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283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docx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念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也是基本目标。

在此基础上,探索普通高中各学科在学生认知方面所固有的本质规律,寻找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是高中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目标。

3.加快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针对不同的课型,构建若干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或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使大多数教师自觉讲求教学效益,研究教育教学规律,。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针对不同的课型,构建若干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或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意义

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的关注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价值,而且也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发展上。

二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效的关注了教师的教学效益。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因此,生物、化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效益主要通过学生对三维目标的掌握体现教师教学效益。

1、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

教师要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同时,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有效教学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

三是有效的关注效益的可测性或量化。

有效教学目标的预设与操作环节尽可能明确、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

可测或量化要强调科学性与学科特征,科学地对待定量和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教学成效。

四是有效的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反思改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在不断反思中正确把握生物、化学、音乐课程的理念和原则,从教育科研高度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

五是有效的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生物、化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既有教育的共性,也有学科的基本特征,在研究中根据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生物学科特殊性,有针对性的研究策略方法,是生物、化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三)研究假设

1.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有效教学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名优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普通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着差异。

3.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4.有效性教学行为可以从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等方面去研究和培养。

(四)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即“有效教学”。

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当时,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期望以此理念指引教学,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现在,理解与阐释“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对“效”字的理解。

与“效”相关的主要词条有四个,一是效果,二是效率,三是效益,四是效能。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有效还是无效,正效还是负效,低效还是高效,首先看是否产生效益,其次看效益是否是我们所期望的,再看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大小。

所以我们认为:

有效就是高效能。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它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

效果、效率、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

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活动。

其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最有效率的学习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从二个维度来界定有效的概念:

一是效能与效率;用效能来体现效率,用效率来检验效能;着眼于效能,提高效率。

二是效果与效益:

我们追求效益,但更注重效果,先讲效果,后讲效益。

可以说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寻、反复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宏观背景。

普通高中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何作的能力,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的到充分的发展。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的很累,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益很差”的现象。

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就全国而言,许多家教育科研单位和学校都做过,他们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科研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虽然,许多学校和教师接受了课改新理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教和学的有效性还不高。

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而且教师是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的。

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微观背景。

(二)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成果

1.国外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

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

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

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理论依据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

理念与策略》。

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另一个是肖成全等编写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通过“什么是有效教学”的研修,建构有效教学的理论视野、价值取向和实施原则,把握有效教学的概念内涵、表现特征及其运用意义。

转变低效、无效教学的行为,要求教师掌握“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管理”、“有效练习”、“有效策略”等促进教学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

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为难境地。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普通高中有效教学的模式、原则、规律,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有效教学的具体实践。

横向上可分解为各个学科有效教学模式、原则、规律的研究与实践;纵向上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进行分解,具体可分解为知识形成和掌握过程中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四个方向。

(二)研究策略及方法

1.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

有效教学研究是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研究的方式展开的问题解决的活动。

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

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

因此,要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再改进中提高。

有效反思,做反思性实践者,是推进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研究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样性需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加以解决,因此,要形成反思习惯,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或螺旋过程,通过积极反思,不断提高有效教学研究、实施的效果和水平。

2.在同伴互助合作中促进研究

课题研究需要合作文化,在研究研究过程中将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同伴互助的目的是能力特长互补和为解决相同问题而合作。

合作者在教学、教研的实践和反思中交替换位、相互观察、相互鼓励和帮助,信息交换,共享经验,共同面对困难,彼此支持,促进问题的解决。

“同事互助观课”和“一课三摩”是推进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方法。

观课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被界定为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及有关辅助工具(观课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景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互助观课是一种教师自我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一种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自育或自我培训方式。

它既不含有考核成分,又不含有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听课。

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进行研讨、分析和切磋,可以改进无效和低效教学行为,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一课三摩”,就是抓住一个内容的课,进行三次研摩,研摩了上,上了再研摩,研一次改一次说一次上一次,再改再说再上,直至达到效果比较满意为止。

实施“一课三摩”的目的,就是力求摩出理想的案例,力求使每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的经典,力求使每个教师都深入领会有效教学的精髓。

3.在活动开展中推进研究

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适时开展阶段性成果评选等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和成果,是推进有效教学研究的现实途径。

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发展。

为总结和推广我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学研究和实施的先进经验,将在全市征集普通高中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

各市区、市直学校先对本市区、学校进行初评,按规定名额数择优上报市教研中心,市教研中心组织专家成立研究成果评定小组,对征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评定,并颁发证书,对获奖成果结集编辑。

结合优质课评选和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的评选,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

各学科根据有效教学的要求,重新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标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选标准”,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举行全市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的评选,积极引导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

通过在“威海教育网”开辟有效教学论坛,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受众主动、多向互动的特点,为促进有效教学研究创造良好氛围。

具体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

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为,在实验的开始、实施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性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学生。

2.文献法:

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3.观察法:

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行动研究法:

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

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5.个案研究法:

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6.经验总结法:

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

7.统计分析法:

对调查的资料进行质与量的分析。

(三)研究设计

第一阶段(2007.12前):

准备阶段

侧重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理论及实施途径的研究和准备,确定课题研究的详细步骤、实验方法、预期目标等。

按照申请市级规划办规划课题的要求,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2008.1-2008.6):

启动和组织阶段阶段

组织课题研究培训会、研讨会,各子课题组确定研究计划,建立实验学校和课题研究基地。

2008年5月在华东师大召开了课题启动会,进行了专题培训,先后组织到辽宁盘锦市、济南洪楼高中进行考察学习,解决了理论和认识的问题。

上半年出台了“有效教学”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特别是对课题研究的原则和实施方法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可操作性很强。

广泛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低效或无效的原因研究,进行部分尝试性行为研究,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2008.7-2010.8):

研究实施阶段

按照专题推进的方式,进行课题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专题,无效教学现象反思;第二专题,有效备课;第三专题,有效上课。

三个专题有序推进,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试验点进行调研、研讨和指导。

课题核心组与实验学校共同参与交流、研讨和培训,进行案例的定向采集和收集并组织案例的分析、反思、阶段性评估和小结,通过网络、报刊和影像等传媒进行互动性交流和表彰研究与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2010.9-2010.12):

研究与实验成果汇报验收阶段

课题核心组汇总各专题研究与实验报告及其各项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集整理出版专著;举行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汇报和评估活动,准备接受总课题组有关专家的评估和验收。

(四)课题的组织管理情况

本课题实行总课题组负责制和分课题分级管理制,总课题组领导小组为最高指导机构,负责对各课题单位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关市区及各高中学校为本课题的实验区、校。

各市区教研中心协助威海教研中心做好本实验区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工作,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区、校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指导、协调本实验区、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各学科在市直四所普通高中全面、全员实施学科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工作。

每个学科在每所市直高中都有实验课题组,教师参与率达到了100%,有效教学研究已成为普遍现象,实现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学科全面化、教师参与全员化,教师积极性高。

各学科在文登、荣成、乳山三市普通高中各有1—2所实验点校,教师直接参与率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

各实验点学校分别确定一名研究人员为实验点负责人,实验点学校负责人对各实验区负责人负责,各实验区负责人对子课题主持人和总课题主持人负责。

课题组成员按研究计划定期向实验区负责人、学校教科研室汇报研究情况,对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书面报告实验区负责人和课题主持人。

课题结题时,由总课题组分别对各实验区、校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凡达到预期目标者,由总课题组颁发荣誉证书,该实验区、校课题研究工作即告终止。

如实验区、校长时间未能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或不能按总课题组要求提供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总课题组将有权宣布中止该实验区、校。

实验区、校也有权自行中止课题研究,但应书面通知总课题组。

(五)技术路线

1.实施“专题推进”和阶段性成果征集策略

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市教研中心确立了实施“专题推进”和阶段性成果征集的策略,先后实施了“无效教学现象”查找专题,“有效备课”专题,“有效上课”专题,使课题研究扎实推进。

2009年1月下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关于征集无效教学现象研究论文的通知》;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征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之“有效备课”专题研究成果的通知》;2009年9月制定并下发了《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2009年9月下发了《关于第二次征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之“有效备课”专题研究成果的通知》;2009年12月下发了《关于征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之“有效上课”专题研究成果的通知》;2010年1月制定并下发了《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通过对“无效教学”环节、“有效备课”、“有效上课”的研究,形成了《有效备课基本要求》(见附件1)、《有效课堂评价标准》(见附加2)等规范性要求,广大教师备课、上课有了基本的操作规范;通过三次有效教学研究成果征集活动,各学科共征集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等成果2000多件,威海教育网“高中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专栏已发表文章900多篇。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施专题学习与培训活动策略

2008年5月,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46名“有效教学”课题组成员赴华东师大进行了专题培训学习。

2008年10月,邀请“有效教学”研究专家肖成全教授与高中各科教研员进行了面对面的研讨和座谈。

2008年12月,组织有关人员220余人,对济南市历城洪家楼高级中学的有效课堂教学进行考察学习。

2009年3月,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学培训会议。

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与会的学校领导、教师骨干进行专题培训:

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刘芳,做了题为《关于教师培训工作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问题》报告;河南西峡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做了题为《高效课堂推进的策略和方法》的报告;广州七中特级教师冯旭初,做了题为《“四合一”教学模式介绍》的报告;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肖成全,做了题为《有效教学的策略经验积淀与分享》的报告。

同时威海一中语文备课组长郭文秀,就备课组文化建设、备课模式做了经验介绍。

2010年4月,再次通过贴近教学实际情况的专题性培训,帮助全市广大领导和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水平和执行力,扎实推进“有效上课”专题研究。

课堂教学专家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吴江林老师为与会者进行了如何进行学案设计及教学目标叙写和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两个专题报告,并且通过一节公开课,完整地展示了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本次会议贴近教学实际,直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两次会议中全市高中教研人员、学校业务领导和学科备课组长等1500余人与会。

3.通过“同研一节课”“一课三摩”活动,实施专项视导和定期调研策略

从2006年下半年到2010年12月,高中教研室针对“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共进行了七次专项视导和定期调研。

专项视导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备课组和一线课堂,与老师们一起查找教育教学中的无效环节,研究有效备课的模式,探讨有效上课的新模式,在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的基础上,进行“同研一节课”和“一课三摩”活动,并集中向学校的各级领导进行详细反馈。

活动得到了学校教师和领导的热烈欢迎,并切实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

定期调研采用由市、县两级教研中心教研员组成学科调研小组,对经市级立项的“有效教学”实验点校全部进行调研,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的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及实施策略达成共识,对学校各学科确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具体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最终探讨并形成了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如文登的“四步八环节”教学模式,荣成的“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乳山的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等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各县市学校“有效教学”实施水平的整体提高,受到学校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

4.通过“课堂比武”“访谈交流”等活动,实施“典型培养”、“典型带动”策略

为继续深入实施“有效教学”战略,推动市直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加强市直高中“有效教学”典型培养工作,2009年9月教研中心下发了《关于加强市直普通高中“有效教学”典型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促进“有效教学典型培养人选”的成长,并发挥典型人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市直高中范围内开展了“典型培养人选”教学大比武活动。

典型人选通过课堂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展示了有效上课专题研究的成果。

在本次活动中,各学科教师通过“头脑风暴”式的方法对展示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各自的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交流了各自构建有效课堂的经验和具体做法。

2009年12月,在“有效教学”阶段性成果汇报现场会上,组织了威海一中郭文秀备课团队的访谈节目,通过“访谈”这种鲜活、生动的形式,全视角、全方位地介绍了这支优秀团队的成长经历、备课模式、教学理念、敬业态度等方面的情况,给与会老师以深深的震撼和激励。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经过三年的研究,各学科形成了以下共性结论:

1.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重塑了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主宰者,而是从学生学习的支配者变为学生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探索的促进者,从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内容经过教师巧妙的设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学生讨论问题是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主动提出来的,学习结论是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的,学习评价往往是由学生子自己作出的,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上教师能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谈话,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尊重学生对教师或教材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认真倾听其发言,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时的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真正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堂课是否有效或高效,关键是看学生的表现。

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精神、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养成了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小组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3.改变了听评课范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