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5650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

金堂人论坛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试验区确立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就业增收的基本途径,作为推进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配合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

这对作为金堂县丘区农业大镇的竹篙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指导,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生态镇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大建设、构建和谐金堂”的奋斗目标以及“一镇一中心、三片四产业、三路一河两湖十村庄”的发展思路,实现竹篙远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跨越。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与跨越实践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相,坚持基础设施优先、产业发展优先。

  

  第三节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3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成为全域金堂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县丘区现代农业示范镇。

  

  2、阶段目标

  

  

(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在马鞍村、凤凰村建立“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助推竹篙现代农业的发展。

流转土地50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彩色洋芋,修建科验大楼一幢,成立专家大院,实施彩色红苕(洋芋)的科验开发工程;同时,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都新凤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建成“竹篙镇彩色红苕繁育科验基地”,辐射红观音村、老虎寨村、八棵松村等村,使全镇彩色红苕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二是建设竹篙镇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

以本镇金简河村、凉水井村为重点各建设1000亩以上的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发展林下鸡(兔)、珍稀食用菌等立体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半边街村、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在全镇规模发展10000亩桑园。

同时,以省农科院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四川省蚕桑科技示范园”。

  

  三是万亩优质杂柑园。

以盛通果业公司在马鞍村建立的200亩“砂糖桔、皇帝柑优质杂柑基地”为中心,向八棵松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道沟湾村等区域扩展,培植种植大户,力争3年内全镇发展优质杂柑10000亩。

  

  四是建设万亩荷塘园。

以青松社区为重点,利用塘堰、冬水田栽藕养鱼,发展荷塘园2000亩以上,带动金华村、半边街村和天宝寨村等村,打造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第二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交通

  

  根据农业机械进入田间作业要求,对现有乡村机耕道(特别是组间道路和组内道路)进行全面修复和加固。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理念,改造和新建产业发展区内乡村机耕道。

根据镇内主要交通环境改变(金堂大道新交通干线建设),改建和新建农业示范园区与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道路。

  

  第二节农田水利

  

  

(一)水利设施建设

  

  本镇虽然是九龙滩灌区,但九龙滩实行季节性提灌水,因此还是需要蓄水。

  

  1、“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

一是整修田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到户后,田埂、排水沟渠都被损坏,需要大量的维修和完善,方能蓄水和排水。

因此,条石浆砌整治田埂50根10000米;二是修善排水沟。

将原有被损坏的排水沟用条石浆砌,进行维修和整治,大约30公里。

  

  2、“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一是利用10组现有的提灌站,从资水河提水进行灌溉。

新建1米宽的输水渠1条,共1.2公里;二是利用地处九龙滩灌区的优势,改造灌溉渠5公里;三是充分利用积雨面宽的优势,新建微型蓄水池10口,新增蓄水方20000方。

  

  3、万亩优质杂柑园内,新建蓄水池100口,整治塘堰50口,建生产便道50公里,维护小型提灌站20座。

  

  4、生活用水。

以中心村、聚居点为重点,新建生活用水机井2座、消防蓄水池3口,铺设水管2公里。

  

  5、养殖用水。

采取提水冲灌塘堰蓄水,水池接通输水渠,输水渠连通各取水点的方法供水,整治塘堰5口,新建0.5米宽共10公里长的输水管道5条,改造排洪渠6公里。

  

  

(二)基本农田改造

  

  1、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土3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率达到60%以上。

  

  2、新增耕地培肥

  

  对全镇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开展增施农家肥、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道路建设

  

  1、“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道路建设。

通过改扩建工程,将现有3.5米宽的水泥路建设成为7米宽两车道的草油路4公里。

并建设2米宽的观光石板路30公里。

  

  2、“竹篙镇万亩荷塘园”道路建设。

修建3.5米宽的水泥路15公里,2米宽的观光石板路30公里。

  

  第三节农业机械化

  

  1、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插和机收的快速发展;适度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

  

  2、经济作物主产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发展种植业主要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保鲜、分级、储运机械化,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

推广设施农业技术。

着力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蔬菜、花卉塑料大棚,食用菌生产专用大棚,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田园机械,喷、滴灌作业;在规模经营业主和果蔬营销大户中,推广冷藏保鲜技术,建小型冷藏保鲜库,提高流通环节的设施水平;推广食用菌切草机,在食用菌生产中提高稻草等原料利用率;推广食用菌拌料机、装袋机,推动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3、养殖业发展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提高养殖业机械化装备,引进推广先进的畜牧机械化设备,发展饲料收获、加工、畜禽粪便处理环节的机械化。

推广小型饲料生产加工成套机组,包括饲料的粉碎、搅拌以及简易的传输设施;推广中小型奶牛挤奶设备;建设大中型养殖场粪渣排污提灌站。

  

  第四节生态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第三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总体布局

  

  以“一镇一中心、三片四产业、三路一河两湖十村庄”为总体规划蓝图,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1、“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

  

  

(1)规划范围:

竹篙镇凤凰村、马鞍村等

  

  

(2)发展方向:

  

  ①在凤凰村建立“竹篙镇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3000亩,2009年种植彩色红薯3000亩,并辐射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发特色粮食生产,力争5年内达到2万亩以上。

  

  ②在凤凰村16组建立“四川省珍稀食用菌生产试验基地”50亩,种植灵芝、茶树菇、德国滑菇等珍稀食用菌,引导和带动全镇农户大力种植珍稀食用菌,力争3年内建立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50亩以上的2个,年种植量500万袋以上。

  

  ③在凤凰村10组的资水河畔建设一座集休闲、娱乐、会务一体的四星级农家乐;建立占地60亩的高科技农业博览园,充分展示农业科学技术。

  

  ④在凤凰村16组投资5680万元,建占地20亩的专家科研楼及的彩色红苕精深加工厂,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500个以上;开展各种形式培训3000人次。

  

  通过核心区的建设,辐射红观音村、老虎寨村、八棵松村等村,五年内力争达到20000亩。

  

  2、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1)规划范围:

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

  

  

(2)发展方向:

在青松社区、金华村建立2000亩荷塘发展核心示范区。

以核心示范区的发展作示范,向半边街村、天宝寨村等村扩展。

将宜栽耦养鱼的田块全部发展成荷塘,力争三年内发展到10000亩,建成“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同时,凭借荷塘的建设发展,大力发展农家旅游业,带动半边街村、天宝寨村等的发展,促进一三产业的互动发展。

  

  3、万亩优质杂柑园。

  

  

(1)规划范围:

马鞍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八棵松村、道沟湾村等村。

  

  

(2)发展方向:

以盛通果业公司在马鞍村二流转土地200亩,建立“砂糖桔、皇帝柑——优质杂柑试验基地”,在3年内,向八棵松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道沟湾村等村引种扩展,培植种植大户,力争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

  

  4、蚕桑园示范区

  

  

(1)规划范围:

金简河村,凉水井村

  

  

(2)发展方向:

以本镇金简河村、凉水井村为重点建设竹篙镇蚕桑产业示范园。

在金简河村种植种植1500亩,凉水井村种植1280亩,建立核心示范园,并辐射带动其他各村6000余亩。

发展林下鸡(兔)、珍稀食用菌等立体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半边街村、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在全镇规模发展10000亩桑园。

同时,以省农科院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四川省蚕桑科技示范园”。

  

  第二节特色效益产业发展

  

  1、竹篙镇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以省农科院及四川绿山公司为依托,在凤凰村建立3000亩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1)由省农科院及四川绿山公司在凤凰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500亩、彩色洋玉500亩,探索“科研院所+公司+政府+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同时,由凤凰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都新凤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本村推广种植彩色红苕2000亩以上,使全镇彩色红苕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从而建成“竹篙镇彩色红苕繁育科研基地”。

(2)由省农科院及绿山公司在凤凰村11组至16组流转稻田200亩,种植优质水稻,稻田里放养生态鸭,以稻田虫子喂养水鸭,鸭粪肥田养鱼,鸭子捕杀稻虫,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稻鸭鱼”生态水稻示范基地。

在他们带动下,从2010年开始在全镇其它村组逐步推广,力争三年内发展3000亩以上。

  

  2、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建设。

  

  以青松社区的三条沟和金华村的一条沟共2000多亩的田,以种耦为主,辅以养鱼,建设千亩荷塘产业发展示范园,并带动半边街村、天宝寨村等村发展荷塘产业5000亩以上。

力争三年内建成“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3、万亩优质杂柑园。

以盛通果业公司在马鞍村二组建立的200亩“砂糖桔、皇帝柑——优质杂柑试验基地”,并向八棵松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道沟湾村等村扩大种植面积,培植种植大户,力争3年内全镇发展优质杂柑10000亩。

  

  4、竹篙镇蚕桑产业示范园建设

  

  以本镇金简河村、凉水井村为重点各建设1000亩以上的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发展林下鸡(兔)、珍稀食用菌等立体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半边街村、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在全镇规模发展10000亩桑园。

同时,以省农科院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四川省蚕桑科技示范园”。

  

  第三节产业复合发展

  

  1、农业休闲观光业

  

  以开发大明寺佛教文化旅游业为依托,开发短线农业观光旅游,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在“竹篙镇万亩荷塘园”项目区引进企业或业主搞综合发,开发荷塘观光园等短线农业观光旅游业,并带动周边100户以上的农户发展农家旅游业。

  

  二是在“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内开发短线农业观光旅游。

在项目区的资水河畔(革命大桥)修建一座占地50亩,集中休闲、娱乐、会务一体的农家乐,绿化面积达40%以上,并带动周边10户以上的农户发展农家旅游业,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活动。

  

  3、产业综合效益开发

  

  

(1)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开发

  

  以蚕桑产业为支撑,围绕“蚕桑综合效益第一镇”和“万亩桑海生态园”建设,实施桑园综合效益开发,发展家禽养殖业和桑园蔬菜种植业;以蚕桑为主题,挖掘蚕桑资源和蚕桑历史,打造蚕桑特色文化基地;以“桑”品牌为主体,开展蚕丝被、桑果酒、桑园鸡等蚕桑延伸品开发。

  

  

(2)竹篙镇物流(农产品)集散地建设。

  

  以竹篙场镇农贸市场和青场镇农贸市场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模式,引进农产品营销公司或大户,分别组建营销公司,确保竹篙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等物资的顺畅流通,建立畅通的农产销售渠道,加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工作,建成辐射简阳、中江、冯店等县(市)的物流集散地。

  

  第四章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第一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以信息建设为先导,以设施建设为前提,以功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关键,加快现代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深化到田到户服务方式,推动涉农服务下沉,建成一支体系健全,管理规范,机制创新,队伍精干,装备精良,运转高效,承担公益职能,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业服务队伍。

  

  2、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现有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

开发运用农村经济综合数据分析系统、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系统、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病虫害防治及重大灾情疫情预警监测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

逐步完成多个系统的整合与综合利用,实现各项预测预报及时发布,农业生产信息查询、产品交易“一网通”。

  

  3、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定点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等工作,重点要加强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4、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大院工程”等五大工程,搭建梯层培训体系,突出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骨干农民、农村能工巧匠、农村企业家、农村产业工人等“五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到应培尽培、应转尽转。

  

  第二节农民组织体系建设

  

  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产供销服务组织,着力打造一批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综合性农村新型经营服务组织,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一体化。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政策保障

  

  落实中央、省关于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投入保障

  

  强化财政支农职能;加大信贷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利用县农投公司的资金,撬动和聚集社会资金投入。

  

  第三节组织保障

  

  建立现代农业的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建设政府宏观指导机制;优化政府服务;规划执行监管;明确现代农业的职能分工。

  

  第四节体制保障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依法保农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第六章重大项目及工程

  

  第一节基础设施项目

  

  近年来,在村通工程和土地整理工程的带动下,项目区内已建成部分水泥路和水利设施,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路面太窄,水利延伸不够,制约园区正常发展,为此:

  

  一、完善道路建设

  

  1、扩建竹(青)云路竹青路段5公里,达到9米的有效路面;改造青松场镇到半边街村(双流)道路10公里,有效路面达到5米宽,并绿化植树;改造青松场镇到天宝寨村(云合)的道路5公里,有效路面达到5米;新修建青松社区石船—大明寺—马鞍村,连接天宝寨村、石江等宽5米的环型水泥路10公里。

共计30公里。

  

  2、在“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内新修宽1.5米的环山乡间旅游观光石板路面小路60公里。

  

  3、在“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内改造或新修宽4米的泥结碎石路面10公里;加宽原革命大桥至大明寺的水泥3.5米,改造成双向两车道的草油路。

  

  二、完善水利设施

  

  项目区虽然是九龙滩灌区,但九龙滩实行季节性提灌水,因此还是需要蓄水。

  

  1、“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

一是整修田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到户后,田埂、排水沟渠都被损坏,需要大量的维修和完善,方能蓄水和排水。

因此,条石浆砌整治田埂50根10000米;二是修善排水沟。

将原有被损坏的排水沟用条石浆砌,进行维修和整治,大约30公里。

  

  2、“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一是利用10组现有的提灌站,从资水河提水进行灌溉。

新建1米宽的输水渠1条,共1.2公里;二是利用地处九龙滩灌区的优势,改造灌溉渠5公里;三是充分利用积雨面宽的优势,新建微型蓄水池10口,新增蓄水方20000方。

  

  3、生活用水。

以中心村、聚居点为重点,新建生活用水机井2座、消防蓄水池3口,铺设水管2公里。

  

  4、养殖用水。

采取提水冲灌塘堰蓄水,水池接通输水渠,输水渠连通各取水点的方法供水,整治塘堰5口,新建0.5米宽共10公里长的输水管道5条,改造排洪渠6公里。

  

  三、电力规划

  

  将电网纳入全镇供电系统中,安装3台315千伏安变压器,架设380伏动力线20公里,确保项目区用电需要。

  

  四、环境保护规划

  

  竹篙镇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是集农业产业规划、农业观光规划与保护性建设用地控制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

因此,该项目建设不仅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而且要对环境实施有益的保护。

本项目规划从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方面,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养殖废水、废渣处理,采用立体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在沼气池中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经济果林有机肥。

  

  2、项目区生活污水、种养殖废水、废渣处理,采用立体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在沼气池中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3、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天然林保护及林业产业调整等优势,加强荒山育林工作。

  

  4、为确保项目区的安全及产品的“绿色性”,在管理上禁止使用剧毒高残农药和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大气、水体的环境品质。

  

  五、土地的综合治理规划

  

  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主,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造低产地400亩,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使土地条块化和规范化。

  

  第二节示范园区项目

  

  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建设;万亩荷塘园建设;蚕桑产业示范园建设等。

  

  第三节配套体系项目

  

  竹篙镇农业服务站标准化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素质提升培训)等。

  

  第七章附件

竹篙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图(产业布局)

竹篙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图(基础设施).

出处:

金堂人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