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358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docx

江苏高二自然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

章末综合测评

(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仙人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腹地卡帕多奇亚。

据介绍,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外力作用侵蚀出一条条沟壑,便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烟囱景观(如右图)。

据此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分析“仙人烟囱”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花岗岩B.大理岩

C.石灰岩D.玄武岩

2.“仙人烟囱”反映了卡帕多奇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

A.造山运动B.地壳隆起

C.火山喷发D.强烈地震

1.D 2.C [第1题,“仙人烟囱”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再经外力作用形成的,所以属于岩浆岩里的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只有玄武岩是喷出岩。

第2题,岩浆喷出是火山喷发的现象。

]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3~4题。

图1图2

3.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①、AB.②、C

C.④、BD.⑤、I

4.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珊瑚石—④B.大理岩—②

C.玄武岩—③D.花岗岩—⑤

3.C 4.B [第3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图中沉积岩这一已知条件,顺着箭头推理可确定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逆向推理可确定①为沉积物,⑤为风化物。

相应地A为固结成岩作用,B、I为变质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用,D为冷却凝固作用,E、H、G为风化作用,F为搬运、沉积作用。

第4题,珊瑚石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

]

2014年4月2日智利(南美洲)发生里氏8.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智利西部海岸地区至少有10万人疏散。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随后发布海啸传播时间预测图,预测图显示,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快18小时后抵达澳大利亚,21小时后抵达日本。

读下图完成5~6题。

5.地震的位置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6.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  )

5.A 6.D [第5题,由智利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智利多地震是由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6题,智利地震由陆—洋板块碰撞形成。

大洋板块插入大陆板块下面,在碰撞部位地壳抬升会形成海岸山脉。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出现地震等地质灾害。

]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①②③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构造属于向斜构造,该处适宜建设隧道

B.②处岩石坚硬,地壳稳定

C.③处属于背斜构造,在内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山谷

D.①处的岩层可能含有丰富的地下水

8.关于图中地理事件发生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③处侵蚀晚于②处构造的出现

B.①处和③处构造同时形成

C.②处构造形成早于④处岩层

D.②处构造形成早于①处构造

7.D 8.B [第7题,图示①处属于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因而该处岩层可能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该处不宜建设隧道;②处是断层,岩石破碎,地壳不稳定;③处属于背斜构造,其顶部在外力作用下可能被侵蚀,从而形成山谷。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褶皱,而①处和③处构造属于褶皱的一个单位中的向斜和背斜,因而二者同时形成;③处顶部被侵蚀与②处断层的发生时间,仅仅根据图示信息无法比较;②处断层切断了④处所在岩层,说明其形成晚于④处岩层;②处断层使①处向斜构造的岩层发生断裂,故其形成晚于①处构造。

]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堆积

10.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汾河谷地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D.亚马孙平原

9.C 10.A [第9题,宁夏平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是由地壳抬升导致的;接着地壳断裂陷落,该处地势较东西两侧低;而后当河流流经该地区时,由于流速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从而形成宁夏平原。

第10题,宁夏平原的地质构造属于断层(地堑),与汾河谷地相同;华北平原、亚马孙平原、长江三角洲都属于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1~12题。

1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  )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1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有(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B 12.A [第11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

第12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延伸,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

风携带的沙粒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14题。

13.甲地貌为(  )

A.河谷B.河漫滩

C.冲积扇D.三角洲

14.甲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河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受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受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D.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13.C 14.D [第13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分析出甲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地势较平坦,以堆积作用为主,而且甲的形态为扇形,所以甲应为冲积扇。

第14题,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沉积物呈扇形堆积,形成冲积扇。

]

读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

回答15~17题。

15.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丙、乙B.乙、甲、丙

C.甲、乙、丙D.丙、乙、甲

16.b图所示时段(  )

A.海平面上升B.黄河流量减小

C.黄河流速变快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17.造成c图中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D.海水作用

15.D 16.D 17.D [第15题,甲、乙、丙均为沉积层,形成时间越早,位置越靠下。

第16题,b图所示时段三角洲新增部分淤进海平面之下,说明堆积作用明显,可以判断出该时段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

第17题,从c图中可以看出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这是海水侵蚀作用造成的结果。

]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

分析回答18~19题。

18.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B向A由新到老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19.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18.B 19.D [第18题,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形态可知,沉积岩下面是老岩层,上面是新岩层。

所以A处是老岩层,B处、长腰山顶处是新岩层。

第19题,长腰山从岩层构造看是向斜,从地貌形态看是山顶,所以长腰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

“诸山平地拔起,流水清澈,青山浮水,景色清幽”是我国某著名风景区的真实写照。

读下图(图中L示意河流),回答20~21题。

20.据图可知,河流L在该地地貌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B.侵蚀

C.搬运D.沉积

21.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曾经为海洋

B.H石柱形成时间早于溶洞

C.该地地貌多冰斗

D.H石柱组成成分为大理岩

20.B 21.A [第2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L河流因侵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搬运形不成地貌,河流沉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图中皆不是。

第2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可能是喀斯特地貌,说明该地区曾经为海洋;H石柱是溶洞形成以后流水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时间晚于溶洞;该地区最多的地貌是峰丛与峰林;H石柱组成成分为碳酸钙,虽然成分与大理岩相同,但大理岩是变质岩。

]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右图是左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回答22~23题。

22.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B.b

C.cD.d

23.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22.A 23.C [第22题,从分水岭的迁移图可以看出,东侧河流海拔低于西侧河流,则发生河流袭夺后,方框区域的河流水最终流入到dc河流中,则最终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

第23题,河流的下切侵蚀会使河床不断下降,从而出现河流袭夺现象。

]

下图为复活节岛等高线(单位:

m)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岛上的山脉属于(  )

A.向斜山B.背斜山

C.断块山D.火山

25.下列关于该岛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位于大西洋

B.岛上岩石多属于沉积岩

C.①处可能存在小溪

D.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24.D 25.D [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屿山脉的山顶处形成洼地,则判断其最可能是火山。

第25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中;该岛上的山脉为火山,则岛上的岩石多属于岩浆岩;①处为山脊,不可能存在小溪。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3分)

材料一 种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mm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_______(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

(4分)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

(4分)

(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3分)

【解析】 第

(1)题,板块a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及纬度位置,判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与材料二图中B处的板块一致。

(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第(3)题,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

第(4)题,结合板块碰撞、向北运动等分析即可。

【答案】

(1)印度洋 B 

(2)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3)冰川作用 (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

27.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6分)

(1)图示景观中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2分)

①吐鲁番盆地 ②天山山脉 ③雅丹地貌 ④沙丘地貌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2)按照地质构造,天山为________;专家推测其形成与________板块向北移动有一定关系。

(4分)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的形成原因。

(6分)

(4)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4分)

【解析】 第

(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2)题,天山山脉绵延数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有关。

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而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第(4)题,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答案】

(1)A 

(2)褶皱山 印度洋 (3)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作用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作用力堆积的结果。

(4)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说出A河段河谷横剖面的形态。

(2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B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

(5分)

(3)结合图示比较A、B两地聚落密度的大小。

(2分)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A河段位于山区,由于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明显,河谷呈“V”型。

(2)题,由B地地貌类型素描图可知,该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且呈扇形,可判断其为洪(冲)积扇。

该地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山前堆积。

第(3)题,与A地相比,B地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发展农业的条件好,聚落更为密集。

【答案】

(1)呈“V”型。

(2)地貌类型:

洪(冲)积扇。

形成过程: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3)B地聚落密度大,A地聚落密度小。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分)

(2)从地质构造方面推测华山的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6分)

【解析】 第

(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2)题,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

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

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壳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