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148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面是来自海南小朋友说的话,不可信的是:

A.夏秋季,经常受台风的影响B.三亚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C.在海南推广滑冰运动D.海南盛产椰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台风是每年夏秋季节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A可信;三亚位于海南岛上,由于受海洋影响强烈,夏季气温并不是很高,因此该地成为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B可信;海南位于热带地区,因此治理终年不会结冰,因此不会再海南推广滑冰运动,C不可信;椰子属于热带水果,是海南的主要水果,D可信,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2.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D.三分之二是陆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上看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即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半球陆地面积比西半球少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少

C.无论南北半球都是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生活的地球,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其中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我们也可以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4.下面四个大洲的轮廓图中,表示北美洲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世界共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七大洲。

据图可知:

A为北美洲;B为非洲;C为亚洲;D为南极洲,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5.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极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极点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地点。

而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南极洲位于南极点附近,因此是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故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6.四大洋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A.太平洋B.北冰洋C.大西洋D.印度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陆地穿插于海洋中,把全球分为四大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深度最浅的海洋。

在全球的四大洋中,北冰洋位于北极点附近,因此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7.一架飞机在燃油充分的情况下从海口出发,沿纬线一直向西飞,最终能到达

A.北极B.南极C.赤道D.海口

【答案】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8.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   D.苏伊士运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9.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D.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因此引起了大陆漂移,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1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本初子午线B.回归线C.赤道D.极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以东最南端和最北端,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也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极圈是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也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1.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所有经线相等,所有纬线相等

C.赤道是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纬线D.纬线是半圆,经线是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经线和180°经线B.20°E和160°W

C.20°W和160°ED.赤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该线以东为东经度,该线以西为西经度;180°经线是国际日界线;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3.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个极点且与纬线垂直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都起止与南北两个极点,其中北极点是世界上的最北端,其四周都是南;南极点是世界上的最南端,其四周都是北。

一个人站在北极点,则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4.经度10°和纬度10°交界的地点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网格叫做经纬网,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标点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地球仪上的10°经线有10°W和10°E两条,10°纬线有10°N和10°S两条,所以在地球仪上,经度10°,纬度10°相交的地方一共有4个,故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16.下图中,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200米B.300米

C.350米D.500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据图可知:

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300~400米,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17.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

A.世界气候图B.世界政区图

C.中国地形图D.城市旅游交通地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城市旅游交通地图,故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18.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的海拔-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8844米B.9244米C.12844米D.8444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据题意知: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的海拔-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844-(-400)=9244米,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19.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A.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20.在1:

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A.500千米B.200千米C.125千米D.20千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其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在1:

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2500000=12500000厘米=125千米,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21.下面图例中,表示河流的是

A.

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图的阅读,一般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了解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有时不同的地图,图例也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据图可知:

A表示铁路;B表示河流;C表示山峰;D表示城市,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22.下列哪个地图的比例尺最大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海南地图D.海口地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据选项可知:

海口地图实际范围最小,则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其比例尺最大,故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23.下列哪个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A.四季变化B.昼夜变化C.昼夜交替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24.六大板块中,中国位于哪个板块

A.欧亚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其中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板块上,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25.下图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29°N,112°EB.29°N,112°W

C.29°S,112°ED.29°S,112°W

【答案】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26.有关经线、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纬线都等长B.赤道长度和经线相等

C.赤道的长度比经线短D.赤道的长度大约是经线的2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

赤道的长度约为一个经线圈的长度,因此赤道的长度大约是经线的2倍,故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27.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A.人类破坏环境B.地形复杂多样

C.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即板块边缘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因此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28.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与160°W相对的经线是

A.20°E经线B.20°W经线

C.0°经线D.180°经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经线是连接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的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共同组成一个经线圈,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之间其特征为:

两条经线的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所以与160°W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20°E经线,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29.下面的大陆漂移示意图,符合从2亿年前到现在顺序的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大陆漂移是指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据图可知:

符合大陆漂移的顺序是乙→甲→丙,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30.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B.地球自转C.人类破坏D.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即板块边缘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使得其面积不断缩小,故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二、综合题(40分)

31.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共7分,每空1分)

(1)写出A、D两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B、C两点的半球位置。

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_________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C点位于_________半球。

            

(3)A点在C点的___________方向。

【答案】

(1)A(40°W,40°N)B(0°,20°E)

(2)北,南

(3)正北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据图可知:

A点的坐标是(40°W,40°N);D点的坐标是(0°,20°E)。

(2)我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据图可知:

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北半球,C点位于南半球。

(3)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据图可知:

A点在C点的正北方向。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甲是(东或西)半球图,大部分位于该半球的是洲和洲,它们以运河为界。

乙图中①和③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

(3)由图可知,地图上的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

【答案】

(1)西,北美,南美,巴拿马,苏伊士

(2)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3)北,东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世界共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七大洲。

其中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南极洲位于东半球;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南极洲位于南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位于北半球。

据图可知:

甲是西半球图,大部分位于该半球的是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乙图中①为非洲,③为亚洲,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2)陆地穿插于海洋中,把全球分为四大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深度最浅的海洋。

据图可知:

A为太平洋;B为大西洋;C为印度洋;D为北冰洋。

(3)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即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读图写出下列地形部位名称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③和④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

(3)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

(4)从A、B两处爬山,哪处更容易攀爬?

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知道甲和乙的实际水平距离吗?

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200

(3)西北

(4)A,A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不能,无比例尺和参照物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

据图可知:

②为鞍部;③为山谷;④为山脊;⑤为陡崖。

(2)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据图可知:

③地海拔为200米,④地海拔为400米,则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3)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据图可知:

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4)利用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坡度的平缓和陡峻,一般来说: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

要选择一条坡度较缓的路线登山,应选择等高线稀疏的地区,据图可知:

A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和,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A处爬山要容易些。

(5)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其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据图可知:

图中无比例尺和参照物,因此不可能知道甲和乙的实际水平距离。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34.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______大板块。

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

D_________,E______,F_________。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板块与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_。

(3)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

(4)若地震发生在上课期间,你认为正确的避震方法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种)

【答案】

(1)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稳定,活跃

(3)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4)(略)言之有理即

【解析】

试题分析:

(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据图可知:

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即板块边缘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

(3)据图可知:

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是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

(4)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因此躲在高大建筑附近、高架桥下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高考一轮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