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271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docx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春天一到,很多动物的生殖腺便发达起来.这是由于白天变长,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内分泌腺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腺体、激素及生理作用是(  )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刺激性腺的活动

C.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刺激性腺的活动

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3.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淋巴因子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

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

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

6.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测定Na+﹣K+﹣ATP酶活性和SDH总活性(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SDH总活性由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无法推断出(  )

A.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了Na+、K+的主动运输

B.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

C.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有障碍

7.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9.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发现,他们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

C.HIV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

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10.如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等到c点

11.下列方法中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是(  )

A.注射干扰素(淋巴因子)B.成人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牛痘疫苗D.婴儿从母乳中获得某些抗体

12.下列实例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天然湖泊

B.一块草地上的所有黑山羊

C.一口池塘中的全部鳙鱼

D.一个公园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

13.下列不属于人脑特有高级功能的例子是(  )

A.读书B.写字C.说话D.听声

14.下列由腺垂体分泌,并能对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5.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应该及时补偿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16.在生产上,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以上都不是

17.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该信号称为(  )

A.静息电位B.反射C.神经冲动D.反射弧

18.1936年美国某岛屿引人环颈雉,其后的五年环颈雉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36年后的十年内,对坏颈难而言资源是无限的

B.该岛屿上环颈雉的环境容纳量逐年增大

C.一年中不同季节,环颈雉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D.环颈雉的引人最终使该岛屿的生态系统实现新的平衡

19.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0.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2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

B.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

C.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

D.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

2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温度B.光照强度C.食物种类D.湿度

24.如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B.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

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入值的大小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25.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需神经和体液调节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下丘脑只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6.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素的机理是(  )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27.下列关于某同学体内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能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异性

C.记忆细胞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

D.吞噬细胞功能的发挥与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28.神经元细胞膜上有Na+、K+等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发生障碍而产生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

A.a或bB.b或cC.c或dD.a或d

29.研究发现,老鼠处于不同特定地点时,大脑的海马体里会有不同的“位置细胞”会激活,同时大脑内嗅皮层里不同的“网格细胞”也被激活.这两类细胞共同组成了大脑内的综合定位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细胞未被激活时,Na+和K+不会进行跨膜运输

B.两种细胞被激活时,膜外Na+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C.两种细胞未激活时,细胞膜外Na+和K+多于细胞膜内,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两种细胞被激活后,膜外Na+大量内流,使膜内外Na+浓度相同,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30.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

 

二、综合题

31.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

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

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32.图甲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为某种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中的食物链  .

(2)若图甲表示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则还应添加的途径是  .

(3)图甲中的C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成分),它从D中获取的能量最多为  .

(4)图乙中的生产者是  (举出两个例子),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  (生态系统的成分).

(5)图乙示生态系统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  .

(6)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  .

(7)请根据下列物质交换关系补充方框丙中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春天一到,很多动物的生殖腺便发达起来.这是由于白天变长,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内分泌腺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腺体、激素及生理作用是(  )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刺激性腺的活动

C.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刺激性腺的活动

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生物体内调节性腺的途径为:

受到外界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到性腺,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

【解答】解:

春天一到,很多动物的生殖腺便发达起来,调节这一现象的过程为:

受到外界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到性腺,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

故选:

C.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过敏反应:

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解答】解:

A、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故A正确.

B、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故B错误.

C、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故C正确.

D、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D正确.

故选B.

 

3.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和植物的种类有关.

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因此可以利用一定浓度的2,4﹣D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解答】解:

A、此浓度对杂草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错误;

B、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也起促进作用,B错误;

C、由于杂草对此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因此此浓度对杂草起促进作用,而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C正确;

D、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

C.

 

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淋巴因子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

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病原体,B错误;

C、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合成分泌的,C错误;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

D.

 

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10年种群增长率先增加,10﹣20年种群增长率减少,到第20年时降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该种群呈S型增长曲线.

【解答】解:

根据种群增长速率,第10年时增长率最高,表示种群数量为

.此时种群数量为200只,因此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为400只.

故选:

D.

 

6.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测定Na+﹣K+﹣ATP酶活性和SDH总活性(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SDH总活性由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无法推断出(  )

A.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了Na+、K+的主动运输

B.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

C.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有障碍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曲线图中的数据可知:

本实验是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和SDH总活性.故实验目的可以是:

探究(汽车尾气中)不同颗粒物浓度对成熟T细胞Na+﹣K+﹣ATP酶活性和SDH总活性的影响.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Na+﹣K+﹣ATP酶活性逐渐下降,SDH总活性逐渐下降.

【解答】解:

A、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Na+﹣K+﹣ATP酶活性逐渐下降,故抑制了Na+、K+的主动运输,A正确;

B、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Na+﹣K+﹣ATP酶活性逐渐下降,SDH总活性逐渐下降,导致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B正确;

C、无法根据数据得出,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错误;

D、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有障碍,D正确.

故选:

C.

 

7.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

【解答】解:

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

故选:

A.

 

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

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解答】解:

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正确;

B、森林阶段生物种类更多,结构更复杂,故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B正确;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光照的分布等,故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C错误;

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

C.

 

9.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发现,他们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

C.HIV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

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2、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原因是艾滋病毒破坏T细胞,导致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A正确;

B、HIV在潜伏期能复制,B错误;

C、大部分体液免疫离不开T细胞,因此HIV侵染T细胞,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降低,C错误;

D、记忆细胞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HIV,D错误.

故选:

A.

 

10.如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等到c点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为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

b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解答】解: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环境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A正确;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种群的增长率降低,导致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使老鼠的数量维持在b点,这是老鼠的增长率最大,会使效果适得其反,C正确;

D、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使数量维持在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增长的最快,可获得最大收益,D错误.

故选:

D.

 

11.下列方法中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是(  )

A.注射干扰素(淋巴因子)B.成人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牛痘疫苗D.婴儿从母乳中获得某些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预防和治疗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