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185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前合后偃(yǎn)苌(cháng)弘化碧

玉駉(cōng)难系虚与委蛇(yí)

B.白驹(jū)过隙一气呵(hē)成

轻歌曼(màn)舞文过饰(shì)非

C.响遏(è)行云饿殍(piǎo)遍野

时乘命蹇(jiān)沧海一粟(lì)

D.博闻强识(zhì)以儆(jǐng)效尤

满目疮(chāng)痍高屋建瓴(líng)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孤身只影锅角虚名名窗净几饿莩

B.丕极泰来深孚众望旁证博引歃血

C.风驰电掣销声匿迹不瘟不火殒命

D.积重难返不肖子孙戳力同心裁判

3.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

配偶。

B.收酒旗重九无聊。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佳节。

C.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

六出:

六月。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

西风:

秋风。

4.选出加点词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的一组()

A.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B.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C.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D.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5.下面有关古代典故和传说的叙述,有出入的一项是()

A.红泪:

王嘉《拾遗记》载,薛灵芸选入宫时,别父母,以玉壶承泪,壶映出红色。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后人遂称女子眼泪为红泪。

B.流觞曲水:

古代习俗,每逢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在环曲的水流旁聚会,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酒敬给放置酒杯者饮。

C.苌弘化碧:

苌弘,周贤臣。

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绿色的美玉)。

D.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止。

二、课内阅读(15分)

阅读《窦娥冤》(节选),回答6-10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6.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合:

只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

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勘:

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延:

邀请

7.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盗跖和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

泛指武将和文人。

B.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

C.错勘贤愚枉做天:

泛指坏人和好人。

D.[滚绣球]宫调名。

8.窦娥开始信奉鬼神力量,视之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

错勘贤愚枉做天!

”下面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窦娥冤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来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9.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是哪两类人()

A.穷人和富人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

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   D.为善的与作恶的

10.这首曲子综合运用了哪些修饰格()

A.呼告对偶借代拟人B.比喻呼告对偶夸张

C.比喻对偶拟人呼告D.排比对比比喻拟人

三、课外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1-13题。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 致 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正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注]咸阳百二山河:

咸阳(今陕西咸阳市),是秦朝的都城。

因地处九嵏山之南,渭水之北,形势极为险要,凭此天险即可足当数倍于我之敌,故有“百二”之称。

百二,或说二之于百,或说百之于二百,皆言天险可以凭借之意。

项废东吴:

指项梁与项羽叔侄二人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杀会稽郡守而起兵的事。

会稽郡,在吴(今江苏吴县),历来泛称东吴。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韩信是“汉兴三杰”之一,与萧何、张良齐名,在歼灭项羽主力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受封齐王。

后因有人告他谋反,汉高祖刘邦以随游云梦之名,召而执之,贬为准阴侯,继而为吕后用萧何计所杀。

兀的,这的意思。

正果,佛家语,指悟道有得,元杂剧中多用作应验、结果的意思。

蒯通:

韩信幕下辩士,曾劝韩信莫听高祖之命,索性起兵叛汉,韩不从,终遭祸。

蒯通料知自身亦不能免,遂假装风魔逃遁。

但仍被刘邦所执。

11.下面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成功的是萧何,失败的也是萧何。

B.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

C.此处引用这个成语,是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情反复的讽刺。

D.韩信因萧何推荐,做了大将军,建立功勋,后被萧何诱骗,死在吕后手里。

12.下列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两字功名,几阵干戈”是对当年楚汉相争的历史大搏斗的评点。

B.“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是指当年项羽在会稽起兵抗秦,和刘备建立西蜀和汉中统兵抗秦的事。

C.“梦说南柯”是对项、刘二人争霸的总观:

瞬息之间,俨然是一场“南柯之梦”。

D.“韩信功兀的般正果”意思是:

当年曾与萧何、张良齐名,为刘邦屡建奇功的大将韩信竟然也只落得一个被杀的结果。

13.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元曲题为“叹世”,但终其篇却无一字针砭当世,而是回忆一个个历史故事。

这种写法实际上是借“咏吏”来“叹世”的曲笔。

B.“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有人说重点在评说“废东吴”,而“兴西蜀”只是为了对仗工整而罗列的。

C.“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的引用极巧妙,它继承楚汉相争故事,又合乎曲谱要求,还一语双关。

D.全诗借“两字功名,几阵干戈”“梦说南柯”和“醉了由他”等诗句来表达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愤世嫉俗的心声。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4—15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4.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

刘备、孙权及曹操。

15.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

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

挺之言于九龄曰:

“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

”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

“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

”挺之素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林甫恨之益深。

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

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

上谓宰相曰:

“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九龄曰:

“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

”上曰:

“虽离乃复有私。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诸君不见立仗马乎?

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

"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专给唯诺而已。

然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四卷)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宜一造门                造:

到B.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        坐:

犯……罪

C.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属:

亲属D.则超腾不次                  不次:

不按次序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①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①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此乃挺之出妻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皇上想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关系重大,李林甫不适合担任宰相,皇上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B.李林甫怨恨中书侍郎严挺之,是因为李林甫曾经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而萧炅不喜学习,曾经在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误读为“伏猎”,挺之无法容忍其不学无术,将萧炅调出京城做了岐州刺史。

C.张九龄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建议挺之去拜访正备受皇上宠爱的李林甫,主动与李林甫交好,但最终挺之没去拜访李林甫。

D.李林甫想独揽大权,曾经用食三品料的马匹一鸣辄斥去为喻,明令各位谏官不准上书言事。

而杜琎上书进谏,第二天就被贬。

从此通过进谏争取受宠权利的门路就断绝了。

  

班次:

姓名:

学号:

得分:

注意:

选择题答案全部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四、填空与简答(共28分)

19.翻译下面一段话的划线句子。

(8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曾子之妻之市

译:

(2)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

(3)特与婴儿戏耳。

译:

(4)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6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1分);其“诗骨”是(1分)。

(2)在颔联、颈联、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4分)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马嵬[1]袁枚[清]

莫唱当年长恨歌[2],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3]上多!

注:

[1]马嵬:

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2]长恨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

[3]长生殿:

华清宫的一座殿。

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

表示永世不分。

(1)、《潼关吏》与《新安吏》合称“三吏”,作者都是(2分)

(2)《马嵬》诗与《长恨歌》在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看法上是否相同?

试作简要分析。

答:

(4分)

(3)你是如何评价袁枚在本诗中的看法的?

答:

(2分)

22.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共6分,每空1分)

(1)旧时王榭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乌衣巷》)

(2)残山梦最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桃花扇》)

(3)___________________,瘦马卧空壕。

(孔尚任《桃花扇》)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5)泪添九曲黄河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西厢记》)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18分)

虽然京剧只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但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源远流长。

中国戏曲源于古代的民间歌舞传统,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从唐代歌舞到宋杂剧、金院本、以及南戏,初步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完整形式。

发展到元杂剧,有了结构比较严谨的剧本,有了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了舞台艺术,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

到了明代,衍化成为北杂剧并和传奇并存。

及至明末清初,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地方剧种。

它们既继承了中国戏剧的历史传统,又各自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因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音乐声腔和艺术表现手段,呈现出许多剧种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

这中间,作为京剧前身的徽剧(徽调)、汉戏(楚调)、秦腔和弋阳腔(包括后来在北京融化成的京腔)等,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广为人们所喜爱。

京剧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又为清代宫廷所重视和提出,加上京都人文荟萃,使它得以广泛借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融化各地的多种文学样式的精华。

正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京剧博采众长,经过一代代表演艺术家的辛勤努力,终于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被称为“大戏”、“国剧”,一度在剧坛独领风骚。

京剧艺术蕴涵丰富,比如京剧的声腔和音乐方面,是在吸收徽剧、汉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一些曲腔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昆腔、吹腔、小调的声腔音乐体系。

它的唱词继承了我国诗、词、曲和说唱文学的艺术传统,确立了由上下句组成的“板腔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剧诗。

它的唱腔和板式多种多样,不同行当,不同流派各有不同的声腔和演唱方法,宜于表达各种人物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

它的伴奏,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具有很高的音乐欣赏价值。

在表演手段和技巧方面,它在生活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美化、吸收了各地方戏曲精粹的民族舞蹈、武术、杂技的长处和技巧,经过不断丰富加工,形成了唱、念、做、打、翻兼有手、眼、身、法、步俱全的程式化、舞蹈化的表演特点。

在服饰、道具、人物造型、脸谱方面,它借鉴和吸收了我国的民族绘画、雕塑、书法、刺绣及民间工艺的特长,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程式性,不仅鲜明生动、艳丽多彩,而且同戏剧表演融为一体,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另外,在剧目方面,也很有特色。

它在内容上确有不少封建糟粕,应予剔除,但也有相当部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惩恶扬善、崇俭戒奢、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扶弱济贫等等,还有不少戏表现了民族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并给人以历史和知识。

这些可以异时共存、异地共赏的东西,有助于人们道德品质的熏陶和思想智慧的启迪。

观赏这些剧目,不但可以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教益。

23.

(1)第一段中“这中间”指的具体内容是:

(2分)

答:

(不超过10个字)

(2)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2分)

答:

(不超过25个字)

24.分别概括京剧艺术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6分)

(1)唱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2)伴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8个字)

(3)表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25.“观赏这些剧目,不但可以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教益,”其中“教益”指的内容是:

(4分)

答:

(不超过20个字)

2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三项是(4分)()

A.清代宫廷的重视、提供以及京都特有的人文环境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B.京剧正是在元杂剧这个中国古典戏曲艺术高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京剧唱词的表现形式是由上下句组成的“板腔体”

D.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京剧具有高度贴近生活的特点

E.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F.唱、念、做、打、翻是京剧的程式,手、眼、身、法、步是人物造型和脸谱的技巧

六、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那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

”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

“那好,请吧!

”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

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

“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看完以上故事,你对“成功”也许有了新的认识,请以“成功之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四册第四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C(蹇jiǎn粟sù)2.B(A蜗B否征D戮)3.C(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

4.A(第一个“行”:

大致相当于“这边”或“这里”“那里”第二个“行”:

做,为,给)

5.B(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6.D(延长)

7.B(A泛指坏人和好人。

C泛指好人和坏人。

D曲牌名。

)8.D9.D10.A

11.A12.B(“刘备”应为“刘邦”)13.B(“兴西蜀”也是评说的重点)

14.D解析:

曲中鼎足而立的三位英雄人物是:

曹操、孙权和诸葛亮。

D项显然错误。

15.C解析:

C项分析不当处有二:

一是表现手法没有运用比较;二是内容上没有表达“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16、C(同“嘱”,托付)

17、C(A.第一个“与”是连词,译为“和”;第二个“与”是动词,译为“结交”、“亲附”。

B.第一个“以”是介词,译为“因为”;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C.均是介词,译为“通过”。

D.第一个“乃”是副词,用于判断句中表肯定;第二个“乃”也是副词,但表逆转,译为“竟然”。

)18、D(“通过进谏争取受宠权利”是曲解了“谏争”,此处“争”同“诤”,与“谏”同义复用,即直率地规劝。

19.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踩分点为动词“之”)她的儿子跟着她哭。

他的母亲说:

“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

(踩分点为“女”)”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

妻子制止他说:

“只不过是跟孩子的戏言嘛。

(踩分点为“特”)”曾子说:

“孩子不能欺骗啊。

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啊,听父母的教导的。

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

(踩分点为第一个“子”)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煮猪肉(吃)。

20.(6分)

(1)“孤”;“飞鸣声念群”。

(2分,每空1分)

(2)(任选一联:

4分——诗句释意1分,诗句分析2分,表现诗意1分;意思对即可。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21、

(1)《石壕吏》杜甫(2分)

(2)袁诗对《长恨歌》以同情的态度表现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袁枚认为,平民百姓在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帝王、妃子之间的感情磨难。

(4分)(3)在封建社会里,诗人这种关注平民百姓,敢于为平民百姓“鼓”与“呼”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分)

22.

(1)飞入寻常百姓家

23.

(1)许多剧种(或“数以百计的地方剧种”)

(2)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战,融汇诸家优点而发展起来的。

24.

(1)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

(2)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3)唱、念、做、打、翻兼有、手、眼、身、法、步俱全的程式化,舞蹈化的表演特点

25.传统美德、民族智慧、人生的哲理、历史知识

26.BDF27.(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

“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皇上不听。

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是不得不奉承他。

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很好,所以李林甫一并嫉恨他们。

这时玄宗在位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懒于处理政事。

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尽力争论。

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皇上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

李林甫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

萧炅一向不学无术,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误读为“伏猎”。

严挺之对张九龄说:

“尚书省怎么能容忍(如此不学无术的)‘伏猎侍郎’呢!

”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