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79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x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院系:

延大创新建筑工程系

班级:

给水排水0801班

姓名:

张学强(29号)

指导老师:

辛亚娟

设计说明书

一.原始资料

设计任务为陕西中部A县给水系统。

1.设计年限和规模:

设计年限为2020年,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城区人口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包括: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市政及消防用水,不考虑农业用水。

2.水文情况:

本县地势较平缓,附近有地表水源,考虑城区发展及供水安全可靠,采用环状网的布置形式,管线遍布整个供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3.气象情况:

该地区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见远期规划图中的风向玫瑰图,冬季冰冻深度0.5米。

4.用水情况:

城区2011年现状人口13.5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为5‰,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城区最高建筑物为六层(要求管网干管上最不利点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

消防时最低水压不小于10.00米。

要求供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无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无特殊要求。

采用统一给水系统。

用水普及率为100%。

 

综合生活用水逐时变化表

时间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用水量(%)

0.36

0.36

0.35

0.44

2.15

5.42

7.11

7.61

5.87

6.10

5.78

6.04

时间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用水量(%)

5.60

5.12

5.34

5.38

5.28

5.69

7.25

6.11

2.45

2.42

1.20

0.57

二.设计内容

1.给水量定额确定

(1)参照附表1(a)选用的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40L/cap.d

(2)工企业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3)浇洒街道用水量定额选用2.5L/m2.d。

浇洒绿地用水量定额为2L/m2.d。

(4)参照附表3该城市同一时间内可能发生火灾2次,一次用水量为45L/S。

2.设计用水量计算

(1)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一)城市综合用水量计算:

设计年限内人口为14.12万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240L/cap.d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

Q1=qNf

Q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m3/d;

q――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

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所以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为:

Q1=qNf=0.24*141200*100%=33888m3/d=392.22L/s

(二)工业用水量计算

工业生产用水

2000+1000+600=3600m3/d=41.7L/s。

工业生活用水

(600*25+1500*35)+1500*25+1500*25=142.5m3/d=1.65L/s。

工业淋浴用水

600*60*3+450*40*3+400*40*2=194m3/d=2.25L/s。

工业用水量

Q2=3600+142.5+194=3940m3/d=45.6L/s。

(三)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计算

道路面积按街区面积的15%算,绿地面积按街区总面积的5%算,街区总面积为4800000

浇洒道路用水量按每平方米路面每天2.5L计算,浇洒绿地用水量按每平方米路面每天2L计算

道路面积为:

4800000×15%=720000

;

绿地面积为:

4800000×5%=240000

=720000×2.5+240000×2=2280m3/d=26.4L/s

(四)管网漏失水量计算

Q4=(Q1+Q2+Q3)*10%=4010m3/d=46.4L/s。

(五)城市未预见水量计算

Q5=(Q1+Q2+Q3+Q4)*10%=4410m3/d=51.0L/s。

最高日设计流量

Qd=Q1+Q2+Q3+Q4+Q5=45960m3/d=532.6L/s。

(2)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

从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中可以看出,7-8点为用水最高时,最高时用水量为:

Qh=3346.2m3/h=929.5L/s

城市用水量变化情况表

时间

用水量

综合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浇洒道路城市绿化

管网漏失水量

未预见水量

城市每小时用水量

h

%

m3/h

m3/h

m3/h

m3/h

m3/h

m3/h

%

0-1

0.36

122

140

27.1

29.8

327.9

0.71

1-2

0.36

122

140

27.1

29.8

327.9

0.71

2-3

0.35

122

140

27.1

29.8

327.9

0.71

3-4

0.44

149

140

29.8

32.8

360.6

0.78

4-5

2.15

729

140

87.8

96.6

1062.4

2.31

5-6

5.42

1837

140

760

220.6

242.6

2669.2

5.80

6-7

7.11

2409

140

250.8

281.6

3095.2

6.73

7-8

7.61

2579

176.6

276.5

304.2

3346.2

7.28

8-9

5.87

1989

176.6

217.6

239.3

2632.4

5.73

9-10

6.10

2067

176.6

225.4

247.8

2726.7

5.93

10-11

5.78

1958

176.6

214.5

236.9

2595.9

5.65

11-12

6.04

2046

176.6

760

245.3

269.7

2967.5

6.45

12-13

5.60

1898

176.6

208.5

229.3

2522.3

5.49

13-14

5.12

1735

176.6

192.2

211.4

2325.1

5.06

14-15

5.34

1810

176.6

199.7

219.5

2415.7

5.25

15-16

5.38

1823

176.6

201.0

221.0

2431.5

5.29

16-17

5.28

1789

176.6

760

219.5

241.5

2656.5

5.78

17-18

5.69

1928

176.6

209.0

232.4

2555.9

5.56

18-19

7.25

2457

176.6

264.3

290.8

3198.6

6.96

19-20

6.11

2070

176.6

225.6

248.1

2730.2

5.94

20-21

2.45

830

176.6

101.6

111.7

1229.8

2.67

21-22

2.42

820

176.6

100.6

110.6

1217.7

2.64

22-23

1.20

407

176.6

59.3

65.3

718.1

1.56

23-24

0.57

193

140

34.2

37.7

413.9

0.90

合计

100

33888

3940

2280

4010

4410

45960

100

(3)消防用水量计算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该城市消防用水量定额为45L/s。

同时火灾次数为2。

Q=2*45=90L/s

(4)一级泵站工作流量

Q=aQd/T=1.10*45960/24=2106.5m3/h。

调节构筑物:

清水池溶剂和尺寸的确定

二级泵站设计供水线,从5时到20时一组水泵供水,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5.06%,其余时间另一组水泵供水,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2.68%。

清水池调节容积,二级泵站供水情况如下表:

时间

用水量

二级泵站供水%

一级泵站供水%

清水池调节容积(无水塔)%

0-1

0.71

2.68

4.17

-3.46

1-2

0.71

2.68

4.17

-3.46

2-3

0.71

2.68

4.16

-3.45

3-4

0.78

2.68

4.17

-3.39

4-5

2.31

2.67

4.17

-1.86

5-6

5.80

5.06

4.16

1.64

6-7

6.73

5.06

4.17

2.56

7-8

7.28

5.06

4.17

3.11

8-9

5.73

5.06

4.16

1.57

9-10

5.93

5.06

4.17

1.76

10-11

5.65

5.06

4.17

1.48

11-12

6.45

5.06

4.17

2.28

12-13

5.49

5.06

4.17

1.32

13-14

5.06

5.06

4.16

0.90

14-15

5.25

5.06

4.17

1.08

15-16

5.29

5.06

4.16

1.13

16-17

5.78

5.06

4.17

1.61

17-18

5.56

5.06

4.16

1.40

18-19

6.96

5.06

4.17

2.79

19-20

5.94

5.06

4.17

1.77

20-21

2.67

2.67

4.16

-1.49

21-22

2.64

2.68

4.17

-1.53

22-23

1.56

2.68

4.17

-2.61

23-24

0.90

2.68

4.16

-3.26

合计

100

100

100

24.51

因此,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4.51%计。

W=W1+W2+W3

W-清水池总容积

W1-调节容积;

W2-消防储水量

,按2小时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W3-安全贮量按W1+W2取整后计算

W1+W2=45960*24.51%+0.09*2*3600=11912.80

故W3取11912.80-11000=912.80

因此:

清水池总容积W:

W=11912.80+912.80=12825

取整数为:

W=12800

设置两个清水池,单池容积为6400

尺寸确定:

L*B*H=40*40*4。

3.给水管网定线

定线时一般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从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和接到用户的进水管。

(1)管网定线应该满足以下原则:

(一)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布置管网,并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远近期相结合。

(二)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到最小。

尽可能布置成环状,即按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的干管,用连通管连接。

(三)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应从两侧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下敷设。

(四)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五)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另外,定线时要注意:

(一)定线时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输水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

干管的间距一般采用500m-800m。

(二)循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距离布置一条或数条干管,干管位置从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

(三)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减少分配管的长度。

(四)干管按照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尽量少穿越铁路。

减小今后检修时的困难。

(五)干管与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使管网成环状网。

连接管的间距考虑在800-1000m左右。

(六)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降低管网的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输水管线走向应符合城市和工业企业规划要求,沿线有道路铺设,有利于施工和维护。

城市的输水管和配水管采用铸铁管。

4.管网水力计算

(1)集中用水量

集中用水量主要为工厂的生产用水量和职工生活用水量。

最大时集中流量为:

=186.5*1000/3600=51.80L/s。

(2)比流量:

=(929.5-51.80)/14690=0.06L/(s.m)

Qh——为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L/s

∑q——为大用户集中流量L/s

∑L——管网总的有效长度m

(3)沿线流量计算

管段

管段长度(m)

沿线流量(L/s)

1-2

630

37.8

2-3

860

51.6

3-4

880

52.8

4-5

540

32.4

6-7

580

34.8

7-8

820

49.2

8-9

930

55.8

10-11

570

34.2

11-12

790

47.4

6-10

580

34.8

12-13

920

55.2

13-14

280

16.8

9-14

280

16.8

14-15

560

33.6

5-15

1000

60.0

4-9

740

44.4

8-12

580

34.8

3-8

800

48.0

7-11

560

33.6

2-7

865

51.9

1-6

925

55.5

合计

14690

(4)节点流量

Qi=α∑qi    折算系数取α=0.5

节点

节点流量(L/s)

集中流量(L/s)

节点总流量(L/s)

1

46.65

46.65

2

70.65

70.65

3

76.20

76.20

4

64.80

64.80

5

46.20

46.20

6

62.50

62.50

7

84.75

84.75

8

92.90

92.90

9

58.50

58.50

10

33.50

33.50

11

57.60

57.60

12

68.00

68.00

13

35.00

11.36

46.36

14

33.60

24.71

58.31

15

46.80

10.43

57.23

合计

883.9

45.6

929.5

(5)环状管网流量分配

管段流量的分配,应该按照最短线路原则,并考虑可靠性的要求进行分配,几条平行的干线分配大致相等的流量。

与干线垂直的连接管,因平时流量较小,所以分配较小的流量。

流量分配时,各节点应满足的条件。

这里,流向节点的流量取负号,离开节点的流量取正号。

根据节点流量进行管段的流量分配。

分配步骤:

(一)按照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个管网的控制点。

(二)为了可靠供水,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之间选定几条主要的平行干管线,这些平行干管中尽可能均匀地分配流量,并且符合水流连续性即满足节点流量平衡的条件。

(三)与干管线垂直的连接管,其作用主要是沟通平行干管之间的流量,有时起一些输水作用,有时只是就近供水到用户,平时流量一般不大,只有在干损坏时才转输较大的流量,因此连接管中可以分配较少的流量。

管径与设计流量的关系:

Q=AV=πD2V/4

D=(4q/πV)

公式中D—管段管径,m;

   Q—管段计算流量,m3/s;

   A—管段过水断面面积,m2 

       V—设计流速,m/s;

设计中按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进行平差,确定实际管径。

平均经济流速与管径的确定

管径/mm

平均经济流速/(m/s)

D=100~400

D≥400

0.6~0.9

0.9~1.4

(6)最高用水时管网平差及扬程计算

环号

管段

管长

管径

初步分配流量

第一次校正

q(L/s)

1000i

h(m)

sq

q(L/s)

1000i

h(m)

sq

 

14-15

5-15

4-5

9-14

4-9

560

1000

540

280

740

200

250

350

350

200

-28.4

30

76

-78.6

23.2

7.79

2.58

2.52

2.68

5.35

-4.36

2.58

1.36

-0.75

3.96

0.153

0.086

0.018

0.010

0.171

-31.6

26.8

72.8

-78.3

19.0

2.42

2.96

2.34

2.68

1.71

-2.36

1.96

1.26

-0.75

1.26

0.043

0.110

0.017

0.010

0.066

2.79

0.438

-0.41

0.246

Q1=-2.79/(2*0.438)=-3.18

 

12-13

13-14

9-14

8-9

8-12

920

280

280

930

580

300

150

350

450

200

-58.6

-10.1

78.6

160.3

23

3.42

3.89

2.68

2.87

5.27

-3.15

-1.08

0.75

2.67

3.06

0.054

0.107

0.010

0.017

0.133

-62.1

-13.6

78.3

155.8

18.6

3.80

3.70

2.68

2.74

3.54

-3.50

-1.04

0.25

2.54

2.05

0.056

0.076

0.003

0.016

0.110

2.25

0.321

0.30

0.261

Q2=-2.25/(2*0.321)=-3.50

8-12

7-8

7-11

11-12

580

820

560

790

200

600

150

450

-23

250.2

12

-149.6

5.27

1.57

5.39

2.54

-3.06

1.29

3.02

-2.01

0.133

0.005

0.252

0.013

-18.6

241.3

4.5

-148.7

3.54

1.46

1.20

2.51

-2.05

1.19

1.67

-0.98

0.110

0.005

0.371

0.007

-0.76

0.403

-0.17

0.492

Q3=0.76/(2*0.403)=0.94

7-11

10-11

6-10

6-7

560

570

580

580

150

500

600

600

-12

-219.2

-252.7

300

5.39

3.04

1.60

2.19

-3.02

-1.73

-0.93

1.27

0.252

0.008

0.004

0.004

-4.5

-210.7

-244.2

314.1

1.20

2.83

1.51

2.39

-0.67

-1.31

-0.88

2.38

0.148

0.006

0.004

0.008

-4.41

0.26

-0.48

0.166

Q4=4.41/(2*0.26)=8.48

4-9

3-4

3-8

8-9

740

880

800

930

200

400

200

450

-23.2

117.6

20

-160.3

5.35

2.95

4.07

2.87

-3.96

2.60

3.26

-2.67

0.171

0.022

0.163

0.017

-19.0

118.6

11.2

-155.8

1.71

3.05

2.20

2.74

-1.26

2.38

1.76

-2.55

0.066

0.020

0.157

0.016

-0.77

0.373

0.33

0.259

Q5=0.77/(2*0.373)=1.03

3-8

2-3

2-7

7-8

800

860

865

820

200

500

200

600

-20

173.8

-23

-250.2

4.07

1.98

5.27

1.57

-2.26

1.70

-2.56

-1.29

0.163

0.010

0.198

0.005

-11.2

183.6

-13.2

-241.3

2.20

2.19

2.55

1.46

-1.76

2.88

-2.20

1.19

0.157

0.016

0.167

0.005

-4.41

0.376

0.11

0.344

Q6=4.41/(2*0.376)=5.86

2-7

1-2

6-7

1-6

865

630

580

925

200

600

600

800

23

267.5

-300

-615.2

5.27

1.78

2.19

2.15

4.56

1.12

-1.27

-1.99

0.198

0.004

0.004

0.003

7.51

261.9

-314.1

-620.8

2.98

1.71

2.39

2.18

2.57

1.08

-1.39

-2.01

0.342

0.004

0.004

0.003

2.36

0.209

0.25

0.353

Q7=-2.36/(2*0.209)=-5.64

经过校正后,各环的闭合差小于0.5m,

大环1-2-3-4-5-15-14-13-12-11-10-6-1的闭合差为

∑h=2.96+1.86+2.38+2.88+1.08-2.36-2.01-0.88-1.31

-0.98-3.5-1.04=-0.92m<1m

满足要求,计算完毕。

设控制点选在13点,所需最小服务水头为28m(六层楼),计算得各点的自由水压和节点水压为

节点

自由水压

节点水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8

14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