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59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

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问题]洗过的头发为什么用吹风机一吹就干了?

[导入]今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来解答这一问题。

思考、回答

回顾旧知。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问题诱导,建立认识

[投影]

[问题1]你看到水蒸发了吗?

[问题2]水为什么会蒸发?

[问题3]水是怎样蒸发的?

 

[解释现象]1、雨后的马路变干的过程

2、烧水开后,壶盖被掀起

 

思考、计算并回答问题

[获得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和分子的_________。

这样的变化是___________变化。

分组进行探究讨论:

总结汇总

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体会水分子的微小

[教师活动]已知18g水中含有6.02ⅹ1023个水分子,

[教师活动]一滴水里大约有10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直观感受,形成认知。

通过计算和类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水分子的微小

得出结论

我明白了水蒸发看不见的原因了

学生填空

获得结论

给出问题二

[实验1]两只烧杯,一只加入热水,一只加入冷水,分别加入少量品红

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得出结论

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填空

获得结论

探究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三态水分子的运动图,让学生观察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描述每种状态的水分子排列情况与运动情形。

观察,思考,感悟。

通过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在理解该变化实质的过程中,了解水分子自身有能量,不断运动,有间隔和相互作用力等其他特征

获得认识

水的三态变化是中,水分子本身没改变,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属于物理变化。

学生描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提出问题

分子间真的有间隔吗

质疑

 

实验出真知

[演示实验1]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

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1、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分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讨论、交流、表达、最后归纳出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对分子的特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分子的整体认识。

同时指出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为下一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①雨后初晴,路边的水渍为什么变得无影无踪?

②烧开水掀开锅盖会有水滴滴下?

[教师活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造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解释现象加深对分子特征的认识,检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水分子的特征

水的天然循环

多媒体展示水的天然循环、明确水的天然循环意义

学生根据图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明确水的天然循环意义

感悟收获,体验成功

请同学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梳理规整,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结束语

提出倡议

齐读,感悟

结束语是为了点名主题,并实现前后照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

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

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

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效果分析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

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

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在第一章接触到了微观的原子、分子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共同特征。

并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目的是帮助从分子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认识,初步建立“微粒构成物质”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测评练习

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3.水变成水蒸气是(   )

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

4.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三态均有

5.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6.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D.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7.2006年中国沈阳园艺博览会正在举办之中,你如果走进世博会的百花园,浓郁的花香就会扑面而来,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8.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干燥,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9.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