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59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docx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

精选的最新佛山顺德导游词五篇

佛山顺德导游词

(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

我叫×××,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

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

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

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

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

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

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

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

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

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

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

近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

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走出解说大厅)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晖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

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笔迹。

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

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九五九年。

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步入庭院之中,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

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

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

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

“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

“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

佛山顺德导游词

(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

我叫×××,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

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

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

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

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

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

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

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

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

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

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

近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

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走出解说大厅)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晖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

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笔迹。

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

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九五九年。

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步入庭院之中,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

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

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

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

“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

“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

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四角亭,花亭原来叫凤台,后来被大风刮倒,龙渚惠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

亭内上方还挂着当年由李文田所书的“凤台”二字牌匾。

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

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

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各种岭南奇花异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兰,是龙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开封应顺天乡试,落第后取道北京游颐和园,经花匠介绍,到苏州购得两棵,但只存活了一棵。

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

狮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年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为“枯木逢春”。

还有,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甜。

佛山顺德导游词(三)

各位朋友,现在我准备带大家去看一下全园最高的建筑,请跟我沿走廊过去吧。

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性,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出青苔,整座石山都变绿,故有“绿云”的别称。

转过“绿云”背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小花园内,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盆盆的盆景。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物“留芬阁”。

据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

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全部烧毁,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

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力兴建。

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至今仅存于世的六块清代“八仙图”余下的蓝片玻璃,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留芬阁”旁边几间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们就从这边继续游览。

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种新风格。

在“九狮图”石山的游廊旁边墙上,灰塑着一幅《苏武牧羊》大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

画面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到这里,我还要带大家再看一下我们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而精美,还保存了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辞。

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的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对联。

苑内遍种花竹,恰当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

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

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

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

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

“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

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

因为“百”是个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

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说法自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

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

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

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

从木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似曾相识呢?

这里就是我们刚进大门时见到“八角壁裂池”。

也就是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在清晖园内游了一遍了。

各位游客,我给大家作讲解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意见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

我希望清晖园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各位以后再来清晖园游览。

谢谢大家。

佛山顺德导游词(四)

现在请大家跟我转过右边,看看这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红蕖书屋”。

红蕖书屋位于全园的正北部,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以“书屋”名之。

“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

这个书屋的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四周镶嵌彩色玻璃,装饰成满洲窗风格,剔透明亮,用色鲜亮,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

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观赏,接近天花的上半部分,以不同的色块组合成宝鼎、花瓶、水果等静物图案,类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画,宜于远观。

接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各种单色的玻璃上以精致的线条色勒出竹石兰碟、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物,类似于国画工笔,宜于近赏。

红蕖书屋的确是赋诗赏画、读书品茶的好地方。

远的且不说,光是在这清晖园里,就孕育了龙家爷孙三代“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他们也就是生活在清晖园的龙家五代中的前三代主人公:

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

再说,顺德历史上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曾出过三个文状元,占广东文状元数三分之一。

建县前在南宋末年曾出状元张镇孙,是一名抗元英雄,顺德定县后曾先后出过两个文状元一个武状元,他们分别是明代文状元黄士俊、武状元朱可贞,清代文状元梁耀枢;此外,顺德还出了文探花李文田,武探花胡经伦,以及“画怪”苏仁山、“诗书画三绝”黎简(号二樵)等等。

我们前面也介绍过,黄士俊是清晖园第一位主人,李文田是龙家第五代主人龙渚惠的岳父。

历代主人家的才气使清晖园成为当时名人舞文弄墨的聚会场所,这些人也为清晖园留下了丰富的字画艺术精品。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号相应。

水畔以苏州沧浪亭石法,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石间遍种野芋头、野蕨、水葵、千日红、龟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禅意与野趣共冶一炉。

走下书屋,来到已有一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下的凉亭。

这里除了可在夏天凭栏欣赏满塘荷花,也可以欣赏亭上壁画的唐宋故事。

一幅是“解语之花”,根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

“怎么样?

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后来人们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

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根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人正对酒论国事。

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视仰天长笑,小溪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就是描述了这个故事。

“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三笑图赞》,当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

就在“虎溪桥”不远处,可以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

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层树皮,被称为“树皮龙眼”,是一棵已超过200年历史的古龙眼树。

不过它上面的枝叶却茂盛苍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每年都开花结果。

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介绍过的,在狮山之后和碧溪草堂畔的两棵古龙眼树呢?

加上这一棵“树皮龙眼”,它们就是清晖园中最有特色最有灵气的三棵古龙眼树了。

佛山顺德导游词(五)

在碧溪草堂外墙腰镶嵌了一幅具百多年历史的砖雕画,画上一丝细竹,摇曳(ye)生姿,画题是“轻烟挹露”,题辞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表达了当时读书人重名节,轻利禄的道德理想。

(一说“轻烟挹露”画题含有露水可把烟火熄灭之意,缘自此处曾发生火灾,镌刻此画的用意在提醒后注意防火)这砖雕出自龙迁槐的第三个儿子之手,叫龙元任,爱好书画,是嘉庆年间的进士。

草堂前面有两根文武石柱支撑起的宽大门廊,贴水边有固定长椅。

因椅背呈流线形,方便赏湖人曲身款坐,所以长椅有了一个别致的名称:

“美人靠”。

凭坐门前,或俯或仰,皆是可堪入画的景致:

下面是田男莲叶,碧波游游鱼,对岸船厅和惜阴书屋,掩映在浓浓的绿荫之中,左前方有亭翼然,与它相映成趣,右边有更秀丽的澄漪亭倒影湖中。

澄漪亭位于方池西边,是一座伸向池中的水榭。

亭两边檐角比较开扬,似有展翅欲飞之态。

由于澄漪亭位于长边中央,在此观池,景象最为开阔,满眼是莲翻碧浪,风荷婀娜,森林树木和密集屋舍退至远处,天光云色交汇,是中部景区最明朗最亮丽的去处。

在澄漪亭内,如果不是别人提醒,你肯定不会注意到那一扇扇船头明媚阳光窗户,上面安的不是玻璃而是经过精工打磨而成的贝壳!

做窗户的人们将收集到的贝壳集中起来,挑选大块可成型的进行加工。

他们首先将贝壳清洁干净,然后将它们细细地磨成极薄的贝壳片儿,再将它们切成长方型的一块块薄片儿,既美观又经济,体现了顺德人物尽其用,巧思叠出的特性。

在这个澄漪亭内的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它们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发言权的见证人。

船厅位于方池东北角,是全园建筑精华之一。

它并没有船的外形,其实是依照

粤中地区古代“紫洞艇”的船楼部分的式样建造的。

据传说,当年清晖园主人有一位女儿,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做为闺阁,又别称“小姐楼”。

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

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

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像站在船上,而船恍似仿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杨,仿佛像稳着大船的一根竹竿,古杨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

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

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可以感觉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船舷左前边伸出一条游廊,与惜阴书屋相连。

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级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言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xu)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

“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

“真砚斋”的匾额是由清代浙江书法家何绍基所题。

真砚斋外檐廊用两根石柱支撑,石柱和木横梁之间名有一幅以蝙蝠为题材的镂空木雕作为装配,蝙蝠的“蝠”与“福”谐音,是传统的吉利动物。

这里的庭院与惜阴书屋门前的庭院风格迥异。

后者空旷,这里却浓荫蔽目,景点很多。

透过树叶缝隙,隔着一道灰白花岗岩栏干,可以隐约看见左前方稍高处的会议室,这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光临清晖园、与顺德领导亲切会面的地方,极具纪念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