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6482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x

第六章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六章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型经济形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走低碳经济道路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因此可通过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大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特征

1.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

与高能耗的产品相比较,低能耗的产品不仅节约资源,更主要的是受消费者的青睐。

走低碳经济道路,通过技术不断创新,低耗能产品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也使得高能耗产业为争夺市场,谋求生存而迫切转型。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低耗能性将越来越突出,将为低能耗经济取而代之。

2.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性

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与煤炭消费量分别高达3.6亿吨、27.4亿吨,其中石油的消费远远超过石油的产量。

如此高耗能的原料消耗必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而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污染,是尽量利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原料进行生产,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思想,使得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二者兼顾,形成双赢。

3.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2007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清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专项大检查。

其主要内容之一是落实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调控政策方面的情况。

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或使其转型或兼并,都要从节能减排的方面去慎重考虑。

低排放,体现清洁生产,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改善了本国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及其先进的管理技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首先是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仍旧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为主,这与当今倡导的低碳经济是相违背的,同时也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相悖。

我国的矿产资源有限,若不加节制的开采和利用,终究会用完。

其次,从我国出口贸易来看。

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边界调节税”法案。

即从2020年开始对进口的高排放密集型产品,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实施“碳关税”。

这是一种典型的绿色贸易保护壁垒。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

若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30美元每吨的碳关税,则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会下降1.7%。

“碳关税”的征收,无疑是自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最后,需要给地球降温。

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据统计,中国占总排放量的约21%,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头号排放国。

并且,中国在这次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

转变为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经济体的承诺,更是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其中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主要内容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技术,抓住机遇,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做到环保节能,从政策和投人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刻不容缓。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是双重压力:

一方面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会对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带来危害,影响乃至阻碍自身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不切实际地向中国施压,使中国政府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

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 “增加碳汇”、 “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令世人瞩目。

200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9年7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举行的“2009低碳企业创新上海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外合作处处长蒋兆理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低碳经济发展将从呼声落实到产业政策。

2009年8月27日,经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是中国最高立法机构首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作出的决议。

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全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不仅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如果能结合本地实际,提前做好规划,率先推行低碳经济,对抢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新制高点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在国际贸易分工的大格局下,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投资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几乎都是前所未有的。

仅仅在能源部门,在过去的几年里平均每年新装发电能力都达50兆瓦,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人民币。

IPCC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20万亿美元。

据能源机构估算,从2001~2030年,我国能源部门需要投资2.3万亿美元,其中80%要用于电力投资。

能源基础设施对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大影响。

2005年我国供电标准煤耗为374克,而目前最先进的1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单位耗煤仅为287克。

与此相比,我国火力发电节能潜力还有23%。

在工业化加速阶段,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能源基础建设,如果只是对常规技术的简单复制,已经投人,便有一个投资回报期技术和资金的锁定效应,将来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可避免。

因此,我国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对国家、地区和全球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碳模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一,我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化阶段,支撑重工业的是能源。

国际能源和资源产品不断大幅涨价,我们获取的代价越来越高,依存度越来越高,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第二,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打压和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第三,从国际来讲,“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

过去大家争夺的是土地、石油、煤炭、矿产等,将来就会争夺碳排放权。

而现在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

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C02排放占总量的五分之一,这将挤占本土战略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第四,从社会角度看,高碳排放和其他伴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据多项社会调查显示,环境污染已经和腐败、贫富差距扩大一起,跃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前几位因素。

“碳排放”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

2008年我国的基本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

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同期,我国进口原油1.7888亿吨,比上年增长9.6%,价值1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进口成品油3885万吨,比上年增长15%,价值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7%。

据行业统计,全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个能源消费大国,而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可避免的快速增长,成为环境污染的最大来源。

虽然,2008年我国人均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仅为4.1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吨,更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19吨,但庞大的总量,紧随美国其后,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迅猛增加,大有赶超美国之势。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思想观念陈旧的影响。

思想观念的陈旧主要体现在:

首先,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认识上,缺乏危机感和长远的战略性考虑。

改革开放后,我们提出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国际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其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过多使用国际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国际纷争。

其次,简单地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同起来。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而经济发展的涵盖面要大得多,还包括经济效益、人民生活实际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丰富内涵。

再次,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关于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会受到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当前我国由于制度和政策等因素影响,生产效率在不同部门间的非均衡现象非常普遍,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

首先,经济产业结构比例失衡,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

第一、二产业比重太重,而第三产业比重太低。

从产业结构内部联系来看农业基础不稳、生产增长缓慢、生产技术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基础产业发展落后,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

从工业结构来看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较高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很低,加工业的技术含量低,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不高,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

服务业不发达,就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服务,就难以促进其他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创新,从而影响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降低经济增长的效益。

其次,工业内部的重化工业特征日益明显,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及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将由“吃穿用”为主加快向“住行”为主转换,汽车制造、房地产等一批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行业普遍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从而带动了重化工业部门的超常发展。

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是生产要素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过程,不仅人口要进入城市,资金、土地等重要要素也向城市和工业转换,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大增;这些因素明显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成为增长方式转变的又一主要障碍。

第六章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

1.资源禀赋条件决定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

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

其中煤炭出口量大幅下降,接近于零,而石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第二,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燃煤造成的S02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其中S02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第三,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按照能源结构与不同品种的比较,煤炭转化效率在所有一次能源中最低。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在国际比较中处于落后地位,而国内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又再次加剧了能源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能源风险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供给的能源利用模式需要逐步转变到以发展低碳经济为主。

 2.产业结构矛盾凸显。

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第一产业下降陕,第三产业上升迅速,但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的产业结构现状依旧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1.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

(1)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消费者认可。

但它目前的消费需求还是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比如西班牙、德国、日本因补贴电费成为三大光伏消费国,其中德国目前总装机量达3000MW,相当于整个欧洲当初的计划。

优先考虑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于,首先太阳能源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源。

太阳能源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石化燃料一统天下的格局,让“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一步步切实可行起来。

其次,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符合当前的产业发展政策。

再次是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已使发电成本不断降低。

还有当下受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重新洗牌、优化组合、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等一系列反应,造就了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最佳时机。

(2)重点加强核电建设。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认为除了煤、石油气等燃料以外,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能源。

比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海水温差等等。

但是,以上这些能源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应用。

只有核能,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建造了大量核电站,核电站发出的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该国总发电量的75%,在这些国家,核电的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核电属于清洁能源,是可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

如果要建一个100万kW的核电机组;其需要的燃料(主要是铀)仅为30万吨,但如果改装火电机组,所需要的煤大约为200万吨。

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50%左右,核电站的发电成本只有火电的40%-100%。

 (3)积极开发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和材料科学等综合性学科的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但地形条件复杂,因此风能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900多个气象站测算,陆地风能资源的理论储量为32.26亿kW,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kW,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西藏以及河北等省区。

风能资源丰富的沿海及其岛屿,其可开发量约为10亿kW,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

北部地区的这些省区,由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建设连成一片的大规模风电场,例如新疆的达坂城风电场和内蒙古的辉腾锡勒风电场等。

展望未来,随着风电机组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石化燃料的逐步减少及其开采成本的增加,将使风电渐具市场竞争力,因此,风能利用必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进口能源依赖作出巨大的贡献,其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巨大的。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009年,我国产业结构为10.6:

46.8:

42.6,三次产业的单位增加值电耗分别为400、2460、370kw/h/万元。

可见,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电耗最高。

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生产精致消费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相对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

其次,要加快发展轻工业,严控高耗能行业,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

一般说来,重工业能耗相对较高,轻工业低,加工程度越高,单位产值能耗越低。

在目前的工业结构使得规模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要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00:

16:

32

(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

1.加快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

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和政府应该反应敏捷,超前认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行动适时,特别是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

要制定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

(1)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2)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3)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4)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2.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准入为辅

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并以此为依托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主导是最基本的前提,它包括制定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以及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进而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升级。

制定以我为主的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系统化的产业发展规划,政府扶植和指导有前景的行业进行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

建立产业联盟,大力培育国内外的相关市场造就一批可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仍然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企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这就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

要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潜力,为落后产业和产品设置退出期限和标准认定。

要建立行业准人许可证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使企业高起点投人,保障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这样可以让企业感受到压力和来自政府的推动力,通过合力作用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3.构建“低碳经济实验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

各省市可以建设起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在全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低碳产业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选择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比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如何利用生态理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此为契机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五、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一)以低碳思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场新的革命,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通过变革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形成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二)以低碳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将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使制度和政策成为低碳发展整体力量的动员,在政治层面形成强大政策导向。

政府的作用就是以制度和政策来引导和激励。

(三)以低碳技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低碳经济要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先导,使之快速广泛的渗透到传统产业。

一方面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向低碳转型,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低碳高科技替代产业的发展,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化升级,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针对性的掌握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的科研、设计、制造水平。

对关系低碳经济全局而企业又难以独立完成的重大课题,要集中力量组织联合攻关,不断强化企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推进以产业为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纽带的成龙配套式的企业重组,全面整合我国企业现有低碳技术创新资源,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大企业集团,以低碳技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以低碳教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低碳经济,应以最新的科学证据为参考而更新教育内容,这就需要全面进行终身低碳教育,并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我国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变成政府行为。

我国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师资培训。

通过政府行为长期、持久的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推动低碳城市和低碳农村的发展。

低碳教育将演变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节能、低碳建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领域我国低碳教育都会大有作为。

一方面要通过低碳教育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低碳教育培养意识。

“低碳教育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并最终服务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教育所获得的知识、道德、智慧和所有能力,都应该应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让每一个人以自觉的、积极的行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以低碳文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低碳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自然环境的恶化与低碳情结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有些问题甚至引起了人们情绪的焦虑和愤怒。

一些文化学者开始思考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

例如,讲排场、讲面子、铺张浪费现象相当普遍。

因此,我国低碳文化建设应开展各种节约和节俭活动。

让低碳文化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驱动力,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样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低碳文化建设不仅能带来人们价值观的进步,还能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人们付出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低碳文化的倡导者、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导者和实践者,实质上这也是无声的领导力,影响力远远超出领导者个人的范围,胜过一般的说教。

无言的行动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带领人、召唤人和感染人,低碳文化的润土将变为发展低碳经济的软实力,并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