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6965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今日幸颐和,明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外交官员的卖国D.广大人民的麻木

2.卡尔·波普尔认为:

“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这表明在波普尔看来(  )

A.对马克思主义应该完全予以肯定

B.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核心

C.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

3.我国清代军机处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

这意味着它(  )

A.制约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

C.压制了相权的恶性膨胀D.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本质

4.2013年3月25日,新一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进行,梁振英当选为新一届行政长官。

梁振英领导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据下列哪些原则治理香港()

①一国两制②港人治港③依法治国④高度自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6.“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者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里描述的侵华战争结果是()

A.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得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C.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威廉二世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②帝国宰相俾斯麦由联邦议会选出 ③帝国宰相俾斯麦既对议会负责也对威廉二世负责 ④威廉二世还拥有立法大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对联也能反映历史。

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

A.“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B.“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9.中国近代史上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0.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

“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

“它们”即(  )

A.美国和苏联B.德国和意大利

C.美国和中国D.英国和德国

11.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12.“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3.有学者认为:

“从20世纪90年代,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联合国的作用更加凸显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D.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形成

14.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

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A.《四月提纲》的提出B.七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15.近代一位诗人曾言:

“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

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

”又言:

“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

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

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17.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18.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有()

①具体的法律②总统的产生③众议员的产生④最高法院法官的确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9.“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20.“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

”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

A.封建主的彼此猜疑B.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周天子的穷兵黩武D.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21.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

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22.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A.颁布了《土地法令》B.推翻了沙皇统治

C.颁布了《和平法令》D.推翻了临时政府

23.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24.《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记载“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

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25.“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

”这是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4处B.3处C.2处D.1处

26.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对于严重的案件即使证据不足,也可以判定有罪

C.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D.主要依据法律和法学家解释对罪行进行判决

27.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先后已经有十几个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如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等影响也不断扩大。

这一状况()

A.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推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D.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28.“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该材料()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平衡议会和国王的权力

C.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D.说明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29.《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

“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

①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

③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④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30.马克思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这里马克思肯定了()

A.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

B.巴黎公社的选举制度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

31.2012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

阅读材料,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

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二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上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

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2.梭伦采取的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

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

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

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相同的历史要素。

(2)结合材料说明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及这种不同反映出的当时国际关系突出特点。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说明存在的不足之处。

34.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简明扼要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5.英国的制度创新

当法国在不断强化专制体制的时候,英国却在17世纪经历了一场革命,结果把专制制度推翻了!

英国的革命是一个信号,表明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继续前进。

1688年,英国再次爆发革命,称“光荣革命”,这次“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

——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1)上文中“英国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

(2)“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3)英国的“光荣革命”如何“光荣”?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这一副对联讲的是中国疆土的沦丧,因而抨击的是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所以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有夸张成分,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从材料中“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可知D项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从“迅速处理……”“简化了……”“行事快捷”等材料信息可知,军机处提高了清朝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

A、C、D三项表述错误。

4.【答案】C

【解析】从材料很容易看出这是考查“一国两制”的基本知识,香港问题依据基本法进行管理,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

故选C。

5.【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D符合题意。

A、B、C三项表述与上述特征不符合。

所以答案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者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其结果是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选D。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皇帝、宰相(首相)、议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只对皇帝负责。

8.【答案】B

【解析】“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反映了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帝制的历史功绩,属于民国初期历史现象,故B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因此选C。

10.【答案】A

【解析】从19世纪中期后延100年,正好是二战后初期,当时形成了以美苏两国为主导的两极世界格局,影响世界长达半个世纪,故选A。

11.【答案】C

【解析】“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就是最终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主要表现,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所以C正确。

ABD表述错误。

12.【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

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0年”可知,这一文章发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之后,这说明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还有分歧,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材料关键信息“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了,两极格局已经瓦解,C符合题意;A与题干无关;BD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这是由主张和平夺权到武装起义的转折点。

所以答案选B。

15.【答案】C

【解析】从材料“瀛东弃可伤”“初传烽火照辽阳”“筹海患难防”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

所以答案选C。

16.【答案】C

【解析】题干中“素帆百万”“碧水”“雄狮”“长江”是解题的关键,指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史实,故选C。

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7.【答案】A

【解析】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拿破仑法典》出现了。

这体现了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立法产生的影响。

故选A项。

18.【答案】C

【解析】具体的法律不是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最高法院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而不是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总统的产生、众议员的产生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19.【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同一犯罪事实的不同判罚,反映了罗马法能够甄别不同的案件进行判罚,考虑周全。

故选A。

B项关注弱势群体无法体现;C项说的繁琐也与材料不符;D项无法体现。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但是后来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削弱周天子的权威,所以本题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1.【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这一时期对洋人的歧视,依据陈旭麓的话可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时期。

太平天国时期并未发生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情况,且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还有浓厚的基督教的色彩,排除A;B、D项与材料无关。

22.【答案】A

【解析】革命的性质取决于革命的任务,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对俄国而言其任务主要是反封建,《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目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故A项正确;B项是二月革命,排除;C、D两项与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无关,故排除。

23.【答案】C

【解析】五色旗的寓意是五族共和,象征着五个较大的民族的团结和共和,其他几个选项均不能揭示出五色旗的寓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2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苏联顾问”,(苏俄成立于1922年),A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B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时间不符,排除;由“武汉群众集合庆祝”“北京周边战事连连”可知,此时日本会面侵华战争并未开始,故D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说明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C正确。

25.【答案】B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获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不是廉价劳动力;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而不是东北三省,故B项正确。

26.【答案】B

【解析】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疑罪从无”,对于严重的案件如果证据不足,当然不可以判定有罪,所以B项明显违背罗马法的原则,其他三项均符合。

27.【答案】B

【解析】地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全球化并无冲突,故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B项正确;经济合作组织并未能够使两级格局瓦解,夸大了其作用,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并不能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

2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出自1689年《权利法案》,是对君权的限制,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A应是光荣革命,B错在“平衡”的说法,D应是在18世纪形成。

29.【答案】A

【解析】由“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首祸诸臣”,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而镇压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由“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可知,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需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从而在证明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同时,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所以①②正确,选A。

而③④两项在《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故可以排除。

3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马克思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理论家,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是其理论的“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其“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符合无产阶级理论,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排除。

31.【答案】

(1)目的:

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2)目的:

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

(3)影响:

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解析】

(1)根据材料“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

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的目的是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2)根据材料“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

(3)根据材料“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

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32.【答案】

(1)弊端:

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

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

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根本原因:

阶级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