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经济趣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8599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6经济趣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66经济趣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6经济趣闻.docx

《66经济趣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6经济趣闻.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6经济趣闻.docx

66经济趣闻

经济趣闻

为何称铜钱为“孔方兄”

西晋鲁褒的《钱神论》中有两句说:

“爱之如兄,字曰孔方。

”这里的

孔方,是指圆形方孔的铜钱。

此后,文人墨客,就纷纷称铜钱为“孔方兄”、

“孔兄”或“方兄”了。

秦朝以后封建社会的铜铸币,几乎全都是圆形方孔币,这是什么原因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属铸币,如形状像铲的布币,

形状像砍刀一样的刀币,还有一种环形的青铜铸币,它的周边是圆形,中间

有个圆孔,像是圆环,称为环形币。

研究者们认为是根据纺轮(古代纺线的

工具)的形状制成的。

环形币和布币、刀币比较起来,具有许多优点。

它容

易计数,好叠放,携带方便,而且没有棱角,不易磨损和折断,所以受到人

们的欢迎,逐渐取代了布币和刀币。

到战国时除南方的楚国以外,环币成为

北方通行的货币,在刀币流行的地区,环币中间的孔已不再是圆的,而是方

的了。

铜钱的形状为什么做成外圆内方?

当时的人没有讲过,后代人只好猜测

了。

如鲁褒说:

古代聪明智慧的人们“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像地,

外圆像天。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笼罩在地上,地是方的,被天覆盖着,他

们对天地特别尊崇,于是根据天和地的形状,把铜钱做成外圆内方了。

现在

还有不少人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中间方孔,是为铸造和

加工方便。

当时铸钱要用粘土先做成模,模的一侧留一个小孔,以便浇进铜

汁。

等冷却后,去掉土模,就成了一个铜钱。

不过,在钱的一侧还有一个“小

尾巴”,那是很费时费力的,钱中间留个方孔,插进一根方木棒,就可以将

100来个铜钱串在一起一次锉成。

人手握紧方木棒,锉起钱来就不会团团转

了。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吟诗免税

我国历代有许多减免赋税规定。

但唐代曾发生一起吟诗免税的事,可谓

赋税史上的奇闻。

唐代李臬,曾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在职时筑堤防灾,兴修浙江水利,

造福于民。

并以爱才而小有名气”。

在他任地方官时,当地百姓何仲举,年

仅13岁,因未照章纳税,按当时政府的法律,该处以系枷坐牢。

有人告诉李

臬说,何仲举善作诗,李臬把他叫到堂前面试。

何仲举立即吟五言绝句一首:

“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可怜两片木,却夹一枝花。

”诗中玉和狱、家

和枷同音,而含义则完全相反。

作者把自己比成一枝花,却被两片木枷夹住,

颇有风趣。

李臬大为赞赏,马上开枷释放,待之以礼。

这种奇特而高雅的免

税方式,在封建社会中还无第二次。

巧验花布

我国与各国的海上贸易开始得很早,早在宋朝末年就已进行。

当时出口

的货物最多的是早已名闻海外的中国瓷器,进口最多的就是被称为“花番布”

的洋布。

松江府(今上海)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官员,叫“市

舶官”。

第一任市舶官刚走马上任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

验货难。

当时有个最大的洋奸商,名叫爱提斯。

那时漂洋过海全用木船,千里迢

迢,难免遇到风浪,船舱要进海水,而布一旦被海水浸久了就要受损。

爱提

斯欺负中国没有检验仪器,每逢船进海水,就在未到港口之前,停在沿海的

隐蔽岛屿上,雇人将受损的洋布晒干整理,然后再进港。

对这种布,单靠眼

看根本无法分辨,只能照数收下。

相反我国出口的瓷器,尽管用稻草扎,竹

蔑装,可是经过长途跋涉、海上颠簸,到了国外还是破碎严重,因此交货数

量不足,常常被罚款。

市舶官眼看受洋人糊弄,白花花的银于流入他们的口

袋里,心痛呀!

他感到对不起朝廷、商人和老百姓,茶饭个思。

终日苦苦思

索。

终于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好主意。

过了不久,爱提斯运了大批布到达港口,市舶官知道又混进许多海水浸

过的布,他不动声色,立刻发出请帖,在知府大堂宴请中外布商。

宾主坐定

后,市舶官下令上菜。

在每人面前放一只洁白空瓷盆,盆中放上几块布。

舶官拱手说道:

“在菜肴上来之前先请诸位尝尝爱提斯先生进口的洋布。

他边说边从盆中取出一块放在口中咀嚼起来。

众商人不得不跟着把布放在口

中咀嚼起来。

原来市舶官是当众检验洋布。

这时,市舶官问大家:

“味道怎

么样?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满口咸味!

”只有爱提斯说他尝不出什么味

道来。

市舶官又命人当众抬出一口大锅,把刚才那匹洋布剪下一段在锅中煮了

一会,又命人在每人席前送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再将锅中煮布的水舀在每

人的豆浆中,那碗中的豆浆顿时凝成豆花。

这又一次说明布里含有盐分。

市舶官问爱提斯:

“爱提斯先生,你还有何话可说?

”爱提斯一脸尴尬,

只得当众承认他的部分布匹确实被海水浸蚀,同意退货赔款。

爱提斯在进口

洋布耍奸被戳穿后,很不甘心。

他向市舶官提出:

从严检验进口布匹,理所

当然;你们出口瓷器也要加强检验,如果到了大洋彼岸,以次充好,也要加

倍罚款。

市舶官满口应允。

且说爱提斯把一船瓷器运到本国后,也大张旗鼓地邀请各国商人一起检

验,还特地请了乐队,大吹大擂,企图报“煮卤凝浆”之仇。

然而这次他又输了。

原来巾舶官已料到爱提斯会在瓷器上大做文章,因

此在瓷器装船之前,叫人在空隙处放进绿豆,然后洒上少量清水,将盖子盖

上,包装得与以往一模一样,这样,在运输中,绿豆缓慢发芽,绿豆芽无孔

不钻,几乎将所有空隙全部填满,任凭风浪颠簸,瓷器有一软硬适中的“绿

豆芽”保护,自然安全无损。

所以爱提斯检验下来,不要说瓷盆,连一个碟子都没碎,气得他差一点

当场昏过去。

一代奸臣的绝笔

柳泉居是一家明代就有的真正北京风味酒馆,当初地址在今护国寺西口

路东,由院内的一株大柳树和一口甜水井而得名,距今有400余年历史。

于其得名及最早的牌匾,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明隆庆皇帝即位后决心除掉奸相严嵩,但由于先王嘉靖皇帝曾说过:

“世

上没有杀严嵩的刀,斩他的剑。

”所以也只能罢他的官,抄他的家,给他一

个银饭碗,叫他沿街乞讨,想饿死他。

北京人都恨严嵩,谁肯接济他呢!

他又饿又渴,走到新街口南边的一个

黄酒馆前,就再也走不动了。

这个黄酒馆前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口井,井

水清澈甘冽。

掌柜的是个山东人,他用这井水酿出的黄酒味道纯正,特别地

道。

严嵩闻到酒香,便来到这家酒馆,央求掌柜的给他点酒喝。

掌柜的一看

他端的是银饭碗,知道他就是严嵩了。

曾听人说严嵩写得一手好字,那掌柜

的脑瓜儿好使,灵机一动,便心生一念,随即取出笔墨纸砚,说道:

“给你

酒喝可以,但你得给我这个店题几个字。

”严嵩想了想便提笔写了“柳泉居”

三个大字。

不久,严嵩饿死街头。

“柳泉居”三个字竟成了他的绝笔,小小酒馆“柳

泉居”也因此得名。

商店为何叫百货店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微服私访的人,他经常以不同的装扮深入

社会生活,有不少奇闻轶事广为流传。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访,他打扮成一个庄稼人,来到一个小镇。

街上

有卖有买,吵吵嚷嚷热闹非凡,他信步来到街中心抬头一看,有家铺面,招

牌是“万货全”。

乾隆想,好大口气,我倒要看个究竟,是不是万货全,于是就进了铺子。

货架上的货是挺全的,摆的看的、穿的戴的、吃的用的都有,乾隆沿柜台溜

了两遍,转身对伙计说:

“我买把粪杈子。

”小伙计连忙拿了几把往柜台上

一放说:

“老客随意挑选。

”乾隆边挑边说:

“我要的是金粪杈子。

”这个

小伙计愣了,定了定神才说:

“老客等一下!

小伙计转身回到柜房对掌柜说:

前面有位老客要买金粪杈子,掌柜听了

来到柜上,定睛一看,来客不像庄稼人,他急忙赔笑说:

“金粪杈小店确实

没有。

”乾隆说:

“你不是万货全吗?

”掌柜的一听明白了,立即把招牌摘

了,然后低头哈腰地说:

“哪就请老客给起个字号。

”乾隆说:

“就叫‘百

货全’得了。

以后,掌柜的听说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访这个小镇,这才认定买金粪杈子

的就是乾隆。

他对于孙说:

“买卖再大,货再全,只能叫百货全,口气不能

大了!

”打那以后,商店只有叫百货店的而没有叫万货店的。

收了假玉器之后

清末,湖北麻城一家当铺,收购了一件古玉器,以为是稀世文物,付银

子1000两。

后来发现是假文物,老板大怒,要负责鉴别和定价的当铺管事赔

偿。

管事思前想后得出一计,与老板商定后,决定依计而行。

过了些日于,

老板准备了一桌酒菜,请了本城同业及名士。

席间,老板说:

“前些日子,

敝铺花1000两银子收购了一件天下罕见的玉器。

当期快到了,特请诸位来鉴

赏一番。

也开开眼界。

”说完,转身入内,捧一件玉器来,刚要拿给客人看

时不小心滑了跤,将那玉器掉在地上,摔成碎片。

老板呆了,客人们都很惋

惜。

不几天,消息传遍全城。

那当假玉器的骗子心想:

“我的假玉器被老板

当成真的,摔碎了,当然得赔。

对,再敲他一竹杠。

”于是凑足了1000两银

子,来到当铺取玉器。

管事看了看当票,清点定银子,转身进到里间拿出那

件原当的假玉器递给他。

骗子仔细看过之后,确实是原当的玉器,他一时愣

了,无话可说,只好将原物带回。

原来老板摔碎的,也是仿制的假玉器,客人们都未仔细看,全以为是真

的。

至于请名流与同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当传声筒,达到钓鱼的目的。

马寅初讲故事

马寅初是举世闻名的经济学家,他特别看不起靠美国老板过日子的孔祥

熙,见面总要讽刺他几句。

有一年,孔祥熙做五十大寿,马寅初也接到请柬。

马寅初去时,提着3

斤挂面2斤肉。

这点礼物,送给堂堂的国民党财政部长,实在是太寒酸了。

不过,孔祥熙倒也不计较。

寿宴开始,有人提议猜拳助兴。

有人说猜拳助兴不文雅,还是讲笑话好。

因为孔祥熙很会讲笑话,这个人是想巴结他。

开始讲笑话的时候,大家知道

马寅初学识渊博,口才又好,便齐声要他先讲。

马寅推辞不过,便说:

“我

不会讲什么笑话,只会讲故事。

现在讲一个故事为大家助兴。

”大家拍手叫

好。

马寅初说:

“从前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年纪,老二叫学问,老三叫笑话。

一天,父亲叫三兄弟一同上山砍柴,傍晚三兄弟回家,父亲看到‘年纪’砍

一把,‘学问’一点都没有,只有‘笑话’砍了一担。

”这个故事显然是讽

刺孔祥熙“年纪一把,学问全无,笑话一担”。

百元买不了粒米

100元还买不了1粒米?

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非笑谈。

1935年11月3日深夜,国民政府发布《金融紧急处分令》,宣布实行

币制改革,也就是通常讲的“法币政策”。

其主要内容有三点:

(一)以中

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二)白银收归国有,

禁止流通,私藏者依法论处;(三)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便士。

最初人们可以用法币自由兑换外汇,因此通货膨胀还不严重。

1938年3月国

民政府规定要想购买官价外汇,必须经过官方批准。

这就为无限制地发行钞

票(法币)做好了准备。

以后,国民党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只得依靠发行钞

票补足,于是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并且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1937年6月法币发行额为14.1亿元,到1948年8月增加为6636946亿

元,增长470704倍。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元券”,以1∶

300万的比例收兑法币。

1949年7月又在部分城市发行“银元券,以1∶5

亿的比例收兑金元券。

到1949年5月发行的金元券折合法币为

2038374000000亿元,是1937年6月货币发行额的1445亿倍。

同期物价上

涨85000多亿倍。

实为世界罕见。

这就引出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来。

有人做了一个计算,100元法币在1937年能买2头牛;1939年只能买1

头猪;1943年只能买1只鸡;1945年只能买2个鸡蛋;1947年只能买1个

煤球;1948年8月只能买0.002416两米(16两制),1949年能买

0.000000000185两米,即1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

那时真是钱不值钱,出

门买东西,钞票得用皮箱、麻袋包装,买卖双方都无法一张张清点,只能一

批一捆地数。

几十万元的钞票施舍出去,乞丐都不要。

有人走街串巷,专收

小票,再卖给纸厂化纸浆。

重庆十八梯(地名),有个纸扎铺,出售“幽冥

券”(俗称“纸线”),每扎100张,除头尾两张是印制的“幽冥券”外,

中间98张全是面额为1万元的法币,可见法币在人世间已不起作用,唯有焚

化后让死人去花了。

一双鞋的生意

张履安1943年进瑞华皮鞋店学艺,得益于师傅指点,进步很快。

1945

年满师后,他与人合伙租柜台一个,经营皮鞋生意。

最初仅36双皮鞋,逐步

发展,1948年开“蓝棠”鞋店。

1949年夏天一个上午,一位衣着时髦的小姐急匆匆走进“蓝棠”店堂。

张履安迎上去热情地问:

“小姐,买什么鞋?

”小姐两眼在货柜上搜寻着,

答道:

“我要买一双银白色的高跟皮凉礼鞋,用来配浅色服装穿。

”哪知这

天店里恰巧没有这种颜色和款式的凉鞋。

小姐大失所望,十分焦急。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总是说:

“请小姐到别处看看。

真对不起!

”张

履安并未就此把顾客推走,进而问到:

“请问小姐什么时候穿?

”“今晚我

要去赴宴,今晚就得穿。

”小姐一点希望也没有地回答。

张履安却一口应承

下来说:

“那好,请小姐下午4点来试样,6点钟取货。

”小姐一听,又惊

又喜,接着又担心地问:

“来得及吗?

”见店主胸有成竹地点了头,她才满

怀希望而去。

站在一旁的店员早傻了眼,等客人一走就议论开来,认为这次非砸不可,

因为不仅要得急,而且连这种皮革原料都没有。

张履安不慌不忙,布置安排

完毕后,与几位店员奔出店门,分头去找原料。

原料找到后,他们迅速划样,

做楦,缝制,竟然按时交货,信守了诺言。

那小姐是谁?

原来是大企业家刘靖基的小女儿。

她穿上别致而又是刚做

好的凉鞋,兴奋得不能自持,在宴会上逢人便讲。

满场的夫人小姐听了无不

惊叹,纷纷表示要去“蓝棠”订做皮鞋。

就这样,一双鞋的生意,为张履安

引来一大批主顾。

对于一双鞋生意,张履安自有他独到的见解。

他说:

“积一才能累万,

一人满意,一家人会来,一人称心,一批人会来,所以,一双鞋的生意也不

可放过。

“蓝棠”不仅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质量上乘、款式新颖,“蓝棠”鞋即

使被水湿透了,干后仍不变形。

解放后,宋庆龄名誉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

美、陈毅夫人张茜都在“蓝棠”订做过皮鞋。

“蓝棠”皮鞋行销10多个国家

和地区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此揭短

在经济发达、商品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在广告宣传中往往喜欢抬高本

产品以赢得顾客的信赖。

但还有一种广告却专门揭己之短谋求在竞争中制

胜,你相不相信?

1987年5月,一家食品厂在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致广大消费者:

本厂“康力”营养米粉近来在市场上严重脱销,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许多用户纷纷打电话责问。

本工作厂区附近居民对来本厂接货的百余辆汽车

堵塞交通十分不满。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本厂登报公开解释、道歉。

厂康力米粉脱销有三个原因:

一是购买康力米粉的消费者增多;二是本厂生

产线陈旧,产量增长幅度小;三是本厂销售科长王英强擅自批发50吨给个体

商贩,到外省市高价出售。

本厂现已采取措施,目前正在加紧安装、调试新

引进的生产线,投产后产量预计可提高三倍,基本上可以满足本省群众的需

要。

另外,我们已给王英强同志以行政处分,并撤销其销售科长的职务……。

这则看似像“揭短露丑”检讨书一般的广告,在刊登后不久却产生了奇

妙的效应,人们渐渐开始认识,从不知到知,从消极地购买到积极地购买,

从而打开了产品的销路,使该厂库存积压的数十吨康力米粉一售而空。

日历筷子

近年来,日本人利用“补偿贸易”在中国搞了不少合资的筷子工厂。

际的做法是:

中国卖筷子给日本,用卖得的钱买他们的机器。

由于筷子价格

很低,几乎比原木价格高不出多少,因此中国这些方便筷厂获利甚微。

一位筷子工厂厂长为此忧心忡忡,来到北京“和洋公司”找到何阳先生,

让他给出个主意。

何阳让他在筷子上分别用日文印上“星期一”、“星期

二”、……“星期日”,有些筷子上再印一下“母亲节”、“情人节”等字

样,并把制作筷子的模具改进一下,即把筷子再劈上一刀,吃完饭,用手一

掰,便成了牙签。

那位厂长回去后,按照何阳的办法做了,新制作的筷子运到了日本,果

然大受欢迎。

原来,日本人工作起来像一台旋转的机器,几乎忙得星期几都记不清了,

有的青年人甚至忘了约会。

有了“日历筷子”,吃盒饭的人,一打开饭盒,

筷子就提醒你今天是星期几,若赶上节日,那筷子还会提醒你。

小小的方便筷,给日本的餐店增加了更多的人情味。

这样的筷子,只在原有的筷子上加上几个日文字,便由原来的每箱价格

90元人民币提到了300元人民币。

这小小改进,换回了几倍的效益。

慧眼巧识金香玉

运输公司老板最近很是烦恼。

因公司的司机总是利用维修汽车的机会在

帐单上多开零件数或修理费,致使该公司为此增加了不少开支。

老板想禁止

司机拿虚假帐单报销,但又找不出假帐单的证据,他苦思冥想,一天一个想

法突然跳到他脑袋里:

我何不找一可靠的修理部,这样就断了司机的后路。

于是他乔装成司机模样走进一家柴油机修理部,自称是某汽车运输公司

的司机,将支票摔到维修师傅的办公桌上:

“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

回公司报销后一定有你一份好处。

”维修师傅二话没说就拒绝了。

他继续纠

缠:

“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够赚很多钱!

”维修师傅告诉

他此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谁都会这么干的!

”老板几乎气急败坏地嚷道:

“从没见过你这样的傻瓜。

”师傅一下子火了:

“给我出去,我不和你这样

的人做生意。

”令维修师傅惊讶的是老板突然间开心地大笑起来,满怀敬佩

地握住维修师傅的手:

“我就是那家公司的老板,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

办法。

止偷妙法

某饭馆的碗盘常常被食客拿去据为己有,饭馆老板很伤脑筋。

一天,饭馆的主管出了个点于,就是在所有的器皿上都印上“某某饭馆”

四个字。

老板认为这主意很好,立即就实行了。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把碗盘保

住。

但是,每天还是有碗盘不翼而飞。

后来,一名职工想出了一个妙法。

建议在“某某饭馆”四个字前再加“偷自”二字。

老板无奈之中一试,果真有效,而且持久。

奇异的货币

世界上至今的货币,远不是都如我们现行使用的纸币、金属币那么方便。

一些笨重的实物货币不可思议地使用和流通着。

在太平洋某些岛屿和若干非洲民族中,以一种贝壳——“加马里”货币

来交税,600个“加马里”可换一整匹棉花。

再如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普

遍养狗,所以就以拘牙作货币,一颗狗牙大约可买100个椰子,而娶一位新

娘,必须给她几百颗狗牙作礼金!

近年来有些贪婪的白人骗子向美拉尼西亚

运入大量狗牙,用以骗取土著居民的各种有用物资,因此曾一度造成了“通

货膨胀”。

最令人感到奇怪而有趣的,也许是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的雅浦岛居民的

石头货币了。

那里每一枚货币叫做“一分”,但这样的一“分”,绝不可以

携带在身上。

因为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的圆形石头,中心还有一个圆窟窿。

照当地人的规定,“分”的体积和直径越大,价值就越高。

因此有的价值高

的“分”的直径大到5米。

这种货币是用石灰岩的矿物——文石刻成的,但

雅浦岛上没有文石,当地人要远航到几百里外的帕拉乌岛把大石打下,装在

木筏上运回来。

单是海上那惊险百出的航程,就要历时几个星期。

巨大的石头货币,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不怕盗窃,不怕火烧水浸,

经久耐磨,缺点是不易搬运,携带不得。

所以当用这货币去购物时,必须要

把货主带到石头货币旁边察看成色,然后讲价。

由于搬运艰难,人们卖掉货物换来的石头货币,只好打上印戳,让它留

在原地,作为自己的一笔“不动产”。

美国的官员来该岛收税,但他们也同

样拿它不动,所以只好把印记打在这些石头货币上,作为一笔搬不动的税款

而留在原地。

有声、彩光钞票

最近加拿大银行发行了一种能自报货币值的“有声货币”,其面值分别

为2加元、5加元和10加元。

这种有声货币是由渥太华卡里顿大学的科技中

心和渥太华电子公司为盲人设计研制的。

这种有声货币需用一个袖珍电子阅读器。

阅读器可识别出纸币上的币

值,并用英语或法语读出。

加拿大银行还计划发行20加元、50加元和100

加元的大面额有声货币。

发行有声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向盲人提供更多的生活

方便。

加拿大国立研究所的新式货币发明者宣称,加拿大银行将发行一种防伪

彩光纸币。

这种新式货币覆盖有一层反光薄膜,这层薄膜内有5层化学物质,

每层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10。

它一遇到光照,即会出现光从肥皂泡或油

滴上反射的彩光。

这层薄膜犹如指纹的作用,使人们能够辨别出纸币的真伪:

因为反射光的色彩取决于反光膜各层的厚度、数量及组成,令伪币制造者望

币兴叹;而且,纸币上的那层薄膜即使在破损、揉破、浆洗和化学处理后仍

能反光。

另外,这种新式反光纸币的使用寿命平均比现有加拿大纸币的使用

寿命延长三年半左右。

在监狱里伪造美钞

美元作为世界硬通货,一直是伪造货币集团进攻的主要目标。

1987年,

国际刑警组织根据50多个国家提供的资料估计,1977年至1987年这10年

中,全世界伪造美元案大约有62000余起,地下印钞厂大约有700余个,他

们共伪造了1000多个美元版本。

1986年,世界发现假美钞的国家有57个,

缴获的假美元高达1.15亿美元之多。

美国的特工人员估计,犯罪分子每年印

制的伪钞总量高达10亿美元之多,进入市场的大约1亿元。

由此推算,每万

张美钞中就有5张假的。

美国财政部最近在休斯敦发现一批数额为1666美元的伪币。

这些伪币是

用激光彩色复印机印出来的,伪币上的彩色图案同真币几乎一模一样,几可

乱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伪造美钞的事竟在监狱发生了。

1987年6月,科罗

拉多州一座监狱的犯人公然在看管人员的眼皮底下,利用监狱印刷厂的机

器,印出了一张张20和50美元的伪币。

更滑稽的是,美国有两名十几岁的少年试着用彩色复印机复印钞票玩。

一次,他们玩游戏机没有钱,就试着把复印的面额20美元的钞票递给老板,

老板二话没说,找给他们一大堆零钱。

他们欣喜若狂,于是又回到了复印机

前,……陆陆续续,他们一共复印了750张面值20美元的钞票,直到用了大

部分时才被发现抓获。

“我是真美钞”

美国政府出版新钞时,在纸币人物肖像周围加有一条看去极为普通的

线,但放在放大镜下面却可以看清原来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英文字样,这

是无法复印出来的。

美国财政部1988年采用新的、难以伪造的纸币代替现行

流通的纸币。

专家在这种纸币上采用了特殊的办法,诱使伪造者上当,在一

种美国纸币图案上,有座巍峨的独立大厦,大厦上的大钟指针,用肉眼看,

正指向2时20分,但只要用20倍放大镜稍一观察,指针不偏不倚指向4时

零2分,与肉眼所见完全不同。

为了防止小值纸币变成大值纸币,美国还将

“U.S.A”和钞票值印在一种扁平的聚酯丝上,然后再压进制钞纸中。

谁要伪

造,必须拥有这种技术,而拥有这种技术的人在全美也屈指可数。

还有一种

叫“压印全息”的新技术被应用在钞票印刷中,这项新技术能使钞票在白光

下呈现立体的全息图像以及彩虹般的颜色。

这种钞票伪造起来就更困难了。

此外,美国还准备制成一种纸币,上面装入一条磁线,只要将这种钞票放在

特殊的微型录音机中,就会发出“我是真美钞”的声音来。

身无分文走天下

据说,1950年美国有一位相当富有的人,在一家大饭店宴请一批社会名

流。

吃喝玩乐够了,该算账付款了。

这位富豪一掏腰包,糟了——竟然忘记

带钱包了。

当时他还没有同这家饭店建立赊账交往关系,因此走出这家饭店

的门槛,还真有点叫他为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