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209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docx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句式变换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划线字注音。

ān

________

不________世事

呜咽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答案】

(1)谙

;yè

(2)振撼

;震撼

(3)C

(4)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解析】【分析】

(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2)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3)凌厉,指凌空高飞;意气昂扬,气势猛烈。

(4)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要想原意不变,需要在句子中添加否定词。

故答案为:

(1)谙;yè

(2)振撼;震撼(3)C(4)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成语),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想起去年的紫薇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

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衰(   )败,仿佛气数已尽,难道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那一场花事?

花事已过,她们就自觉完成了“使命”,不再重复昨日的风华决代。

紫薇花呀紫薇花,倘(   )若如此,你岂不是我的知己,可是我又怎么忍心看你如此zāo蹋自己,是天灾,还是人为,你倒是给我一点启示呀!

花开无语,花落有期,花开花落皆有时。

花开了,理应感激,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

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衰(________)败   倘(________)若    zāo(________)蹋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称号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4)将文中“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句改为陈述句。

【答案】

(1)shuāi;tǎng;糟

(2)风华决代;风华绝代

(3)把“感激”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衰败”:

指衰落,衰弱。

形容事物的发展具有衰退和败落的样子。

读“shuāibài”,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糟”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风华绝代”:

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风华:

风采才华;绝代:

冠绝当世。

注意据义定形。

(3)“花开了,理应感激”与“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属于一个层面的并列关系,再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中间应该使用分号,不能用逗号。

(4)反问句改陈述句。

将反问句“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中的否定词“不”改为“也”。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何尝”去掉。

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注意改后的基本意思不变。

故答案为:

⑴shuāi;tǎng;糟

⑵风华决代-风华绝代

⑶把“感激”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⑷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⑷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疑问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3.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

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

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           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

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   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   )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扬;莹;B;A

(2)A

(3)改句:

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

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识记答题,注意“羊”不要写成“杨”;“莹”不要写成“萤”或“荧”;“蜕”和“锐”的区别;“垢”和“后”的区别。

(2)A搭配不当,正确的句子是:

那条路愈来愈璀璨,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没有语病。

(3)句式转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此句应把“何来”改成“就没有”或“就不会有”,问号变成句号。

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后,虽然句意没有发生变化,但语气明显减弱,也就是说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而且反问句的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故答案为:

⑴①扬;②莹;③B;④A;

⑵ A;

⑶改句:

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

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

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⑶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

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案】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解析】【分析】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解答本题需要提取关键词,比如,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等。

故答案为: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点评】这是一道下定义类试题,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5.把下面的内容放在A,B两种语言环境中转述,要求人称正确,语气准确,内容清楚。

   1955年6月,科学家钱学森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A.送信人对王炳南大使说:

________。

B.王炳南大使不在,送信人对他的秘书说:

________。

【答案】“王大使,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

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您,他指示您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先生回国。

”;“秘书同志,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

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交给王大使,并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先生回国。

请您把总理的话转告王大使。

【解析】【分析】转换引述句:

(1)标点符号的改变

(2)人称的变化

如:

A.送信人对王炳南大使说:

“王大使,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

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您,他指示您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先生回国。

B.王炳南大使不在,送信人对他的秘书说:

“秘书同志,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

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交给王大使,并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先生回国。

请您把总理的话转告王大使。

【点评】掌握转述句改引述句的方法。

平时多练习。

四、语言表达(共10题;共68分)

6.对下面长句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和面值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A. 邮票凝结着辛勤劳动。

                                        

B. 邮票的安排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C. 图案、色彩、文字和面值凝结着辛勤劳动。

          

D. 设计、装饰、运用、文字和安排凝结着劳动。

【答案】D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

故:

(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和(面值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即:

设计、装饰、运用、文字和安排凝结着劳动。

故选D。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

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

平时多做练习。

7.下列各项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

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 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变为被动句:

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 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

变为感叹句:

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 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

【答案】A

【解析】【分析】A.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变换错误,变换后与原句不符,应改为“谁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句式变换符合原意。

C.句式变换符合原意。

D.句式变换符合原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子变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应首先明确各种句式的特点:

(1)长句与短句:

长句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故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2)散句与整句:

整句的结构基本相同,形式比较整齐匀称;散句的结构不整齐,常常长句和短句交互运用;(3)常式句变成变式句时,要搞清强调和突出的对象,再依此改变原有句子的结构,同时还要保持意思的通畅;(4)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主动句变被动句,只需将“把”字所带的宾语提到主语的位置上,将“把”字改成“被”字即可,被动句变主动句则相反,即将“被”字所带的宾语提到主语位置上,将受动者放到动词后面,去掉“被”字即可;(5)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一般而言,有偶数个否定词的句子最终表达肯定的意思,有奇数个否定词的句子最终表达否定的意思(反问语气表示否定的意思)。

8.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

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改句:

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 原句:

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

改句:

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

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

改句:

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之间的转换,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要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重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哪些词语变了,这些词语有没有影响句意的表达。

本题中要特别注意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

B项意思发生变化,原句重点是战略的眼光,改句重点是科技的力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式变换能力。

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

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

注意句式的变换,其实只是句子形式的变化,它的意思不会发生变化。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sǒng立在我们面前。

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

而傍着一颗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ǒng立________     缥缈________       喷薄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亭亭如盖”中“盖”选择恰当的一项(   )

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

B.动物的甲壳

C.伞;车篷

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闭作用的东西

(4)将画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耸;miǎo;bó

(2)巍俄;巍峨

(3)C

(4)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解析】【分析】

(1)本题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耸”的字形和多音字“薄”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巍俄-巍峨。

(3)本题作答一定要结合语境和句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亭亭如盖”一般是指树枝繁茂如同车篷一样。

本题中描写的对象是“树冠”,所以“盖”的意思是“伞,车篷”。

(4)原句“简直堪称一绝”是肯定句,改写时,要把肯定句中“必须”“肯定”“一定”之类表示肯定语气的词语可改为“不能不”“不得不”或“非……不可……”。

据此,可改写为: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称之为一绝。

故答案为:

⑴耸;miǎo;bó

⑵巍俄;巍峨

⑶C

⑷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词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和分析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式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要按照要求作答。

10.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思绪,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A. 这怎么能是在诗意地生活呢?

                             

B. 这是在诗意地生活。

C. 难道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D. 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吧?

【答案】B

【解析】【分析】反问句中,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转换成陈述句以后就是:

这是在诗意地生活。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和句子转换。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11.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

A. 原句:

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到:

“萝卜”。

改句:

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

B. 原句:

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

改句:

现在牛肉价格比猪肉贵是收入增加、需求增大造成的。

C. 原句:

难道《人民的名义》不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

改句: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D. 原句:

我们是党的干部,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改句: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责任。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

原句是强调喜欢萝卜的人,是说小李喜欢萝卜。

而改句的意思正好相反。

 

12.语言表达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胸宽广

【解析】【分析】从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本题可仿照“我喜欢……,因为它使我的心……”来写,示例:

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故答案为:

示例:

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要注意修辞和句式。

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13.阅读下面文字,在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句话,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致前线抗“疫”英雄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________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新世纪疫战

你们的战袍是防护衣

________

你们的战场是医院

敌人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新型冠状病毒

知识卡片: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答案】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据此可仿写为:

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故答案为:

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点评】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14.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特点及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仿写一句话,长短不限。

例句:

坐飞机、乘高铁、换汽车、行山路,山路蜿蜒,蜿蜒出习主席心系群众的一片深情。

【答案】【示例1】擦黑板、坏钢笔、破擦板、行板书,板书工整,工整出无数教师谆谆教导的一片苦心。

【示例2】阅课本、背知识、游题海、析考题,考题奋笔,奋笔出学子多日苦读的努力果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

从例句句式看,主要有两个特点:

①“坐飞机、乘高铁、换汽车、行山路”是用四个三字动宾短语构成一组排比句;②“行山路,山路蜿蜒,蜿蜒出习主席心系群众的一片深情”运用了顶真的修辞;“行山路”是动宾结构,“山路蜿蜒”是主谓结构,“蜿蜒出习主席心系群众的一片深情”是动宾结构。

故仿写时,语句内容要有关联,句式、修辞要与例句一致,语言要通畅。

示例:

读名著、记人物、理情节、析主题,主题探究,探究出文学少年孜孜不倦的作家梦想。

故答案为:

【示例1】擦黑板、坏钢笔、破擦板、行板书,板书工整,工整出无数教师谆谆教导的一片苦心。

【示例2】阅课本、背知识、游题海、析考题,考题奋笔,奋笔出学子多日苦读的努力果实。

【点评】仿写要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

努力从“形似”到“神似”。

形似:

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

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15.改写句子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

B.爸爸说:

“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