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812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 精品.docx

最新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含答案精品

中考《鱼我所欲也》复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

(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

这种;这种做法。

为:

宁愿;为了;接受。

而:

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

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

帮助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下《鱼我所欲也》教案

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教学步骤]

一、师生齐背课文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

论点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

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

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

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

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

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

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

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

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师生讨论。

明确:

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

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

所以,“一箪食。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2)教师总结:

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

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朱熹说:

“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作者:

山稳水灵2018-2-1611:

46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下《鱼我所欲也》教案

对比。

生和义比。

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

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

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

通篇皆是。

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

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生1: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

他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

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

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生3:

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

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

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生4:

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

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六、布置作业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九下《鱼我所欲也》教案

 

●供你自主研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一箪食,一豆羹()()故不为苟得也()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

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

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

____________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

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本文运用_________的手法,论述“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当求“生”与守“义”发生矛盾时,人应当“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14题。

(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联系全文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_____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____________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对文中的观点,一向都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

齐恒公问管仲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辅之则强铺:

____________

(2)背之则亡背:

____________

10.把“君人者,以百姓为天”译为现代汉语。

11.这段文字反映了管仲怎样的政治主张?

(三)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②。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君何如?

”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

①上:

指汉高祖刘邦。

②差:

高低。

12.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3.翻译句子。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14.不善“将兵”的刘邦最终擒获了善“将兵”的韩信,为什么?

三、探究学习

15.你过去一定也做出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

试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二)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性,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4.解释上文加点字。

镇()

而()

15.根据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一个成语。

16.用现代汉语正确通顺地翻译画直线的句子。

1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27.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的原因)

B.陛下慢而侮人(傲慢)

C.此其所以为我禽也(同“擒”:

捉住)

D.连百万之军(联络)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三者,皆人杰也。

②高祖置酒洛阳宫。

2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项羽败于刘邦的原因,并说明刘邦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

 

(二)14.安定却

15.运筹帷幄

16.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

17.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因而取得天下。

27.D

28

(1)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物。

(2)高祖在洛阳的南宫里设置酒席。

29妒忌怀疑贤能之人,加害有功之臣,独占所得利益。

(1分)善用人才。

(1分)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人,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参考译文]

高祖在洛最设酒宴。

高祖说:

“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隐瞒我,都要说真心话。

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

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

“陛下傲慢而且喜欢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喜欢爱护别人。

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与天下人同享利益。

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夺取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都是人中的豪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19鱼我所欲也

一、1.dānɡēnɡɡǒucùxiè

2.

(1)“辟”通“避”,躲避。

(2)“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乡”通“向”,从前。

(4)“辩”通“辨”,辨别。

3.

(1)并且却,可是

(2)比对于

4.比喻舍生取义

二、

(一)5.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6.

(1)祸患、灾难。

(2)假如、假使。

7.

(1)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两样不能都得到,不要生命而要义。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8.提示:

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只要从人生的取舍、选择、意义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二)9.

(1)辅助。

(2)背弃,弃之而去。

10.当君王的人,要把人民当作天。

11.管仲是一个很有头脑的政治家,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认识到了国家的安危兴亡,取决于人民。

因此,他劝桓公要尊重天,就是提出了要尊重人民这一政治主张。

(三)12.“不”通“否”,否定副词。

“禽”通“擒”,擒拿,活捉。

13.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活捉了呢?

14.韩信善“将兵”却不善“将将”,而刘邦不善“将兵”却善于“将将”。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三、15.关键时候要树立起义重于利,舍生取义的观念。

(意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