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语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6249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里巴人语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里巴人语录.docx

《中里巴人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里巴人语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里巴人语录.docx

中里巴人语录

中里巴人语录

1脸上长痘,是因为'痰浊’无去路,只好把脸当'出路’了。

想让它从后背出,就刮痧。

想让它从小便出,就蹲走跪行。

想让它从大便出,就推腹,敲带脉。

但是,若不暂时忌口:

冰镇冷饮,肉食烧烤,甜品辛辣。

也是枉然。

总之,痘痘,多是肠胃的问题。

 

2若你总是手脚冰凉,只要先让你的脚热起来,身上的病就会去掉一半。

后腰,肚脐,膝盖,双脚的保暖尤为重要。

 

3一按摩,就打嗝。

是经络通畅的表现。

打通经络就是打通经络里停留的浊气。

最终会于肠道,推腹,一屁了之。

 

4大便对应着烦恼,小便对应着恐惧,汗液对应着寒邪,眼泪对应着郁结。

 

5治病要给病以出路。

常见的出路是:

大便、小便、汗液和眼泪。

先深蹲,臀部贴近脚后跟。

然后,脚掌不离地,向前蹭着走下去。

可以助阳,利水,发汗,通便。

对鼻炎有效(一边蹲走,一边用两手'鱼际’擦揉鼻翼。

 

6膝与腹经络相通。

深蹲可去腹病,可常做。

蹲而头晕者,慎做或不做。

 

7少则甜,多则腻,'品’不过三口,多食反失滋味。

 

8生活中,少问几个'为什么’?

会减少许多烦恼,节省许多气血。

 

9按摩,有效而易学。

按,久按不动,待气血聚来;摩,捏揉推拨,散气滞血瘀。

一按一摩,引清气驱赶浊气;摩之按之,散瘀血好血自生。

 

10足跟痛者,多为肾经气滞。

按摩小腿肾经:

太溪——复溜——筑宾。

这一段若经穴敏感者,足跟痛可立时减轻。

 

11喷嚏、咳嗽;寒战、呕吐;哈欠、抽筋。

这些现象,若因势利导,皆是治病的良方。

 

12锻炼不忙着锻炼肌肉,先让你的五脏六腑结实了再说。

树干茁壮,枝叶自然茂盛。

粗壮的肌肉需要大量的气血,五脏都吃不饱,别急着喂养肌肉。

 

13想气血足,先别损耗。

吃那一点营养,敌不过随意的挥霍。

 

14想要赞美,就会想要批判。

所以要以恒温之心,取舍冷暖之事。

 

15肾为先天之本,生精髓。

脾为后天之本,长气血。

精髓是种子,气血是粮食。

强肾就是育种,健脾就是囤粮。

粮虽多,坐吃山空。

种不绝,生生不息。

强肾,长生久视之道。

 

16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只要不停下来琢磨,'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就不会毁伤我们的身体。

反而会激发我们的能量。

遇到老虎,撒腿就跑,增强了肾上腺,虽恐无害。

遇到不平事,大吼一声,阳气十足,虽怒不伤。

若是思来想去,耿耿于怀。

便成了负能量,暗伤阴血。

《金刚经》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7老子说: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都精明算计,明察秋毫。

只有我糊里糊涂,无所用心。

糊里糊涂,才能置心一处。

无所用心,才能心无所住。

'静极则生慧,心安理自得’。

 

18什么是先天之本呢?

就是产生能量的源泉。

不是支流,不是通道,不是外来的注入,而是与生俱来。

心生愿力,肺生气力,肾生活力。

三大先天之本。

愿力让人想做,气力让人能做,活力让人爱做。

肾藏精,肺藏气,心藏神。

 

19读《金刚经》可除三毒,得五福。

三毒:

贪、嗔、痴。

五福:

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善终。

 

20读《金刚经》可得'无诤三昧’。

无诤:

不争论美丑、善恶、是非。

不起分别心。

三昧:

梵音samadhi也称'三摩地’。

心定神安之义。

此时可产生巨大能量,叫三昧真火。

三者,天地人。

昧者,太阳未出时的混沌状态。

三者,过去、未来、现在。

昧者,无所住之心。

 

21如何散“结”,艾灸、刮痧、拔罐;推腹、拉筋、跪膝;揉太冲,敲带脉;金鸡独立,壁虎爬行。

 

22病有风寒暑湿燥火。

寒邪“结”在臀下,风邪“结”在肋间,湿邪“结”在脐周,火邪“结”在肘窝。

燥邪“结”在内踝,暑邪“结”在中脘。

 

23敲“带脉”,或者就是敲肚子。

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许多人肚子里的'三浊’,很快排出去。

但是,如果你零敲碎打,浅尝辄止,三天就放弃了,那才真叫“失之交臂”。

再好的“功夫”,都是需要功夫的,时间不够,就没有效果。

 

24身体有一病,身体就有一药来治’。

经络穴位,就是药。

举手肩膀痛,看看痛在哪里,痛在哪条经上,便调治哪条经。

痛的地方,或是瘀血,或是气滞,或是寒凝。

当温通宣散。

通要有通路,散要有出口。

经络是通路,脏腑是出口。

 

25脊椎两侧的筋怎么会变短呢?

外伤而瘀血、受寒而凝滞、过力而劳损,都会伤筋。

所以脊椎有病,在患处两侧俞穴位置必有症状:

或肿胀,或结节,或拘挛。

只要留心,眼观,手摸,一按便知。

调治可用肘尖拨筋,刮痧拔罐,艾灸热敷。

顺经而施,随症而选。

脊椎两侧的筋一但松解,脊椎会自动归位调直。

不治而治。

 

26强肾必强腰椎。

若脊椎已受损:

或侧弯,或突出,疼痛受限,便当先修复再锻炼。

脊椎有病,'症在骨,结在筋,根在脏腑’。

手法好的'整脊’大夫,可以很快将脊椎调直复位,却往往难保长久。

因症结在脊椎两侧的筋。

两侧的筋左右牵拉中间的脊椎,若一侧的筋短了,拉力就会增强,脊椎便向短的一侧侧弯突出。

 

27为什么要强肾?

因为肾是鼓动身体能量的风箱。

它是持久力,是永动机。

肾强,则身体无处不强,五脏都有动力;肾弱,则人既无激情,也难持久。

肾是人的潜能,挖掘就有,不用则废。

肾主纳气,肺吸的气再多,肾不接纳,气也难以输布到全身。

想要拥有更多的能量,需要先有储藏能量的空间。

肾就是空间。

 

28老子说:

“弱其志,强其骨”。

说的就是强肾的方法。

心主七情,肾主六欲。

强肾先要将六欲的能量,收摄回来。

“虚其心,实其腹”,心先不乱,肾才能强。

'实其腹’,就是把七情的能量,都集中到丹田的地方聚守。

'强其骨’,就是强壮腰椎,填充骨髓。

牙齿,就是骨之余。

最简单的强肾法,从叩齿开始。

 

29身体有'外寒内热’,也有'上热下寒’。

前者常常感冒,后者容易上火。

热本是能量,可以在身体里转化。

外寒内热,可发汗而解,热随汗而发,寒随汗而解。

上热下寒,可引血下行,血总是热的,脚一热,上焦的火随之而消,痘痘们也就不见了。

 

30冬令进补。

保暖就是最好的储藏,最好的进补。

'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

脖子后面最易受风,所以要竖起领子,带上围脖。

腿脚离脏腑较远,血量不足,寒气最易侵入,所以下半身一定要多穿,棉靴厚袜,最佳选择。

腰为肾之府,腰的保暖尤为重要。

上半身,心火旺,肝气盛,少穿些倒是无妨。

 

31后背是寒气积聚的地方。

俞穴众多,该灸哪个穴位好呢?

你的身体会告诉你。

当艾灸在你的后背缓缓掠过的时候,有的地方会痒,有的地方会麻,有的地方会热感强烈,有的地方却木知木觉。

艾灸到正确的穴位,你会感觉很舒服,就可以停下来,多灸一会儿。

帮别人艾灸,要注意时间和距离的掌控,小心烫伤起泡。

 

32膝盖最易受伤,爬山坡,下楼梯,玩蓝球,打太极,都有可能会磨损膝盖。

需随时保养。

保养其实很简单,'只要坐在椅子上,把膝盖抱在胸前,贴胸抱左腿一分钟,然后再抱右腿,左右交换。

’这个方法比跪膝简单,效果却很好,适用于更多的人。

 

33'过敏性鼻炎’,清涕不断,畏风怕冷。

外因多为风寒束表,内因多是肺肾气虚。

若寒气偏重,多在背俞艾灸,待背痒时刮痧效果最佳。

肺肾气虚,可试练一个小方法:

'单腿下蹲起’(一腿向前伸直,另一腿蹲起)每天两腿各做五个。

功效胜于'冬虫夏草’。

此方法较费力,可先扶着椅子练习。

 

34与朋友们分享一个直立健身的小方法,“肚子鼓鼓挺向前,腰身如弓向后弯,仰头扬眉朝天看,蹭步前行脚如粘”。

每天'蹭步’三分钟,最强腰肾增内功。

 

35打坐时气血旺盛,内力集中,便会冲击固有的病灶,通常是酸、麻、胀、痛。

酸是缺血,但好血将至,多按揉即可。

麻是气至血未至,可拔罐引血而至。

胀是浊气有余,不可拔罐,可敲打经络,也可推腹。

痛是血瘀,刮痧刺络可除。

总之,静心打坐时,身体自行调节修复,酸麻胀痛,随它而去好了。

 

36 初学打坐,不必拘子时午时,饭前饭后,只是不要过饥过饱就行。

两手随意叠于腹前,两眼微闭,怡然自得。

 

37打坐最长阳气,就像冬天在屋里生火一般。

阳气本足的人,一打坐就爱出汗,排出体表之寒。

阳气不足的人,会觉得手脚温暖,鼻流清涕,排出体内之寒。

 

38初学打坐,不必死守一窍,不必刻意呼吸。

放松随意,就不会出偏。

可以一会儿想着丹田,一会儿关注呼吸,一会儿留意膝盖酸痛的地方。

像个顽皮的孩子,东张西望,玩累了,自然会歇在某处,落叶归根。

 

39打坐一段时间,阳气渐盛,身体开始排寒,鼻流清嚏,困倦思睡。

这时马上裹衣而眠。

最长气血。

 

40初学打坐不必双盘,单盘就行,但要打到半小时以上,三个月后渐渐的自然就能双盘了。

 

41打坐时可以想着'眉心’,可以想着'膻中’,也可以想着'肚脐’。

就像是一个守着老宅的看门人,在院子里悠闲的走来走去。

想停在哪里就歇在哪里。

 

42打坐最能聚阳生火,聚的是肝肾之阳,生的是命门之火。

打坐时阳气内敛,最怕受寒,最好能拥衣裹被。

 

43老子说: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不看窗外,便明天道。

”说的就是打坐入静。

 

44《内经》说:

“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调的是心包经的阻滞,平的是肝胆郁结之气。

气顺则平。

不问它是哪里的病,只以气顺为要。

 

45百病从气生,气不顺则病。

不顺之气起于肝,行于胆和心包。

生气时吃饭,饭不下行而积滞胀气,其治在胆。

生气时饮水,水气凌心,生痰而头眩,其治在心包。

胆能行肝之气郁,心包可疏肝之血瘀。

 

46思虑最耗气血,恼怒最耗气血,恐惧最耗气血。

没有尊严、寄人篱下、受制于人,这些才是我们真正的病因。

躲避心灵的恶魔,只全力与几个可怜的细菌作战。

怎么可能痊愈呢?

 

47'走路’是最简单的健身法。

有无数的变化。

脚步可'如坠铅石’,也可以'如履薄冰’。

可以疾走如风,也可以安步当车。

发力点可以在脚掌、可以在肚腹,也可以在腰膝。

可以原地踏步,也可以足不离地。

少用肌肉,多用节奏。

用意不用力。

 

48心脏的养护在于心安,心最怕'乱’。

肺脏的养护在于气平,气最怕'急’。

调养心肺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走路的节奏。

有节奏则心不乱,有节奏则气自平。

 

49身体的内在动力最重要,外来的都是暂时的助力。

身体最有力的是筋骨,肝主筋,筋的能量汇聚在膝盖,养膝就是养肝。

肾主骨,肾的能量集中在腰,强腰就是强肾。

 

50若积寒太深,阳气太弱,只用'取嚏法’,鼻子这个临时的排寒口会难以承载,反而会堵塞加重。

其实,排尿、排便、出汗,都是在排寒,且道路较宽。

 

51萝卜白菜,最宜肠胃,稀粥烂饭,最好吸收。

尤其是虚弱的病人,气血忙于除病已感不足,却强灌以“营养厚味”,耗费大量气血用于消化,这不是添病吗?

 

52进补,强调的是吸收,而不是贵重和营养。

能吸收,就是营养。

不吸收,就是毒素。

 

53吃牛肉,想增长气血,可这并不是免费的。

一块牛肉下肚,需要口腔分泌唾液,胃肠胰脏分泌消化液,胆囊分泌胆汁,肝脏分泌消化酶等等,大概要预先支付半块牛肉的气血。

倘若消化不良,牛肉没被吸收,那样还得加倍支付气血,把不吸收的东西排出去。

所以,不是吃,就增长气血,有时候,得不偿失。

 

54'取嚏法’对于感冒聚起,随时可用。

若作为平日宣发肺气,祛除表寒的保健,最好不要在下午四点半以后操作。

因为此时阳气渐收,肺由宣发,转为肃降。

到酉时(晚5点到7点)就进入肾的纳气时段。

宜藏而不宜生发了。

 

55何为浊气?

气逆不顺,气滞不行。

气逆则生火,气滞则血瘀,气郁则生痰。

心不平,则气不顺。

外来浊气易化,心生浊气难消。

上气是源,下气是库,中气是用。

气吸于肺,存于肾,用在中脘。

'三寸气在千般用’。

用中脘之气,增气血,无损耗。

“绵绵若存,用之不尽。

 

56气血就是能量,气是能,血是量。

气不足,血行滞常瘀,血不足,气易散难守。

经络是气的通道。

打通经络就是用清气赶走浊气。

浊气最终要赶到肠胃,从二便而出。

 

57练完多吃,吃完多练,最长肌肉;练完就睡,睡完就练,最长气血。

长肌肉,功在脾胃,长气血,功在肝肾。

脾主肉,肾纳气,肝藏血。

 

58有人'因瘀而虚’,拉筋出汗,越炼越有劲,这样的人不是真虚。

有的人'因虚而瘀’,气弱血少,出汗怕风,需先睡觉、打坐、保暖。

 

59弱先得养,积聚能量。

锻炼是在用能量,不足还去用。

心有余而力不足。

 

60气血足,锻炼则长,气血亏,锻炼反伤。

怕冷别冬泳,气虚莫跑步。

睡不足,早起锻炼,自损身体。

困了熬,白天再补,石换美玉。

 

61困了就睡,不分时间。

不困强睡,气血不入,徒强心烦。

想睡了,是身体告诉你,现在可以储存气血了。

 

62想睡,睡不着,能量只出不进,身体正在透支。

 

63腰为肾之府,强腰就是强肾。

肺为肾之母,益肺就是益肾。

'打哈欠’'伸懒腰’,既补肺,又补肾。

 

64 刮痧就是抓痒,抓破了,就是'刺血’。

自然疗法就是自愈本能的放大和加强。

 

65肾者,甚也,'作强之官’。

要想强壮,出人头地,必须强肾。

若只求平和少病,舒肝健脾就行了。

 

66血尿同源,清浊之分。

肾这个过滤网如果堵住了,便清浊不分,血液会被污染。

轻者痛风结石。

甚者尿毒水肿。

肾病非为肾,皆在肝也。

 

67肝是解毒工厂,若不工作,便成了制毒仓库。

把没有降解的大块毒直接给肾,肾这个过滤网太小,就会堵住了。

 

68肝有郁结,心生烦躁,浊气入腹,头晕脑胀,半夜醒来,再难入眠。

可在睡前多推按大腿肝经,揉太冲穴,解生气之源。

再'推胸至腹’,消已生之气。

 

69肝不怕酒肉,最怕生气。

任劳不任怨。

生气时,肝就罢工。

这时喝酒,酒毒不解,容易醉倒。

这时吃肉,肉食不化,血脂增高。

 

70肝者,干也,是干活的器官,最能吃苦耐劳。

《内经》称为'罢极之本’。

罢极,疲劳之意。

最先积劳成疾。

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肝。

 

71肝为'将军之官’。

'慈不掌兵’,将军没几个脾气好的。

但将军生气,直来直发,不怒而威。

所以,不是不可以生气,要生就生那种雄浑霸气。

不然,还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比较稳妥。

 

72不生气得一步步来,第一步,知道生气的坏处:

白白耗费大量气血,并让自己生病。

第二步,你不能主动去找气生,你看不惯的地方就是你的生气源。

第三步,多看你喜欢的人和事,别总与犯相的人在一起。

 

73不生气不是忍着,越忍气越多,反而会生病。

多半的慢性病都与生闷气相关。

生气也是一种习惯。

不改变这个习惯,病就不会好。

 

74经络穴位一敲就痛,一揉就打嗝,实际是气血比较旺盛,经络比较通畅的表现。

正邪相争就痛,正无力相争就不痛,正胜邪了,全通了,也不痛。

 

75吃多少好东西,一生气怨恨,气血就变成负能量,补到肝火上去了。

我们需要旺盛的精力,而不是火爆的脾气。

 

76气血虚的人推揉、敲打经络时,常常没有痛感。

这时揉也白揉,敲了白敲。

先得养足气血。

 

77体实的人多在肝胆上用力。

体虚的人多在肺肾上用力。

 

78有瘀血的地方,就有浊气,浊水。

瘀血化开后,代谢的废物会更多。

杀敌容易,清扫战场上的垃圾却难。

垃圾不清,又重新污染血液,前面的战斗也是前功尽弃。

所以,攻击莫急,日消月减,病去如抽丝,则安稳无患。

 

79有人原来膝盖不痛,但血压高,练跪膝,血压降下来了,但膝盖痛了,脚踝也酸了。

其实是血液下行冲击病灶了,不是一下子就能冲开,所以会暂时疼痛。

不通则痛。

 

80膝盖为什么会痛,有瘀血堵塞。

瘀血的地方,也是浊气、浊水停留的地方。

新鲜气血不冲击这个病灶,有时它会苟且偷安,暂时不痛。

但如果新鲜气血被引下来了,就一定会冲击它,正邪不两立。

冲击过程,往往会令疼痛暂时明显。

 

81跪膝的目的,是要把新鲜气血引到膝盖,不是要锻炼膝盖,而是要养护膝盖。

磨损再锻炼,只会更受伤。

把膝盖当作一块坚冰,把气血当作暖流,慢慢的融化它。

 

82推腹不是非要用手推。

腹部运动,如仰卧起坐、腹式呼吸、撞丹田;常用的成药如香砂六君丸、加味保和丸、大山楂丸;食物如鲜山药白萝卜汤,都可以。

总之,推腹要有两个条件:

有动力,有出路。

方法不用执着,好用则用,自创更好。

 

83排毒还有些'旁门左道’,也可见机而用。

哭泣是给肝洗澡,去郁结之火。

喷嚏是给肺松绑,散寒邪之束。

这些只是闸口,小毒可散,小邪可除,莫当泻洪大道。

 

84说推腹是方法,不如说是个概念。

意在强调排浊的重要。

怎么推,随意。

可揉,可摩,可按,可敲,可温,可灸。

可刮痧也可拔鑵。

可顺逆转圈,也可意守内观。

能让肚子里面,自觉不自觉的运动起来,咕咕作声,放屁连连。

当然最好。

 

85捅'马蜂窝’要先做些防护。

攻敌城堡,也要攻三门,放一门。

让敌有路可逃。

不然就会鱼死网破。

对于身体的顽疾沉疴,不可一味强攻。

要给病以空间和去路。

有空间好血可入,有去路病气方出。

 

86'病走熟路’,病总爱在一处复发。

要想去病,就要给病找出路。

病的出路,就是三浊(浊气、浊水、宿便)的出路。

 

87扫地会扬起尘土,水冲会激起泥点儿。

推腹排毒也会有类似情况。

往下推,下面堵塞不通,就会逆行而上。

气逆则头胀打嗝,水逆则呕恶眩晕,湿逆则生痰长痘。

所以要和跪膝、蹲走、坠足、金鸡独立等引血下行之法配合。

就会有利无害,善之善者也。

 

88一边推腹,排浊气,一边又爱生闷气。

生的比排的多,肚子总是涨涨的,硬硬的。

推腹就显得力不从心,更添烦躁。

阴虚有火的人可以多推揉大腿内侧的肝经,一点点推到膝窝下。

先消消气,去去火,肚子就会松软下来。

 

89常推腹而腹内不动,又怕寒凉的人,很多时候是腹内有积寒。

积寒浅,艾灸中脘、神阙。

积寒深,可灸背腧诸穴,腧穴可以直通脏腑,排寒迅速。

 

90两腿的垃圾(浊气、浊水、赘肉、瘀血)与外界没有直接的通路,要先倒入腹部的垃圾站,从大肠、膀胱排出。

如果腹内垃圾本来就堆积如山,清运不走,腿上的垃圾也是出不去的。

垃圾出不去,气血就不纯净。

就会百病丛生。

 

91身体的气血不是有余而是不足。

我们的膝盖为什么受损,缺少气血润滑。

我们的静脉为什么曲张,血少不畅而淤积。

两腿本是两桶气血,因堵滞而变成两桶废料。

血不下行,则脚底冰冷,气不下行,则虚火上逆。

先把肚子清干净,再把腿的两桶垃圾倒掉。

然后重新换成新鲜的气血。

 

92增强气血,首先要让气血纯净。

浊气郁结,清气难入。

陈血不去,新血不生。

清气入于肺而浊气出于大肠和毛孔。

新血生于心而浊水走小肠而入膀胱。

所以腹要常清则无病,是补养气血的第一步。

 

93气血要想增强,就要储备,气存于肾,血储于肝。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御寒要耗费大量肾的阳气。

肝与胆相表里,胆不决断,思虑不眠会耗掉大量阴血。

防寒入侵可以节省肾的阳气。

减少思虑会节省肝血的损耗。

多睡觉,少费神,多保暖,少冻人。

就可以节省大量气血。

 

94气血是生命的本钱,气血充足,心态会随之改变。

你有一千元,或你有一千万,你对世界的看法会完全不同。

外界的一切,不好把握,自己的气血却可以随时节省和增强。

气血决定你的定力,你的智慧,你的胆量,你的性格。

 

95身体每天会产生大量废物。

废物会污染血液,为疾病的产生提供土壤。

如果产生的废物都能够及时排出,人就不会得病,人就不会衰老。

排除废物需要足够的气血,充分的时间,有效的方法。

人们通常只关注方法,却不懂得积聚气血,节省时间。

要知道,只要气血和时间充足,排除废物的方法,身体天生就有。

 

96精足,肾则有力,阳足,肝则有力,血足,脾则有力,气足,肺则有力,神足,心则有力。

精不能骤生,血不能速成,阳不能立旺。

唯气,吸之于天,取之不尽;唯神,一念之间,扭转乾坤。

 

97人有三种力量:

愿力、气力、体力。

愿力发于心,气力行于肺,体力运周身。

'哀莫大于心死,生命只在呼吸。

’愿力,气力是人的原动力。

 

98生命由时间和气血组成。

时间少了,生命不长,气血少了,生命不强。

如果天天花费时间来耗费气血,生命将断送在自己手中。

 

99深吸一口气,力量倍增,向外可推起杠铃;深吸一口气,不推杠铃,向内推动经络,则阻滞可开。

 

100筋不开而强拉,则经脉易损;理不解而穷通,则心智必伤。

自然之力如冰融雪化,需待春暖花开。

 

101“是药三分毒,无毒岂是药。

毒来病受之,身体自无恙。

”药之毒即药之性。

或寒或热,或补或泻。

以纠身体之偏,偏阴偏阳,偏实偏虚。

“阴阳相合,虚实相济。

中病即止,以平为期”。

无病而服药,无虚而进补,无偏而纠正,才会拔正反乱,中毒三分。

 

102黄芪虽为补药长老,但禁忌也多。

得先看看黄芪的进补须知。

补不好,补在了火上。

岂不是'无疾添病,藉寇兵而赍盗粮’。

黄芪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

所以仲景《伤寒》,不用黄芪。

能助气,气实者勿用。

补中虚,胃肠胀满者勿用。

能助阳,火燥阴虚者勿用。

升举陷,上热下寒者勿用。

肝气不和,多怒者勿用。

 

103黄芪可以多说几天。

黄芪甘温归肺脾,'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肺主一身之气。

黄芪补气最为第一。

芪者,长老也。

'黄芪为御外风邪之墙垣。

白术是培补中气的地基。

’两者相合。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再配'防风’,防一切寒邪贼风。

三药合力,为身体构筑了一个无形的屏障。

'玉屏风散’因此得名。

 

104太极拳的要点在于“肚子转动”。

四肢如何运动,都无关紧要,不过是在点缀和装饰,就象旋涡四周一圈圈的波浪,它们不是发力点,也没有自主性。

 

105今天说的这味草药叫“大腹皮”。

药名让我想起了“将军肚”。

觉得生动有趣,感性十足。

所以先来讲它。

“大腹便便用腹皮,降气除湿两相宜。

水肿气肿二便闭,皆因三浊腹中聚。

味辛泄肺通大肠,气顺痰消除满痞。

性温和中去湿寒,归经专走胃肠脾。

药效虽佳皆助力,长治久安靠自己。

 

106“ 山药温平治虚劳,久服无伤上品方。

益肾健脾补肺弱,涩精固肠润皮毛。

内服和中定喘嗽,外洗煎汁止痛痒。

鲜药同煮白萝卜,推陈出新顺气汤。

 

107祛寒顺气,常备陈皮姜汤。

 

108遇冷咳喘肺中寒,多灸背俞水袋暖。

推腹不散分虚实,虚者寒湿灸中脘。

实者气结多胀痛,内推外敲寻肝胆。

血不下行膝边结,湿气浊气两道坎。

湿揉阴陵多点按,气拨阳陵趾边串。

尝试打坐腿双盘,莫忘跪膝功效全。

 原文:

闲在居士的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