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5243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鸡豚”是指鸡肉、鱼肉,“足鸡豚”的正确语序应是“鸡豚足”。

B.颔联描写诗人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哲理。

C.尾联塑造了一个轻叩柴扉、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依恋。

D.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显得游兴十足。

2.诗中说“古风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答案】

1.A

2.具体指村民保有吹箫打鼓,在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保有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豚”是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所以A项中所说的“鸡豚是指鸡肉、鱼肉”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

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中说“古风存”是指“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和“衣冠简朴”。

即:

在立春后,村民保有吹箫打鼓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以及村民们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结合词的上片,说说这首“壮词”是如何描写“壮景”的?

2.“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示例一:

回忆梦中情景时,调动多种感官,构成形与声的军营画面;示例二:

引用“八百里”的典故,写出官兵分食的豪壮情景;示例三:

“沙场秋点兵”,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写出主帅的威力,组成壮美雄豪的景象。

2.对军营的生活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作者年迈无法实现理想,充满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意思为“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如: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分析:

“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

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

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

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表达了作者年迈无法实现理想,充满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朔云边月满西山”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诗人用“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为浓重。

(意对即可)

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坚定信念(昂扬的斗志、歼灭敌军的决心也可);洋溢着边关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朔云边月满西山”意思是:

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所以一个“满”字,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4.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眉峰聚”“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2)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眉峰聚:

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眉眼盈盈处:

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

美好的样子。

(2)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详解】

(1)此题是词语注释题。

是近年来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时需要牢记重点字词释义。

需注意该题要求选择一个回答。

山是眉峰聚: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

美好的样子。

(2)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赏析句子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为:

用准确通顺的语言描绘诗句+作者思想感情把握。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

暮春。

为“又送君归去”铺垫。

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

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

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据此理解作答。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①。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②。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赊:

遥远。

②槎(chá):

这里指水生植物。

(1)下列诗句中的“东风”与本诗中的“东风”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一句以乐景写哀情,请结合本诗作分析。

【答案】

(1)B

(2)草色青青,春花开放,河边的早春景物十分美好,可离家远行的诗人无心欣赏;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

诗句以乐写哀,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

【解析】

【详解】

(1)B诗句中的“东风”与本诗中的“东风”意思不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东风”原指诸葛亮招来的东南风,意指时机,机会。

其它三项与本诗中的“东风”都是“春风”之意。

(2)分析诗歌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运用。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

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不能同亲友共赏,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虚设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静。

他在想什么呢?

作者通过描写在水路看到的美丽景象,反衬出游子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思绪。

6.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3.“落红”即落花。

古诗词中,常借助“花”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请从你读过的诗句中,再写两句含有“花”字的诗句(本诗除外)。

【答案】

1.离别的愁绪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奉献精神等

2.浩浩荡荡的离愁就像江水滚滚而来,“我”满怀着这样的惆怅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添了无边的愁思,尽管如此但“我”毅然地举起了马鞭向东一指,义无反顾地走向天涯(故乡)。

3.只看带有“花”字的一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体味诗人情感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结合诗句意思,“浩荡离愁百日斜”中的“离愁”既指诗人离开京城时的伤感,也指眼见朝廷衰落腐败的伤心之意。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作者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描述画面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写作背景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化。

示例: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夕阳西下,黄昏将至,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

3.根据自己的诗歌积累,写两句含有“花”字的诗句即可。

注意书写正确。

如:

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南北朝·佚名《木兰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近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1.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B.额联先抑后扬,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C.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

1.C

2.

(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赏析。

C项中春社和“社戏”的活动目的是祈神,祈求丰收的目的。

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感知和概括。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

“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了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

据此作答。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功曹:

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

②筼筜(yúndāng),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大竹,高达数丈。

③踯躅(zhízhú),植物名,亦称映山红,春天开花漫山红遍。

④恩波,指皇帝的恩泽。

⑤斗,同“陡”。

1.“吟君诗罢看双鬓”中的“君”是指谁?

理由是什么?

2.诗中有两处出现了数词,请分别指出其表意内涵。

3.本诗中哪个字词可以做“诗眼”,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指张署,从题目《答张十一功曹》可见。

2.两三家表明人烟稀少,突显被贬之地的荒凉;一半加描绘白发苍苍,表现内心的愁苦。

3.“哀”,“闲”,“死”,“踯蹰”均可,联系流放荒地、命运未卜、报国无望、内心绝望等内容作答。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答张十一功曹”分析可知“君”是指张十一功曹,即张署。

2.要求学生找出两句带有数字的诗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哀猿啼处两三家”的意思是“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写出了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荒远冷僻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

“斗觉霜毛一半加”的意思是“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

描绘出白发苍苍,内心愁苦的诗人。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

“哀”,“闲”,“死”,“踯蹰”均可。

如“闲”字:

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①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①度:

通“渡”,过的意思。

1.“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最能表达这层感情的是第______联。

2.这首诗是毛泽东喜闻捷报后诗兴大发而作,诗歌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首联。

【答案】

1.三

2.首联点出时令,铺写近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表现出诗人闻捷报的喜悦之情和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每逢佳节倍思亲”分析,需要找出思念亲人的诗句。

故应该是“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答案是第三联(颈联)。

2.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的意思“暮色苍茫,挟秋带晚的风冉冉从河上吹过,晓来一眼尽收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溶为一体。

”分析:

秋风:

点出时令。

度河:

铺写近景;大野入苍穹:

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

从而衬托出领袖的心境和胸怀。

10.古诗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思乡之情。

(意对即可)

(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

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解析】

【详解】

(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往往会在诗歌的最后一句体现出来。

《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做此类题目,不仅需要掌握诗句的翻译,还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让所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饱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为: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译,加入一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1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无言谁会凭阑意”中的“意”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残”字表达了主人公忧愁沮丧之意。

B.“黯黯”写出夕阳残照之下景色的灰暗。

C.上阕情景交融,描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顿生之状。

D.下阕直抒胸臆,抒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之意。

【答案】

1.春愁

2.B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无言谁会凭阑意”意思是:

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意,指的“愁情”。

结合“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的意思“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忘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得出:

“愁情”是指“春日离愁”。

即:

春愁。

2.B项错误。

通读全词可知,“黯黯”、“春愁”、“强乐”等词都表现出作者描写的春景不能让人感觉到盎然生机,而是愁肠百转。

故选B。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案】

1.“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2.诗人置身山环水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见花红柳绿,苦苦寻觅的山西村掩映其间,顿觉豁然开朗的情景。

【解析】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

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

是小猪。

足鸡豚:

意谓鸡豚足。

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理解诗歌的内容。

抓住诗句中的景物“山”“水”“花”特点。

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3.诗歌鉴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作者在上片用“_____________”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下片用“______________”的赣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是感慨,也是控诉。

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

B.三、四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

C.末尾两句作者直接表露作者的心迹。

“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D.这首词是作者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答案】

1.多少行人泪东流去

2.B

【解析】

1.诗词理解性默写。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意思是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行人泪”体现了作者忧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思是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2.考查诗词内容赏析。

写作背景: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南宋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所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说法错误。

选B。

1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①〔宋〕卢炳

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

)又岁除。

萧萧寒雨滴茅庐。

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

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②(乙)。

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③自取疏。

(注释)①瑞鹧鸪:

词牌名。

②桃符:

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

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示例:

【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

【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甲处“泉声碎”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碎,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圆,可自己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至极。

乙处自己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15.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的?

2.“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

诗人借“落花”或表达伤春惜时,或表达离别愁苦……下列诗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重情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中就有很多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诗: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允许有2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使用9、10两题中已出现的诗词不得分)

【答案】

1.示例:

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寄托给明月,希望自己能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牵挂之情。

2.C

3.示例:

①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分析。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诗歌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