高、贞洁、友好和吉祥的象征。

因此,桂花在园林造景中深受人们青睐,是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植物材料。

1.桂花的生长习性

桂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8米。

树冠圆球形,树干灰白色,叶革质,对生,卵圆形、圆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

叶边缘常全缘,有锯齿或先端有锯齿,少数为波状。

聚伞花序呈簇状开放,每个花序又由5-9朵小花构成,花径多小于1cm,但也有个别大于1cm,花色因品种而有差异,有黄白、柠檬黄、金黄、橙黄、橙红诸色,具有芳香。

桂花的果实为核果,俗称‘桂子’。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地区,适生于我国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地区,耐高温,不很耐寒。

桂花是阳生树种,性喜光,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不太高,适宜潮湿的环境,忌过湿,尤其忌积水,保持土壤的湿度对桂花的良好生长、培养好桂花非常重要,特别是开花前夕,需要有雨湿的天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城市的生态园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在应用于造景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应用植物造景应该即是视觉上的艺术景观,也是生态上的科学景观[3]。

桂花的生态环境美,关键是桂花在造景的同时还应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桂花进行植物造景的同时,通过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等多层次的垂直搭配可以达到较好的立体或三维立体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增加绿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绿地的整体生态效益,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2桂花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审美艺术

桂花树形优美,树冠近球形,四季常青。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树干分枝点较低,经人工培育的优良桂花品种,树干分枝点可达1.5-2m,桂花枝叶繁茂,姿态优美,不同的品种树冠形状也有一定的差异,呈现出椭圆形、长椭圆形、圆形等,桂花小枝条粗壮挺拔或细柔平展,刚抽出来的新梢大多数品种成紫红色或褐红色,少数品种呈黄绿色,有的品种的枝条自然扭曲宛若游龙。

园林绿化公司将桂花树叶终年常绿,新叶红褐色,随后变成嫩绿、深绿、墨绿等颜色。

桂花可以分为秋季开花和四季开花两种类型,四季桂类在春、秋、冬三季均可以开花,夏季气温较高,桂花基本上不开花。

秋桂一般在9-11月开花,不同的品种花期也有所差异。

花色是园艺植物重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花色丰富多样,不同的品种

花色有白色和淡黄色(银桂品种群)、浅黄色、黄色和深黄色(金桂品种群)、橙黄色和橙红色(丹桂品种群)等,而且花香浓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桂花在与其他植物配置造景时,可以通过第一层安排树冠稀疏的阳性落叶大乔木,第二层安排种植桂花树,第三层安排较耐阴的落叶或常绿的小灌木,第四层用耐阴的地被植物。

四个不同层次的垂直绿化,既可以有效利用土壤中不同深度的水分和养分,又可以增大城市绿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起到极好的净化、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第三部分专项设计及建议

一、竖向设计

道路的竖向设计主要集中绿化带中,微地形的处理,有利于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引导人们的视线,使得草地更生动、自然。

种植设计结合地形起伏,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观赏面,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二、人行道铺装设计

人行道铺装的风格也是实现道路绿地景观风格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铺地风格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铺地的色彩、材料、铺地风格形式等。

不同颜色搭配、不同材质组合而形成的富有“韵律”的人行道铺装则成为最富于“表情”的景观要素,并以其导向性和装饰性服务于整体环境。

人行道铺装设计原则:

●不同材料、尺度、质感、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与该段道路设计主题相统一的风格。

铺地的色彩是衬托风景的背景,须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

人行道铺装材料为:

透水行道砖、广场砖、透水性花砖路面等。

●突出节点处(十字路口及公交停靠站)的铺装设计,节点与道路上的铺装衔接自然。

第四部分工程建设方案

根据近年来山河大力推行的着力提高绿地规划设计水平、园林绿化建设品位,不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科学的园林绿化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升绿化档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使山河更好的完成“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一总体建设方案

1功能定位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街道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些年,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争创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园林部门把创“全国园林城”作为重要任务,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脸面”,是重中之重。

因此,山河绿化带工程的建设显的更为重要。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要求我们要以“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发展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2、主材的采购和运输

本项目的主要材料是绿化苗木

1、选苗:

选苗应选符合设计图纸中的苗木品种树形、规格。

要注意选择长势健旺,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苗木,对于大规格的乔、灌木,最好选择经过断根移栽的树木,这样苗木易成活。

2、起苗、包装:

起苗前1-2天应灌水一次,采用人工起苗的挖裸根苗的,起挖应注意根系的完整,尽量少损伤根系,并对其进行修剪,起出后用划草袋包扎,并喷水保温,带土球的苗木,土球直径应为苗木胸径的6-8倍,土球的厚度为其直径的2/3,起苗用麻布绑扎,大苗起出后,宜对其根部作适当修复。

其主要枝干,应用草绳或麻布缠缚以防损伤和脱水,并将全树树冠枝条进行剪修,用减少叶表面积的办法来降低全树的水分蒸腾总量。

3、苗木运输:

苗木装卸时应小心轻放,不损伤苗木。

小苗堆放不宜太厚,以防发热伤苗。

对大树的运输,在装运过程中,应将树冠捆拢,并应固定树干,防止损伤树皮,不得损坏土球,操作中注意安全。

大树移植卸车时,应将土球(或箱)直接另放种植穴内,拆除包装,分层填土夯实。

临时假植:

应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若因故不能当天栽完,应将剩余苗木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散假植,深度以能覆盖树木根系为度,放入苗木后覆土,踩实,不使漏风,并应浇水,遮荫养护。

.3.乔木灌木栽植

苗木准备

苗木应在保证施工设计要求的同时,选择树杆挺拨、树冠均匀、姿态优美、无病虫害的树木。

10公分以下的乔木,挖掘土球的大小是依照树木地面上基部的周长作泥球的半径。

10公分以上的乔木,挖掘土球的大小是依照树木离地面上40公分处树干周长做泥球的半径。

灌木以冠幅的1/2-1/4作泥球半径。

为了挖掘方便,起苗前1-3天可适当浇水使泥土松软。

起苗时对于常绿树种应带有完整的土球,土球的大小一般为苗木胸径的8-10倍左右。

苗木起苗时间和栽植时间尽量做到紧密结合,做到随起随栽。

应根据植物适宜的栽植时期抓紧栽植,如在非适宜栽植时期栽植,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所有栽植苗一律带完整的土球,运到的苗木必须及时栽种,当晚来不及种的苗木必须进行假植。

 

定点放样

  对于主体树种尽量做到按图施工,先根据绿化施工设计图在现场用拉尺法(少量也可用目测法)测出苗木栽植位置和株间距,务必要细心测量精确定位。

如遇新旧植物定位有重叠时,应上报,调整位置。

在进行测量定位工作的同时,施工人员要注意对原有植物的保护。

挖种植穴

(1)在苗木栽植前,应根据所定的栽植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大小应按植株的根盘或土球直径适当放大,一般要求带土球树穴直径是球径加30-40cm。

种植穴深度带土球苗木土球顶部深2-3厘米;灌木应与原土痕齐。

花苗种植深度以所埋之土刚好与根颈处相齐;球根类花卉的种植深度应更加严格掌握,一般覆土厚度应为球根、球高的2倍。

  

(2)挖掘槽穴时,首先要了解地下水管道及电缆埋设物等情况。

若遇夹土层、块石、建筑垃圾及其他有害物时,必须清除并用栽培土加以更换。

槽穴应挖成直筒型,不能成锅底型。

表土要单独堆放在适合施工并不影响原有植物处,覆土时先放入槽穴。

  (3)若在树穴挖掘过程中出现地下水时应上报监理公司和设计单位协商,以便变更定植点或采用其它补救措施。

 

修剪

  

(1)对苗木植株的重叠枝和枯枝、伤枝、病虫枝进行修剪。

  

(2)对苗木根系中的腐蚀根和受伤根进行修剪。

  

种植

  

(1)栽植可结合施用基肥。

基肥应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也可施用复合肥,用量要适当。

基肥可施于穴底,施后盖土,勿与根系接触。

  

(2)吊车或人工从装载车上把各类苗木运到树穴旁,解开树冠的绑绳,观察植株的形态,再将植株放在栽植穴槽内,定好方向。

树姿最好面应朝向游人主要欣赏面。

  (3)带土球的栽植:

土球经初步覆土塞实后方可将土球包扎物自下而上小心解除。

若泥球有松碎时,下压的包扎物可剪断,不宜取出,随后继续填土,分层捣实,待填土达到种植穴深度的2/3时,浇足第一次水,渗透后继续填土至与地面持平再浇第二次水,待水不再向下渗透为止。

铲入种植土,进行分层捣实(捣实前先把植株往上提一些)。

支撑和卷干

  乔木和珍贵树木的栽植后,必须立支撑。

本工程采用铁丝吊桩、一字桩、三脚桩、四脚桩支撑。

支撑下埋深度,视树种规格和土质而定,一般大支撑为植株高度1/2以上处。

在支撑绑扎点应用麻布或橡皮块包住,以免磨去皮层,或引起环剥。

然后均匀布置支撑杆位置,着地点再用石块垫住,支撑点上用铁丝绑好。

整形

  用高架人字架在原有粗修的基础上进行细修,主枝修剪重叠枝和弱势枝,对侧枝修剪时应做到“强枝弱剪,弱枝强剪”的原则,尽量使枝条向上向外扩展,以增加成形时树冠的遮蔽面积。

同时为减少叶面的蒸腾作用,可采用半叶法,但不可把叶子全部摘光。

 

绑扎

  用高架人字架,用草绳或麻布对主枝、粗的分枝分别进行绑扎,要求绑扎紧贴树皮,以便树杆保湿。

 

浇水

  绑扎完毕后,根据土球大小在土球尺寸附近处挖一条浅槽,以便水份更好地渗入泥球中,先进行枝杆喷水,然后集中浇根部,直到浇透为止,在种植后近期应勤浇水,特别是喷叶片,确保叶面的水分和湿度。

4草坪

1.场地准备

草坪种植和栽植其它植物的土壤要求不同,要想得到高质量的草坪,应在种植前根据施工图纸对场地进行处理,主要工作是地形处理、土壤改良、排灌系统设立。

①土层的厚度

草坪的一般主导植物是低矮的草本,没有粗大主根,与乔灌木相比根系浅。

因此,在土层厚度不足以种植乔灌木的地方仍能种植草坪。

草坪植物的根系80%分布在40cm以上的土层中,而且50%以上是在地表以下20cm的范围内。

为了使草坪保持优良的质量,减少管理费用,应尽可能使土层厚度达到40cm左右,最好不小于30cm,在小于30cm的地方应加厚土层。

②土地的平整

A.杂草与杂物的清除。

清除目的是为了便于土地的耕翻与平整,但更主要的是为了消灭多年生杂草,为避免草坪建成后杂草与草坪草争水分、养料,所以在种草前应彻底加以消灭。

可用“草甘磷”等灭生性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用后两周可开始种草。

此外还应把瓦块、石砾等杂物全部清出场地外。

瓦砾等杂物多的土层应用网筛过一遍,以确保杂物除净。

B.施基肥及耕翻。

在清除了杂草、杂物的地面上应初步作一次起高填低的平整,平整后撒施基肥,然后普遍进行一次耕翻。

从而使得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草坪植物的根系发育,也便于播种或栽草。

C.在耕翻过程中,若发现局部地段土质欠佳或混杂的杂土过多,则应换土。

虽然换土的工作量很大,但必要时必须彻底进行,否则会造成草坪生长极其不一致,影响草坪质量。

为了确保新设草坪的平整,在换土或耕翻后应灌一次透水且滚压二遍,使高低不同的地方凸现出来,以利最后调整至平整。

2.排水设置

草坪地与其它种植场地一样,需要考虑地面排水问题。

因此,最后平整地面时,要结合考虑地面坡度,不能有低凹处,以避免积水,做成缓坡来进行排水。

在一定面积内修一条缓坡的沟道,其最低下的一端可设雨水口接纳排出的地面水,并经地下管道排走,或以沟直接与湖池相联。

平坦草坪的表面应是中部稍高,逐渐向四周或边缘倾斜。

第五部分实施措施及建议

绿化的建设应与周边地区的景区建设统筹考虑,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开发。

政府通过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来达成绿化建设投资及所产生效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

资金的运作是景区建设中关键的一环,一个良好的机制将是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