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8664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docx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科海泛舟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

科海泛舟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素材:

科海泛舟

资料

一、关于科学的名言

1.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

我却这样认为:

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

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牛顿(英国)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中国)

3.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4.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5.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6.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7.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8.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

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9.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10.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

1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

12.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

13.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卡•冯•伯尔

14.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15.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布埃斯特

16.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17.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爱因斯坦

18.科学给人自由,以反抗自然法则。

它致力于把自然力量的魔杖交到人手中;它要使我们的精神摆脱万物的奴役。

——泰戈尔

19.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科尔莫戈罗夫

20.一种科学要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也不必勉强人家信服。

相信不相信,要看成绩,它可以耐心等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弗洛伊德

21.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22.生活给科学提出了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

——米哈伊洛夫斯基

23.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毛泽东

24.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

——李四光

25.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

26.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

——罗蒙诺萦夫

27.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

28.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

——王国维

29.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列宁

二、科学家故事

(1)牛顿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

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

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

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

每天早晨,小水种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

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

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

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

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2)爱迪生①孵蛋爱迪生在1847年2月11日一个风雪中的凌晨三点钟诞生了,爸爸还把他带到街上去向别人夸耀,大家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爱迪生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

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②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

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火是什么东西?

火为什么会燃烧?

火为什么是红的?

火为什么这么热?

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

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

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

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

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③“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

“你量量灯泡的容量。

”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

“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已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

他说:

“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

“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

“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

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

“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④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

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

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得玩笑说:

“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⑤由于爱迪生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碰到危险。

一次,他到储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

他差一点死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抓住爱迪生的脚把他拉了出来。

还有一次,他掉进水里,结果像落汤鸡一样被人拉了上来。

他自己也受惊不小。

他4岁那年,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3)亨尼普据亨普尔著《自然科学的哲学》一书的记载:

“1865年的一个晚上,他在火炉前打瞌睡,当他向火焰里看去的时候,他似乎在蛇形的行列中看见原子在跳舞。

忽然,一条蛇抓住它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圆圈,随后在他面前嘲笑地旋转。

刹那间,凯库勒醒过来,他已经想出了这个著名和被人熟知的主意,用一个六角形的圆圈代表苯的结构,他在这一晚上用其余时间作出了这个假设的推论。

他奠定了芳香化学的基础。

对理论有机化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童第周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题目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

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洁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希奇,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往问父亲:

“爸爸,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

是做什么用的呀?

”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

"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

”童第周更加好奇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

父亲耐心地解释说:

“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永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

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

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

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

“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

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

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

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布满期看地说:

“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5)喜欢花花草草的孟德尔

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叫海因申多夫的乡村,这里森林被野,鲜花遮径,气候湿润温和,有“多瑙河之花”的美名。

孟德尔的父亲在家乡务农,也很留心于园艺。

孟德尔从小就受这样一个极美的自然环境的薰陶,对植物的生长、开花极感兴趣。

他经常想:

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会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

1857年,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南郊的农民们发现,布尔诺修道院里来了个奇怪的修道士。

这个“没事找事”的怪人在修道院后面开垦出一块豌豆田,终日用木棍、树枝和绳子把四处蔓延的豌豆苗支撑起来,让它们保持“直立的姿势”,他甚至还小心翼翼地驱赶传播花粉的蝴蝶和甲虫。

 这个怪人就是孟德尔。

(6)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11岁时,他偶尔看到一本制作烟花的书,著者是韦伯斯基.书中提到的化学药品除惯用名和学名外,还标注了化学式.奥斯特瓦尔德向老师询问化学式的意义,老师只是告诉他,到五年级时就会明白的.就这样,他只好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摸索,设法制作烟花.父母对他的举动都很支持.母亲把省下的零用钱全交给他,用于购买硝石,硫磺,锑等化学药品,还把厨房的研钵,筛子,器皿让给他用,父亲明知在木工铺里制作烟花有危险,还是把地下室的一间屋子腾了出来,供他进行实验.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用于制取浓硝酸的曲颈瓶,玻璃管等器具.奥斯特瓦尔德一方面利用冬休到建筑工地干零活挣钱,一方面作贴花画筹措铜币.在备足了起码的药品和仪器后,他按照书中的说明和图示精心操作,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制出了他渴望已久的烟花.望着五彩缤纷的焰火冲向夜空,奥斯特瓦尔德真是喜出望外.通过制作烟花,增强了他对化学的兴趣,为他打下了化学训练的基础.美丽的焰火点燃了他满腔的热情,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照亮了他人生前进的道路.

(7)霍金

小时候的霍金还有个比较像小天才的癖好,喜欢玩具火车、轮船和飞机,尤其喜欢把它们拆开,探究它们是怎样运行的。

他自己认为:

“这都来自我对探究事物和控制它们的渴望。

”很多年后,他感慨,“从我开始攻读博士之后,这种渴求才在宇宙学研究之中得到满足。

”然而,他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幼时的他只是经常把东西拆开以穷根究底,对再把它们组装回去却束手无策。

(8)和虫子交朋友的法布尔

小法布尔对动物特别是昆虫的兴趣越来越浓。

一天,父亲赶集回来,给他买了一张“动物挂图”和一本寓言集。

寓言集里有许多禽兽、小虫的精美插图,法布尔爱不释手,他逐渐痴迷上了对昆虫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边,发现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死苍蝇。

蚂蚁们像在紧张地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调兵遣将,有的传递信息……多繁忙的劳动场面哪!

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边,掏出放大镜,一动不动地观察蚂蚁们的行动。

下地劳动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趴在那儿;他们结束劳动回家时,他还趴在那儿。

他们无法理解小法布尔的行为,说:

“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

”法布尔为了捕捉一只小虫,常常喘着气跟着虫子奔跑。

有时候,为了不损伤虫子的腿或翅膀,他宁愿自己绊一跤。

三、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①那天上自然科,老师拿了个小石头,石头被打磨的很光滑。

老师拿着这块石头给我们做了个实验,老师用这块石头把一个同学的文具盒一下子吸了起来,当时我的眼睛都直了,愣愣的看着那块石头。

心想那块石头有那么大魔力,后来,通过老师讲解,那是一种简单的科学实验,那块石头叫做磁铁,俗称“吸铁石”,专门吸铁,再后来我深深的迷上科学。

②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科学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我记得我第一次迷上它的原因。

小时候一次过生日父母送我一套叫《未来博士》我书。

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科学家的故事》了,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天天捧着它看。

我总是看那些科学家小的时候的故事,比如“科白尼在葡萄树下和他校长一起数星星”……很崇拜他们,也很羡慕他们,因此,我立志,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科学家,所以,我要像他们一样从小做实验。

可毕竟我家的化学品太少,我也不懂什么化学物品,只是觉得把那些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加在一起就能发明出东西了。

所以我趁父母不在找了一个小铁罐把醋,酱油,芥末,洗手液,辣椒水之类的东西加了进去,再冒险开了煤气灶,把东西放在上面烤一烤,但过了一会儿,除了那咖啡色的液体冒上来几个大泡泡,我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变化。

心急如焚的我立马抄起抹布就端锅。

放哪好呢?

我把目标瞄向了冰箱,对,放在那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说干就干我把那玩意盖上盖子,放进了速冻室。

过了几个小时,父母回来了。

我急于向他们展示我的“杰作”就打开冰箱看看,不开不要紧,一打开我就哭起来。

原来那个“杰作”已经粉身碎骨了。

那小铁罐裂了,里面的东西洒了一冰箱……

③苍穹的美丽只因那星星在苍穹之中焕然一笑,大海的美丽只因那水滴在大海之中起伏旋动,高山的美丽只因那苍松在山顶之上的傲然挺立,世界的美丽只因那人类智慧在万物之中尽情闪烁。

而人生之中有时只因那一次小小的探索,就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令人思索。

迷上一件事是那么易,又是那么难。

“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之门。

从小到大我没有一分钟老实的时候,总是手脚并用不停地忙活,我的玩具用奶奶的话说:

“各个都是残疾的”。

而我更是被家里人戏称为“小儿多动”。

九岁那年,爸妈带我来到北京科技馆,我第一次真真正正地迷上了科学。

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进门的大展厅里便是机器人在演奏钢琴乐曲,它们配合得无懈可击,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旋转都让人有奇特的感受。

当你站在测量仪上时,你在地球、月球、太阳、火星、金星、木星、水星等等上面的体重就会全都显示出来,令人为之感到无比的神奇。

而最能让我流连忘返的就是穹幕电影,我观看的是《生命颂》,它记叙了世界上第一个海底生物的出现以及人的进化过程,让观众感受到每一个生命体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同时也感受到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正在飞速发展,科技已经在造福于人类。

穹幕电影不仅向人类展现了人类的发展史,也说明了科学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造福于人类。

科技馆对我来说犹如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激起了我对未来科学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④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2007年10月24日,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

一颗小小的卫星能准确地飞到三十八万公里之遥的月亮身边,没有高超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不了的。

在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由衷地自豪的同时,我的心绪也随着“嫦娥一号”飞回到了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有趣经历。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科学课。

在学习了串联电路后,老师将我们带进了实验室,让我们切身体验电路的神奇。

老师首先给我们做演示。

他将电路接好后,轻轻地按下开关,五颜六色的彩灯立刻闪烁起来。

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表你们看清楚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一定要注意告诉你们的那些细节,知道了吗?

“知道了!

”同学们早就急不可耐了,纷纷动手操作起来。

看着实验桌上的电流表、电池、彩灯、开关和导线,我不由地露出轻蔑的神色:

“哼,不就是连线头吗?

有什么难的。

”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元件全部连接好了。

当其它同学还在慢悠悠地整理线头时,我已经开始检测电流表,准备欣赏自己的成果了。

我猛地合上开关,不仅彩灯没有亮,而且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急剧地向左边偏转。

“不好!

”我暗叫一声,赶紧断开了电源,指针立刻回归原位。

“好险啊!

要不是我反应快,这块电流表可就毁在我手上了。

”我一边暗自庆幸,一边开始寻找原因。

“指针怎么会向左边偏转呢?

向右偏转才对呀,莫不是我将导线接反了?

”我仔细地察看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果真如此,我怎么这么马虎呢。

将导线调换过来后,我又迫不及待地合上了开关。

这次电流表的指针虽然听话地偏向了右边,可是彩灯仍然没有发亮,这是为什么呢?

正当我百思不解时,老师走了过来,鼓励道:

“做实验,学科学,要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才能取得成功。

对,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电流表已经发生了偏转,说明开关、电源、电流表的连接都没有问题,问题一定是出在彩灯上,因为这几个彩灯是串联在一起的,只要一个彩灯没有连接好,就会导致整个电路不通电。

我仔细地检查每一个彩灯的连接线,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

原来是一个彩灯的一根导线还暴露在外面,根本就没有连接上。

哎,真是粗心惹的祸。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了,小心谨慎地将各个连接点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无疑后,才闭合了开关。

啊,成功了!

看着五颜六色的彩灯闪烁出迷人的灯光,我激动不已。

在“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的鼓舞下,科学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大脑中生根、萌芽。

⑤今天的作文课是语文活动课《科海泛舟》的第二个环节:

谈谈“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很广泛。

例如:

发现阳光七色的方法不仅仅是靠三棱镜,还有镜子放在水中的反射;我会装电灯了;热水使玻璃杯炸了;煮不死的金鱼;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可怜的泥鳅钻在豆腐里苟延残喘;自制航模车模地方法;倒立的水杯口处的纸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下水口的水旋方向为什么都朝一个方向;鬼打墙的试验;观察我种的植物生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生熟鸡蛋的辨别及原理……

四、最新的科技成果

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

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

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

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2.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2010年11月,天河一号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快的计算机世界纪录,作为算盘这一古老计算器的发明者,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

每秒钟2507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秒,则相当于全国13亿人连续计算88年。

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

“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3.国家“863“计划

“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4、你也有个“阿凡达”

设想一下,不用离开房间或办公室,你就能来到三维的虚拟会议室或教室,和众多阿凡达同事坐在一起;经过精心设计的阿凡达,还能比本人表现得更好;当你的阿凡达在桌前紧张地做笔记时,你本人还在卧室里躺着睡大觉。

这听起来像未来广告,而据纽约时报4月12日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虚拟现实的两位负责人称,一种使用替身参加的三维会议技术接近成熟。

按照他们的设想,个人“阿凡达”将很快出现,虚拟替身技术可能在未来5年内变成现实。

他们为名叫德夫的人设计了一个替身,德夫本人在偷懒睡觉,而他的替身却在参加早上8点的公司会议。

“穿上数码意大利套装,变身为完美的参会者。

他会捕捉其他替身的声音变化,判断出是一个玩笑会发笑,也会在适当时候点头表示同意,并忠实记录下会谈中的每个细节。

5、新材料防止核辐射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由林业副产品和甲壳类动物外壳组成的复合物或能帮助我们从水中滤掉放射性污染物。

排污容易清污难。

福岛放射物泄漏,让半个地球紧张,又买碘片又抢盐。

假如早有上述的放射性碘收集技术,卖断货的肯定是“过滤包”。

虽晚了半步,毕竟让人欣慰,生物材料学在环保应用上前景广阔。

除此之外,公众还需要科学家提供更多的办法,去清除威胁更久远的放射性铯等物质;公众还希望有一套成熟的核事故处理技术——否则局面会像福岛反应堆一样失控;最根本的,大家希望核电站别再出问题了。

高技术能救人也能伤人,有时我们伤不起。

五、身边的科学现象

1、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

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

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

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

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4、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荧光素(luciferin)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

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

5、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

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

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6、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

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

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

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六、畅想未来

我幻想,未来世界中有许许多多高科技的智能机器人。

它们有着坚不可摧的身躯,全身都被银白色的金属包裹着,头顶上有一对如同昆虫触角的接收器,这是为了听懂人们的命令必不可少的装置。

高科技智能机器人有着一颗智慧的“大脑”,它们能听懂人们的各种命令,然后去实行,甚至有的机器人还可以主动为人们办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你瞧!

大街上,有一个机器人正在推着一辆婴儿车行走着,婴儿车里的小宝宝饿得啼哭起来,机器人立马把它早已准备好的牛奶瓶塞进小宝宝的嘴里,小宝宝便贪婪地吮吸着香甜的牛奶。

这个机器人可是为小宝宝的母亲省了不少事哦!

再看看这位围着围裙的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