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6622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docx

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科

广东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政治科)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

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

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产生:

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

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是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3、货币的基本职能【A、基本职能:

(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

(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

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A、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B、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C、纸币职能: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

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①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纸币),二是转账结算(银行转账)。

②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消费,增强消费安全)、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和汇率【①外汇:

含义: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②汇率:

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例:

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则美元贬值,汇率升值。

③外汇汇率:

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

兑换数量比以前多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升值,兑换数量比以前少,外汇汇率降低。

④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

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

⑤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与价格【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两种市场模式:

①供不应求→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买方市场】

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③政府的宏观调控④人们的消费观念⑤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等。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要不要购买。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②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④人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⑤社会保障体系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等。

2、消费类型【①按交易方式:

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②按消费对象: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③按消费的目的:

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和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特点:

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

(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

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但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③攀比心理:

不健康④求实心理:

理智消费。

2、消费行为【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

3、发展生产的意义【①必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②重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1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4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指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3、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同时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②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①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空间,自动)、深远持久(时间)】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