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9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

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

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

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

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

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

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

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

(60。

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12。

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

(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

(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

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

55亿*1。

3%=0。

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

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

8亿*1。

4%=0。

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

52/0。

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

(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

(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

[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反馈练习:

课课练8—10页

课后作业: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

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

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

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

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

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

为什么?

[回答]与唐朝相似。

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

[回答]APEC高官会。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

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饮食习俗礼仪

[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

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

规则:

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

他们有什么感受?

[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讲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

可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

[讲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部成果。

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

而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展示]民居图片

[讨论]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

2、各有什么特点?

3、请解释原因。

[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印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

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

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

艺术和体育

[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

中国书法讲究什么?

谁会唱京剧?

给大家唱一段。

[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

[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

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

(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

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回答]理解和尊重。

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提问]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承转]展示图片: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

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将图6。

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

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

如: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讲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

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

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

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学生]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

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

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

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反馈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