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6547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1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0页
教师资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docx

《教师资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docx

教师资格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3.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

B.迂回曲折式

C.导入式

D.实验式

4.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

A.动机功能

B.调控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

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6.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7.学习程度需达到( ),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8.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9.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l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10.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 )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A.知识

B.能力

C.练习

D.活动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1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15.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计划

D.教学策略

1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17.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

18.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经验主义

D.人文主义

19.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20.“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 )的语言。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2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2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

D.谈话和讨论

2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萄子

C.孟子

D.老子

2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2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学生

B.班级

C.知识

D.课程

27.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28.(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29.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3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学中应用首尾时间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整理材料之类的事。

2.思维越灵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

3.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4.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5.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7.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8.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9.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

10.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如何克服。

2.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实验法的优点是什么?

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5.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杨蒙是一名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

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

此后,每当面临考试时杨蒙都很紧张。

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得很晚。

考试时,杨蒙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

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

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

为此,杨蒙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杨蒙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

2.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

“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

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

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

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

”一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

“同学们,这是什么?

……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

”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

”——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

“同学们,这是什么?

……对,这是苹果。

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

”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

“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

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

”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

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

“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

”一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上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么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2.D【解析】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3.C【解析】专家型教师常常用导入式方法引出要讲的教学内容。

4.C【解析】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功能。

5.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据此形成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7.C【解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8.C【解析】参加资格考试不属于教师资格认定程序的范围。

9.C【解析】l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0.C【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11.B【解析】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可知答案。

12.C【解析】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3.B【解析】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4.B【解析】根据心理健康的概念可知答案。

15.A【解析】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16.A【解析】德育目标是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17.B【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8.D【解析】略。

19.B【解析】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迈向网络时代。

20.C【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21.C【解析】教师备课、上课,必须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22.C【解析】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3.B【解析】在阶级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4.B【解析】苟子认为,人性本恶,所表现出来的善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是外铄论的代表。

25.C【解析】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6.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27.C【解析】见大纲关于教育与教学关系的表述。

28.A【解析】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学是从备课开始的。

29.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0.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

二、辨析题

1.错误。

理由:

学习活动开始和结尾效果较好,因为它们只受倒摄抑制或者前摄抑制的单重影响,所以不应处理琐碎的事而应学习重要的新概念。

2.正确。

理由:

在这样的前提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较大。

3.错误。

理由:

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4.错误。

理由:

题于阐述的是代币奖励法的优点。

5.错误。

理由: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

6.正确。

理由:

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7.错误。

理由:

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8.错误。

理由:

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9.错误。

理由:

杜威强调的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沦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论。

10.错误。

理由:

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三、简答题

1.

(1)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

主观方面的障碍;客观方面的障碍;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2)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沟通的状况,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选择最佳沟通媒体;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2.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

(1)学科专业素养,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包括: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教师的优良个性品质有:

热情慷慨、乐于助人、公平客观等。

3.所谓教育实验法,就是根据教育研究课题所规定的任务,按照特定设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情境。

(2)排除无关的因素。

(3)数量记载精确。

(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

(1)实验前做好准备。

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

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验小组。

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实验后要总结。

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考试焦虑问题。

(2)杨蒙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

(3)常用的训练方法:

①调整自我认识法;②自信心训练法;③放松训练法;④系统脱敏法。

(注:

任举两种方法展开回答即可)。

2.案例反映了中国、日本和美国在基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中国、日本和美国教育理念存在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日本和美国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是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

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

日本的教育强调创新和基础相结合,日本教师不仅注重学生个体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创新,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

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学生是多看、多想、多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的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2)教育方式存在的差异。

中国的学校教育方式偏向于应试教育的方式,注重用最终的考试来评价学生,标准则是考试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日本学校教育的方式偏重于独立性和个性化教育,学校通过传授的知识教授与活动兴趣课程的安排,促进学生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

美国的学校教育方式比较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多样化,并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上,将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注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

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情境。

(2)排除无关的因素。

(3)数量记载精确。

(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

(1)实验前做好准备。

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

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验小组。

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实验后要总结。

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惰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4.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9.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10.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3.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1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6.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实用律

D.效果律

17.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18.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1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2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21.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 )。

A.学习动机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迁移

22.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 )。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23.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

A.习惯性动作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2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25.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基本策略

2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7.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28.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29.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30.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8.教材就是教科书。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10.备课就是备教材。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4.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某初级中学与某保险公司是关系单位,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保险公司为提高营业额,就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在校所有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

李平是该中学的一名在校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也刚刚下岗,家庭生活窘迫,无力负担几十元的保险费用。

李平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就此冷嘲热讽,并在李平面前说其父母不为其购买保险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导致李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使李平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李平的学习。

试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