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354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docx

配套K12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该思想流派应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

这一规定(  )

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

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3.《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

“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

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

”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  )

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 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 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

4.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

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

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

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

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臣请言开洋之利。

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

……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何乔远《请开海事疏》

“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

张燮《东西洋考》

“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贸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

李廷机《李文节集》

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

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 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

6.“《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7.右图为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

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

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

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

8.“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

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

”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

A.主张维新变法 B.坚持“中体西用”

C.提倡民主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9.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

“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

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

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

”该宣言的发表(  )

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0.国民政府军委会曾制订了如下作战指导方针:

国军以各一部守备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现阵地,并积极发展游击战,妨害长江下游之航运,牵制消耗敌人。

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

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1.“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

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

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

”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  )

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12.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

1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一决定(  )

A.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 

B.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C.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4.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

此后的罗马共和国(  )

A.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 B.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

C.居民在罗马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D.异邦人普遍享有了罗马的公民权

15.“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

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

”这里的“它”(  )

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

C.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16.下列近代世界经济史图示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

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

A.资本输出的历程 B.黑奴贸易的兴衰

C.世界工厂的出现 D.世界物产的传播

17.“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

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

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

”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18.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

”阿登纳当时寻求的“道路”应是(  )

A.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 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 D.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19.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

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

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

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20.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文学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

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苹果车》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巴黎圣母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60分。

21.(14分)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

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

《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

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

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 州县贤,则民安。

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

约之使人人守法。

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

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

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

——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5分)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

(4分)

 

22.(13分)在中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近代中外经济互动关系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就其开始的时间而言,以运用西式生产技术为表征的洋务运动较以蒸汽机的运用为代表的西方工业革命不能算太远,然而结果则大为失色,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导致洋务运动未能获得应有的成效。

由洋务运动起始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刺激而开始,但中国内部因素在中国历史演进中具有主体意义。

改善中国的内部体制机能,进而实现对传统的超越和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可举出许多例证,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简述近代中国现代化历程起步面临的国际经济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9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13分)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

《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

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

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

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

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

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

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

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的《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

根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5分)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4分)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其政治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

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

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说明戊戌变法的“激进”。

(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谈谈你对政治改革基本策略的认识。

(4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及其弟子向240英里之外的海滨丹迪村落进发,以“显示其独特风格”的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

接着,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斗争进入白热化,全印风起云涌的反抗震惊了英国。

到1934年10月,国大党宣告停止国民不服从运动。

——摘编自林大《印度通史》

材料二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

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

他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论,在南非和印度倡导了独特的反帝斗争形式。

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说明甘地“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不服从运动”取得的政治成果。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经济思想的独特之处。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点。

(6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森林,提供了建造单桅商船的木材。

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来自叙利亚的马和木材,来自爱琴群岛的银子、陶器和大理石,来自塞浦路斯的铜,以及自己岛上产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考古学家尼古拉,普拉东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土了“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

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所以城市中心都有完备的污水排放系统、卫生设施和家庭厕所。

”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它们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

——摘编自闵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里特文明产生的有利条件。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里特文明兴盛时期城市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于认识欧洲历史有什么意义?

(2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明清故宫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紫禁城是封建帝王执政和生活之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第一是办理政务,需要有举行各种礼仪和处理日常政务的殿堂等;第二是生活起居,包括皇帝、皇后,众多皇妃、皇子等生活休息的寝宫、园林、戏台等;第三是供皇帝及家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与念书习武的场所;还有为以上各项内容服务的设置。

——摘编自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材料二 故宫建筑两大部分的功能不同,如何达到美的和谐而又各具特色,设计者在构思中必须充分周密考虑。

皇帝上朝时需以至高无上的雄伟氛围烘托,为了达到中心建筑的突出,所以把三大殿建立在三台之上。

帝后日常居住的宫廷则要求严谨舒适,多建成体量不大的独门独院。

——摘编自于倬云《紫禁城宫殿所体现的真善美》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前两类功能的区域名称,并说明故宫的建筑布置格局。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使故宫两大区域“达到美的和谐而又各具特色”的设计思路。

(6分)

 

参考答案及

1.A 2.B 3.C 4.D 5.B 6.A 7.B 8.C 9.B 10.D 11.D 12.B 13.B 14.A 15.C

16.D 17.C 18.C 19.A 20.D

21.(14分)

(1)要求:

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

(3分)

影响:

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

(2分)

(2)社会价值:

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3分)

思想主张:

知行合一;致良知。

(2分)

(3)建议:

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

(2分)

当代价值:

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

(2分)

22.(13分)

(1)国际经济背景:

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2分)

消极影响:

洋务工业未能取得应有成效;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得到拓展,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2分)

(2)(9分)

论点

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中,中国内部因素发挥了主导作用。

2分

夸大西方冲击对中国的影响属于错误论点

论据

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清末新政

5分

超过时间范围的史实酌情扣1分。

使用3个不同层次的论据论证得5分;使用2个不同层次的论据论证得3分;使用同一层次的论据论证得1分。

民族实业家投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9世纪末掀起办厂热潮

人民群众开展收回利权、路权运动和抵制外货运动

西方列强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论证

普通论证,并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1分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

2分

23.(13分)

(1)权力机制:

国王和议会共享政治权力。

(1分)

主要因素:

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政党政治的兴起;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3分)

(2)理解:

工业革命造就工业财富,工业资本家崛起;新的工人阶级人数众多,没有政治权利。

(2分) 

问题:

选举权狭小;议席分布不合理;选举方式腐败。

(3分)

(3)演变趋势:

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权力重心不断下移。

(2分)

成功经验:

和平、渐进;立法改革。

(2分)

24.(10分)

A.

(1)主要原因:

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改革者心态急于求成;变法策略过于激进。

(3分)

说明: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取消旗人特权。

(3分)

(2)影响:

满汉分裂扩大;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2分)

认识:

政治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政治改革要保持社会稳定,减少阻力。

(2分)

B.

(1)主要表现:

组织“食盐进军”动员民众;采取不合作、不服从的斗争策略。

(2分)

成果: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

(2分)

(2)独特之处:

批判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恢复手工纺织运动振兴印度。

(3分)

显著特点:

空前的群众性;长期的连续性;独特的斗争性。

(3分)

C.

(1)有利条件:

地理环境优越;克里特人擅长航海,拥有高效能船队;对外贸易活跃;拥有丰富的物产。

(4分)

(2)发展:

形成了以宫殿为中心的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发达,文明程度较高;城市生活时尚,充满情趣;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

(4分)

(3)意义:

与周边的文明中心相互影响吸收,造就欧洲早期文明的辉煌;是古希腊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的源头,推进了欧洲文明的历史。

(2分)

D.

(1)区域名称:

外朝;内廷。

(2分)

布置格局:

前朝后寝。

(2分)

(2)美的和谐:

外朝和内廷的大小建筑基本沿中轴线对称布置;按传统礼制布局,凸现了主次分明的等级秩序。

(2分)

各具特色:

外朝建筑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以三大殿为中心,体现皇帝至高无上地位。

(2分)

内廷建筑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以后三宫为中心,紧凑实用,便于住居。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