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7182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docx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1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电机拖动与控制》

2.课程类别

职业核心课

3.学时学分

96学时,6学分

4.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

二、课程定位

《电机拖动与控制》的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等。

是高职高专学校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机拖动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以后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电机拖动与控制》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交替为特色,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实现培养具有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电机拖动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机拖动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具体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

(1)掌握各类电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电磁能量关系。

(2)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3)了解变压器及交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处理方法。

(4)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及基本控制电路。

(5)掌握常用机床、桥式起重机的电器控制。

(1)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工作能力;

(3)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学农爱农职业情感;

(4)具有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1)能正确选择电动机的型号、容量、转速及工作方式等。

(2)初步具备正确选择电动机的起动、制动、调速控制方式的能力。

(3)初步具备变压器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分析能力。

(4)初步具备常用电机的使用、日常维护和故障分析的能力。

(5)会设计继电器控制系统。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基本内容的能力目标要求,选取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了7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为平行、递进和包容关系,实现了从“学中做”到“做中学”的思想,强化了职业素养与工作方法的培养。

(二)学习情境划分及课时分配

表1学习情境划分及课时分配

学习情境

子学习情境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课时合计

1.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基本理论及结构

10

10

直流发电机

4

4

直流电动机

8

2

10

2.变压器

变压器

10

2

12

3.三相异步电机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理论及结构

8

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8

2

10

4.其他电机

其他用途的电机

2

2

微特电机

4

4

5.交流电机的绕组及功率选择

交流电机绕组的嵌线与连接

2

2

4

电动机额定功率的选择

2

2

6.工厂电气控制

常用低压电器及基本控制电路

10

6

16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

10

10

桥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2

2

4

集中实训30节

96

合计

96+30

 

(三)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直流电机

学时数

24

学习目标

1.掌握直流电机基本理论及结构、稳态运行的方程

2.掌握负载的机械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调速、制动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直流电机的本工作原理、结构、铭牌

直流电机运行时的换向故障;

直流电机运行时的性能异常及维护。

2.直流电机的及电枢绕组

3.直流电机的磁场

4.直流电机的电枢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换向

5.直流电机的分类

6.直流发电机的稳态运行方程式、运行特性

7.负载的机械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8.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制动和调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展示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

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点包括:

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

每部分的部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为:

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课堂项目操作成绩*20%+项目训练成绩*40%+综合训练成绩*30%。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具备一定的电工学、钳工基础和读图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电工学基本知识

2.了解一定的单片机PLC知识

3.具备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

4.熟悉电力拖动各类常用元器件

5.熟悉给类常用控制电路

6.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7.具有很强的指导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8.有职业实践经历

9.具备设计基于项目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学习情境2

变压器

学时数

12

学习目标

掌握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的相关知识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变压器的结构及分类

变压器的维护及故障分析

2.单相变压器

3.三相变压器

4.变压器的参数测定和运行特性

5.特殊变压器

6.变压器的铭牌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展示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

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点包括:

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

每部分的部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为:

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课堂项目操作成绩*20%+项目训练成绩*40%+综合训练成绩*30%。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具备一定的电工学、钳工基础和读图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电工学基本知识

2.了解一定的单片机PLC知识

3.具备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

4.熟悉电力拖动各类常用元器件

5.熟悉给类常用控制电路

6.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7.具有很强的指导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8.有职业实践经历

9.具备设计基于项目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学习情境3

三相异步电动机

学时数

18

学习目标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相关知识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理论、结构及铭牌、定子绕组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分析及维护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空载运行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转矩关系和工作特性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与制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展示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

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点包括:

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

每部分的部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为:

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课堂项目操作成绩*20%+项目训练成绩*40%+综合训练成绩*30%。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具备一定的电工学、钳工基础和读图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电工学基本知识

2.了解一定的单片机PLC知识

3.具备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

4.熟悉电力拖动各类常用元器件

5.熟悉给类常用控制电路

6.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7.具有很强的指导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8.有职业实践经历

9.具备设计基于项目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学习情境4

其他电动机

学时数

6

学习目标

了解其他用途的电动机和微特电机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其他用途的电动机

2.伺服电动机和测速发电机

3.步进电动机和自整角机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展示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

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点包括:

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

每部分的部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为:

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课堂项目操作成绩*20%+项目训练成绩*40%+综合训练成绩*30%。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具备一定的电工学、钳工基础和读图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电工学基本知识

2.了解一定的单片机PLC知识

3.具备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

4.熟悉电力拖动各类常用元器件

5.熟悉给类常用控制电路

6.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7.具有很强的指导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8.有职业实践经历

9.具备设计基于项目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学习情境5

交流电机的绕组及功率选择

学时数

6

学习目标

了解交流电机的绕组及功率选择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绕组嵌线与连接的原则、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绕组

绕组嵌线的一般方法

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绕组

3.电动机额定功率的选择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展示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

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点包括:

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

每部分的部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为:

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课堂项目操作成绩*20%+项目训练成绩*40%+综合训练成绩*30%。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具备一定的电工学、钳工基础和读图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电工学基本知识

2.了解一定的单片机PLC知识

3.具备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

4.熟悉电力拖动各类常用元器件

5.熟悉给类常用控制电路

6.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7.具有很强的指导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8.有职业实践经历

9.具备设计基于项目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学习情境6

工厂电气控制

学时数

30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图

常用低压电器的选用、检测;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分析、接线;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的故障分析与故常排查

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全压、减压起动控制电路

3.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起动、电气制动控制电路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电路

5.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

6.桥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展示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

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点包括:

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

每部分的部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为:

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课堂项目操作成绩*20%+项目训练成绩*40%+综合训练成绩*30%。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具备一定的电工学、钳工基础和读图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电工学基本知识

2.了解一定的单片机PLC知识

3.具备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

4.熟悉电力拖动各类常用元器件

5.熟悉给类常用控制电路

6.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7.具有很强的指导学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8.有职业实践经历

9.具备设计基于项目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

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动态教学模式,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切实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单独一周集中实训,巩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

(三)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在专职教师中的比例达到100%,专兼教师比例为3:

1,已经建立了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具备合理的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

所有专职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兼职教师均来自企业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承担的教学任务上除配有专门的任课指导和学生实习指导师资外,还配有项目导师和职业规划师。

保证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项目的开发和未来职业的规划。

即凸显了我们教育的个性化,又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规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教材

针对高职教育学生“够用,实用”为原则,课程组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顶岗指导实习之际进行市场调研,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分析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能力标准,根据岗位能力标准进行课程标准和计划的编制。

选择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编写的教材,即适合高职教育,又可作为企业指导的专业书籍。

使学校和企业、课程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达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对学生考核标准与其职业标准相对接。

3.教学实训条件

电机拖动实验室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

1.教学评价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性考核,分阶段评价。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讲解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本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范围主要包括:

1)相关知识查找能力;

2)理论知识理解分析、计算的能力;

3)动手操作的能力;

4)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

5)职业规范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评价比例分配

(1)考核方法

考核要点包括:

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每部分的部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为:

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课堂项目操作成绩*20%+项目训练成绩*40%+综合训练成绩*30%。

(2)具体实施:

课堂表现:

出勤情况占50分,课堂回答问题20分,作业完成情况30分。

课堂项目操作:

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占50分,课堂测验占50分。

七、参考文献

1.黄柏辰主编,电机与拖动,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2.杨宗豹主编,电机拖动基础,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3.顾绳谷主编,电机及拖动基础(上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4.胡幸鸣主编,电机拖动基础,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李发海,王岩编,电机拖动基础(第二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6.赵家礼主编.电气图形符号新标准.中国电机标准.1995。

7.陈晓华等主编.电气图形符号新标准.中国电机标准.1995

8.国家标准局编.电气帛图及图形符号国家标准汇编.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9.许廖主编,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0.赵仁良主编,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第二版),北京:

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

11.赵明等主编,工厂电气自动控制,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12.方承远主编,工厂电气自动控制,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13.齐占庆主编,机器人床电气自动控制,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